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关系对一个人社交有很大关系。公务员丶径商办企业家庭的子女视野开阔丶思维活跃,经得多见得广,为人处事很活套,而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艰苦劳动者丶农民越木纳死忖不开化头脑不灵活不会来事,而且团队合作意识丶纪律观念丶进取意识丶处事方式态度愚昧落后很多,自私自利,工友们也很难相处。
说句得罪山东人,山东人也不爱听不想听的话,山东不但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东北,还向着目标跑步前进。看看合村并居的问题就知道了,山东自己左思,谁也拦不住。
山东每年几十万毕业生,没多少留下的,山大每年都在为别人做嫁衣裳。山东自带过滤器属性,滤走了核心的、优秀的、有能力的年轻人,剩下些什么不用我多说,而偏偏剩下的这群人在网上最是聒噪。山东的整体氛围就是考公务员,这个现象在其他省也有,但远没有山东人这么热衷。公务员吃国家饭是稳定,但是大量优秀的毕业生被大环境裹挟着去考公务员,这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这些公务员们,拼尽全力过了独木桥进入了事业单位,反手就挖了自己老家,真是666。

东北没了重工业就完蛋了,山东也是,只知道在传统行业埋头猛干,高新技术行业不闻不问,和其他省市比起来就像是以前的中国和美国这么个差距,给外省的印象就是老老实实种地的老农民。中国整个北方都是如此,要不是首都在北京,我难以想象中国北方会是个什么样子。
山东现在是全面衰弱,科技就不说了,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IT公司,哪怕是分部。医疗方面只有个齐鲁医学院还能拿得出手,曾经的东齐鲁现在被南方的各种医学院吊起来打。政治就更不用说了,孔孟之乡现在是个贬义词。真是要啥没啥,那就种地吧,可现在老家都要被挖了,这不是在给自己挖坟么。
山东的领到从上到下都不开化,怎么反智怎么来,这都21世纪了,还是上个世纪的行事风格。
热烈欢迎振兴县域教育,享受县域小资生活挺好的!

#教育听我说# 堂妹考上了北京的985研究生,叔叔一家都特别的高兴,憧憬着毕业了在北京找个工作,安个家,就成大皇城北京人了。一晃三年堂妹毕业了,神不知鬼不觉的去了一个县城的水务局。婶子光知道管理黄河滩的,感觉也不是什么好工作。 婶子气的一二年都不怎么答理妹妹,后来堂妹生孩子了,婶子才第一次去堂妹家。堂妹住着几百平米的大别墅,无论装修还是屋里家电配置都很显大气,听说装修就花了不少钱。 平时堂妹啥也不管,都是公公婆婆打理,他们觉得堂妹跟他儿子来到他们这小县城是他们的福气,可不能让人家受苦。堂妹刚上班时才三,四千块钱,婆婆老是以各种名义给钱。怕小妹不要,就让买个这买个那,然后花100给500,花500给1000。反正一个月总补个三四千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