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人:
伟大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名著中常常会出现一类人物,统称多余的人,这类人往往出身不错,受过良好的教育,多半还有西方留学背景,返回俄国后找不到自己的出路,除非进体制做一个公务员。
满腹牢骚,对沙皇各种不满,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这类人物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一批,叫迷茫的一代。他们被列宁称之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就是公知废物,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过从文学成就上讲,20世纪的苏联和19世纪的俄国没法比。
当下也有不少中产家庭的孩子处境也很迷茫,受过良好的教育,海归变成了海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无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现状,家里的钱也足够他们躺平过过小康的日子。
不过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美国迷茫的一代,到了80年代,不少成为了社会主流,而俄国多余的人,因为本来就是多余,去西伯利亚做肥料是唯一的价值。
7、语言文学类专业:
语言类专业属于文学类专业,所以也是每年文科生报考数量较多的专业,不过这类专业的专业方向选择比较多,如果文科生选择专业的话,最好是能够先锁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管是文学类专业还是语言类专业其实学好了发展方向都不错,文学类专业普遍适合考公务员,语言类专业学好了就业也不会差。
8、临床医学专业:
医学类专业中临床医学算是争议最大,但报考人数也是最多的。不过临床医学学时很长,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花销都很大,家境不好的学生建议报考定向医学生,除此之外这个专业最好是继续读研深造,正因为培养周期很长,才更需要慎重,不要脑子一热就报考,毕竟想要学临床医学身体条件要求也比较高的。
上海某区招录公务员,拒绝海归一年硕士,引起颇多争议。上海一贯作风严谨,出台政策一定做了充分评估。
留学读研热点地区大致三类。美国2年,托福、绩点要求高;英国1年,要求次之,可读语言预科;澳洲要求相对最低。所以,就有这样一个现象:先美,次英,再次澳。当然这只是身边的一般现象,也不是绝对的。
上海的国际地位,引智招才挑剔一点,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