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金融监管干了20年,到政府金融部门干了10年后,50岁出头放弃公务员身份进入国有金融机构。回望其过往的三十多年工作经历,中间有机会离开体制,但他一直围着体制转。朋友说:家庭经济基础弱,无法承担巨额风险,后顾有忧,出去难以开创更广阔的天地。现在看,他的选择是对的。
#国考# #2022国考#
报考很重要。
公考岗位众多,有的岗位竞争比例为2000:1,有的岗位只有10几个人竞争。
如何才能报得好?
最主要的,利用自己的条件优势。比如你是热门专业(法学、金融、计算机、汉语言文学),那就不要报“不限专业”的岗位;你有基层经验,就不要报对基层经验无限制的岗位。
“三不限”的岗位竞争往往最大,看历年的报考人数最多的岗位,往往不是待遇最好的,其实就是限制最少,什么条件都可以报。
提示,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很香,之前我发过一次头条讲这件事。许多应届毕业生受限于自己和家里的视野,觉得考公没意思,有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不愿意考,最后成为社会人的时候考公能报的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
虽然每年应届毕业生很多,但是这个专业的,能考非热门城市的,还符合应届毕业生的身份的,其实并不多,至少比三不限的大热门竞争少多了。
小结:学得好不如报得好,报得好不如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