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珲春市公务员考试(珲春公务员培训中心)

#步入社会看重的是能力还是学历# 我既经历过看能力入职社会,也经历过看学历入职社会,所以还是有权利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这个命题,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首先看学历,最终发展看能力!

#步入社会看重的是能力还是学历#

我既经历过看能力入职社会,也经历过看学历入职社会,所以还是有权利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这个命题,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首先看学历,最终发展看能力!

为何这么说呢,我就拿个人的亲身经历来论证这一命题吧:我是一名退役军人,97年年底从重庆入伍到东北延边当兵,一当就是16年,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边防。在这16年军旅生涯中,我从爱好文学到部队当宣传员,最后以一个兵的身份带领一帮人,负责整个团的新闻报道,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吉林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640余篇,10多篇文章获得各种奖项,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个人二等功一次,最后2013年12月因3级军士长晋升名额受限退役。

先说说能力的重要性:退役后,我拿着我的6本剪报本和一本自出的新闻合集书以及3枚军功章,走进驻地报社《珲春日报》应聘记者,当时我是高中毕业后去参军的,在部队自学攻读《汉言语文学》专科,最终取得专科学历,同时也在进修本科,但未毕业。但当我拿着剪报本等找到报社总编时,总编一边翻看我的剪报本,一边问我的一些部队的问题,也谈到了学历,当时我的学历是专科毕业,但他们报社要求记者必须是全日制新闻专业系毕业的学生,总编一句话,顿时让我吃下了定心丸。“你的这些作品就是最好的学历证明,我代表报社郑重邀请你明天入职。”看到这儿,可以得出结论,能力才是真正的敲门砖。应聘当时,虽然没有在报社上过一天班,但自己所写新闻的剪报集摆在那里的,就是最佳的学历证明。当然,后来我入职后,也没有辜负总编的期待,在报社工作的两年半时间,总计在报社上稿千余篇。30余篇稿件被评为优质A稿。连续两年被报社评为先进新闻工作者。2016年,我从报社离职回家乡重庆时,总编怕我求职有阻碍,还亲笔为我写了入职推荐信。

再来说学历的重要性:我回重庆后,因年龄偏大,当时37岁,求职时被很多单位拒绝,后来我在网上求职,获得了一次面试机会,当时我已自考本科毕业了。一家民营企业让我前去面试,我拿出了自己的相关资料,我记得负责人事的办公室主任对我说了一句,“按照你的年龄来说,我们是不会招收的,但看你的经历,还有学历,比较符合,所以才给了你这次机会。”在我和老总的交流中得知,老总想招一名秘书,“按照你的条件来说,你是自考的本科,并非全日制本科,我们单位是不会接收的。看你又是军人,还是搞新闻的,还有些成绩,所以决定让你试试。”后来,在我和老总的相处中得知,本单位没有本科以下学历的员工,最高学历有博士。 “没有本科学历,连获得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我因为16年的军旅生涯,让老总看中,是老总钦点的人,才格外破例。一直到现在,我都在做领导秘书,帮助领导打理的大小事务。

综上所述,步入社会,首先看的是学历,没有学历,就没有敲门砖。没有学历,你连最初的入门都进不来,谈何后续发展。最终的发展是要看能力的,如果仅仅只有学历,没有应变能力,没有适应能力,也是没有发展后劲的。

只能当回文抄公了,“如果你觉得家乡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家乡的风气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如果你觉得家乡人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人,如果你觉得家乡人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家乡有缺点,大家一起修正,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抱怨,逃离”。

我以前喜欢听粤语老歌,喜欢看香港老电影,现在喜欢听英文歌,欧洲电影,但我更爱我的家乡,东北的大石桥,鞍山,沈阳,大连,珲春,北安,我在这些城市工作过生活过,并不是这些城市给了我巨大的幸福,我碰到不如意的事也很多,工资没有别人多,房子没有别人大,车子没有别人的高档,但我不怪家乡,怪我自己的能力,我要做的是,学习、工作、再学习,而不是幻想换个城市生活就会比现在好。

没退休前,不管你做什么工作,宗旨上都是在为人民服务,退休了,宗旨没有了,你被淘汰了。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不管你是工人,商人,还是公务员,你的工作,都是主观上为自已养家糊口,客观上是为人民服务,践行着为人民服务這个宗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如果你退休了,就不能为人民服务了,只能为自已服务了,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就自然没有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被社会淘汰了。

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珍惜你的工作,珍惜你现在的工作机会。工作,就是人生的闪光点,幸福点。

千千万万不要盼退休,退休了,你的闪光点就没了,幸福点也没了,就被社会淘汰了。

退休后的活着,就是为自已活着。

贫富差距最小的年代是什么年代?

我认为,贫富差距最小的年代,是建国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段年代。

这是因为,这段历史时期,农民,工人和机关事业人员的经济收入,都在国家政策的管控之内。

比如农民,当时都是人民公社的社员,经济收入就是挣工分,而各地工分与工分之间,好的地方,一天的工分是1元左右,差的地方一天工分是五六毛钱,差距不大。

比如工商企业的工人,当时全国实行8级工资制,一级工工资30多元左右,然后论资排辈按工龄涨工资,一般工人,上十年二十年班,熬到四五级工,工资涨到40到50元左右,干到退休,工资能涨到60元左右。有极少数人工作技术水平高,当上8级工,工资达到100元左右,工商企业工人的收入,差距也是不大的。

再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当时机关事业人员,实行的是24级工资制,刚上班是办事员,工资是30多元。以后论资排辈熬工龄,一般干部,熬到退休,工资是50到60元左右,正科级干部熬到退休,工资能达到100元,熬到县长退休,工资能达到130元左右。所以,县级以下公务员,工资差距也是不大的。

网上讨论农民种地算不算工作,我觉得很可笑。

可笑的是,这么简单的常识,还用讨论吗?工作就是劳动,农民种地肯定是劳动,所以农民种地就是工作,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

问题是,你为谁工作?你为谁劳动?

如果你为企业劳动,你就叫工人,企业当然也必须给你报酬,给你开工资,给你养老金养老。

如果你为国家工作,那叫公务员或事业人员,国家给你开工资,给你养老金。

如果你为自已工作,比如农民,小商小贩,个体劳动者,你挣的钱全装进自己的腰包,你只能自己给自己开工资,自已给自已养老了。

大家想想,社会不就是这样吗?这就是天经地义的规律,没人能违背这个规律。

记住这个教训:你老了,一定要把养老钱,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85岁的老人,有500万存款,每月退休金9000多元,由于老伴去世,自己也老了,就把存折和养老金卡交给两个子女保管。结果,500万存款和每月9000元的退休金,被两个子女平分了,然后把他送进低档的养老院不闻不问了。老人在养老院,经常挨骂挨饿,叫天不应,叫地不语。有人劝他去法院状告儿女,要回存款和养老金卡,可他耄耋之年,己经没有能力去法院告状了。悽惨晚年,令人同情和难过。

教训啊,惨痛的教训!

我也是个76岁的老人,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我的两位同事,都是公务员退休,老了把养老金卡交给了儿子,儿子天天喝大酒耍钱,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

所以,我劝各位老友,一定要吸取这样的教训,只要自己能自理,就要牢牢把住自己的养老钱,谁要也不能给,不管怎样花言巧语,千万别上当。养老钱就是你的命根子,保住养老钱,就能保住你多活几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3718/
1
上一篇广州萝岗公务员(公务员考试有萝卜岗吗)
下一篇 公务员开始题(2022山东公务员考试真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