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一味提高全民学历,让几乎每个城里孩子,都能读大学,到底是好事还是相反?
假设有一个人:A。
他是1970年生人。
他其实很聪明,也很用功,但1988年他高考的时候,高考本科录取的比例不到10%,所以他读了专科。
21岁他就专科毕业了。
因为没考上大学,他在心里就是觉得自己不聪明的,需要笨鸟先飞的。
所以,找了一个比较基础的工作,就踏踏实实干。
到25岁,他已经积累了4年工作经验,工作上初露头角,也积累了一点点钱,在家里的帮助下,他结婚,第二年生了小A。
到现在,二十多年来,他利用各种方式补了学历,现在是某名牌大学MBA。
因为踏实肯干,事业上也颇有成效。
他一切,他都归于“天道酬勤”,他知道自己连大学都没考上,智商是不行的,靠的是勤奋。
再来说小A。
小A1996年生人,当然是独生子。
小A从小上各种培训班,家里人盯着他学习。
小A的智商其实和他爸是一样的,用功程度还不如他爸,但因为扩招,2014年小A上的一所一本。
这让A很高兴:我儿子强过了我。
这让小A也觉得自己很聪明。
2018年小A大学毕业,当时没有找到非常满意的工作。他不是他爸,有学历在那儿呢,不可能从基础工作开始。
于是他全职考研,2019年考上研究生,2022年——也就是今年,小A毕业了。
现在正在考事业编、公务员编,还不知道后事如此。
同是26岁,A已经工作五年,结婚生子,积累了相当多职场经验、人情世故,
但小A还是0。
0工作经验,0赚钱经历,0人生经验。
A终生遗憾于自己的科班知识不够,但很可能,比上了三年电大的小A,还多一点儿。
A老觉得自己不够聪明,需要更加努力。
小A老觉得自己非常聪明,只欠一点运气。
其实他们的智商可能一模一样,而A青春后期,已经上班了,纷繁复杂的职场,极大地刺激了A的脑发育,让A成为一个比他本来智商更高的人。
而小A一直在读书,在单纯的环境下,度过了脑发育的黄金期。到现在26岁的小A,对他来说,学习订盒饭,是一件“需要放下身段”的事、是需要克服的痛苦经历。
小A没恋爱过,家人在积极给他介绍对象。
但读了电大的年轻人,好多人也不会谈恋爱。
A与小A,,都是普通的聪明人,不会有非常大的成就。
而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到底谁会更幸福更快乐?
目前真的还不好说。
同年的发小
我们从小一起长大,
他初中毕业后上了技校,
现在经营的自己公司,
资产几百万,
我读书认真,
顺利读了本科大学,
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
现在体制内部门负责人,
年薪十来万。
他羡慕我稳定、旱涝保收,
我羡慕他有钱、生活潇洒,
过年时聚会小酌几杯,
经常相互吐槽、谈天说地,
互相去对方家看看父母。
没啥好比的,
都只看到别人光鲜一面,
看不到别人背后汗水。#2022生机大会# #公务员#
堂姐的儿子从小学习成绩好,高中读的文科,一举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系。当时堂姐很是气闷,觉得一个不太爱说话的男生偏偏要去学新闻传播,真的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受。而且还发愁学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了如果做不了记者,还能干什么。
男孩大学期间得过奖学金,但不多,没能保研,自己接连考了两次,都没能考中。只好听从家里安排,报考了公务员。终于上岸了城里某区纪委监委公务员。如今听说做得不错,文字功底好,每周都有他撰写的文章发表。领导很看重他,准备把他当做重点培养对象。
其实,有的男孩选择文科,并不是没有考量,他只是不太擅长物理,但也渴望出类拔萃,然后选择反其道而行之。学了文科,不一定就业面就窄,练就一手好文笔,走考公的道路,自然也会大放异彩。
所以,孩子们的选择,家长一定要支持。他们也有他们的人生规划,我们只要远远地祝福就好。
#2022生机大会# #在头条看见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