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漫画每日一品】
有活干就光荣!
衣着华贵却神情仓惶的慈禧太后吃力地推着一辆小推车,上面的大箱子显然非常沉重,轮子都压扁了,不远处宫墙上趴着一个洋人,正不怀好意地窥探着她。
这幅西方作者画的漫画反映的是1900年的庚子事变,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漫画画出了慈禧的狼狈,也画出了慈禧的贪婪,逃命不忘金银财宝。但西方作者肯定只是凭空想象这位皇太后的形象和作派,因为即使在逃命中,慈禧也还是坐着马车有人伺候着,绝对不会自己跑路,更别提自己推车子了。
那么,原始史料里记载的慈禧逃亡是怎样的呢?
1900年8月14日晚上,八国联军已经打到北京城下,然而慈禧对前方战况却一无所知。或许处于女人的第六感,慈禧突然决定召见军机,然而六位军机大臣没有一位前来。次日早晨,慈禧正准备用早膳,一颗子弹从白色的窗格飞进来,弹落在地上。慈禧刚要到外面查问,载澜正跪在帘子外,用颤抖的声音禀报说:洋人已经进城了。慈禧立即派人把光绪叫来,决定出逃。
8月15日上午,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一行逃出德胜门,出了城门就不知该往哪儿逃。骡车停在难民滚滚的大道边犹豫了很久。最后,慈禧命令向西。逃到颐和园,慈禧刚咬了一口点心,还没来得及咽下去,十万火急消息传来:洋兵已经到了海淀。得,慈禧把点心一扔,说了声“走”,车队急忙出颐和园往北而去。
一路上边走边琢磨,随便听到哪儿安全就往哪儿跑,听说哪儿有义和团闹事就绕着走,一路逃到太原,直到西安才算暂时安定下来。
决定出逃之前,慈禧让李莲英找几件衣服给皇帝换上,自己也要重新装扮。不得不说大太监李莲英确有过人之处,他那位住在前门外鲜鱼口的姐姐,早已为慈禧准备好化装逃亡装扮的包袱。
李莲英很快就将慈禧装扮完毕,是一副极其普通的老年妇女的打扮:盘羊式的汉民婆婆发式,深蓝色的半新不旧的夏布褂子,浅蓝色的日裤子,新绑腿,新白布袜子,黑布鞋。
紧接着,光绪也被装扮成了跑生意的汉民小伙计:蓝色的没领子的长衫,肥大的黑裤子,圆顶小草帽。光绪皇帝悲愤之极,几近战栗,但却无计可施。
慈禧和光绪带着寥寥数人,乘着三辆蓝布车围子骡车,踏上逃亡之路。慈禧严令随同逃亡的人,要是遇到盘问,就说她们是乡下人,谁要是乱说话,就扔下车去。
8月15日,慈禧逃亡的第一天,落脚在距京城三十五公里处一个名叫贯市的小村镇。村里的老百姓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些人是皇室成员,尤其不信那个披头散发的农家老太太是皇太后,而那个像患了痨病一样的伙计是当今的皇上。
李莲英捧着碎银子挨家挨户收购百姓家的食物,只要是吃的,生熟不论,什么都要,全部一手交钱一手货。收购来的最精美的食物是窝头和大麦粥,当然先给太后和皇上。
早就饿慌了的慈禧和光绪急忙咬了一口,觉得虽然粗糙得难以咽,但还是有一股惊人的甜味。
8月15日,慈禧逃亡的第一天,睡在村镇旁边的一座破庙里。所有的皇室成员横竖八地躺在地上,只有慈禧和光绪母子俩算是有一张“床”——长凳一条。他们两个就这样背靠背坐着,谁也不说话,一直坐到天亮。凌晨时分,寒气凛冽,森森入毛发,两人冻得牙关紧咬,瑟瑟发抖,但依旧一言不发。身体挨着,心却隔着十万大山。
第二天晚上,还是在路边的一座破庙里睡觉。天气寒冷,逃难匆忙没有任何被褥之类的卧具,太监们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好不容易到一户人家,这家的农妇却说被子洗了还没干,拒绝了。
慈禧毕竟年纪大了,坚持不住,只好躺在了地上。
慈禧此行,虽然美其名曰“西狩”,但一路上没安全感、没方向目标、没吃没住,皇家的威严荡然无存,简直就是丧家之犬,狼狈不堪。#历史回眸# #历史杂谈# #慈禧#
相比文字的长篇大论,往往一幅画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表述丰富的含义。一幅老漫画里,藏着何止千言万语!在这个“读图”甚至“读视频”的时代,如果一本书中不配图、满满的长篇大论,恐怕还没有翻开几页,很多人便已经打起退堂鼓。而老漫画的重出江湖,则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老漫画中的历史》丛书,以历史上的时政漫画为基本叙事元素,以重大事件为节点,以时间为线索,图文一体,建构起来的历史普及类读物和读、思、悟并重的历史学本,非常值得阅读和收藏。喜欢的朋友请点击下面商品卡“看一看”收藏一套,茶余饭后欣赏回味。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尽快删除。
参考文献:
1. 《庚子拳变始末记》,引自辜鸿铭、孟森等编著《清代野史》第一卷,巴蜀书社。
2. 罗惇晶《庚子国变记》,引自翦伯赞、荣孟源、杨济安等主编《义和团》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3. 何瑜《百年国耻纪要》,北京燕山出版社。
漫画过于无脑,大家可以看个乐子就好了……
2019年4月份,一个台岛的一个插画家为了拍马,画了一幅时政漫画,内容如图。这种漫画本来就已经很无脑了,没想菜菜子更无脑,还在插画下面留了言,留言也是不忍直视。笑笑就好……
宋老师的漫画时政很精彩[赞][赞][赞]送过来武器换不来乌克兰的和平,只能让冲突更加激烈,百姓的生活更如艰难。
宋忠平军事学者、评论员 原二炮工程学院教员宋忠平漫画时政:美国海马斯能助力乌克兰反攻?俄核弹准备好了!
00:58【漫画时政之俄乌军事冲突】美国人来乌克兰帮助乌克兰人对付俄罗斯人是为了美国人的美国利益
【漫画时政之俄乌冲突】指指点点的美国老大精心策划新的乌克兰屠杀现场……
【时政漫画每日一品】
当面叫哥哥,背后摸家伙。在台上跪舔,下台就汪汪。
历史上甲午战争的进程与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在1894年甲午战争时,英国报纸上刊登了一幅时政漫画,画面里一个矮小龌龊的日本鬼子武士,准备攻打高大威武的中国巨人,而一个英国人则趴在围墙外的梯子上隔墙观望。
这个漫画深刻地反映出当时欧洲列强们对远东中日两国之间战争结局的谨慎看法。当时,大多数欧洲人觉得,中国尽管很落后 但还是一个巨人,小小的鬼子根本就不会占优势,至少不会赢得很快很彻底。
然而,战争的进程却令人大跌眼镜,清政府一败涂地,输得很惨。
在战后,欧洲人乃至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印象,由一个有比较有影响力、巨大的东方大国,变成了一个“远东土耳其”的丑陋形象:庞大而虚弱,坐井观天,一盘散沙,外强中干,统治者喜欢轻易地让步和割地赔款。
之后沙俄、法国和德国就以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名义,从大清手上拿了不少好处,俄国以“逼迫日本还辽首功”为名和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于1898年租借了大连和旅顺两个港口。德国于1897年强占了山东青岛,而法国也将广州租借,作为其势力范围。可怜可悲清廷,在甲午战争之后就像是成为了列强“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还没有任何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