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谈谈李少莉。
宁静致远1963也来谈谈内蒙副局长李少莉。网上明显分成了两派,但争论越来越温和,大多数人倾向于等官方调查出来。估计官方调查也不会有猛料爆出来,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对当地多少有点影响。我以为这位副局长上电视之前可能没有考虑这么多,甚至可能为了利用这次亮相而专门拾掇了一番。可是,大家已经不再关心她平时怎么打扮,而是认真探讨她的耳钉和丝巾到底值多少钱。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大胆预测一下,这个女子不简单。首先说,全国性的荣誉称号绝对不是一般人可以获得的,一定是单位领导的宠儿。其次,这个女子确实长得不错,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第三,她性格有点张扬,平时可能是有恃无恐惯了。
同事姚平的女儿小慧,参加了3年的公考,半年前终于去到了一家事业编制的单位,可她这几天闹着想离职不干了,一早来上班姚平就唉声叹气的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大家挤破头都想去的单位,小慧难道是因为年轻不懂事,就这么轻而易举说离就要离吗?
在我们的追问下,姚平道出了来龙去脉。
原来,她女儿去的部门,已经有3位前辈了,两位分别是部门正副职领导级别,一位虽是办事员岗位,但资历老,小慧上班第二天,就把她手头所有的事移交给小慧。
小慧是个听话的孩子,也想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刚开始,都大包大揽了3位前辈安排的所有事情。
可是,小慧毕竟是新手,千头万绪的工作,常常无从下手,她去请教前辈,得到的不是手把手的教,而是冷嘲热讽的骂。
这个说,不知道做,不会去看之前都是怎么做吗?
那位说,哎哟,还是研究生毕业呢,依葫芦画瓢都不会……
说完,不是一起哈哈笑,就是冷落小慧,做错了不是指责就是奚落。
听着姚平讲完她女儿在单位上工作的情况,真让我感触颇深。
记得我自己刚毕业求职那一年,去到的一家公司,我的上头领导,也是如此的不近人情,每交给他一份工作,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就是好为人师的教训一顿。
幸好半年后,我果断辞工了。
可是小慧是好不容易考上的事业编制单位,不像我们是自由求职者,东边不亮西边亮,走为上策。
我们一番议论后,都劝姚平不要让小慧轻易辞职,毕竟那几位前辈总要退休的时候,犯不着因为别人的过错,而丢了自己的饭碗。小慧,还年轻,在风浪中历练一下,也未尝不可,等时机成熟了,看是否可以申请调岗。
其实,职场中如小慧前辈那几位的领导者也是大有人在,不体恤下属,以老资格啥事安排你做,周末有事叫你加班,美其名曰锻炼人,年轻人要多吃点苦,不会的多学多做熟能生巧,要有奉献精神。
如果你碰到这样的上级,@栀子花随笔录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首先,理解他们,也是放宽自己的心
想着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可能是他们曾经也是这么过来的,另一方面真的是锻炼自己一种方式。
其次,学会委婉地说不
如果真的是有意为难新人,那么亮出自己的态度来,不要正面对抗,委婉地学会说不,毕竟伸手不打笑面虎。
比如小慧目前,好不容易进到体制内的单位,不应该走为上策,而是要学会说不,毕竟是通过考试选拨入职的,自己不离职,谁都没权力随意开除。委婉的请教,也可以真诚地拒绝不应该自己做的工作。
第三,找机会在情理上融洽关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把与同事或领导的关系搞好了,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中国是人情社会,很多台面上不好解决的事,一联系到人情时,都会好说话一点。
找机会请前辈们吃餐饭,或送点有新意的礼物,从而改变他们对你高高居上的姿态,成为工作中合作的人。
公司2年前招的一名出纳小胡,财务经理就一百个不满意,总是要人事再招个合适的人来。
小胡也知道财务经理对自己的态度,没有当面识破,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时不时地拿点自家种的当季蔬菜给经理,也给同事一份,一来二往的,经理也就没再提这件事了。
俗话说官大一级压垮人,欺软怕硬的人性在哪里都是这样。但从理解、态度、情理多方面去调和,不失为一种职场生存之术。#职场#
清北博士生,一窝蜂去考基层岗位,当街道办事员,社区工作者。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985大学硕士,博士都不愿意搞科研了,这才是目前我们面临最严峻的问题。
然而,企业才是产生社会财富的地方,体制内不但不是产生社会财富的地方,还是一个供养的地方。所以,社会精英,社会人才更加应该到企业或者科研机构里面去。
实际上,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必须靠科技硬实力。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制造业强国,是高端智能制造。可是,精英都跑体质内去了,不搞科研了,是会造成社会经济的倒退的,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清代,“吏”这个种职位基本是世袭,朝廷也懒得管,一方面太耗精力,另一方面因为这些“吏”都是基层办事员,基层管理还得靠他们,要是全部换了,基层就周转不过来了。可是,有个刘县令不信邪,偏要更换基层办事员,结果酿成了一桩悲剧。起因是这样的:
光绪年间,安徽庐江有个库吏叫陈运昌,因为管理仓库多年,很有经验,在库吏这个位置上坐了好些年,也捞了不少钱。后来,庐江新换了个姓刘的县令,一上任就向陈运昌索贿,可老陈仗着自己是“老干部”,资历深,没鸟老刘。老刘大怒,发了招考信息,打算换了老陈。
巧的是,招考信息被一个米店商人唐端看到了。平日,老唐很羡慕老陈公务员身份,平日里在市面上吃得开,也想当回公务员过过瘾。可老唐做生意可以,但考试却是一塌糊涂,没办法,用钱开路,他向刘县令送了金银,坐上了老陈的位置。老陈一看这老刘脑子一根筋,老唐傻乎乎,气得把仓库里的账本给藏了起来,不交给老唐。老唐是个新兵蛋子,也不懂规矩,自顾自,喜滋滋就上任了,还托人写了一副「户吏堆金宝,房科积玉财」的春联,准备第二年搜刮民脂民膏发财。
第二年开春,朝廷照例要征农业税,刘县令责成老唐按部署完成任务,老唐以为事情很简单,把通知发发下去,让居委会各主任(里胥)把税款讨上来就行,自己就可以坐在办公室领政绩。结果,老唐失算了。
按照规定,清代农民是在春天交4成赋税,秋天再交剩余的6成。但庐江那边的农民春天很少种麦,没办法交税,一般先向居委会主任(里胥)借款,到了秋天再还上欠款。这么做,两厢情愿,也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但是,刘县令很贪婪,在当年春天就连发命令,一定要全部上交税款。各居委会主任一看,这么搞恐怕要激起民变,再加上长官换的是个新兵蛋子,大家有意欺负老唐,纷纷表示,今年农民没钱交税,自己能力不足,没办法。老唐一看就窘了,想对照历年账本去催收,可账本被老陈给仓里,导致税一直收不上来。老唐没办法,只能拿自己家产补,结果窟窿太大,即使自己富有田宅,也没办法补偿,最后没有办法,把自己经历写下来后,就吞了鸦片烟自杀了。唐的老婆见老公死得不明不白,穿了一身白衣,跑到刘县令那哭诉,然后又跑到闹市里哀嚎,大家听了都很伤心。#历史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