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庆公务员面试班(大庆公务员招聘岗位)

2006年10月4日,95岁的季羡林在医院听到一个噩耗,但他却表现的很平静。原来,是96岁的林庚教授去世了,他们当初的“清华四剑客”独剩季羡林一人了。而此时的他,也是在医院治疗,生死季老早已经看透。

2006年10月4日,95岁的季羡林在医院听到一个噩耗,但他却表现的很平静。原来,是96岁的林庚教授去世了,他们当初的“清华四剑客”独剩季羡林一人了。而此时的他,也是在医院治疗,生死季老早已经看透。

季羡林有着“国宝”之称,他的才能被无数人敬佩。尤其是在清华大学里,他跟其他三人一起被称为“清华四剑客”。

实际上,季羡林能进清华继续读书多少也有些机缘巧合的成分在里面。

当年,季羡林高中毕业,按照叔父的安排娶了比他大4岁的彭德华。

婚结了,可接下来又要面临事业。

老人供一个孩子读书,目的也就是能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能有“铁饭碗”就更好。

而在当时,“铁饭碗”的工作只有邮局、铁路局和盐务稽核所。

为什么只有这三个地方的工作算“铁饭碗”呢?

因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强大,外国人在中国的地盘上说了算,谁都不敢招惹他们。而这三种职业又被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所控制。

也就是说,能进这三个地方工作,就有老外护体,别人不敢轻易得罪。

季羡林思索了一久决定报考邮局,可不幸地是笔试过了,面试时被老外淘汰。

当然没被录取季羡林心里还是高兴的,因为他还想继续学业,实现心中的抱负。

于是,他在争得家人同意之后跟其他同学一起去北平参加考试。

当时,他只报了清华和北大,而其他同学怕名落孙山又要回到山旮旯。为了保险起见,他们还报了其他大学。

也许是上天故意要安排他成为平民泰斗。所以,在学习上他总是有天赋,而且运气极好。

考试成绩公布,他被两所大学同时录取。为了日后去留学,季羡林选择了清华大学。

也是在这里,他认识了吴祖缃、李长之和林庚。

他们四人经常在一起探讨各专业领域的问题,还会结伴去旁听名师的课。

冰心和郑振铎的课是他们四人最爱去的,可冰心的课并不是那么好“乘”的。

冰心在清华大学是年轻的女教授,长得漂亮,又名满天下,很多学生“目的不纯”的去上她的课。

于是,冰心想到了一个办法,当着满教室的学生说:“没有选修我的课程的学生一律不能来听课。”

就这样,季羡林他们失去了听冰心讲课的机会。

很多年后,两人见面,季羡林提到这事,冰心潇洒回答早已经忘记了。

随着大学毕业,大家都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但只要有机会,还是会见面。

大学毕业后,季羡林又在一次“好运”安排下获得了留学名额。

那时,季羡林已经大学毕业,被原来的母校聘请为国文老师。

可他不习惯职场上的尔虞我诈,更不喜欢老师们为了所谓的成绩而自私不传授经验。

正当他犹豫辞职却无处可去时,清华大学出了一则消息,关于跟德国学术交换学生的。而正好,季羡林在大学时主修的就是德文,这个机会就降临到他这里了。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前往德国留学。

中途他要到北平进行报道并办理相关证件,好友李长之和林庚知道后,特意准备了酒席为他饯行。

只是大家想不到的是,季羡林一去就是十一年。

回国后,大家也都在各自领域发展着,但还是会彼此惦记。

2005年,恰逢林庚满95岁,此时在医院治疗的季羡林给他送去一封贺信,上面有句祝词:“相期以茶——贺静希兄九六大庆,落款为弟季羡林乙酉春。”

他还写道:“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从大学时开始,已经有70多年了。”

“相期以茶”是我们中国祝寿的习惯用语。

见字如面,字短情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短短几个字却可以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友情,对彼此的重视和牵挂。

只是令人难过的是,2006年,96岁的林庚教授就去世了。季羡林得知后,想到“清华四剑客”只有自己了。

他平静地消化了老友相继离世的噩耗。

@安尘文史阁

季老说过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他一生从最贫穷的一家变成闻名中外的平民泰斗,这个过程他付出了很多。

虽然在这个过程里,他很多时候被命运偏爱,但这些离不开他的努力和实力。

在对待友谊这块,他是重情的,所以他会用他的方式表达牵挂。

在对待生死这块,他是理智客观的,没有谁能一直陪伴自己,终点都是离开。

其实,在旧清华还有另外一个“清华三剑客”,他们分别是钱钟书、许振德、常风。

他们的友情和学术上的造诣,令人敬佩。

关于季羡林,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点赞留言。

参考资料:书籍《平民泰斗:季羡林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4233/
1
上一篇宋代公务员待遇(宋朝官员待遇)
下一篇 唐山公务员体检地点(唐山市公务员体检标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