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戴奖章的拾荒人
老陈今年90岁了,是一位五十年代λ党的老党员。曾当过村干部,去年七一建党节,镇领导为他颁发了一枚金光闪闪的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还送去了一些慰问品老陈笑的合不拢嘴口水直流[大笑]。
老陈虽说没退休金但四个儿子都是公务员,一年两万元给他花消。
这钱无论如何也用不完省吃俭用存了二十万。但老陈闲不住天天拿一个蛇皮袋到处拣拉圾,有时还佩戴奖章到处窜。孩子们很恼道:不愁吃穿拣垃圾还佩戴奖章这是给党蒙羞为子女丢丑。老陈火了:我没偷没抢拣垃圾丢了你们什么丑拣了垃圾清洁环境有错?
儿子们劝不了,老陈我行我素每天小区转垃圾桶里不停翻。
有个小伙问老陈:陈爷爷人没了存款没用怎么办?交党费。老陈说
文科高校老师的工作状态与生活状态——为择业的博士生一个基本的参考,基本文、理、工都适用。
来自某乎一位高校老师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灵光一闪]
第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地方高校二、三本层次的主体任务。这类学校做不做科研也区别不大,即便再领导强调,照样不做的大有人在。教学不要以为只是上课,因为大量的任务是服从管理,比如课程计划,出考试题,写试卷分析,每年到期末要交的材料都有八九十来项。而且还要接受大量的非专业的教学督导的意见,这些督导能力相当不足,建议相当外行,请做好准备。教学基本是良心活,怎么讲,讲成什么样,主要看老师的内心良知,因为大部分学生是听不出来的。教学在不同学校的工作量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学校越差,教学工作量越重。我之前的奇葩单位是360,很多重点院校只有120,尖端985更少一些,因为他们更重要的任务是科研。
同时高校教学的特点是相对自由和个性,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如果你很有兴趣和爱好,还可以开各种选修课。不需要太多像中学那样一板一眼。因为课堂是你自己设计,卷子是你自己出,改卷还是自己改。这与中学的纯粹流水线作业,要求死板是并不相同的。
第二,科研工作。与教学的“过程导向型”不同,科研是“结果导向型”。高校层次不同,对科研任务要求不同。越是高层次高校,对科研要求越高。因为985高校,基本全是“研究型大学”,其高水平,高层次就是科研水平。以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为例,基本都是看项目,论文,著作,奖项。前三者是成果,最后是获得成果以后的评价。项目分为国家级(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省部级(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地厅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校级(校级启动科研项目);论文分为A类(顶级权威),B类(一般权威)以及C类(普通核心),还有普通(每个学校的社科处认定的期刊层次不同);著作分为权威出版社,地方出版社(仍以学校认定为准);奖项也是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校级。科研基本都是量化考核,按照一套程序给老师打分,用来评职称用。
这些年,科研越来越卷。老教授们各个不退,疯狂发文章;年轻人,拼命求发展,拼命发文章;博士生求毕业,拼命发文章。如同车辆,疯狂从场里制造;但是车辆运行的马路,却没有增加。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这是投身科研的年轻人,应该严肃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三,社会服务工作。我认为,从来不存在脱离社会服务的纯粹学术,也不存在脱离学术的社会服务。本专业的科研可以与社会对接,做一些社会讲座,进行一些社会讲学。这一方面是将科研成果推广给大众,另一方面也是获取部分物质回报的手段,更是扩大个人影响力与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很多大的社会需求课题,也会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比如相关的国家战略。很多高校名教授的科研成果,某种程度可以“直达天听”,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一些相关领导认可与批示。这样的社会服务价值与意义,也是学者的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体现。高校也非常鼓励这样的社会服务工作,称之为专业“智库建设”。学者的任务,尤其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学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当地对接的专业发展提供专家咨询使命与专业指导任务。比如,我们都熟知的文史讲座——“百家讲坛”。
此处,专门说一下待遇问题。地方高校的待遇明显要比重点高校好不少,待遇至少多几十万安家费,有些学校每个月还有大几千的博士津贴,这样在很多中小城市直接月入过万,其实生活真的是很滋润的;重点院校的待遇,可能会差一些,但是也在当地是中等靠上的收入水平。
至于生活状态,我就评价四个字“各忙各的”。因为不坐班,这种工作,更类似自由职业。除了开例会和给学生上课,压根是不用去单位的。甚至有些人是跨城工作,即工作在一个城市,生活在另一个城市。学校也不会去管。你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你剩下时间做什么,完全没人管你,那是你自由时间,你可以自由支配(你可以做兼职赚钱,还可以搞其他行业,也可以照顾家庭辅导孩子)。这跟中学老师、事业单位与公务员长期在一个办公室,很多“勾心斗角”的交流与“暗藏杀机”的交锋是完全不同的环境。
高校,联系最多的四个老师:办公室主任(负责你的相关档案与材料),党办主任(负责收党费和开党务会),教学秘书(负责给你排课和调课),科研秘书(负责鼓励和动员项目申报)。其他任课老师,你几乎不会有任何来往与任何交流。
——高校的环境,与中学不同。更具备自由度与发展空间;同时人与人之间情感,也更为清静与冷漠。适合比较“社恐”的年轻人,以及没有太强烈物质欲望的年轻人工作。除了科研压力很大的地方,大部分学校还是在当地能够中等靠上的收入。纯粹生活,还是值得参考的选择。
欢迎大家评论关注哦![来看我][来看我]#评职称# #发表论文# #博士#
健康日记(第9天)。到昨天(2月28日),是我坚持睡前热水泡脚的第9天,今天一早醒来仔细感受身体的变化,小腿部位骨头里的寒意没有了,用两只脚弓交叉有暖和感……
昨天跟单位人事处电话联系,说有个创业公司想聘请我担任经理。人事处的小刘回答了解情况后说:“你退休还不满3年,还不能够到跟原业务有关联的企业任职,而且退休之后经商办企业和到企业兼职都要报单位批准”。
我回想了一下《公务员法》的规定说,不对呀!单位领导才需要3年,我又不是单位领导,也没有要批准的规定呀。
我从单位退休之后,人事处的小刘每年年底都打电话了解我退休之后的情况,我都如实报告了,我也不懂得别的单位是不是这样?有退休后创业兼职的条友,欢迎在评论区发言交流一下。
小刘昨天的回答却让我犯难了,现在有一家农业公司邀请我参加创业团队,这个公司做竹荪菌种培育,出售菌棒,带动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真的是机会难得,我原来在农口部门工作,只是这个原因不让我参加真是太可惜了。
于是我在电话里跟小刘说:“你对原业务关联的理解可能不对了,我找个时间过去跟你见面探讨交流一下吧”。
50岁不到就申请退休了,个人收入比在职人员少了一半,如果不让参与创业或兼职,那退休又有什么意义呢?
发完这篇微头条,就上单位去吧!顺便把党费也缴纳了,然后再去找朋友用“指环”检测一下身体状况(看过我前面“健康日记”的条友就懂得,这个“指环”太神奇了)。
退休之后,健康就是我们的“主业”,一定要时刻关注,二次创业或者打工赚钱才是我们的“副业”。退休创业兼职,一定要符合纪律法律,不能够因为这事“晚节不保”。大家说对吗?
【怀念我的好岳父】
今天,妻子去她父亲陵墓去扫墓,因为老兵岀差在外没有赶上今天清明节前一块为祭奠老岳父,这是我二十二年来第一次缺席十分遗憾。
我是从小父亲因公殉职没有享受过父爱的农民儿子。八十年代我从部队退伍回乡后经人介绍才认识我的妻子。咱们都是农村乡下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和缘分最终结为好夫妻。
时间过得好快呀,当年的帅小伙子现在成为抱外孙孙的老人了,每次看到“贤惠”的妻子我又想起敬爱的老岳父。
老岳父是乡下老干部(1950年工作),平时对自己儿女教育很严。因此,妻子在良好家庭的教育下做人处事等一直比我很强,最主要是她像老岳父一样朴素、本分、善良和勤劳。
岳父己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他慈祥的面孔我一直没有忘记。
那年,我和妻子刚结婚一年家里盖新房,他在我们新房上梁(农村盖房时一个喜日子)时骑着“永久”大自行车送来1200元。
那年我们唯一的孩子(南京市实行独生子女)过一周岁时,他又买了许多许多玩具和包了个“大红包”。
那年,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是他又骑上自行车拖上两筐煤球,让我们三口子暖暖火火地过了冬天。
那年,真皮夹克衫比较时髦又是他专门为我买了一件,使我人生第一次穿上牛皮皮衣。
老兵还记得,岳父每年三节前都会提前对他女儿说:“你们不要破费化钱,不要送他礼”。
因为老岳父的关爱,让我曾经的穷人家慢慢地改变了环境。
我是退伍军人,我必须要不怕吃苦,必须要勤奋奋斗,必须要像妻子一样听“爸爸”话。
望着我一直保存老岳父遗像,我的眼睛仿佛在流泪。
老人家在临终前特意要求我,他逝世后剩下来几千元未报的医疗费(那时公务员看病不住院医药费先垫后报销)不要向组织报销,其二后事一切从简不要通知乡里(他是副乡长级,现在属正处)和组织部门。最后,要求火化时穿“中山装”或者是“六五式老军装”。
这就是一个接受组织教育和培养几十年老党员、老干部的离开人间时的最“高”追求。
后来,老岳父逝世后我还是事后告诉了组织并为“爸爸”代交人生最后一次“党费”。
如今,己经90高龄的老丈母娘还健在。她老人家享受着人民政府给老干部家属得遇的同时,也在幸福享受着我们这些做儿女给她带来快乐!
望着唯一还健在“妈妈”我的老丈母娘,她龄似以高,我和太太早于有个约定:每两天要打个电话给她、每个星期天要去看看,她爱吃的东西提前备好绝对不会让她说“没有了”。
尊敬的老岳父,您在世时您没有享受到女儿女婿的福,我们永远记得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唯一报答您的方式就是每年清明节、春节和七月半到陵墓看看您、我们把老“妈妈”照顾好才是我们对您唯一好报答。作为您的女婿愿您老人家在天堂里天天快乐!我一定把您的唯一宝贝女儿带好!!因为我没有忘记您生前讲的:“她小,您一生要带她好”。(金陵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