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务员考试,考入体制内一直是大学生毕业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稳定,相对其他行业加班少,再加上受疫情影响,各行各业普遍感到“寒冬”,所以,公务员考试开始逐渐升温。
在公务员考试中一些专业相对而言招录的职位会较多,录取的几率会比别的专业更高,可以称为热门专业;而部分专业招录的职位较少或者基本不招录……
这十大热门(冷门)专业是根据一些可以从网络上公开查询得到的资料整理而成的。
对比了一下2022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开考职位,对于热门专业大体一致。
其中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该是一个大热门。虽然不是招考职位最多的,但是也算前列。可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高考报考志愿的热门专业之一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个人觉得,理科生在分数达到的话,填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此,各位友友们有什么看法?欢迎交流、指正。[作揖][呲牙]
#教育听我说# #大有学问# #学问分享官# #家长百问百答# #高考志愿# #学计算机专业是个好出路吗# #高考那些事儿#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 #我要上头条!!# #感谢官方我要上头条#
我是98年失业下岗的当时只给三千元就买断工令了,我上那说理去,我就吋常教育女儿好好读书毕业考公务员别当工人,工人沒有出路被人看不起我就是前车之鉴。
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他们是如何提前上岸的?
三年疫情下,就业更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
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其中昨日刚结束的“研考”报考人数为474万人;接下来开考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为259.77万人,平均竞争比为70:1;以上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毫不夸张地说,一支千万人的大军,正挤在2023就业的大门前。
对于家有大学毕业生的家庭而言,最痛苦的莫过于千辛万苦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最后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直接给躺平了。反之,一个家庭最幸福的,莫过于孩子在大学毕业前就轻松上岸,顺利拿到offer。
正如身边有不少躺平的例子一样(昨天所讲那个一趟十年的例子,原想应是孤例,结果晚间有朋友指名道姓告诉我还有他例),身边提前上岸的例子也不少。
同事的儿子小文,2021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硕士毕业,当年先后参加国家公务员、北京市公务员及成都市选调生三项考试,三考均成功进面,最后选择参加国家某部公务员面试,并顺利上岸。
朋友的女儿小可,2023年应届本科毕业,校招阶段已手握三张offer:两张国企,一张民办大学;目前仍在备战接下来陆续开考的国家及地方公务员、选调生考试。
在大多数家庭还在为就业焦头烂额的时候,小文、小可提前上岸,成功逆袭,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归纳起来,两家孩子有如下共同点:
一是提前选择路径(可选多条备用)。
大学毕业生有如下几种途径可供选择:
考体制(国家及地方公务员、各级事业单位、选调生);校招;社招;考研;留学;自主创业。
小文的选择就一条:考公务员。
小可的选择是就业为先,因此除了不考虑考研、留学、自主创业之外,其他的都在备选之列。
选择好路径后,什么时候下手准备呢?
小文小可的答案都是:大一进校。
二是制定详实学习计划和生涯规划,在校期间出类拔萃。小文小可大学四年共同之处:
从大一起,平均成绩保持87分以上,排名保持年级前百分之三;
大二之前通过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以及专业要求所需等级考试;
大三之前拿一次国家奖学金;
大学期间担任班干部;
参加校内及全国大学生竞赛活动并拿奖;
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获得各级各类优秀荣誉……
三是提前备考。
大二即开始进行“国考”自主学习并不间断刷题;
始终与父母保持通畅联系,刷题期间通过每日睡前通话等途径,视频连线回答一道模拟面试题。
四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
帮助孩子建立起父母、辅导员、老师、同学、朋友的互信互助渠道,加强孩子的情商教育,防止眼高手低,形成正能量合力。
总的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这并不是贩卖焦虑,而是客观事实。为此,国家也采取了专门针对大学生稳就业一系列措施。
当然,如果没有在毕业时上岸,后面的机会还多,但需要大学生牢牢把握。比如先做社区服务者、社工志愿者以及各单位招收的临时工,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迎考。我身边朋友子女在毕业后两三年内把自己捞上岸的,也有好几个。
更重要的是转变择业观念,积极选择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我表侄女小琪,2022年大学毕业生,今年3月参加省选调生考试落选,11月又参加省事业单位考试,今天上午才公布成绩138分,尚不知道是否进面。但她考完后即已找到一份临时性工作上班。她说这次如果仍没有上,也不再继续考。准备重新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总之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特定的群体和身份上。
无疑,表侄女的见解是十分正确的。为她点赞。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立删)
全是大实话
杯水明月985大学毕业的女孩哇哇大哭!因为变阳,高烧39度,头脑昏沉,大姨妈也来凑热闹,考研三战,马失前蹄!
#公考上岸指南# #公务员考试# #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