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荆州公务员网(湖北荆州公务员考试网官网)

正始年,等价交易 樊城解围令司马懿的声势空前高涨,他决定趁热打铁,把碍眼的夏侯儒从荆州连根铲除。几天后,铺天盖地的谴责纷纷指向夏侯儒。夏侯儒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坐镇荆州了,很快就被调回朝廷做了闲职。

正始年,等价交易

樊城解围令司马懿的声势空前高涨,他决定趁热打铁,把碍眼的夏侯儒从荆州连根铲除。几天后,铺天盖地的谴责纷纷指向夏侯儒。夏侯儒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坐镇荆州了,很快就被调回朝廷做了闲职。

那么继夏侯儒之后,荆、豫二州都督由谁来担任?司马懿不失时机地提拔了一位重要的政治盟友。

这并不是司马懿第一次帮王昶的仕途铺路。早在五年前,曹叡下过一封《求贤令》,那时司马懿就举荐过王昶。

司马懿与王昶的交情可以追溯到曹丕还是世子的时代,二人都当过曹丕的幕僚,关系处得相当不错。

如今,司马懿凭借救援樊城的功勋,掌握了优先话语权,顺利让王昶当上荆豫都督。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刻,从此,魏国三个重要军区之一就被司马懿的亲信掌控了。

王昶上任后干劲十足,他一改前任龟缩在荆州北部的传统,将驻军地点南迁以离前线更近,同时加紧厉兵秣马,几年下来成绩斐然。

补充一句,扬州都督王淩和荆豫都督王昶乃是同族兄弟,都属于太原王氏。一个家族控制了魏国半壁江山,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然而世事难料,很多年后,这两兄弟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

从夏侯儒倒台到王昶上任,这难道是司马懿预谋好的吗?很难讲,或许一切都只是顺势而为吧。

原先,曹爽把司马懿抬到太傅位子上,是想把他像钟繇那样高高地供起来养老,可没料到司马懿的进取心谁也挡不住。

对于曹爽来说,司马家族的势力就像魏国内部一个恶性肿瘤,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曹氏势力。曹爽愈发不安,隐约察觉到了危险的苗头。

“这么下去可不是个办法……“洛阳令李胜向曹爽提议,“大将军也得建立军功,否则很难打破这局面。“

这位李胜,正是当年“太和浮华案“中遭到罢免的“四聪八达“之一,正始年间,他经曹爽提拔才得以重返政坛。

建军功说起来简单,真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曹爽没打过仗,在军界一点根基没有,可是,他要用兵就必须得跟地方军事统帅配合。曹爽把魏国三大主战区的统帅逐个捋了一遍。

东战区,扬州都督王淩,年逾七十,魏国四朝元老。

南战区,荆豫都督王昶,刚刚上任,干得顺风顺水,且跟司马懿关系铁瓷。

西战区,雍凉都督赵俨,年逾七十,魏国四朝老臣。

这三位,无论谁他都支使不动。曹爽颓了。

李胜早有对策。

“那些都督们不配合,大将军可以考虑换掉……“

“换掉?换谁?“

李胜分析道:“王淩刚刚在芍陂大败全琮,风头正盛,肯定换不了。王昶是司马懿提拔的嫡系,一时间也换不了。唯有赵俨可以考虑。这几年西线风平浪静,而且我听说赵俨有心逊位。索性顺势召他回朝做三公吧。“

“嗯……那赵俨之后让谁担任雍凉都督合适?“

“太初(夏侯玄字太初)可以。“

李胜提议让夏侯玄出任雍凉都督,一来是因为他和夏侯玄私交好,二来也是因为夏侯玄官任中护军,在曹爽为数不多的亲信里,这是唯一能跟军事沾点边的。

几天后,赵俨官拜司空,回京养老,雍凉都督空了出来。下一步,就是如何把夏侯玄抬到这个位子上了。

魏国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州都督多由州刺史提拔上来,可夏侯玄是京官,直接空降到雍州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再加上司马懿肯定从中作梗,这事要想办成也不简单。

不给司马家点好处,夏侯玄怕是做不成雍凉都督啊……

曹爽苦思冥想,最终决定与司马懿进行一项交易。他要把夏侯玄现在的官位中护军让给司马师,可谓下足了血本。

在这里,我们要讲到两个后文会频繁提到且权势极重的武官手握皇宫内外禁卫军兵权的中领军和中护军。

东汉末年,曹操为有效控制汉朝皇帝,任命亲信担任中领军和中护军,手握皇宫禁卫军兵权。

中护军驻守皇宫外围,中领军驻守皇宫内,他们不分昼夜监视着汉献帝刘协的一举一动,是曹操秉政的两把利器。

到了魏朝,因为汉朝已不复存在,中领军和中护军改为负责护卫曹氏皇室安全,成为皇宫内外两道安全屏障。自然,历任中领军和中护军者无一例外都是皇室亲信或权臣党羽。

夏侯玄成功当上了雍凉都督,司马师则得到中护军的官位。这起人事变动为将来的一系列变故种下了隐患,但曹爽没别的办法,一来,在藩镇重臣的配比上,他必须要与司马懿持平;二来,他也要为自己下一步计划铺平道路。

随后不久,中领军一职又空了出来,曹爽趁机让弟弟曹羲获得了这个炙手可热的位子,以此跟中护军司马师平衡。

至此,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司马懿的嫡系王昶任职荆豫都督,曹爽的嫡系夏侯玄任职雍凉都督。

曹爽的弟弟曹羲任职中领军(执掌皇宫内禁军兵权),司马懿的长子任职中护军(执掌皇宫外围禁军兵权)。双方在军界就这样你争我夺地角逐着。

命运天注定

(1)俗话说,人生无常,生命有数,得到失去,皆是命。古往今来多少风云人物都是例证。

曹操夺取荆州后,马不停蹄,率领二十多万水陆大军顺江东下。计划一举消灭刘备孙权,实现统一全国的宏愿,可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结果被孙权刘备的联军火烧赤壁,仓惶溃逃,败走华容道。此时,前有伏兵,后有追兵,摆在曹操面前的好像只有死路一条。可是天不灭曹。把守险关的关羽不忘旧日恩情,放走了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东山再起。

西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围困于垓下,四面楚歌,项羽率领将士浴血突围,逃到乌江西岸,只剩二十八将士。对岸守望的乌江亭长,特意划一只小船前来接应,劝说项羽渡江,以图来日卷土重来。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最后慷慨悲壮,自刎乌江。这才有了李清照的千古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你说这不是命吗?

(2) 在这个世界上,茫茫人海,冥冥之中,注定了人各有命,事事不可强求。

孔子72弟子,颜渊是学问最好的,但有才无寿,年29发尽白,32岁就死了。孔子非常难过,发出“天丧予”的感叹。但彭祖(先秦道家人物)却长生不老,相传活了八百岁。

尧帝是圣明之君,却生‘不肖之儿’;瞽叟(gusou上古人物,禹的父亲)是愚顽之人,反生‘大孝之子’。

青春美女,谁不爱帅哥,却偏偏嫁了‘愚蠢之夫’;俊秀郎君,谁不想美女,却常常娶了‘粗丑之妇’。

满腹经纶,到老也得不到重用;才疏学浅,年少时就位高权重。

有人是少时无名,老来知名;有人是少年知名,老来无名。

(3)一个人的出身,即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所拥有的资源等等,一出生就决定了,这些都是每个人无法选择和改变的。

出身豪门的子女,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出身寒门的子弟,可能衣不遮体,食不饱腹。

豪门子弟王思聪,一毕业老爸就给准备了几个亿的创业资金;寒门子弟,却身无分文去打拼。多少优秀的寒门子弟拼搏一生也达不到人家的起点。

你不信命行吗。

(4)如果乌云密布,太阳的光芒也会被遮盖;干旱无雨,草木都不会生长。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时运不济,英雄也会气短、壮志难酬。

可见运气、机遇多么重要。

建安二年,诸葛亮隐居隆中,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当时人门对他不屑一顾。后得到刘备赏识,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得以施展才华,官至蜀汉丞相,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出生时,家境虽然败落,但始终勤奋刻苦学习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常垂钓于渭水之滨磻溪,遇上周文王姬昌,被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辅佐周文王姬昌建立霸业,成为商末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

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的韩信,先投奔项梁、项羽,未得重用。后转投刘邦,也得不到重用就逃走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并竭力举荐为大将,后受到刘邦的重用,得以施展才华,建功立业。被称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

如果诸葛亮不遇上刘备,姜子牙不遇上周文王,他们就有可能埋没一世。如果韩信没遇上萧何力荐、刘邦重用,韩信可能也默默无闻一辈子。

谁都想荣华富贵,但有没有这个运气、机遇很难说。资源有限,只有少数人能出将入相,荣华富贵,大多数人只能平淡无奇。

(5)世事无常,不可预料,人生在世, 注定要经历各种祸患磨难。

有的先贫穷后富有,有的是先富有后贫穷。有的人是先贫穷后富有,再贫穷。范蠡三次发家致富,三次家财散尽,最终成为商人鼻祖。

北宋大臣吕蒙正在洛阳时,白天在寺庙里读书,夜晚在破窑里居住,衣不遮体,食不饱腹,有人憎恨他,有人讨厌他,都说他卑贱。等到中了状元,官至高位,有惩罚百官、斩杀恶人的权力,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是山珍海味,上面的人宠爱他,下面的人奉承他,都说他尊贵。

之所以如此, ‘时也、运也、命也’。

(6)人生富贵穷通,莫非命也。许多事看是意外,实则是上天有意安排,不要抱怨,尽人事,听天命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6160/
1
上一篇宁夏公务员过渡考试(2018年宁夏公务员考试公告)
下一篇 温州公务员好考(温州公务员考试2022)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