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了拉萨很小的一家饭店吃饭。是多次朋友推荐说这家店的烧鸡公特别好吃。走进店里,发现一个客人也没有?
走进店里,一个客人也没有,果然很小,只有四张小桌子。我有个习惯,坐下来就要喝水。我自己带了一个杯子,是袖珍型杯子,和手机一样高,做过试验,杯子倒满水再倒进纸杯里,也还差点才满杯,服务员往杯里倒水会非常考验技术,如果身手野蛮就会倒撒,或者溢出来。所以,我急忙起身要求自己倒水。可是倒水的显然不是服务员,是老板,白发苍苍,他说没事,他来,他来。我瞬间被他热情所打动。
点了小份的烧鸡公,等了半小时,终于端到了我们的桌子上。是砂锅,满满的一锅。一看就是典型的川菜,色香味辣一应俱全。我们迫不及待地吃起来。
边吃老板边跟我们说话。
主要是我一句,我咬不动开始打开了话题?
老板解释道:“煮久了,会没有嚼头。”
满口的川音。
我直接问,四川哪的?
“简阳。”老板特别高兴地说了这两字。
“简阳不是羊肉汤锅很有名?”我倒问。
“在西藏的羊不是内地那种羊,我们也煮过。”老板解释般的回应。
反正客人少,大家都是四川人,是老乡。
我也积极参与聊天。你这家店你开了多少年了?
这下老板兴致来了。
“开了整整二十年了,就在这里。”他是非常兴奋地说出来的。
“你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拉萨开店?”
“当年在这边当兵,转业后回老家不习惯。加上为了多生孩子,躲生来的。我现在有三个孩子,老大藏大毕业去了昌都教书;老二理工大学毕业,已考上公务员马上工作了;前面是两个是女儿,老三是儿子,现在在吉林大学读研究生。”可见他是多自豪,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我们也连连点头,老板好福气啊,儿女双全,个个成才。
老板又起身给我倒水,我实在嚼不动,我要了碗米饭随便吃点锅里的菜。老板还是坐在我们对面一直陪我们说话,弄得我们像是很熟悉的一家人似的,大家都没有不自在。
聊着聊着,四张桌子已不知不觉坐满了。屋子马上热闹了起来,各种口音,不同民族的语言,欢笑不断回荡在整个屋内。
我准备起身结账,走人。
这时发现老板给邻桌藏族老阿妈端了一大碗滚汤,老阿妈显然是外面才进来,身体还冻得瑟瑟发抖,很感激接了汤,说着,突及其(谢谢)。很意外的是,老板很专业的藏语回道,朗达哟麻热(不客气)。
我太惊讶了。我刚走出门,又见他和回族笑着在说话。
回到车上,我向极力推荐到这家店吃饭的朋友说,于我的口味并不太好吃,但我被这位老板的热情和暖心打动。大家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