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教师越来越多,而男教师越来越少#
一,与高考制度有关。现行高考制度是填鸭式的制度,条理性、记忆性、规律性,是女孩子的特长。例如江苏高考,主考语数外,其中两门是女孩子的特长。近些年的高考状元,多是女生。二,与社会发展有关。市场经济社会,职业选择的余地更多。男孩子好动,喜好追求创新,不喜拘泥于某一特定职业。三,与机关事业的招考制度有关。学校属事业单位,通常逢进必考。如今公务员的考试培训,已成了一个行业。原本组织、协调、管理、应急等能力的评价,在大量的培训机构面前,都成了套路式的乌云。四,与女性的终身职业选择有关。通常女性更愿意找一个稳定的职业。收入不一定非常高,但是可以为相夫教子提供优势。男性更愿意选择有挑战性的,且富有未来发展前景的职业,以实现在社会的地位和价值。

为什么报考教育类专业?有什么好处or优势?
一、原因分析
(一)相对来说容易升本
对于本专业的同学,教育类院校招收的人数比较多,而且历年分数线相对来讲比较低,所以比较容易考上,对于非本专业的学生,跨专业的学生来讲,教育类专业偏文科,没有数学题,不需要计算所以相对于其他理科带数学题的专业来讲更加容易一些。
(二)稳定性强#教师#
大部分学生考教育类专业都是女生,因为教育类专业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从事的都是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这个职业稳定性比较强,而且一年有两个寒暑假,有更多得时间可以做自己的事,比较自由。#易考吧##易考宝典#
(三)社会地位高,收入可观
中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现今社会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对教师的看法就是教师属于知识分子群体,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受社会尊重认可。教师,一个大多数人敬仰的一个职业,收入比较稳定可观,福利待遇也很好。

(四)现如今,随着校外培训机构的越来越多,国家的“双减”政策也相应的出台,而且有校内课后辅导的呼声,这就无疑会增加校内教师的工作量,所以相应的教师的需求量也会相应的增加。
(五)就业形势好
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所以教育类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也很多,比如,特岗教师、教师编制、教育行政岗位、还有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等等,总之我们不会失业,因为国家需要教育类人才,教师的就业形势也会越来越好。
(六)有利于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当老师,重要的专业课程就是教育学、心理学,学了这两门课程,不仅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还能够知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七)假期充盈,放松自己
一年有两个多月的寒暑假,就能让自己多点自由,多一些放松,就能够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活得更充实、更快活,也可以多跟自己的家人过。

(八)毕业以后找工作可以多一种选择。
(九)可以报考公务员,大家都知道公务员考试不是那么简单的,有教资才可以报考教育部的岗位,这样可以甩掉一大波人。.
(十)可以去民办学校或者教育机构当老师。
(十一)特岗教师,服务期满3年以后可以转为正式老师。
我不是师范专业是不是就考不了?
可首先要说明的是,非师范专业是肯定可以考教资的。考教资对你所学的专业并没有要求,只是对学历是有要求的,大专学历只能报考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资格证,本科及以上学历才可以报考中学的教资。
这内卷也太严重了吧!170+都没进面试,这时让考生怎么活?年前就打算举办的重庆某区考试,终于顺利举行并在5月24日可查成绩了。可成绩一出,考生们都炸开了锅。
早在第一次公告中,考试计划在年前举行,可疫情突然严重,不得不推迟举行。在第二次出公告准备开考时,疫情又来了。就这样,反复三次,终于顺利开考。

考试那天,刘女士还在庆幸,因为三十人的考场,只来了一半的人。
参加考试的人少了,那考上的机会是不是大了呢?
刘女士对出成绩还有些期待。
可24日,成绩一出来,刘女士傻眼了。两门课都才刚及格,没有进面试。
甚至有考生直接晒出171.5分都没有进面试,这可真的出乎大家意料。
有考生说,看来要200才稳了。
也有考生说,今年培训机构的老师参考的比较多,所以分数比较高。
刘女士不禁到吸一口冷气,连培训老师都去考了,普通考生能有多少机会呢?
@家有俩天使宝 随着疫情一直延续,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公务员这个“铁饭碗”备受关注。很多人为了考上一直在努力复习,甚至有些培训机构的老师,为了得到更加稳定的收入,也来参加考试,致使考试难度进一步增大。
不管怎样,坚持就是胜利,祝各位考生都能考到理想的学府。

对于教改前最后批次考试,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我要上头条# #重庆头条#
请彤彤老师带我上岸——昨天八月八号星期一,晚上七点十五到十点,将近仨小时,我的全部考程的最后一门专业课《政治学概论》总算盼来了开课。
每周一三五晚持续15节串讲,我带着既兴奋又期盼的心情来上彤彤老师昨晚的课。
一听这门科目的名字满满地充斥着“枯燥、难背、理论居多”,是不是?
——是的。
所幸的是身为东北姑娘的彤彤老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赛课大赛冠军。互动与控场能力都非常好。
细数一下除了《近代史》和《马原》这两门公共课,我的专业课已经考过了以下这么许多: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行政法学》、《社会学概论》、《西方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英语(二)》。

以上11门全部都是一次考过,从2020年4月延期到8月是我参加的第一场考试,疫情三年,我考了三年,我感恩自己超强的记忆力让我从不挂科。
掰掰手指头我也算上过许多不同老师的课,因而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了,最喜欢的俏皮的真真老师和人大的海盟老师都被其他机构挖走了,不过不可惜,因为我们还是有一段值得回忆的师生情缘。
这个十月考两门,划重点——最后两门!最后两门!最后两门!
一门是《行政管理学》:由于今年上海四月考试疫情延期到十月的,还有昨晚开课的最后一门专业课《政治学概论》。
考试时间安排在了10月23日,同一天,上下午各一场,我相信我都可以的——毕竟最疯狂的时候,我一个考期两天赶场考出四门也是妥妥滴。
掐指一算距离考试还有两个半月时间,《行》我九月开始自己炒冷饭,《政》这十五节串讲课我一定排除万难,挤出时间攻克它。

彤彤老师,感谢加持,这一次请带我上岸。
最难毕业季众生相:名牌大学毕业生无奈向校友求助,在杭州遁入空门也要连过两门考核……
今年1076万大学毕业生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时又恰逢经济下行各个大厂都开始大批裁员,导致大量毕业生无法就业。于是有的名校开始向校友求助,连逃避现实遁入空门都面临激烈的竞争,连过笔试面试两门考核才行,难度堪比考公务员。
如果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你觉得上大学的意义在哪呢?
还在为选科烦恼吗?高一选科的同学该如何选择,选选科组合方式介绍,为孩子记得收藏啊!
①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
这两个组合拥有共同优势。一是明显的理科组合;二是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均超过了96%。
地理虽说是传统文科,但是相对其他两门文科,更偏重于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与擅长文科思维的学生相比,那些能够选择物理和化学科目、擅长理科思维的学生学地理更具有优势。

这两个组合也存在着共同的挑战:其一学习时记背和理解要相结合,学习难度大;其二通过之前我们的对于选科投票的结果来看,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选考人数是比较多的,竞争激烈。
②物理+化学+政治、物理+化学+历史
这两种组合的优势在于:第一,专业选择面广,可报专业均超过97%;第二,对未来发展有帮助,政治和历史科目的加入,有利于将来考研、考公务员等发展。
这两个组合中各学科所需的学习能力各有侧重,物理强调逻辑思维能力;化学尽管是偏理科科目,因为知识体系的因素,需要进行大量的归纳和记忆,这一学习特点也适用于历史科目;而政治又需要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科素养。
缺点是四门学科之间关联性小,学习跨度大。所以,学习该组合需要文理科素养兼备。不具备这种特点的学生,一定要慎选。

③物理+生物+地理
这个组合可报专业比例为92.23%,专业选择面比较广。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学科的知识点多而零碎,许多数据都是由实验得出,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所以,该组合适合物理成绩有优势,擅长逻辑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强的考生,尤其是有理科情结但不喜欢化学,后续专业选择不想受限的学生。
④物理+地理+政治、物理+生物+政治
这两个组合的主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物理,倾向于理科,可报专业比例都超过92%。
对于考生学习来说,一方面,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理科思维和文科思维中不断切换;另一方面,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选择这两个组合的学生人数较少,不利于了解自身的真实水平;第三,由于学校师资和场地的限制,部分学校很难单独为人数少的组合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所以,这个组合最具挑战性。

⑤政治+历史理+地理
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可报专业比例是所有组合中最少的,只有50.3%。
从学习难度来看,这个组合相对要轻松一点。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弃物理”“弃化学”现象存在,而这一组合反而是选科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 但这也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组合更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或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气象、地图测绘、城市规划、水利水电、酒店管理、旅游、地质勘探、资源管理、文物保护技术等门类和专业的学生。
⑥历史+化学+生物、政治+化学+生物
该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均低于70%,就专业选择来说是略占优势的。更适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化学、生物成绩相对有优势的学生。

如果将来想要学习生物科学、食品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植物生产类、生命科学、医学类相关专业的,也适合选择该组合。
⑦历史+地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
"历史+地理+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6.3%。"历史+地理+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9.54%。虽然这两个组合可报专业比例有一定差距,但是在学习特点上有一定的共性。
适合物理不擅长、政治不喜欢,或擅长以记忆为主,动手能力强,文字表达好的学生,学科似乎跨度小但思维跨度大,竞争非常激烈。
⑧历史+政治+化学、历史+政治+生物、生物+政治+地理
选择这三个组合的学生明显特点是:有文科偏好且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
因为有了一门理科的加入,拓宽了专业选择面。"历史+政治+化学"可报专业比例为66.8%, “历史+政治+生物"可报专业比例为59.08%, “生物+政治+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59.72%。

在学习化学和生物时,都需要强调对多而零碎知识点的记忆和归纳,所以,这三个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
⑨物理+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历史、物理+政治+历史
这三个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均为高于90%。组合明显的特点是没有化学,同时包含物理和历史。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政治、地理、历史还是生物,都需要大量的背诵,因此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所以,该组合适合物理成绩出色、记忆能力强的学生。
⑩化学+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地理
这两个组合可报专业比例均低于70%,组合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没有物理和历史,适合物理不擅长、历史不喜欢的考生;二是有需要动手实验的化学和生物;三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这几个科目都需要大量的背诵,因此需要擅长归纳和记忆。所以,该组合适合喜欢实验动手操作、记忆能力强的学生。

我是一个三年级小学生的妈妈,我实在受不了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了。
现在学生不用自己刻意记作业,因为老师会把作业发在家长群里。
现在老师不用批改家庭作业,由家长辅导,批改,最后签字。
家长不会做题怎么办?“小饭桌”线上线下只要掏钱,替家长分忧,辅导,批改拿钱就办!
可是经济压力大,没钱上辅导班呢?那也不关老师的事呀,人家父母都能辅导,人家父母都能拿钱开小灶,怎么就你不行呢!
说是这种模式可以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学习,更关心孩子的学业。
可是这样真的对吗?
我妈当了半辈子教师,她说她以前一个人教两门课,她没课的时候都在备教案改作业,晚上也要加班批改白天的作业,完了还要再看一遍第二天需要讲的内容。
现在的年轻老师,晚上都在酒吧蹦迪呢,可见有多清闲放纵~

很多人说这是年代问题。
现在教师的工资比公务员高且稳定,一年12个月发13个月工资,上不到9个月班,每周双休,节假日全休。
待遇越来越好了,可教师品德越来越少了……
我认为,教师绝对不是简单的一份职业,一份工作。
就像医生,选择学医的人都应该懂得自己背负的是人命,是治病救人的使命。
而教师,如果没有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认知和抱负,那就是瞎扯!
你们说呢?
今年35岁的“大学教师”张艳红,家住太原迎泽区,6年前,却爱上月薪仅7000块的公务员刘滨,儿女双全,有房有车,生活幸福。然而,半个月前,老公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她瞬间崩溃……
原来,早在6年前,家住太原迎泽区,从华中师范大学博士毕业的她,也成了典型的剩女,在父母的不断催促下,35岁的她也开始不断的相亲,最终选择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刘滨,但是刘滨仅仅是大专毕业,是靠家里的关系进入体制内工作的。

公务员本身是一个稳定的工作,让她十分有好感,她自己又是博士毕业,文化素养比较高,怎么看都是相当的般配,两人交往半年后,便领证结婚了。
张艳红顺利进入一所二本大专院校教书,成了大学老师,老公在本地的政务大厅工作,每天都是忙碌而充实,幸福而甜蜜,并且先后生下一双儿女,生活应该过得越来越好。
只是,让她万万没想到,半个月前的一天周日,老公却突然一本正经地向她提出离婚,刚开始还以为开玩笑呢,到后来看到老公如此严肃的态度,她才意识到问题严重,让她瞬间崩溃……
无奈之下,张艳红只好找到本地电视台的的矛盾调解栏目《和事佬》栏目组,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帮他讨回一个公道。
在调解老师的帮助下,很快将他们聚在一起,准备解决矛盾:
在调解现场,一见面,张艳红就主动告诉调解老师。

“事情是这样的,我跟老公虽然通过相亲认识,但是我们一直恩爱有加,并且为他家生下一双儿女,没想到他突然提出离婚,怎么也想不通,最关键的是,从半个月前提出离婚后,他就回过家,而且还向单位请了一个月的长假,结果跟他们单位的一个女实习生一起出去到海南旅游,居然还拍了很多亲亲热的照片,甚至有几张照片都发到了朋友圈,不过只要要她和那个女的能彻底断绝来往,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我还是不愿意离婚,不想给孩子们造成巨大的伤害。”
听完妻子的诉说刘滨马上开始反驳到:
“我们婚姻之所以到这一步,都是她一手造成的,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她感觉自己是名校的硕士毕业,从骨子里是看不起我的,老觉得我学历低,配不上她,比如有好几次她的朋友结婚,邀请我们去参加婚礼,但是她死活不同意我去,估计是怕去了给她丢人现眼,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第二,她感觉自己的大学老师,有体面工作的人,在家里从来不做家务,都是我妈每天在家里做饭洗衣干家务,她老人家年纪也大了,再加上腿脚不灵便,干了这么多的家务,结果我老婆,连一句感恩的话都没说过,一年下来,给老人家连一件衣服都没买过,自己年纪轻轻的,本来好多家务是有时间自己干的,结果都推给了我妈去干,真真是懒到家了,就是这个寄生虫,还有第三点:就是她的性格太强势了,结婚的头两年还不要紧,但是后来却越来越严重,家里的大小事都是她说了算,我根本没有发言权,比如比如前段时间给孩子报兴趣班,我说给孩子少报两门,孩子就休息的两天,结果她直接怒气冲冲地对我说,你知道个屁啊,你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啊?我真是无语了,少学两门兴趣就能输在起跑线上。感觉和她生活在一起她压抑了,我都快抑郁了。”

幸好在单位遇上了一个女孩,虽然是实习生,但是相处了几天,人家是那么的善解人意,温柔体贴,和她在一起,让人感觉很舒服,我想离婚重新组建家庭,不想再过这种僵尸一样的生活了。”
听到她老公的诉说,调解老师马上批评到:你是有家庭的人,况且还没有离婚,就和其他女孩搞在一起,这个是对婚姻的背叛,是要受到道德谴责的。但是调解老师看到张艳红还是不愿意离婚的。
看到他们彼此就这些过往争执不休,为了更好地解决矛盾冲突,调解老师经过和他们耐心地沟通,劝解到夫妻走到一起不容易,你们可以再给对方有一个缓冲的机会,再试着相处两个月看看,尽量不要离婚,彼此达成了协议:
其一,男方要彻底断绝和女实习生的联系,保证对婚姻的忠诚。
其二,女方的强势性格需要改善,遇到事情不能一个说了算,需要和男方商量解决。

其三,由于女方婆婆年纪较大,家务活以后女方自己承担一半。
头条亲爱的兄弟姊妹,你们怎么看?如果你是“大学教师”张艳红,你会怎么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一起讨论!
上海的春考排位也发榜了,志愿也要开始考虑起来了
上海高考前的预演,春考排位发榜了,孩子的排位也大概清楚了,志愿也要考虑起来了。
坦率地说,春考尽管是以英语为主的,语数只是陪打的,但是,在前两门小课的赋分情况已经知晓的情况下,孩子能排前%多少,基本明了。有指望孩子逆势翻盘,放卫星的,愿望都挺好,但,概率很有限。
只要保证孩子在4个月的时间内,身体健康,饮食健康,不参加危险运动,上下学出行当心,不出幺蛾子,就已经很好了。
现在,家长们要开始研究起2019年,2020年的志愿填报和一份一段了。说实话,会有一些小波动,但,总体差别不大的。

首先,要看清楚,必选物理(选物理的,排名上会有优势,直接体现在选学校,选学科上),还是必选物化(医生,如果应届的物化难度大,排名扰动就比较大),还是“不限”(文科即便在“不限”这个宽泛的排名上,依然不占优势)
其次,充分认识到同分比较的残酷性,高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仅仅代表一分一段的情况,并不代表同分一定能录取。
同分比较,先比语数外总分,再比语数外分科,再比小课赋分,非常残酷。
580分之下,一分一段的人数就超过100人了。
所以,在这冲刺的4个月时间内,还是要把精力集中到语数外上。请个名师,点拨一下,顿悟的可能性,比放卫星高多了。
其次,提前批要研究清楚。提前批也有好学校,尽管不是好专业,但,不妨碍学校的威名。比如,交大医学院,医技类,尽管不是医生,但是,好歹是交大的医技类,如果是男生,就更吃香了。当然,如果不嫌弃检验科排泄物,血液的话。2020年,交大医学院的医技类(检验科方向),招90人,分数在555左右。

志愿填报行情大致说一下:
以2020年为参考,清北,在上海招55名,清北的父母都不看头条的,也不用讨论了。
复交,尽管上海人很喜欢把复旦放在交大前面,但,这两年,交大的分数确实比复旦高。585,相对保险些。580,相对应3%不到,每年都基本稳定,并不会因为题难就发生明显波动。
如果想以综评方式,低分进交复,可能性不大,也就不讨论了。
如果要报北京的人大(不是苏州校区),因为招生人数少,分数扰动比较大,特别是经济学类的,2020年接近600分,这是排名150名之前的。
同济,浙大,南大,对应575左右比较保险。
财大是个独特的存在,财大的金融学类的,要到585左右了,但,财大的最低分数线在560,大约排名3300名左右。
华师大,560以上比较保险。
上海大学,是本地211的守门员,排名大约在8500名,大约18%

外地985,如果以兰州大学为守门员,分数,排名大约和上大基本相当。如果以吉林大学为守门员,分数和排名比兰大要高5分左右。如果以西北农林为守门员……这我就不讨论了。
哈工大的就业比西交大好,主要是一些军工科技类单位,西交大的专业比较老化了,之前的锅炉专业现在改叫能动专业了……
西工大的性价比也很不错,就业率情况和哈工大差不多,有些学习好的,早早就被导师锁定参加军工科研类项目了。
但,这些工科类985,真不太适合女生……
川大,当家专业是牙科,但因为在上海招生少,分数容易被扰动,而且还和生物捆绑招生,还不是本硕连读的,性价比实在不高。
在报外地985时,2020年就发生了“意外”:北师大比华师大还低了3分,北师大的名声,就业率,比华师大可高多了,可能是上海家长太喜欢本地高校了;武大,作为网红学校居然没受疫情影响,分数居然比2019年还高了2分,排名也高了……其实武大的就业率在985高校中,仅比兰大高,是个副班长……哲学的就业率70%多。厦大和武大一样,就是校园漂亮的网红学校,性价比不如中山大学,无论是分数还是就业率。

外地的211,有非常好的,比如,北京的贸大(绝不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哦),北邮,央财,就业率,是排前10的,可以多考虑。
其中的贸大也是个独特的存在,分数比哈工大,中大高,其中的金融学的分数和同济相当。
真要选外地的985,211,第一考虑北京,第二,广州,第三,其他。
如果真要去石河子大学之类的政策性211,真还不如去上海海关学院的海关监管专业,特别是男生,这个专业出来就是海关公务员,注意,只是这个专业。分数大约在530(女生),520左右(男生)。
或者去上海的警察类院校,只要学习不太差,出来就是警察叔叔。比去上海理工之类的强多了。
最后,考分说话,但,填志愿是很取巧的学问。
对孩子别逼的太紧,更不要打骂,思想工作也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讲道理,摆事实。最关键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