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张延赏从小丧父,博览经史、通晓吏治,受到宰相苗晋卿的器重,娶其女为妻。从此官运享通。
张延赏能力还是有的,他作官时曾发现一起冤案,命属下10天破案,第2天桌上有一张纸条:“钱三万贯,不要问此案。”张延赏大怒,瞎了眼,居然敢收买我,立即把纸条撕了。
第3天纸条又现:“钱五万贯。”老张大骂:"2天!再查不清楚,全都卷铺盖走人!"然而,案情仍旧毫无进展。
第4天,小纸条如约而至:“钱十万贯。”这一次,老张心理防线被彻底击穿,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他认怂了:“钱至十万,可通神矣,无不可回之事。吾惧及祸,不得不受止。”十万贯,连鬼神都可以买通,没有不能挽回的事。我害怕灾祸,不敢再管此事。这就是"钱可通神"的来历。
钱这东西,能买人一次,就能买人两次,老张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对有钱人高看一眼,而对穷小子百般嫌弃。
韦皋出身豪门大族京兆韦氏,虽然家道中落,但毕竟饱读诗书,谈吐不凡。坊间传言,这小伙是一只潜力股。老张媳妇苗夫人挑他当了上门女婿。
老张靠老婆起家,虽然看不上韦皋这穷样,却不敢反对,勉强答应了这桩婚事。
3年过去了,这个书呆子既不出去找工作贴补家用,也不拍老丈人马屁提供点情绪价值。老张肠子都悔青了,整天挤兑女婿,连下人们都学会了,给韦皋甩脸子,苗夫人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是文武全才,怎么可能长期雌伏,他日必能建功立业,你这样做,将来会后悔的。早已把女婿看扁的老张却嗤之以鼻,认定女婿只能吃口软饭。
唐代的科举制度还不完善,大多数人做官还得有贵人提携赏识,所以唐代经常可以看到文人们四处奔走于权贵门下,寄诗投诗拍马的现象。一怒之下,韦皋决定主动离开张家,外出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
妻子张氏很支持她,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是高兴,只要你走,我送钱送物欢迎,他送给女婿七匹马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匹马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和一个口袋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小韦却憋着一股劲,非要混出名堂不可。他首先来到江南碰运气,可惜闭门羹没少吃。韦皋又来到武汉,依旧没遇到真伯乐。
他是贵族之后,费劲力气只找到了一份在唐肃宗李亨墓地牵灵柩、唱挽歌的工作,活儿很不体面,跟现在有些地方丧事请乐队吹鼓手一样。韦皋唱着唱着,把自己这些年的委屈失落不满愤怒全发泄出来了。唐德宗也在守灵,一听,这谁呀,挽歌唱得这么有才,这么有感情?对先皇感情这么深,这是个忠良呀。结果韦皋才有机会华州当了参军,勉强当上基层公务员。
又熬了几年后,韦皋升任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成为一枚小京官。公元783年,大唐长安城发生了震动天下的“泾原兵变”。唐德宗发布了勤王诏书,李晟、马燧等名将星夜驰援,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谓乱世出英雄,谁也没想到,韦皋一介书生,竟设计大败叛军,解除奉天之围,等来了援军,将叛军赶出了长安。此后叛乱平定,唐德宗回京后论功行赏。
39岁的韦皋因忠诚果敢、知兵善战,调回中央政府担任左金吾卫大将军,进入核心决策层。
韦皋接替老丈人张延赏出任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节度使。听说接班人名叫韦皋,丈母娘非常兴奋,老张不肯相信,天底下同名同姓的人多了!
结果,第二天新官入城,老张眼珠子都惊爆了。趁人不注意,张延赏工作没交接,老婆也没带走,灰溜溜地从西门逃出了成都城。
唐德宗没有看走眼,韦皋的治政领军之能,百年难遇。镇蜀20年,韦皋以实打实的战功入列名将圈,成为有唐一代蜀地最杰出的封疆大吏。死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逼近人臣哀荣极值。
据说,自韦皋之后,家家户户都对赘婿客气了许多,也算无心插柳,荫及千秋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