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镇,就有19个评上,好多哎。据我们知,我们这边真正乡镇,一年一般正常晋升高级,只有2个左右。
乡镇基层干部困扰之二:升职问题
基层干部提拔主要途径分以下几种:一是考取选调生进入乡镇工作;二是35岁以前考取功名;三是借调上级部门提高工作能力后升职下派;四是努力工作,和平年代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从而脱颖而出。以上四种前三种涉及站位高度不再赘述,我主要说说努力工作问题,乡镇十几个部门,部门主任我利用二十多年时间干了个遍,三起三落,有几次几乎临门一脚,却又失之交臂,现在有隐退趋势,总结一句话,不要过分依赖群众基础,关键是上层建筑,你是千里马得让伯乐看到,而不是让他挨个排查[微笑]
#乡镇长最好的前途是哪个单位# 乡镇长最好的前途当然是进副处级,最好是副县长,其次为人大政协副职。但是在现行大环境下,很难一步到位,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在镇长之前是团县委书记,就能一步到位任团市委副书记。这样晋升前途一片大好。当然这需要大机缘。
二是平调重用为镇党委书记,这是绝大部分镇长的必经之路,也标志着走的是正统晋升通道。
三是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个位置也是正科级含金量最高之一的位置。既有基层工作经验又有办公室协调组织能力,还提前进入县领导决策层,这对于晋升副处级有天然优势,很有可能直接晋升为副县长,运气再好点进常也不是不可能。
四是转入县科局任“一把手”,这就是常规操作,也是重用,毕竟前者是“二把手”。这一步就得看是哪个科局,要是发改、财政、人事、教育等等大科局前途无量。要是二级科局或者清水衙门则相对比较弱了。
#49岁县文旅局副局长,组织安排去乡镇当人大主席,还有必要去吗#
1、49岁在副科位置上,应该在仕途上不算很顺,也不算太差的,很多人也就是副科干到退休了,副科到正科是道坎,县处一级的单位里面,百分之九十的,大体都是到此为止的,毕竟我们这种金字塔结构的晋升机制,越往上人越少、越往上越难升上去的;
2、由文旅局的副局长转到乡镇做人大主席,毕竟也是副科转正科了,乡镇一级的四大家正职都是正科级的,职位上也是升了一级的,去比不去好,不去这个正科就升不上了;还有,由乡镇的人大主席转任实职的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的可能性也比文旅局的副局长转任实职正职的机会多点;
3、乡镇工作,点多、面广、事多,情况更加复杂一些,也更能锻炼人一些,做个三、五年,转个实职,也才50多一点,再在实职岗位上做出成绩了,再升任副处,可能性也增加了许多的。所以,这也是个机会,难得的机会,乡镇工作肯定比县城艰苦,职位上去了才是硬道理,以后转实职的机会、出成绩的机会就更多了;所以,去比不去好!
在体制内,赶上好时候提拔其实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比如这次换届,很多人就踩着点提拔重用了。身边有几个小老弟就是例证。这几个小老弟都在县里的乡镇任乡镇长,有的已经干满一届,有的三四年,也有的不到两三年,如果不是换届,按照他们的设想短期内很难有机会转岗书记,因为前面都还有老资格压着。这次乡镇换届限定了年龄结构,很多老资格的乡镇书记和局长都被一刀切退了二线,留下的位子由85后、90后补缺,恰好这几位小老弟都符合年龄、经历条件,因此无一例外都得到了重用,走上乡镇书记的岗位。而一旦踏上这一步,意味着三五年后他们将有机会冲击副县长、县委常委职务,步入副处级领导干部序列。这是乡镇长不具备的条件,而换届等于给他们的晋升提速,切切实实带来了好处。所以说体制内的晋升有时候也讲机缘,机缘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反之极有可能长期裹足不前,在岁月蹉跎中消耗尽热情。而这是体制内干部最悲哀的事情。
#职场众生相# #职场微头条# #职场干货#
年逾40,还没有晋升到副乡镇长的公务员,还需要继续努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