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来事儿”是公务员的标配?我有不同的看法。
现在公务员都是大学生通过考试进去的,都是干事去的,这一套“会来事儿”的在同事眼里是鄙视的。
我来说一个真实事情。
老张是从部队转业到地方行政管理单位的。他也是属于“会来事儿”的人。领导走进办公室,他立马起身热情招呼,端凳献烟。交给他点工作任务一天要汇报好几次。晚上还提着东西去拜访领导。。。
老张初来乍到,大概是想用他“会来事儿”干出点成绩。在领导面前极力讨好。他的这些所作所为被同事看在眼里,大家都慢慢冷落了他。
领导也是看下属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光会来事儿不顶用。何况领导也是站在大多数下属的立场,不可能去提拔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人。
几年后,老张被分到了偏僻的农村所里去了。
迎合领导,不团结同事,不提升工作能力。这种“会来事儿”的人是不受人待见的。
招聘干部通过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考试,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间还要政审!
达州庞红从“招骋干部”想到那段历史故事我,六十年代末期生人。历经沧桑也走在拥抱花甲的路上,年龄做祟也爱上了忆往昔。于此给后生们分享一段“招聘干部”的历史,推送两个主人翁故事。话头由前不久和我们县原经委主任打麻将聊起,因为他就是八十年代初的招聘干部,从而逃离了泥巴裹满裤腿的生活,一步步走到正科的人生巅峰,闲聊中这位仁兄历数了他身边一众招聘干部,并且大多都在区长,区委书记,局长,主任间收获了他们的人生硕果。其间提到一位混得最不错的正县还是大我几岁的发小,由此引发了我于此分享的欲望。
这样处理是不是过于严厉?公务员醉驾一定要双开?
一朋友本是教师,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县政府组织部,他工作认真踏实,人缘很好,事发时是某乡镇党委书记。前不久,在聚会中喝了不少酒。离家不过十分钟的距离,便带着侥幸自己开车回家。在等红灯时,他趴在方向盘上睡着了。
绿灯亮起,后车车主发现异样报了警。然后被抓,被查,被双开。
他四十多岁,正是升职的好时期,现在却没了官职,连工作也没了。多年的社保、医保也都泡汤了。万事从头开始。
公务员仅仅醉驾就双开是不是太严厉了?没有造成严重事故,也没选成恶劣社会影响,一步走错就人生尽毁?其他行业如医生、教师等是不是也这样呢?
那年小王刚通过公务员考试,到单位上班时,我是副科长。
他显得非常客气和谦虚,热情地叫我:“赵副,以后就请你多关心和指教了。”
几年以后,我还在副科长位置上蹉跎,他被提拔成了副科长。
在我向他表示恭喜时,他说:“全靠你的帮助和指导我才有今天,谢谢你赵哥!”
过了两年,我们一起被提拔为科长,他高兴地说:“老赵,我们算是共同进步了。”
又过了三年,我当上了副局长,他到我办公室:“赵副,我从参加工作就在你的手下,以后你可得多关心和帮助老部下啊!”
从“赵副”到“赵哥”,再到“老赵”,最后回归“赵副”,几个称呼的转换,道尽了我的仕途,不知道随着职务的变化,还会不会在变化。
#公务员##职场微头条#
【今年,我局通过公务员考试新招录了一名公务员,95年的一个小姑娘,我发现现在的95后,为人处世非常成熟,一点不像大学刚毕业的学生】
开会时汇报个人本周工作情况,非常有条理,完成了哪些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事情需要领导出面协调,工作建议,汇报的非常全面,让我们这些老干部刮目相看,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真的非常优秀。
我记得我们年轻那会,见到领导都害怕,人多的时候发言都结结巴巴。明明没有做错什么事,每天的工作都是按时按量完成,但见到领导却还是仿佛是老鼠见了猫一样如履薄冰。
小姑娘嘴巴很甜,见到比自己年龄大的都叫姐或者哥,领导称呼职称或者职务,经常夸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和小哥哥。搞得单位一些中年阿姨那个多高兴,我们这些中年油腻男春心荡漾。我记得我们当时叫年龄大点的女士为阿姨,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怎么这么笨啊。
回去后,我马上教育我的女儿,她马上毕业了,也要多学着点,至少这几个方面做好:
1.先找“靠山”。比如说可以先亲近其中的一个同事,跟她示好,最好选择比较有影响力一点的。然后跟这个同事关系好了之后,让她把你介绍给其他人,而且你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向她请教。
2.融入圈子。这个都比较容易,比如可以偶尔带点零食或者好吃的到办公室,分给办公室的人吃,或者可以帮办公室的人员带饭之类的,相信她们会接纳你的。当然还可以在她们讨论的时参与讨论,但切记如果是比较专业的,自己切实不懂的就不要不懂装懂了。
3.嘴巴要甜。到新单位后,嘴巴要甜,见到比自己年龄大的要叫姐或者哥,领导的要称呼职称或者职务。见到比自己小的也要谦虚,可以称呼其名,但是最好不要带姓,也不要成为小某某之类的。还可以经常夸一下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和小哥哥。
4.工作认真负责。到了新单位,一定要认真对待新工作,因为工作才是自己在职场上的立足之本,而且当同事和领导看到你认真对待工作,也会觉得你这个人靠谱的,自然也会跟你的沟通更多了。
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不要背后议论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