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全面减员,202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
2023届毕业生秋季招聘基本结束了,这届毕业生预计1158万人,除去考公务员和研究生的人,预计会有将近800万应届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
在秋季招聘开招之前,老师们就已经在告诉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这一届就业可能会是近些年最差的一届。
前几年的热门房地产、互联网、教培行业招聘人数大幅下降,而之前的一些非热门专业竞争也变的非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同学开始考虑延期毕业的可能。
我问了一个当大学老师的朋友,她告诉我往年只是难,今年是更难,可以说今年的形势是20年来最严峻的一年。
如果连社会上最有活力的大学生群体都能产生这么大的就业焦虑,对前途的失望和迷茫。那么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势必会受到很大影响。
至于前段时间有专家提出的,大学毕业生可以自费去企业实习,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一方面又能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这类言论,很多人也只是能报以无奈的苦笑。
有人说放下姿态就业,如果你缺钱不管什么工作你都可以去干。我想这种人根本不知道现实的残酷,放下姿态就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那只能说这种人根本就想象不到底层人的艰难。
现在的应届毕业生除了国企,大厂,公务员,还有什么可以选择呢?我来泼冷水了。实际上大多数应届生很可能没得选。并不是一本的毕业生才是毕业生,二本,三本,大专的应届毕业生也是应届毕业生,这些人的就业很可能是上述任何一种都选不到,而且还得家里蹲。
我是广西的,学历是二本。我的同学也有一部分是考上公务员的,但是不多,因为我是中医学院毕业的,同学一部分是在医药系统内工作,比较多的是做医药企业,还有一部分是转行(比如我,一毕业就转行了)。
我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在广西就业。在医院,或者是事业单位的,一般工资都不高,就是混个温饱。在医药公司的,通常是做医药代表,就是销售,混的好的的确收入比较高,一个月一两万没问题,但是是少数。
上次同学聚会,得知有不少人已经不做本行,有个毕业后在家附近眼镜店上班,有个是读书时就整天卖东西(可能是批发),毕业后做生意,有的去做微商了。
而跟我很熟的一个高中同学,读的是一本,轻工专业,毕业后干了几年仓储和物流,然后现在回老家做烧烤了,有个住我家附近的学弟,读的是师范大学,也是一本,毕业后去了电信,然后受不了那里的办公室政治,最终回老家一个水利相关的国企,然后工资当零花钱,副业搞游戏卖装备,一个月也稳定有4到5千。他自己说,比工资高。
而我的基友有两个,一个是做建筑的,也整天搞副业当篮球教练教小孩打球。另一个是医生,很懂球鞋,就倒卖球鞋。
那些读书没读好的同学(初中,高中),更是做的五花八门,大多数都是一个人做几种工作,但又不是散工那种,而是自己接单,比如化妆师,美容护肤这种的。我家隔壁有个小孩也不是那种读书的料,毕业后先是做通风管的加工(就是餐厅厨房的通风管),后来自己去卖章鱼小丸子和鸡叉骨,也做了蛮多年。
由于是在小地方工作,得益于房价低,只要有法子可以做到一些小本生意,要求不用太高,一个月只要能挣5000,就可以超越当地房价(当地房价在5000以内,地级市)。只要你别去什么北上广深送死就行。对我的同学们来说,买房还真不是难事,只要动下脑子,勤快一点,大富大贵做不到,改善生活质量还是不难的。
而在小城市你一旦可以找到这种赚钱的办法,你就不需要去大城市了。你在大城市想稳住,你做小本生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城市房价动不动就大几万一平,啥时候才买得动?普通人也要生活的。
所以就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大城市工作的那些白领,甚至是已经进入体制内的人,生活质量并没有比小地方的人高。在小地方一套房子如果是50万的话,很快就摆平了。所以他们买得房子通常是三房四房的,面积大,出行方便,整天开电驴,汽车是放假出去玩的时候才开。
我和那些学历比较高的同学和同事吃饭闲聊,以及和那些读书不怎么行的聊起来,他们的想法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千万别看不起街边那些摆摊的。甚至广州本地土著也是这么说的。
那些读书比较厉害的同事,他们似乎都有一个比较会做生意的兄弟姐妺。尤其是做电商的那些,对他们来说更是压力大。上一家有个同事,她妹妹是打游戏的,持续好几年了,每天在家不用出门,赚得比她还多。
可能有人想说,这些工作能做到60岁么?你们可能得想想,有谁是一份工作做到老的。而且国企下岗潮之前,老一辈的个体户都一直在做。如果时代变化了,那就与时俱进。
新的职业方向得自己去观察,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探索,去思考才能发现,我说这个是新的职业方向,大家都跑过去,都卷了,而且还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
但是千万不要把期望设置得太高。这样你会很失望,而且还得花个一段时间去接受现实。要做好既进不了国企,也进不了大厂,还考不上公务员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想得明白,你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
奉劝应届大学毕业生,
找工作是最终目的,
考公务员是照顾应届毕业生的,且很多知识都没忘,抓住机会试试吧!
#应届毕业生应不应该报考公务员#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看: 一流智商的还是从科技从文从医的好。二流智商的从商。智力一般的去从政(特指广大普通公务员。领袖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
“学而优则仕”,自古以来就是“士农工商“划分,士在先,谁不往上爬啊?每年成百上万应届毕业生扎堆往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说到底无非就是一个“编制”,一生稳定,福利待遇社会地位还很好。这样的价值观到底利不利于社会发展?有人说,甚至应该取消编制,让优秀的人都到体制内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那么社会上那些工程师、搞技术的社会地位永远起不来!
实干兴邦,实体产业是根本。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也讲过制造业才是经济的关键,企业才是创作财富最大的功臣。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这部分体制内的人就难以保障。所以,还是要进一步提高各行各业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这样才能实业兴邦,才能大谈发展[中国赞]
#应届毕业生应不应该报考公务员# 项业内卷
#应届毕业生应不应该报考公务员# 这要看报考者自身条件,如果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都无瑕疵,加之文化与修养能达到公务员的要求和标准并且热爱此职业的应届毕业生,无疑报考公务员是人生的绝佳选择。反之,就没必要劳神梦寐此职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