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46人不治 40人无打针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愈趋严重,昨日确诊个案攀升至6,063宗,其中6,059宗属本地感染病例,初步确诊也有7,400宗,且再有15名患者离世。由去年底至今,累计已有46人染疫不治,其中多达40名死者未有接种疫苗。负责疫苗接种计划的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表示,长者及儿童是特区政府主力推动接种疫苗的对象,正动员更多医护到安老院舍打针,目标是未来三周内为大多数合适长者打第一针,并会为学童提供到校接种服务。
医管局总行政经理何婉霞昨日在疫情简报会上表示,昨日再有15名患者死亡,包括10男5女,介乎50岁至99岁,其中仅两人曾接种新冠疫苗,其馀均没有打针。同时,现仍有10多名介乎45岁至93岁的病人情况危殆,另有数十名患者情况严重。
衞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表示,分析去年12月31日至今的46宗染疫死亡个案,发现仅有6名死者生前有接种新冠疫苗,其中3名死者曾接种两剂科兴疫苗丶一人曾接种两剂复必泰疫苗,馀下2人只打了一针科兴疫苗,其馀40名死者则未有打针。
疫苗有效防止重症甚至死亡,而本港至昨日已打首剂疫苗的接种率为85.7%,其中30岁至59岁群组的接种率均超过九成,但80岁或以上长者第一针接种率仅42.63%,而染疫死亡患者多为长者,还包括2名未有打针的幼童。聂德权昨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撰文表示,前日下午举行跨部门视像会议,全力协助地区人士推进疫苗接种。其中,衞生署同事明言再全力便利医生订针,并快速处理加入接种疫苗队伍申请,让新的医疗机构或医生投入服务,为市民打针。
他强调,当前疫情严峻,特区政府会提供一切便利措施,方便长者及儿童接种,包括正动员更多医护人员到安老院舍打针,目标在未来三星期为大多数合适长者完成第一针接种,同时继续与地区合作,派出流动接种车到长者居住地区以方便他们接种。此外,会配合教育局及衞生署为学童提供到校接种,有需要再加开接种中心。
#今日正言#
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任重而道远!
总有人拿教师寒暑假不干活说事,觉得比公务员低是应该的!其实教师寒暑假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工作的事情就完全远离了!以本学期为例,这个寒假放假三周,其中完成了三四个学习,包括拍照、感想等的上交!督促了学生有计划完成自己寒假学习计划,每隔几天发一次提醒信息,忽然不费劲,但是心里始终得放着这个事,不是完全轻松!制作了上学期班级活动简报,尽量把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放进去!提前备课一周(按要求是两周),以便更好的开学!马上开学,要做个开学的课件!
所以你以为的清闲不是真正的完全与工作隔离!
再举个例子:今年教九年级,面临中招。九年级考试频繁,尤其是到下半学期,几乎一两周都要考试一次,每次都安排到周五考试,然后周一要成绩!你周六周日自己抽时间改卷子,反正领导会在办公群公布改卷进度!这种情况算不算加班?没人说这是加班,也没人说这不是加班,没有加班费!其他年级也是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学校自己组织考试一两天通常都不给改卷时间,照常上课,老师只能抽时间改,谁说过加班的事了?
有些人啊,真是没法说!有老师确实比较清闲,可是看到清闲的老师就觉得全天下的老师都清闲!有老师收红包,就觉得全天下的老师都收红包!有老师出去代课办辅导班,就觉得全天下的老师都代课办辅导班!那些从睁眼开始忙到闭眼的老师,那些没有代课办班的老师,那些没有受过红包的老师都不是老师?一个孩子从开始上学要遇到多少老师?那些口口声声给老师送红包的人真的是给遇到的每个老师都送了吗?
实事求是这么难吗?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忙,但是你不能总顶着那些不忙的,挣钱的,收红包的人在污蔑整个群体!更何况教师群体中那些清闲的老师一般都有能量和后台,那么庞大的教师群体大多数都是老老实实的普通人,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我要上头条#
11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第一笔工资是1634元,当时考的是一个执法部门,发工资那天我有点茫然,有想辞职的冲动。我清晰记得,在大学的生活费都是每个月1000元,在这里工资却这么少,心有不甘,为了上岸,我辛苦复习了两年,家里人以我为傲,觉得我以后衣食无忧。
后到单位工作,我又各种不适应,那时候太年轻,看待事务的观念有点偏激,又比较教条。那时候我负责的案件稽查工作,不懂得方圆,我认为我只需要对自己专业负责,做事情较真,只要经过我手里案子我都提点意见,很多同事和单位的领导对我有意见,后来我派去当第一书记。
当第一书记我找到了工作的感觉,我觉得跟群众打交道非常热情,他们很淳朴,在乡镇都做的是实事,我也很有热情,间接的为他们办了不少事情,乡镇的工作很安静,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路。
对我成长促进很大的事情是,跟我一起上班的朋友,以前在乡镇党政办工作,通过遴选到了省农业厅工作。一下子就鲤鱼跃龙门了,大家都非常羡慕他,因为他通过一场考试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而且是连跳了几个级,可能没有哪种方式有这么快,他走的时候跟我说:“要多写,只有写才能突破你人生的藩篱”。
他去省城工作后,留了一些资料给我,大概有几个千个文档,我才发现他成功并不是偶然,他真的储备很多,养兵前日、用兵一时,他从没有觉得在乡镇工作就起点低,而更多的是默默在储备,厚积薄发。这让我明白,会写材料是多么重要。
后来,我回到单位后,自己换了一种工作风格, 跟单位的人相处也变得鹭港。我开始用新的工作方式、新的思路去看待现在的工作。我把我朋友那套资料用在写材料上,并结合自己的思考不断的丰富。以前说真的我不爱写材料,但后来开始逐渐适应,从一个简报、一份通知、一篇总结,逐渐过渡到给领导写讲话材料,当然从中有无数个加班的夜晚。
我开始通过写去参加一些征文大赛,起草一些调研报告。是金子总会发光,我写的材料越来越多,达到了轻车熟路的程度,领导也越来越重视我,让我参加各种专项工作,因为这样,我的知识面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提高,我的材料开始有观点、有方法、有思路、有对策。
后来我被县上一个领导赏识,借调县委办公室,那时候我觉得我开始真正的走上了写材料的路子,在委办工作很多年轻人,他们都是笔杆子。特别是跟领导的秘书一起进行交流,讨论的都是一些重大工作,我的视野得到很大的提升。一个人的眼界非常重要,这就是常说的格局。我开始起草更大的讲话稿,从区委办主任到县委常委,最后县委书记讲话稿。一次次突破自己,一次次提高写材料的胆识,后来县委办觉得我材料成熟,让我给县委副书记服务。
服务不到半年,我就解决了副科级,为县委办副主任。开始分管一些工作,手下也有几个人工作。后来又转为排位第一副主任(专门跟着书记服务),负责管理写材料的团队。写材料基本上是家常便饭,一天几乎18个小时都在思考材料。又时候跟着书记在车上都敲着键盘。那时候,一天3到4个材料是最基本的。
还没有等到升正科,省委政研室遴选一批人,那时候我跟领导汇报,我想去试试,领导非常支持,因为他也是写材料出身的,通过写材料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这么豁达胸襟的领导,后来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考试。没想到考了第一,也很顺利通过面试。我也变成了一名省厅公务员。跟当初朋友一样,通过写材料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回想起来,觉得各种不容易,但是又觉得自己幸运,总结了下,还是要归功于自己能够静下心来写材料,通过认真对待每一篇稿子,提升文稿能力,才会抓的住机会。也非常感谢朋友当年给了我那份材料,能够让我快速找到写材料的门路。
朋友给我的材料其实就是一个写材料的工具箱,里面含有大量的公文写作素材。如果把写材料拆分为几部分,最重要的的就是框架、素材、首尾,其他都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要点可以装进去。我把朋友的素材库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形成了公文写作高手素材库,到现在素材已经非常丰富了,里面很多写材料的精华。在这里向苦于写材料的人推荐,这个工具箱只要99元,相当于一顿饭钱。工具箱的内容能够启迪写材料的思维、找到写材料的灵感,当然也可以当作素材通过关键词一键搜索,非常实用和方便,有兴趣的可以点下方链接【看一看】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