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县委公务员好考吗(县上的公务员好考吗)

看完县委大院,一直给孩子介绍如何考编制。书记学数学的,县长学牧业的,前蒋县长学农学的,一看就是选调生,而且是定向选调,所以起点高,县里锻炼几年就走了。高乡长是集中选调生,所以在乡里锻炼。林志为和江霞就

看完县委大院,一直给孩子介绍如何考编制。书记学数学的,县长学牧业的,前蒋县长学农学的,一看就是选调生,而且是定向选调,所以起点高,县里锻炼几年就走了。高乡长是集中选调生,所以在乡里锻炼。林志为和江霞就是一般公务员,岗位空缺考进来的。我家孩子二本党员,选调也没有书记那么高的起点,选调政策是二本去不发达乡镇,去了也是肖俊学这样的在村里忙,至多混个高乡长。所以较好的选择就是李唐,江霞这样考一般公务员。当然最好的选择是考侯处长这样的省级单位公务员。

朋友,你不是体制之类的人吧,现在的县委书记别说配一个秘书了,实际上好几个呢,写稿子的起码就有两个//@qf阿朋哥:按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县级领导是不配专职秘书的,所谓秘书其实就是办公室人员。

抱朴财经

看《县委大院》,还是吐个槽吧。县委书记的妈妈住院,县委书记自己去排队打饭,还被人抢白,手机没电了,到处借充电器。梅书记是个好书记,可是他也不至于连司机、秘书都没有。编剧、导演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好干部也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县里一把手那个权力,啧啧,我估计帮他排队打饭的人能凑一个加强排。

#区县委组织部上班有前途吗#

我有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结果考到了县委组织部,最后被安排到老干部工作科。

当时他不是太想去那里上班,县城不上档次,而且自己手中还有一份国企工作。去还是不去,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选择到县组织部上班?理由嘛?好像是县城距离老家不远,父母强烈要求他回老家发展,同学挺孝顺的,所以就回到县城上班。

县委组织部是实权部门,正科级单位,但是组织部部长由县委常委兼任,副处级干部,常务副部长为正科,其他副部长则是副科。同学所在的老干部工作科是组织部内设机构,理论上没有级别,但是当地还是将其看成正股级,老干部工作科比较重要,县委组织部部长兼任科长,所以为副科级,其他的副科长只是股级。同学刚刚进去,仅仅只是科员,什么级别也没有。相比内部其他机构而言,老干部工作科不是特别重要,组织部里有乡镇干部科,县直机关干部科,这些科室比较重要,掌管着全县的干部人事。老干部工作科主要服务好老干部们,让他们能安享晚年,所以工作上比其他科室要轻松点。同学比较孝顺,所以他跟老干部们的关系处理的都不错,大家对其工作都非常满意。

两年后,同学就成了老干部工作科的副科长,科长不在时,负责主持全科室工作,实际上,科长是副科级干部,因为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任,所以同学这个副科长就是科室里的二把手,也就是正股级干部,他都没有先做副股,就直接升正股了,早知道在小县城里,这种情况比较罕见。股级干部属于中层,中层又有正副之分,一般而言,科员应该先是副股,然后才是正股。但是同学绕过来副股,直接升到了正股。同学在当地县城也没有什么关系,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都跟土地打交道。他为何晋升如此之快了?可能与其工作有关系,同学在老干部工作科,非常受老干部们的欢迎,他们非常喜欢我这位同学。同学在县城没有影响力,但是他们影响力非常大,所以有了他们的支持,同学一下子从科员升到了正股。

一年后,科长外调到下面某个镇担任镇长,位置空缺,作为第一副科长,同学自然而然地就接任,他不仅成了老干部工作科科长,同时还是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也就是从正股级升到了副科级。这个时候,同学不仅负责组织部部某个具体科室,而且还能参加组织部工作会议,拥有一定发言权。

两年后,县里有次人事大调整,涉及县直机关和几个乡镇一把手,当时县里领导认为同学年轻有为,所以也将其作为本次人选。据他后来说,上面给了两个岗位:其一,县人社局局长;其二,镇长。他选择到镇里锻炼,担任镇长,理由如下:

第一,人社局是县政府组成部门,正科级单位,局长是正科级干部,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是副科级,从副科到正科,这是晋升。但是人社局事情多,涉及面比较广,所以工作比较辛苦,另外人社局发展前景有限,如果这样,还不如直接呆着县委组织部。

第二,镇长也是正科级干部,尽管镇长不是一把手,只是二把手,但是权限也不小,镇政府工作比较锻炼人,发展前途也不错,关键是这个镇还是全县数一数二的大镇,所以发展前景更是非同一般了。

同学在县委组织部工作,对于这些自然都熟,我们都是外行,他才是专家。果然在镇里干了三年后,他就被提拔为镇党委书记,后来更是一路高升,现在已经是县委常委,副县长了,看样子,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了。

#体制内# #公务员[超话]# #职场# #晋升# #公务员#

我是一名乡镇事业编干部,今年26岁,平时都是在党政办抄抄写写,最近我有机会调到县委办综合科工作,你觉得有必要去吗?

 

本来这肯定是个绝好的机会,但是由于我是事业编身份,自己非常不自信,觉得一辈子的发展空间不大,想接着考公务员。心想要是去了县委办肯定很忙,根本没时间看书,我该如何抉择。

 

【@体制青年解析】小编对于体制内发展的态度一直是建议大家步步为营,如果这一步走下去会比你的现状更好,而且短期内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那么我就建议你选择。

 

很显然,这次调动是一次不错的机会。

 

虽然事业编想提拔到很高的位置比较难,但是你在乡镇的话基本上就没有机会了,一辈子最多也就是个股级干部,在县委办如果领导看中你的话,将来下放到社保局、医保局干个局长还是很有可能的。

 

县委办确实也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在这里付出比在乡镇更见成效。反正到哪都是卖命,何不在更大的平台卖命呢?

 

至于影响你看书考试,我是不赞同的,时间是挤出来的,你周末、晚上少和同学、朋友聚会,少出去旅游几趟,时间不就出来了。

 

有志者事竟成!加油吧,少年!

 

点击关注@体制青年 ,分享体制内考试经验,解答职场里疑难杂症。#直言职场#

剧中的故事还是很真实的,好多基层的公务员真的是很忙很累,县委书记我没见过,但这种精神和本色是每一个想干点事的领导的初衷,这部剧很好看

在县委组织部干过的人,有个深刻的认识,就是不要去乡镇工作。每一个在乡镇工作的人,都想回县城,而且理由都很充分,家里有小孩,或者家里老人身体不好等。但是能回去的还是少数人。

公务员考试,如果你报考了乡镇,就要知道这些情况,不要为了上而上。

市直单位到底有什么好?为什么县直单位的人挤破了头都要到市直去?

其实理由很简单,重点无非就是待遇更好,具体如下——

县委组织部的朋友D,科员,十年工龄,在县委组织部努力耕耘5年了,去年通过考上了市直机关,最近听他说起在待遇上发生的变化,着实让人羡慕。

首先说明一点,市直的工资比县直更低,D在县委组织部工作时,工资每月到手4200元,去了市里减少到3700元,少了的500元扣到公积金里去了。县里公积金每月缴存1000元,其实个人缴费500,单位缴费500。而市直每月公积金缴存2000元,其中个人缴费1000元,单位缴费1000元。所以,D实际上是赚的,每月多500元,一年就多了6000元。

重头戏来了,县直年底绩效奖是12000元,市直是24000元;县直综治奖是2000元,市直综治奖是8000元;县直文明单位奖3000元,市直文明单位奖8000元。那么每年市直的奖金就比县直多了(24000+8000+8000)-(12000+2000+3000)=23000元。

于是,市直每年的收入比县直多23000+6000(公积金)=29000元,将近3万元,不得不说这个待遇变化实在太诱人了。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身边有太多的同事通过遴选考到市直单位,几乎所有的年轻干部都考虑过市直单位的遴选考试。

人往高处走,不仅收入更高,前途自然也更好。比如,D在县委组织部干了5年也没能解决副科待遇,去年考到市里,今年刚满一年就给解决副科了。

县乡基层要想留住人才,最根本的还是要抓重点,从提升干部待遇干起,不能光想着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如果提拔任用方面能够真正做到向基层倾斜,那么又何愁留不住人才呢?

“打招呼,走后门,找关系”太多,再有理想的人也会寒心失望的。

#职场# #职场达人说# #直言职场# #职场众生相# #职场干货# #话说职场# #有话职说#

网友的同事是县委组织部长,他的儿子大学毕业两年了,考了两年的事业编制公务员,还是没考上。他说,现在是逢进必考,公开透明,任何人不能徇私舞弊!

这是一个好领导,就是自己的儿子没有工作也不能违背相关政策开绿灯,组织部长也是县委常委之一,如果想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儿子谋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件难事,他并没有这样做,要想让儿子进入体制内工作,必须参加相关的考试,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参与公平竞争,为这个组织部长点赞。#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未来总有光#

一个刚考公务员没几年的女孩小梅,工作十分认真,在县委办工作几年之后,被任命为北城街道办副主任,没几年,又被任命为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已经在县里公示,应该很快就要走马上任了。

据说,小梅刚报到时,年龄很小,白白净净的还显得十分稚嫩,但是工作中真抓实干,对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都用心抓好落实,交给她的材料有的刚开始写得不太好,但是她肯下功夫改,领导一指出问题,她就马上修改,查阅各种资料找理论依据,渐渐地,领导发现她对接的那一部分材料真是越写越好了。

而且,小梅还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人善良。有一次,她把县里开会的名单发给新来的会务同志,结果会务股的新同志打台牌的时候把领导的名字打错了,搞得一名常委很不满意。小梅马上自己承担了责任,向领导表态下次一定认真改进。事情传开后,会务股的同志都很感激她。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在体制内,年轻是很大的优势,很多人一辈子的天花板就是一名局长,或者只是副局长。而小梅,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局长,也真是机缘巧合。不知道她会不会走得更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5137/
1
上一篇公务员帮考(公务员考试 试题)
下一篇 海南公务员体检 视力(海南省公务员体检在哪个医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