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升学压力大,分享一组匪夷所思的数据,微博用户@鹿鸣心理曾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在分布图中,29个教师,27个是中小学老师、2位大学教师,都是体制内的高素质家庭!!
也许这份数据不足以说明全部问题,但也确实引人深思,对此,你怎么看!#生活日记##教育微头条#
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教授徐凯文称: 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知道这样的结果,还羡慕这些孩子吗?
父母为教师的孩子自杀率位于各位职业之首,你信吗?
北大教授徐文凯的一项研究表明:自杀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中,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在分布图中,29个教师,27个是中小学老师、2位大学教师。
看到这有没有感觉不可思议,当然徐教授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在我心理咨询的工作中,确实发现教师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相对来说较多。
下面分享一个真实故事。她是一名教师,女儿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独立自理能力很强,然而有一天,她突然收到消息,得知女儿在宿舍自杀了。
她的女儿从小就喜欢体育、唱歌和打击乐器,中学时代就出访过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很多决定都是女儿独立完成的,办签证、申请奖学金、买机票等。
她回忆:女儿情商高、性格好,朋友多,会独立处理事情,很少让她操心,女儿的社交生活也很不错,给他们总是报喜不报忧,提起这些,满眼都是自豪的幸福感。
在女儿的遗书中,她讲述自己8年来受强迫症影响、崩塌的心灵和无能为力,厌倦了现实的美好被破坏……
作为母亲的她,从来没有意识到,活泼开朗的女儿,因为要强,过度追求完美,会背负痛苦,女儿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在异国他乡孤独的度过。
女儿的离世留给她无尽的思念和悔恨,她说:“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给压力。”
老师的孩子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优秀的象征,身边的很多老师的孩子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为何普遍优秀的教师子女,却也是自杀频发的高危人群。
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瓶子不禁深思,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为什么是这样?我们能做些什么!
她(他)们面临的压力远大于同龄人,相信大多数老师的孩子,都听到过“我是老师,我的孩子都学不会?”亦或是“你妈妈是老师,你应该学习挺好吧”。相信当你听到这些话时,内心一定是充满了倔强与委屈。
长期在这种“高压”下成长,心理必然是不健康的,他们害怕失败,拒绝失败,其实他们更怕让父母失望罢了,慢慢的把自己活成了父母职业的另一种延续,总觉得背负着些什么。
最后,瓶子想说,作为一名教师家长也好,还是其他普通行业的家长也好,一定要记住,我的孩子,你可以学不会!也希望各位家长不单单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单单关注孩子是否优秀,更多要去关注孩子是否开心,去培养一个全面独立人格特征的生命。
我们的孩子可能不优秀,但一定要健康,关注瓶子,将分享更多心理学知识。@瓶子心理
微博用户鹿鸣心理曾在微博上发布一条消息: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在分布图中,29个教师,27个是中小学老师、2位大学教师。
北大学生中教师的孩子自杀数最多,不代表教师孩子上北大容易自杀?理性分析一下,这个结论有些问题。统计分析不能只看绝对数,要看北大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如何呢?是否也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子弟在前三呢?另一份调查显示,中国高考状父母的职业一大半是老师占53.09%,其次是公务员占到18.62%。没有看到北大学生父母职业分布调查报告,假如北大学生多是状元的话,教师孩子在北大学生中比例应该比较高。从北大自杀学生看,教师孩子自杀29,全体自杀数据76,占比只有38.15%。如果北大学生父母职业分布中教师占比是38-50%,排名第一就不是什么惊人的结果了。如果从这个结果推导出北大学生中教师的孩子容易自杀并不可靠啊!
眷村,是指中国台湾省自40年代起至60年代,政府机关及民间组织为郭君、警察、教职员、公务员及其眷属兴建或者配置宿舍所组成的村落。分布于自由地区各处,大小各式聚落皆有,主要分布在各区域的中心城市及君事设施附近,其中以台北市境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密,眷户数则以高雄市(含原高雄县市)居冠。居民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外省人及其眷属,大约200万人。随着时间演进,眷村已成为台湾文化及历史中重要的文化资产。
由于眷村特殊的生活空间和居民组成因素,半封闭体系的眷村发展出台湾社会现象中相当特殊的族群与人文现象,是为台湾独特的眷村文化。在政府来台初期,语言、习惯、文化鲜少受眷村以外的环境影响,不过,随著在台湾日久落地生根,眷村与村外的互动往来也日益频繁,台湾本土文化进入眷村,而眷村外省文化也向外传播,形成新的融合。
早期住在眷村的人,大都怀著思乡的心情,期盼著随时能够“返回大陆”,因此是以过客的心态住在台湾,和外界的互动不多,“竹篱笆”成为眷村的代名词,也反射出它对外的封闭性。
一甲子过去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也相继出生,眷村当然不可能独自锁在自己的框框里。随著都市的更新发展、眷村改建、通婚、到外地就业就学,眷村早已融入当地文化中。 “竹篱笆”已经拆除,独特的眷村文化也在一点一滴的消失当中,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只有在眷村博物馆内,才能重温眷村文化了。
眷村,可以说在台湾历史转变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特殊的角色,从聚落建筑到人文风情,都是无可取代的特有文化与生活特色。
眷村文化和荣民密不可分,提到台湾的眷村,就一定会提到另一个话题,荣民,这是另一个沉重的话题。
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这可不是随便胡说,这位教授是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并且针对样本进行统计 。网友看到这个数据,各种吐槽,但也不得不服,有些还说得挺有道理!
“老师手里有大量“隔壁家小孩”的样板,又非常熟悉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做老师家的孩子又不优秀的话可能真的压力很大。 ”
“医生护士处于职业习惯,喜欢照顾人,啥都想替你做了,孩子在这种环境下很容易被“掌控”
“这很正常,我曾看到全国考清华北大的学生中,父母职业最多的也是教师、医护、公务员”
@靜论教育
其实一个人的生命很长,如果你纵观全局的话,会发现,成绩尽管重要,但一个人在各阶段的成长,面对挫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孩子就像一棵树,大多人只关注成绩,却忘记孩子也有枝丫,树叶,其他的生命状态....
对此,大家怎么看?关注@靜论教育每天分享最新教育资讯,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自杀学生的父母职业分布,排在第一名的竟是教师!
偶然看到的一条消息,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内心很震惊,然而有感觉有道理。
一个老师可能把全部耐心都送给了自己的学生,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却忘了自己是一个老师!
当然,我想这是一个很小范围的样本,说服力不是很强,但也值得引以为鉴。
老师也是人,也会有负面情绪,尤其是现在的教育环境,说实话,老师当得如履薄冰,心理压力很大,但是不管怎样,还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关心照顾好学生的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做老师,还是做父母,一定要警醒,唯有孩子的内心枝强叶茂,才能开出更多的花!花有逢春再开的时候,而树枯再无返青的时候啊!
自杀学生父母职业最多的居然是教师!不可思议!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自杀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我觉得不太可能,也许教师对自己的孩子要求更严一些,但不至于导致孩子自杀吧,也许这种调查不够全面吧,总之我是不太相信。
大家觉得这张图有道理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