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网传“白银区决定再次升级全区社会面管控措施”信息是谣言!】 注意!10月29日,一些市民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平台有网民转发消息称“鉴于当前危急的疫情防控形势,白银区疫情防控战时指挥部决定再次升级全区社会面管控措施:1、除审批同意的个别大超市,药店外所有门店、宾馆(除隔离点),饭店全部关闭。2、停止外卖。3、除公务用车,生活日用品固定车辆配送用车、应急维稳外,所有车辆,包括私家车,共享单车,全部停运。4、企业除生产资料保供等特殊环节外,其他车辆、人员一概不流动。5、城乡、乡村之间大病急救和疫情防控人员外,其他人员立即固化、不流动。6、核酸检测,按小区、单位和网格走,检测点流动,分小区、分单元通知,非必要不下楼,楼道设单元长,绝不出小区。7、街面上除执勤人员外一律不流动,坚决迅速落实网格长制度。居民所需,由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代为购置。8、城区所有建筑工地马上停工。以今天下午14:00为界,立即安排落实到位,尽最大可能让城市静下来,尽最大努力控制疫情。”内容,经相关部门核查为假信息。
疫情期间,不转载来源不明的疫情信息,自觉抵制网上虚假信息,及时举报网络不良信息,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文明上网、理性发声,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涉嫌故意传播谣言的人员,其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一项: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
提醒广大群众:
谣言止于智者!网络社交平台具有开放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网络成了谣言温床。对无法确认的信息,市民可先上网搜索官方信息,不要随意转发,避免自己成为谣言的“扩音器”。无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在网络社会,法治意识都是应当坚守的底线,越过了这个底线,造成社会危害,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来源:魅力白银区 发布:甘肃地区联合辟谣平台)
就是跑了个步,老年丧子,中年丧夫,幼年丧父都摊上了。中年男子不适合太过痴迷兴趣爱好。白银市的马拉松遇难的一位是昆明的公务员,有两个6岁和9岁的儿子,因为他的离世造成家中四位老人和两儿子的赡养和扶养都落在他老婆一人身上,他的朋友正在帮他募捐。
虽然马拉松的组委会核定每人赔付95万元,对于昆明这位叫做双龙的跑友的家庭来说还是杯水车薪。毕竟40岁的双龙是家里的顶梁柱,虽然他常年在业余时间去参加马拉松比赛,据说已经参加了八十八场,是一位资深的跑友。
没去比赛的时候家里是标准的中产阶级,俩个可爱的儿子,四个健康的老人还能帮忙接送孩子,做饭,照顾家务。当过兵的双龙有一份稳定又清闲的工作,家里还养了一只斑点狗。多幸福的富裕生活。现在人生三个不幸都突然降临,如同五雷轰顶。
带着两个儿子该嫁难,四个老人终会老去,两个儿子还是幼子。再过五年人到中年,老人生病没有儿子接送,幼子叛逆没有父亲的管教,双龙的遗孀有够受的。就是一个男人的意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所以中年男子兴趣爱好要适当,在外面要保护好自己,因为肩上还有重担。
【#父子殴打防疫人员一审被判刑#】10月27日11时左右,被告人王保某出入平川区某小区时,拒不配合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出入证,被小区防疫人员拦住。被告人王保某被阻拦后遂开始辱骂防疫人员,并与其发生争吵、撕扯,期间用手机戳捣防疫人员面部,后被告人王保某被巡逻民警口头训诫。民警离开后,被告人王保某仍在路边继续辱骂、威胁防疫人员,防疫人员上前劝诫被告人王保某过程中,被告人王保某自行躺倒在地,并打电话告知被告人王玉某(系王保某儿子)自己被防疫人员殴打。被告人王玉某到达小区门口后,对两名防疫人员拳打脚踢,双方发生撕扯,最终造成两名防疫人员面部、胸部等多处受伤,其中一名防疫人员因伤前往医院治疗。
日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法院通过网络开庭方式审理该案。根据案件事实、情节,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以犯妨害公务罪判处被告人王玉某有期徒刑一年,以犯妨害公务罪判处被告人王保某拘役四个月。(人民日报)
白银景泰“5·22”事件被追究责任是不是漏人了?
本来准备睡下的时间,看到《白银景泰“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公共安全责任事件调查报告》披露了诸多细节。
文章有点长,可能还有点枯燥,是因为发文章发不出来,才发的头条。
#白银致21死越野赛调查报告公布#
#白银马拉松调查报告#
一、串通投标罪不能涵盖整个事故的责任
第一、看看追究刑事责任的罪名,串通投标罪。实话说,第一次看到是以这个罪名追责的时候,瞬间就感觉不好了。这就意味着,追究这几个人的责任,和逝去的生命基本上没有什么直接联系,追究的是该公司在获得承办资格的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说直白点,这个公司是通过串标、围标获得的承办资格,即便事故没发生,没有任何人死亡,这个公司也要承担串通投标罪的刑事责任。
第二、关于串通投标的量刑和追究责任的范围
根据规定,串通投标的法定刑最高是三年,而且处罚的范围仅限于在该公司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和人。那么还有一大批人的疏忽导致了这么多生命的逝去呢?对不起,串通投标管不到后面的事故!
二、大型群众性活动重大安全事故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五条之一规定,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这个罪名重了一点,因为有一个情节特别恶劣的情形,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我们解读一下整个罪名:
(1)大型群众性活动:根据2007年颁布实施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大型群众性活动”,一般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的各种群众活动,如体育比赛活动,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展览、展销等活动。这里大家比对下新闻中的参加人数
(2)违反安全管理规定,这里的“安全管理规定”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应当具备的各种安全防范设施,还包括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涉及的人员管理的各种安全规定。如参加者人数大大超出场地人员的核定容量,没有迅速疏散人员的应急预案等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符合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要求,可能危及参加者人身财产安全等情况。
(3)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司法实践中,关于事故类的入罪标准为“一死三伤”,说白了就是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要追究刑事责任;死亡三人以上,刑期变成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本次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说破天也是三年以上的刑期。
(4)本罪追究人员的范围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那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范围是?举办公司的管理人员?政府的人员算不算?体育赛事的批准方算不算。。。。这个名单可以很长,具体参照问责人员的范围。
总结:一个不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通过串标、围标的方式取得了举办比赛的资格,举办了一场1960人左右的人的比赛,因为各种疏忽,造成了21人死亡,8人受伤。仅仅公司的人承担最高三年的刑事责任??
三、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罪icon探讨
如果仅仅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范围限定在承办的公司的几个人员。那么探讨一下政府的相关人员。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之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这里面有四个词语需要阐述一下: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
(2)滥用职权,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职权,违法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
(3)玩忽职守,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其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
(4)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这里的损失和前文中说的一样,一死三伤,三年以下刑期;死亡人数三人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总结:一个不具有相关资质的公司,通过串标、围标的方式取得了举办比赛的资格,举办了一场1960人左右的人的比赛,因为各种疏忽,造成了21人死亡。然后上级机关追责了27个政府工作人员。
等着这些职务犯罪的公职人员的罪名公布。
【题外话,题内语】写在文后的题外之话,承办活动的公司,既然已经通过违法手段获得了主办权,那么是否可以请你们至少拿出在串标、围标时所花费精力的一半,去认真组织落实,尤其是整个赛事的安全保障,毕竟是那么多人的生命,试问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最后: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愿天上人间,共安好!
大家好,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新庄镇的杨家岔村是我们目前的扶贫地点。现在正在资助两个贫困学生,马学红和她的弟弟。他们家里有六口人,马学红和她的弟弟出生在会宁西北的一个贫瘠的小山村中,干旱少雨,环境恶劣 他们的父母都是十分老实憨厚的农民,父亲是手艺人,母亲在家中务农,山沟中原本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但是突发的噩耗打破了这样的生活,父亲因意外去世了,他们的母亲十分辛苦,依靠着当地政府下发的一类低保和干重劳力的活维持生计,结果因劳累过度,不慎伤了腰,他们的爷爷奶奶年过七旬,身体也不行了需要长期吃药疗养。但是这两个孩子并没有被生活带给他们的压力而打倒,他们勤奋学习,以苦为乐,屡次获奖,为了以后能够回报家庭,回报社会,他们不希望因贫困而阻挡了他们的学业,所以他们委托了当地的扶贫干部朱宗亮在平台上发布了爱心需求,他们说希望广大爱心扶贫人士能够多帮帮他们,让坎坷求学路上也有春天!面对这样的一个贫困家庭,面对这两个贫困学生我们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现在我们正在扶贫资金众筹中,我们一定会尽力尽力尽责,资助这两个贫困学生,让他们上学有保障,采取多点帮扶一线制和5+1帮带机制,多多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公务服务方式和帮扶管理措施,希望这两个孩子能够继续努力完成他们的学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前半生含辛茹苦的妈妈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而努力奋进,将来以后也成够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益的人。祝他们一家人永远幸福快乐!他们中国社会扶贫网,让爱永远在阳光下连接。我们所有扶贫人一定会凝聚着一道能够让贫困户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光芒,让爱与贫困相伴,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甘肃会宁县,全县人口大概50多万,县城常住人口有10多万,GDP约70亿,以农业、教育以及红色旅游为主,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最吃香。会宁非常重视教育,好多农村家长从小就让孩子在城里读书,妇女陪读,男人在外打工养家,可以说会宁县城的经济是靠学生支撑的。
有时觉得会宁非常贫穷,但房价却一点也不低。像郊区新楼盘房价四五千以上,靠近学校的更贵,城区新旧房价六七千以上,比肩所属白银市与兰州新区房价,在全甘肃省排名靠前。当然具体成交可能不是这个价格。现在只要有点稳定工资的人,无论公务人员或者农村务工人,都会想办法在城里供一套房子。
从房价与各种高消费来看,又觉得会宁很富裕,有钱人很多。
你们县的房价是多少呢?
为什么说银本位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从明初的钱钞兼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人带着瓷器、茶叶、丝绸走向世界,但是由于美洲银矿的发现,中国换来的不是大量白银创造的繁荣景象,而是欧洲对中国进行的白银倾销,造成了中国生产力的大量流失。到明朝中后期的银本位时代,因为百姓经历了交子和宝钞的滥发之后引发的纸币贬值,所以百姓商人使用白银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用脚投票的结果。从此时已经预见了未来,因为明朝政府并没有拥有货币调控的手段。
现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告诉我们,货币的供应量十分重要,只有适当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货币供给太多,就会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货币供给太少,就会造成通货紧缩,商业萧条。也就是说,市场上必须要有充足的货币供民众使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最开始用铜钱而不是金银的原因,因为,金银矿产不足,直到明朝大航海时代把大量白银带入中国,也让明朝的银本位制度成为可能,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明朝灭亡衰败的一个原因,也许和明末外国白银输入的减少所带来的通货紧缩有关。
以贵金属为本位制度的实物货币,其供应量主要由产量决定,可是产量是不稳定的啊。不稳定的产量必然导致货币体系的紊乱,从而引发实体经济的紊乱。当中国在明朝建立银本位制度后,在其后长达三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慢慢地丧失了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权,因为中国的白银货币供给主要依赖于进口。
当白银流入时,货币的扩张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当白银减少时,经济发展就出现停滞甚至危机。从1610年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进口白银大大减少。
原因就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三条航线,其中两条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的。在前面的视频有讲到这个地方,海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贸易繁荣的同时,欧洲的商人们也是赚得盆满钵满,荷兰和英国就眼红地成了兔子,1630年之前荷兰和英国对中国和西班牙的海上贸易进行骚扰,1634年至1635年西班牙国王限制贸易,1639年至1640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屠杀2万多名中国人,荷兰又封锁了果阿和马六甲商道,日本德川幕府锁国,美洲白银产量下降。同时,明朝政府在1618年至1636年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和满族入侵,政府将税收提高了7倍之多,民间的商人和富豪集团宁可将白银藏起来等待时机,也不给国家使用。以上的原因加起来就造成了明朝市场流通中的白银大大减少,从而给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银本位制度下,明朝丧失了货币的调控手段,生死存亡的希望,被攥在了别人的手中。所以明朝政府不能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的方法弥补财政赤字,因为他没有钱刺激经济发展啊。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明思宗在崇祯元年对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公务人员。时任驿卒的李自成就成了下岗职工,不仅失业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次年二月到甘肃甘州投军。不久在榆中因欠饷问题杀死了参将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王朝的灭亡并非仅仅因为这个时期白银进口的锐减,但货币调控手段的丧失必定加速了明王朝灭亡的速度
所有时代的历史都是经济史,是隐匿在政治波澜与军事表皮之下的经济血肉之躯,而金融就是其中永不停歇的血脉。
1907年5月,清帝国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贿案,而之所以劲爆,除了涉案金额高达10万两白银、牵扯到庆亲王奕劻、袁世凯、徐世昌等一众当时炙手可热的重臣之外,同时还涉及另一份“大礼”——一个花容月貌身份诡秘的女戏子!
事情还要从一年前说起。1906年12月间,慈禧派庆亲王之子载振会同巡警部尚书徐世昌以钦差名义赴东北公干,当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收到消息后,他认为这是亲近奕劻的机会,便立即展开动作,一面令属下在津准备接待事宜,一面令巡警总办段芝贵赴京迎接。
袁世凯明白,载振和徐世昌都是见惯了大场面的,要接待好他们可不是吃几顿大餐就算完成任务,幸好这些不必由他亲自劳神,因为在这方面,下属段芝贵一直都是最在行的。
25日,载振和徐世昌如期而至。晚间,一行人吃过晚饭,便有段芝贵安排去到大观园戏馆看戏。大观园是津门最火的戏馆,能在这里登台的除了名家就是红人,所以几人都显得饶有兴致,坐落后就开始边谈唠边观看起来。
此时台上正唱着的是《贵妃醉酒》,只见台上的一位青衣扮相俊美、体态婀娜,加上唱腔圆滑,不时便有观众大声喝彩,连载振也被深深吸引。
段芝贵素来善于溜须拍马,见此情景当然心领神会,一曲唱罢便到后台将青衣领到了包间。直到此时载振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名噪津门的艳伶杨翠喜,待二人四目相对,载振早已顾不得贝子的身份,两眼直钩钩的完全看呆了。而这一切全被在旁的段芝贵记在了心上。
由于公务在身,没多久载振就和徐世昌去东北了,然而送走主子的段芝贵却并没有时间放松,因为在他的心里,早已拿定了一条升官发财的妙计,而载振此去用不了多久就会返回,他则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办妥一切。于是段芝贵先是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从伶经纪杨某处花了12000两银子买下了杨翠喜,后又紧着做她的工作,并在一切谈妥后将其安置在了商人王某的私宅。
四天后即29日,办完公事的载振和徐世昌就又到了天津,随后袁世凯带二人进行了两天的参观考察,直到回京前的最后一天,段芝贵才终于露面了。当夜,在段芝贵的带领下,载振第二次见到了杨翠喜。
事实证明,段芝贵确实没有猜错,再度见到了杨翠喜对于载振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直接便留宿了。第二日不得已分别时载振告诉杨翠喜,几日后就是其父庆亲王的寿诞,到时即可再见。
1月12日是奕劻的生日,袁世凯和段芝贵早早就赶来祝寿,贺礼是一张十万两的银票,外加一件珍珠蟒袍和五千张貂皮,当然还有杨翠喜。
厚礼、美人,加上袁世凯从中疏通,段芝贵很快就得到了回报。4月,朝廷一纸令下,册封段芝贵为黑龙江巡抚,加布政使衔,不仅如此,连他年迈的老父也沾光跃升了好几级。
纸是包不住火的,段芝贵虽然是袁世凯的亲信,但很显然,以袁世凯当时的能量也是绝无可能做到如此的,于是坊间传闻丛生,报刊也以《特别贿赂之骇闻》为题加以解读,一时间举国震惊。
国将不国之际,竟有人敢明目张胆行此苟且之事,朝廷里很快就炸开了锅,尽管所有人都知道此事涉及面太大,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但御使赵启霖却无所畏惧,终于在5月7日这天,他以必死决心向慈禧递上了奏折。
接到奏折后慈禧大为震怒,她本想立即召奕劻和载振进宫对质,却被相国孙家鼐阻拦,孙称赵御史所言并无真凭实据,若此时就召见对质,恐怕会令重臣寒心,于是慈禧决定先派孙家鼐与醇亲王载沣一起调查取证再说。
一边清廷派出重臣开始调查,一边奕劻、载振和袁世凯也都在各自施展浑身解数。奕劻知道,钱是次要的,料也没人敢到他家中搜查,相比之下真正棘手的要数这个杨翠喜,必须圆的过去才行,于是他先是通知袁世凯务必将杨翠喜尽快带走,同时想办法妥善处置。
庆亲王奕劻到底是老奸巨猾,正如他所料,载沣和孙家鼐没有对他采取任何行动,而是以报上所披露的线索直接去了天津取证。
到天津后,他们直接来到了王姓商人家中,没想到还没来得及质问案情就意外地遇到了涉案的杨翠喜,正在二人疑惑之际,王姓商人拿出了一张契约,上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杨翠喜他是花了3500两银子买来的侍女,无懈可击!
绝不绝、妙不妙?没错,这一切正是袁世凯安排好了的,虽然载沣等二人后又找到伶经济杨某质问,但结果当然还是一样,于是二人认定案情至此已“真相大白”。
得知调查结果后,慈禧颇感欣慰,立即命人将案情大白于天下,虽然很多人都并不相信,但出于投鼠忌器的心态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而可怜赵御使,虽在被慈禧判斩后,因奕劻假意求情才好歹保了命,但仍被处以“革职永不叙用”的重罚,呜呼,这不就是“窦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