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英雄
河南省实验中学 乔宗璞
英雄通常是指那些具有英勇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令人敬佩的人。而我心中的英雄,则是那些默默无闻的航天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航天人实在合适不过了。为了飞天那一刻,为了祖国利益。他们背后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航天员刻苦的训练、默默无闻的奉献,为了更广阔的宇宙,他们囿于方寸之地。
计划为期5年的航天员培训,除了知识学习,还有低位卧床训练、密闭隔离训练、超重、失重、噪声、振动、低压、缺氧等极端环境训练。
这种训练不是辛苦,是痛苦。
梦圆太空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这次任务圆满成功。
九点整,神舟五号点火升空。但意外出现了。火箭加速,升至三四十公里高度时,开始剧烈抖动,震动叠加在6G的负荷上,杨利伟的痛感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像要碎了,在痛苦的极点,他昏了过去,昏迷过程达26秒。由于传回的画面卡顿,杨利伟一动不动,所有人的心一下被揪住了。直到飞控中心有人喊:“他眼睛动了,他还活着”。共振慢慢减轻,杨利伟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如释千斤重负,他开口第一句是:“神舟五号报告,状态良好”。所有人才都松了一口气,继而鼓掌欢呼起来。
在飞行期间,杨利伟表现的格外镇定,精确地完成每一项任务,与地面沟通,写飞行日志。
返回过程中又发生了生死难料的事件。
舷窗烧得黑乎乎一片,看不到外面情况,但他没有办法,只能按原定计划走,一步不能错。
当飞船飞出黑障区,速度下降,震感减弱,距离地面十公里时,飞船抛开降落伞盖,迅速带出引导伞,然后是开减速伞,最后是主伞。
杨利伟身体像被拽了一下,巨大的拉力撕扯着他。飞船落地时,强烈撞击地面,大风作用下,飞船又被降落伞带起,杨利伟果断切伞,飞船再次重重跌到地上。
杨利伟佩戴的麦克风,在巨大冲击力下划破了他的嘴,弄得他满嘴是血,此时他还头朝下脚朝上,被座椅压着。
几分钟后,搜救队赶到,手电的光从舷窗模糊照进来,外面响起丁丁当当的工具声,他自己从座椅上翻下来,在簇拥下迈出舱门。
活着回来了!同年杨利伟被国家授予“航天英雄”称号,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敢于探索、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航天精神使我敬佩。
惊天动地
2008年,执行神舟七号任务的是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这一次,他们要完成太空出舱行走。
这一次,他们要完成太空出舱行走。但意外频出,先是舱门打不开,只能用棍子撬,再是翟志刚出舱后,仪表盘突然响起警报,显示轨道舱着火。
来不及了,此时,神舟七号飞出了测控区,与地面飞控中心失去了联系,等联系上,传来了翟志刚与刘伯明的对话:
刘伯明:“继续!”
翟志刚:“明白!”
刘伯明:“着火我们也来不及了,不管了!”
翟志刚:“成!”他们临时打乱了原计划顺序,抢先将五星红旗带出舱外,翟志刚说那时他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国旗必须要展示。多么坚定的意志!他们的临危不惧、不怕牺牲、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使我敬佩。
“备份”追梦人截止目前,首批14名航天员中,有8人圆了飞天梦,有5人于2014年停航停训,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依然现役的只剩邓清明一人。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后,景海鹏与陈冬被人群簇拥,而邓清明从酒泉回到北京,欢迎队伍只有两人,女儿与妻子。
回到家,邓清明哭了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4月份传出的拟定名单中,再次出现了邓清明的名字,但是最后的确定名单中还是没有他。他今年55岁了,这是第四次成为“备份”。
他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他愿一直等下去。
追梦25年!邓清明,这次是你!
2022年11月28号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航天员乘组确定
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
将于明天(29日)出征
在太空“出差”6个月
其中,“邓清明”这个名字
令无数网友由衷赞叹
“这次是你!致敬坚守!”
“追梦者终于圆梦!”
邓清明是
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
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为了飞天这一刻
他经过25年的等待、坚守与奋斗
如今,终于圆梦!
邓清明也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坚定不移的信念,永不放弃、不争名利、默默奉献、无所畏惧的精神使我敬佩。他们都用实际行动一次次的证明,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地把每件事做好,就是英雄。
我作为省实验的一名学子,一定以英雄航天员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负韶华,立志将来也成为一名“航天人”。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