应届生待业在家的我的生活到底有多煎熬。
普通二本的应届毕业生,专业也不算好,考研失败,也没有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一直待业在家。
可想而知在家的生活有多煎熬,毕竟多少个暑假也是在嫌弃中度过的,不过这次又多了些东西。
不知不觉已经在家呆了三周了,每天迷茫,招聘软件翻了又翻,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耳边萦绕的是父母止不住的唠叨。
父亲说:当初让你报免费师范生你不去,现在还要自己找工作,你自己心里要有数,有几年时间给你造,你要多关注那些招聘信息,多试一下,要有方向,你看你又没考上研,人家以前比你成绩差的都考上了……
母亲说:你找到工作了吗?你打算找个什么工作?你有什么打算?你看你天天在家玩手机、看剧,你到底要干什么啊?你还不学车考驾照?你看人家某某考上研了,某某考上公务员了,你就一直这样在家挨着吗,又不像以前可以挨过暑假回学校了……

每天必备的碎碎念一点点侵蚀着我,我觉得我自己真的很失败,一事无成,未来迷茫,我不知道我要向哪里走,原地踌躇。
我现在一边持续摆烂,一边又渴望前行,找个工作,帮助我逃离这种家里的压力。我也不想一出门就有人问:你回来了,哦,毕业了啊,在那里工作啊……
唉,又是emo的一天啊!
35岁就失业是真的吗?还有下半辈子怎么过呀?正值求职季,今年新增大学毕业生800多万,疫情下的就业行情不容乐观。我作为刚刚被离职的35岁职场过来人,给大家谈谈看法,希望对即将毕业找工作的,或者还在职场打拼的人有所帮助。
时至今日,中国改革开放步子越来越大,不可避免的要走西方经济发展之路。具体的讲,就是资本决定一切。现在实体被线上架空,两大资本巨头瓜分市场,各行各业被迫站队。加上房价高悬,政府企业个人都负债累累,目前市场已经消费乏力。从宏观到微观,个人就业困难重重。人口老龄化已显,可企业还是在收割人口红利,35岁以上被迫待业。试问该怎么办?如果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建议尽量考研究生,挑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起点高了选择权就大些,(ps:考公务员也行)。如果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建议尽早考虑30岁以后的人生该怎么过,掌握一门能糊口的技能,再找个相伴一生的人,越早越好。对于像我一样过了35岁的人来说,健康是最大的财富。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可以在服务行业尝试创业(投资不要过大),商品零售行业就不要做了。如果还在漂泊不定的打工生活,建议不要做了,这样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廉价,以至于过了40岁听天由命了。趁自己还有精力,不如为自己拼一把,毕竟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你说呢?

大部分行业,都设置了35岁门槛,过了35岁,找工作难。表弟就是一个35岁程序员,找不到活,也在考虑送外卖或开货车转行。。。这就是为啥那么多年轻人干外卖。。。各大互联网厂都在裁员,先裁的就是35以上的,这就是为啥那么多人考公务员原因。。。
送外卖,干保安,成了很多失业,待业人的选择,能选择职业的也不多了。
我考了事业编制,在交材料的时候到上班的地方去了一趟,因为在这期间一直在待业,送材料的时候领导见了我,说的是想让我提前去上班,提前熟悉工作环境,管吃住,没有工资,只能等正式签合同的时候才算工资,想咨询一下大家,这种情况有没有需要提前去上班?
大学毕业要尽快就业,否则待业时间越长越不容易找到工作。
小周是2017年毕业的普通本科生,大四时,他没有想好是否考研,看见同学考研突然觉得自己也该去考,于是别人去找工作时,他没有去找工作,而是准备第二年的研究生考试。

第一次考研没有成功,小周认为是自己报考的学校收分太高了,告诉父母准备再考一次,这次就报一个收分低一些的大学。
第二次考试又没有上线,小周决定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于是租住了大学附近的房子,一边在培训机构上课,一边准备公招。
公招参加了几次,小周决定还是报名参加培训班把握大一些,这时不再去培训机构任教,专心准备公招考试。
由于疫情,这两年的公招考试竞争愈加激烈,常常是好几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眼看自己毕业已经四五年,年近三十,工作没有落实,恋爱也不敢谈,父母着急,小周自己也焦虑起来。
唉,早知道现在公招竞争如此激烈,自己还是该毕业就去找工作!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过时了吗?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了,恢复高考已经四十多年,对农村的孩子来讲靠高考改变命运之说已经不是阶层跨越的关健了。但是从现实来看,谁上的大学越好,谁的学历层次越高就能得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待遇是无庸置疑的。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一同事的孩子北邮研究生毕业,现在在北京一国企年收入五六十万,在四环内买房。另一亲戚家孩子天大博士现在已在深圳一企业录用,年薪百万不是梦。身边同事亲戚家的孩子也有考上公务员事业编制的,也有在家待业的,也有自己创业的,总之大部分孩子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当然也有部分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层次学历层次。所以对小地方孩子,农村的孩子要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就需要加倍努力考出优秀成绩考到名校,更高学历才有更好的发展平台。这才能让知识改变命运落到实处。
我一位女同事,研究生毕业七年,一共参加了十几次公务员和事业编考试,国考、省考试了好几遍都没能上岸。已经33岁的她,今天终于收到一所中职院校的录用通知,可谓苦尽甘来,可让人意外的是,同事却放弃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看完这个故事,@知行星辰 :
现有的工资远超过那个考上的岗位工资,当然放弃了,本身她就不应该花费精力考编,现有的工作工资高,就没有必要考了。
如果是待业或者工资低,可以选择考编,否则真没必要,除非考上特别好的单位。
大家怎么看?#我要上 头条# #金粉社区# #我要上微头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务员要找一个体制内的有正式工作的姑娘匹配,生活才会幸福,不能找“半边户”,找社会待业女青年结结,既害苦了自己又害苦了妻儿哦!
疫情期间,今年高校毕业生一千多万,就业形势严峻。由于见证了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和优越性,现在报考公务员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时候,除了一些双一流大学的校招有优势外,最好就业的应该是公安院校了。
朋友的儿子,湖北警官学院,参加学校的公安联考,直接就分配了工作,没有让父母操一点心。
而其他专业的学生,未必就有这么好就业了。我认识的有三个孩子,都是211大学毕业,分别是法学,档案管理,国际贸易专业,都是参加了两次研究生考试落榜,参加法考落榜,参加国考落榜,目前均在家待业。可见竞争有多激烈。
看来高考时报考专业和学校很关键。公安院校现在真的很吃香,出来做警察待遇好不说,地位也很高,难怪邻居女儿628分报考了一个二本警察院校,进校门就妥妥是一位准警官了!
这就是专业大于学校选择的现象吧,很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