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口?除了土地财政,还有什么办法?
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步入体制内,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会让很多的人羡慕不已。尤其是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有很多的人工作都不是特别的稳定收入来源可能会发生巨大的波动。但仔细想来,编制内的人员也是比较多的。可能有人疑惑,中国吃“财政饭”的,到底有多少人呢?除了土地财政,还有什么办法?
就像一部分经济强省,他们的工业或者是旅游业等其他的产业发展是相当迅猛的,用来养这些吃财政的人似乎是没有任何压力的。但是像那些发展很一般的省份来说,究竟是通过什么来养活这些可以吃财政饭的人呢?编制体制内的人员数量占比还是比较高的。在2015年的时候,就已经公示了,公务员的人数达到717万。而这还只是在岗在编的人员,没有把那些已经退休的工作者算在内。
吃财政饭的体系还是比较多的,就像医疗系统又或者是教育系统,但是并非属于公务员的这个体系,所以在计算的过程中也没有涵盖在内。抛开了这些行业之外,就像辅警又或者是协警这些人员,也可以称得上是在吃财政饭,倘若把这些人员都纳入统计的范围之内。能够称之为吃财政饭的人群占比,将会不断的上升,很有可能达到了几千万人。
在时间的推移下,财政统计局也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就像在2012年统计出来的,吃财政饭的人数达到了5000多万。在2015年的话也已经将近6500多万人,如今都已经过去了7年时间,人数也会发生飞速的增长。
当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时,有关于医疗体系和教育体系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就像不少高中毕业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都会倾向于选择师范专业或者是医疗专业。从学校毕业走出社会后,有很多人都会选择本专业的行业去工作。进行初步的预估,在这7年时间里面新增的人数至少也能够达到600多万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公益性岗位,也在不断的进行人员的招募,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占比。
就像一些乡村的基层人员,如今也被纳入了吃财政饭的这个行列中来。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大学生村官,初步统计各个村的组织,数量超过了400多万,提供出来的岗位也已经超过了千万人。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在2022年能够吃上财政饭的人数早已经超过了8000多万人。而这也只不过是粗略的估算罢了,很有可能已经突破了以上亿人。我国的人口基数是14亿多,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个亿。如果进行一系列细分唐若吃,财政的人已经达到了一个亿,也就意味着8个人需要去供养一个吃财政的人,比例相比几十年前来说,也已经出现了失衡。很多人都会疑惑,究竟凭借着什么去养着这些吃财政的人呢?
最直接的方法呢,就是靠着一片土地,因为土地能够带来的财政收入的确是很明朗的,而徒弟也是有地理位置区分的,像那些城市里面比较繁华的地段,称得上是寸土寸金。倘若那些地方比较偏僻,就像小山村或者是小县城。也很少会有开发商来到这里进行新楼盘的开发,纵使开发出的楼盘也很少会有人去购买,商人是追求利益的,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可能这么做。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龙江以及鹤岗,在2022年的时候,明确表示将会把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发展的总目标,立足于这个基础还进行了增值目标的相关计划,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于这个行业来增加财政方面的收入。有不少人认为房地产入金都已经成为了西洋产业,继续向里面投资,很有可能会亏本,然而黑龙江却反其道而行。能够感受到的就是黑龙江以及鹤岗的财政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产业结构经过了调整之后,也有一部分人的工作岗位会发生变动。各个省份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像那些经济和发展强省,每年都会产生盈余,像那些发展平平的省份,很有可能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下,有一部分人员的工资很有可能就没有办法正常的下发。特别是最近几年受疫情的影响啊,有很多省份的经济总量都在不断的下滑,也有一些企业纷纷倒闭,人们的生活压力倍增。
对未来10年做个预测……
1.公务员不再是铁饭碗,下岗大势所趋。
2.出租车司机几乎消失殆尽,无人驾驶和私家车普及彻底取代出租车。
3.教师和学生一样,一边学习考试一边上课,如今大量知识已经跟不上工业发展,需要快速迭代。
4.生儿育女几乎零花费,大部分资金由国家补助。
5.大量高密度楼群成为贫民窟,富人纷纷搬出市区。
6.人口迅速衰减,同时人口向主要城市聚集,三四线小城市进一步衰落,参考鹤岗。
7.南方经济整体向上,北方继续衰退,人口整体南移。
8.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日韩再次成为小弟。
大胆预测,你觉得未来是怎样的?欢迎下方留言讨论![作揖][作揖][作揖]
东北穷人怎么过冬天日子?
买秋菜,晒干菜,冻菜!
秋天白菜土豆子几毛钱一斤,稀烂贱!买一点囤积!
如果住楼房,少买秋菜,因为你没地方放。那就秋天菜便宜的时候,晒干菜!东北秋天气温也挺高,蚊蝇又比较少!晒点豆角干,茄子干,土豆干,萝卜干……!
几百块钱,买个二手大冰柜。冻茄子,冻油豆角,冻老黄瓜种,做柿子罐头,黄太平罐头,沙果罐头!冻到这个时候,如果有冷阳台,就可以关闭冰柜电源,都放到冷阳台,或者楼北面窗户钉一个铁皮箱子,放置冻货!
批发市场,整箱买冻带鱼,冻鳕鱼,冻大虾,冻鸡爪,冻梨,冻柿子,价格都很低!
农贸市场和菜市场,才是穷人买菜的地方!你去超市,那都是有钱人和公务员消费的地方!怎么可能便宜?
再说包子大小,您都混到鹤岗买房子了,不能自己蒸点包子吗?还点鸡毛外卖?送外卖赚点钱买肉,它不香吗?
在头条关心房地产的人还真的是好多人,我生活在十八县城,把自己真实的看到的房地产写到网上,太多的喜欢看了,你真的没有看错,我家楼下贴出来的卖房广告总价就是十三万,没有帮他做广告,另一个广告在出囗二房二厅卖22万,没有拍照,全民都看跌的时候,你喊人买房谁都不想理你,理你才傻,我个人观点是,真的不要买房了,,
第一,中国人囗每年都在减少,这是共识,还有个反对吗,关心新闻的人都举手赞成,没有人口,需求就变少了,
第二,该买房的都买了,买不起房的你降价也买不起,反正是各种各样的愿因让这些想买又买不起了,只能就这样算了,该住那里还是住那里。
第三,刚需买房,你不让他买,借钱也要买,谁是刚需,公务员是最大的人群,还有一些有稳定生意的人群,这些人多吗,认真分析一下,这群人真的不多,他们家庭经济尚来都好,应该早就买了,要买都是买好房子好地段,或者到大城市买房,
第四,光棍买房就可以娶到老婆的机会也不大,娶到老婆还是看个人各方面综合表现的,工作机会少了好多人都没有工作,还买房干嘛呢,我个人观点十年后有人送房子给你住,你真的住不起,,没有工作,有房子住,还要各种各样的的生活开支。怎么样生活,讲实话鹤岗就算送房子给我住,我也不敢去啊。没生活来源去干嘛呢,你认同我观点吗
电商的背后是寡头!
一个小城市,有好多工厂。正常是工厂生产产品,给经销商,零售商,再到消费者。现在出货的就那几个头部电商,工厂给他的货是最便宜的基本没利润。看似消费者拿到了实惠,可你别忘了你也是“生产者” ,工厂没利润你也不会涨工资,最后会影响到这个城市的房价,税收到公务员的工资。 资金越来越上移,小城市没出路,除了北上广,其它城市都叫“鹤岗”!大城市也内卷!除了平台,几个头部,大网红,其它都喝西北风。
以前看不起拼夕夕,将来只能买的起拼夕夕。
为什么只有大城市限购,小城市不限购?
小地方财政压力大,这么多吃公家饭的,靠谱多公司没几个,不卖地就没钱,只能等上级拨款,你看看鹤岗市已经债务重组了,通俗的说就是破产了,上面也难啊,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小地方楼市,本质是债务转移。把公共债务转移到私人手里,一线二线城市限购,财源广泛,限购几年也抗的住。小地方限购,公务员的工资谁发?老师们的工资谁发?
意味着能买得起房了?意味着炒房客末日到了?
不,都不是。
意味着房地产强关联的几十个行业也要下跌,意味着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失业了,进一步就是就业难了。
也不止人民,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也是官方的收入,时间一久大环境不好政府事业单位没钱,企业带不出款导致的失业会让没房的人过得更艰难
想看房产下跌的影响,直接问问你东北公务员朋友就知道了,例如房价一直下跌的鹤岗,了解下什么叫财政重整。
#房地产如果下跌对老百姓意味着什么##广州买房##广州##鹤岗宣布实施财政重整#
农业社会,种地是最主要的职业。土地不会流动,所以,我们的居所也相对稳定。
工业社会,土地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对于资本来说,到底选择哪里作为生产场所,要考虑的主要是资源、市场、技术、人力成本等诸多要素。资源枯竭了,资本就会转移阵地,所以才有了资源型城市的没落;中国有庞大的市场,所以诸多外企来中国投资办产;上海深圳有中国最庞大的人才群体,所以很多高科技企业不得不忍受高房价也不愿意离开。
中国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中国北方的人口向南方迁移,根本的原因,不是南方的山水有多好,城市的生活有多吸引力,而是因为南方的城市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如果哪一天西伯利亚大开发,能提供庞大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报酬,相信会有很多人出国去打工。
所以这几年去鹤岗买房的人,不少后悔了,这再正常不过了。鹤岗是煤都,煤挖完了,最大的工业离开了,一二产业没多少收入,第三产业当然也就发达不起来。人口不断流出,就业机会不断减少,连公务员队伍都面临着需要缩减的情况,我们如果仅仅因为房价低就选择了定居,那么,工作难找就是必然的。
不大受工作所在地影响的自由职业,选择房价低的城市安居,这是无所谓的。或者在一二线城市打拼,想要提前退休的人士,也可以选择鹤岗这样的五六线城市甚至于乡镇。但如果我们还不得不做一个打工人,那么,资本选择哪里,我们就只能去哪里。这就是普通人的悲哀了。
很多地方的房子白送都不要,这种地方会越来越多,4、5线的城市,物业费、供暖这些沉默成本算不过来,这些城市除了公务员事业编基本没人买得起,做生意的有钱去省会、上海北京买了没必要三四线城市买,所以这些城市拿地的开发商也很危险,这几年拿地的就套牢了,早些年李嘉诚囤地能赚钱,现在有些城市越囤越不值钱
不知道在外工作的在家的这些城市买房图什么,一年回去几趟每次都搞几天卫生,还是满地尘,物业费少不了,真的送人都考虑下要不要接,鹤岗十万八万一套的房子就是这样,常年寒冬,上班费用还不够交供暖的,白送都养不起
以后会越来越多这些白送不要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