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进入职场,会改变职场风气吗?
职场的风气一直在改变,00后会改变,但是并不乐观。于屋内00后和70后、80后、90后是一样的人。
首先,00后并不都是又飒又勇的,也有怂的。这一点从00后同样呈现出极高的考公热情就能看出来。公务员体系,是典型的上下级职场,而我在初中讲职业启蒙可能,都能看到很多初中的小孩,认定公务员是好工作。不论他们懂不懂,他们也都被教化了。这一点,00后和其他的70后、80后一样。
其次,70后、80后、90后有而并不是奴性入骨暮气沉沉的老年人,我们曾经年轻过,并且现在也没老。我是80后,我小时候只是没有互联网,但是那个时候电视剧中,关于深圳的故事,关于打工青年的故事,关于创业者的故事,下海,经常,创业,这样的词汇也曾经形成我对职业的向往和热情。
职场,从来都在变化。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过年看到亲友聚会,老人还会嘱咐年轻人要做螺丝钉,要懂得端茶倒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挣扎和服从。
于是想起鲁迅的诗歌《人与时》:
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
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 我不和你说什么。
#简历中面试官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
昨天值班的时候,浏览了一下县领导的资料,看到县长是68年的,有三个副县长是70初的,还有两个副县长一个是82年,一个是83年的。
跟我同年的80后,都是副县长了,而我还是科员一个。看看人家的简历,基本上两三年跳一次,而且中间换了很多单位,可以说是在一个单位就没有满两年的。
不知道这两位80后副县长,在面对比他们大十几岁的县长、副县长时,心里有没有压力。还有这些50来岁的副县长看着30来岁跟自己同级的副县长,不知道有何感想。
干部年轻化前几年提的比较多,近两年已经不太这样说了。其实在县以下单位,怎么去提拔年轻干部呢?职位那么少,提拔上一个领导,能在一个位子上从年轻干到退休,30岁成了副科级,有可能退休还是副科级。20多岁成了科员,有可能退休还是科员。
僧多粥少,编制也少,县里单位的平均年龄都得45岁以上吧,而且是科员占大部分,所以那些规定选拔处级不能超过45,科级不超过35的说法,在县一级是不切合实际的。
人家辛辛苦苦干到四、五十岁,干的也不差,你一句要使用年轻干部,就把人给否了,选一个年轻人上来,既不合适又不服众。所以,在县以下单位,到了快50岁才提拔副科的大有人在,这是现实,也是无奈。天花板太低了,岗位太少了。
年轻人考进来,看看单位满头白发一脸皱纹的科员,过两年就想办法考走了。留下几个有关系有能力的,干两年又提拔起来。还有提拔不了又考不走的,过两年没了激情,又成为了一批老人。
基层公务员的生态就是这样的。
记忆力好是不是当官的必备技能啊!有些领导的记忆力好到出乎人的想象,就像今天见到的组织部综合科的骆科长,让我这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佩服到无以复加。
今天是乡里开民主生活会的日子,昨天晚上我就负责把乡里的乡长和人大主席以及各位副职都通知到了,并让他们都准备了发言材料。书记联系了组织部,部里派综合科的骆科长来出席我乡的民主生活会。
民主生活会是每年的常规性工作,各位领导们也早已经轻车熟路,一大早都已经把发言材料准备的妥妥当当,在党委会议室等组织部领导的到来。
骆科长到乡里是九点半,进了会议室,骆科长挨个跟班子成员握手打招呼,到我面前的时候,握着我的手跟我说:“小张,可以呀,刚上了几年班就当上党委秘书了,年轻人,有前途,跟着你们郑书记好好干!”
我说:“谢谢骆科长,刚毕业到组织部报到的时候,第一个就是见的您,谢谢骆科长还记得我!”,骆科长笑着说:“你们那一批都是优秀大学生,当然记得了,干得不错,干得不错!”
骆科长跟大家寒暄一会儿,就正式落座开始召开民主生活会,虽然我不是班子成员,但是作为乡党委秘书,我列席了会议并负责做会议记录。
乡党委郑书记先对骆科长的出席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民主生活会的重要意义和详细流程,然后带头做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发言,书记发言完毕,接着乡长、副书记、人大主席、纪检书记、组织委员、副乡长等等班子成员挨个做了交流发言。
全体班子成员发言后,郑书记又做了总结发言,然后,请骆科长对这次民主生活会做一个点评。骆科长对郑书记的欢迎表示感谢后,开始做了一段非常精彩的点评。
骆科长先对大家的发言做了一个整体点评,然后从书记开始,挨个做了一次很简要的点评。骆科长结合每个人的职务,穿插了每个人的工作履历,提了一两条很精确的建议。
骆科长的这一段点评,有两点让我非常佩服。第一点,骆科长对每一个班子成员的履历,哪段时间在哪个单位曾经任过什么职务,做过什么工作,都记得一清二楚,十一个班子成员,完全是凭记忆,说的分毫不差,记忆力简直是惊人。
第二点,骆科长对每个人的点评非常之恰到好处,非常有针对性,但是力度掌握的又恰到好处,让每个人既感觉很舒服,但是又心服口服,就像是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
作为会议记录人,我对骆科长的记忆力和点评水平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真的感觉大开眼界,感叹确实是术业有专攻啊!
开完会已经中午了,班子成员陪骆科长一起在食堂吃工作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聊天中无意中聊到我们那一批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骆科长竟然还记得我毕业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并且把另外十几个大学生的所在单位和发展情况挨个说了一遍。
我是更加佩服了,骆科长的工作每天要面对全县的公务员,但他竟然对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名字和工作状态了如指掌,这记忆力简直太惊人了,让我这个经常提笔忘字的人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吃过饭,骆科长回组织部去汇报工作了。我留在书记办公室,跟郑书记说了说我对骆科长的感受,郑书记哈哈大笑说:“你刚感受到骆科长的厉害,我们早就领教过了。骆科长的脑子堪比电脑,只要见过某个人一面,不管再过多长时间再见面,骆科长就能准确无误地说出这个人的名字和见面的时间地点!”
“而且,每个人的职务发展轨迹,他都能记得住,从来不用查档案,张口就来,从没错过,甚至有时候哪年哪月任职都记得清清楚楚,准准确确,骆科长虽然职务不高,但确实是特殊人才!”
听了书记的话,对骆科长的佩服更深了一层。我想,虽然骆科长记忆力超群,但是他能做到这样,一定跟他平时的用心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自己的岗位,就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是我要向骆科长学习的地方!
职业关系最近公司招聘人员比较多,所以看了很多简历,有好多好多的感触。
1.这个社会真的是对中老年人不友好啊~虽然自己也算是老龄的一员了,触景生情对同龄人总是多一份同情和友好,但是对大龄员工的简历我是不看的,主要是公司大部分职位不需要那么多经验,更何况很多人所谓的十年经验,不过是一年经验的重复而已。
所以觉得自己在职场上没什么优势,尽早还是上岸个公务员啊事业单位啊,最不好的选择也进个外企吧,毕竟老有所依也是值得庆祝的事情,
有一个女生的简历,42岁了,我印象深刻是她应聘销售,简历很漂亮写了足足有2万字吧,文采特别棒,细看了一下之前一直是做人事的。哎!同行啊,好心酸啊~但是她自己应该还是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开头写了她的大概地址,让对方预测一下上班时间超过1.2小时就不要打扰她了,还说自己降低了薪资要求希望对方识趣还是什么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头像穿着粉色卫衣鼓着腮帮子(为了凸显年轻?)
看完她的简历,我默默地给老公发了个微信:等我42岁的时候,我能不能以照顾孩子为借口,躲在家里不出门了?哈哈哈哈 我受不了自己的42岁是上面的样子啊,太可怕了~
2.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
这句话横亘千古,不是没有道理的。赶在了风口上猪都能起飞,有的人一辈子碰不上风口,白瞎了那么高的智商那么好的学习成绩。
只能说小富靠努力,大富靠命运。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要匆匆忙忙的奋斗到老,为了那碎银几两。。。。
内蒙古的李少莉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戴了一对疑似价值3万的耳钉,就广大的网友被顶到风口浪尖上了,说她有问题,一个工厂的工作人员,怎么成为公务员了呢?看她的履历,文化程度也不高!
李少莉事件沸沸扬扬的闹腾了一个月了,人家还在单位上班,上面也没有查她,认识她的人以及朋友也没有说人家的事情,说明人家确实没啥问题!
1966年出生的李少莉,她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棉纺厂女工做到今天副局长的位置,说明人家确实有一定的能力。当然,肯定有关系帮助,那个时代免不了的,这也不是大事!
李少莉有今天的地位,除了靠的好的出身,靠好的机会,肯定也靠贵人的提携,当然也有人家自己的努力。
从目前网友们提供的信息来看,李少莉的提拔,这里面每个成分都有的。人家有一个好爸爸,是当地名人,开了一家诊所,有钱,认识的人多,肯定对她的工作有帮助。
另外,她嫁了一个好老公,而且老公是医院的医生,也有很好的口碑,要知道医生的工资不低的,都是地方的中高级收入。
所以说,人家有关系,有钱,自己也努力,有今天的地位也很正常,她自己也非常努力,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荣誉。从这些荣誉可以看出来,李少莉工作还是可以的。
李少莉,为什么被大家吐槽呢?我认为可能李少莉文化素质不高,还有她语言谈吐不行,这么不能怪人家,本来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干部,年纪不小了,都57了,一个年纪这么大的人,你让她做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太强人所难了。
[捂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难道公务员就不是普通人了吗?只要她工作积极,收入合法,没有贪污腐化,不穿奇装异服,怎么精致都没有问题。
我们不能因为看人家是副局长,就怀疑人家贪污腐化,我们不能因为人家打扮的精致,就怀疑人家有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她戴价值3万的耳钉,就怀疑人家太奢侈。
国家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公务员是公仆不是仆人,普通老百姓能穿金戴银,公务员怎么不能。难道奢侈品只卖给老百姓,公务员就不能买吗?
一个女年近五十女人,工作了大半辈子,难道没有能力买个价值3万元的耳钉吗?难道没有能力买两件像样的衣服吗?不要说公务员工资稳定,有奖金加补助,普通百姓也有很多买奢饰品的,难道她们的钱也来历不明吗?
看李少莉的工作简历,她也是一步一步升上去的,靠的是自己的拼搏,而不是坐火箭上去的,没有什么不妥。公务员代表国家形象,穿的好一点,打扮的精致一些没有错。
我们不应该把目光盯在人家的穿戴打扮上,应该看到的她的工作态度,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一个女人打扮的精致,哪里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