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公安厅原党委副书记左锁粉被查,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一名男同志,今年已经是一个65岁的老人了。
据了解,他是江苏金坛人,20岁就入了党,入党三个月后参加工作,可以看到入党先于工作,这还是很少见的。
他工作后长期在江苏公安厅工作,后来在44岁的时候,得到一个机会,调入淮安市,担任当地公安局的一把手,六年后,再度回到老单位江苏公安厅,担任政治部主任,这个职位是副厅级,通过不断提拔。在60岁的时候,以正厅级的公安厅党委副书记身份退休。
作为江苏省公安厅的高级领导干部,退休多年,最终晚节不保,实在不应该。
#南京头条#
#盐城头条# 盐城市自行车运动协会顺利换届,储开林连任会长#盐城头条#
9月25日,盐城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召开第二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标志着该协会顺利换届。储开林连任会长。
盐城市自行车运动协会成立于2017年9月,目前已拥有会员近千人。4年来先后协会组织举办了2017-2019年度滨海、射阳、东台三站江苏·盐城自行车联赛、2017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帐篷节;承办了盐城市第八届运动会自行车比赛、盐城城市业余俱乐部联赛中华海棠园站比赛、2018-2020盐都区“骑越纵湖”及盐龙体育公园骑行活动;协办2019-2020年度中国盐城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邀请赛;其间,协会还组队参加了“中国淮安一带一路铁人三项赛”“南京-绩溪24小时挑战赛”“环溧水山地挑战赛”“南京水墨大埝8小时挑战赛”“环青海湖骑行活动”。此外,协会还举办了2018自行车国家二级裁判员晋升培训考核,有47名裁判员成功晋升国家二级裁判员行列。
该协会于2018、2019年度荣获盐城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被盐城市第八届运动会组委会授予“市级体育团体先进单位”;2020年度被江苏省自行车运动协会授予“优秀赛事执行机构”;2021年6月,协会党支部被盐城市民政局授予“先进党支部”;2020年度协会被评为社会组织“AAAA”等级。会长储开林被盐城市体育局授予“盐城市体育先进个人”,会员陈婕婕被盐城市民政局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会员郑霞连续三年被江苏省自行车运动协会表彰为“年度优秀裁判员”。
乡闾奇人,淮水屐迹(1)
——再记老诗人孟宪文
作者:严红卫
开篇第一句,我就要提到淮河这个词,这是我们羊寨人永远绕不过去的话题。淮河是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现今,淮安市就建有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我到那里看过,那是一个地球形状的标志,居在古淮河中间。有关淮河,中国古代《尚书•禹贡》有云:“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水经注》中同样有淮河的记述。至此,我不一一枚举。我要说的这个老人,就是出生在古淮河尾闾羊寨镇北沙的孟宪文。他可是我们地方奇人,不仅是一个诗人,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还是一位有志于编修地方志和谱牒工作的文字工作者。羊寨作为淮东门户,自古扼守两淮的海上通道。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奇人,比如元代的“东海王”羊城,咸丰九年进士退休后遭人诬告呑金而死的羊寨镇流泉村人王文锦,清代的县太爷水安澜,抗战时期建功立业打入国民党内部担任阜宁县党部秘书的地下党人汤如山。下面我重点介绍的就是至今已经八十遐龄的邑间名宿孟宪文。
奇人第一奇:出身名门望族
孟宪文,生逢乱世,于日本鬼子第二次侵略北沙期间的1943年农历2月6日出生。这一天,阳历正好是1943年3月11日,距离在羊寨发生的著名的单家港战斗还有八天!抗日的烽火燃烧于淮河两岸,此时按照物候学来说,大地上春寒料峭,仅有零星的婆婆纳冒出。孟老师就在这样兵荒马乱、满目疮痍的岁月之中呱呱落地,可谓生不逢时,他的命显得挺硬啊!
人们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孟老师幸运的是生在一个百家姓中地位显赫的家庭。他的祖先,可是中国著名的大儒孟子,排到他,已经是第七十二代传人了。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养心莫过于寡欲。”如此等等。孟老师一出生,身上就罩上了一层耀眼的门第光环。可以说,他是披带着先祖的威望和恩德而出生的。他的根底,不可谓不丰厚。而这一切历史的传承与血脉的维系,都有赖于他年长之后,出于对氏族来源考证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而四处奔走,直至来到山东省寿光市才寻找到先祖的迁徙源头:孟家桥。由此他成了亚圣孟子的嫡系宗支,为第七十二代耳孙。一个氏族的光荣,至此有了理性的衔接。他真要开怀畅饮,口占小诗一首了!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孟家小孩,谁能想到,他长大之后,担当了一个家族寻找先祖来源的任务,辛苦辗转于山东省古青州府八个县各地,最后使得一个家族发生了命运的逆转。他们的祖籍找到了!一个家族的遗传密码,生命踪迹的告破,神秘的家族史书从此和一个人的出生发生了实质性的关联。
根据《盐城市孟氏宗谱》记载,其50世祖孟宁,“登进士第,授鱼台县令,辞不仕。”时值契丹入侵,孟宁由山东邹城隐居到青州府孟家桥,今属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孟家村。在此传至53世孟钦,随朱元璋起兵豪梁,纵横南北,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授予孟钦为京卫总旗一职。其子孟杰承袭父职,又征黎有功,晋升为南京豹韬卫左所千户侯。不久,因守城有失,降职为淮安大河卫百户侯,统兵防海,在北沙建立大本营。北沙有一个孟滩,紧挨古黄河口,该村孟姓很多,这里俗称“老爷庄”,此外,在周围几个村庄和现今滨海县境内,也分布着不少孟姓,也是由此而来。尤其是相邻的滨海县,也有几个聚族而居的孟姓村庄,都是从北沙迁徙出去的。在古代,滩涂茫茫,你只要跑马为界,插草为标,那块地就是你的。到66世孟亲怀,已经在滩涂上拥有良田1066顷,粮船五丁(丁类船是指能跑国内沿岸航区的船),可谓富甲一方,无人匹敌。孟氏门庭,一贯出狠人。
滔滔淮水,万古奔流,在入海口北沙,古代的高大堆堤,到小街便告截止。其下,是汤汤的大海,一望无垠,磅礴巨浪铺接天涯,自古朝廷派兵驻守,此地一贯为海防重地,所以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为“白玉关”(这里插叙一句,根据严红卫考证,原为北御关,因为民间误传,才变成白玉关。原来的名称北御关的北,实指北沙也)。孟宪文,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人,今后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怎样建功立业,须容我一一道来。
(待续)
你知道江苏省哪座城市有晋升直辖市的潜力吗?
首先分析一下省会南京,南京作为江苏省会,一直以来都因位置偏居于江苏西南部,对省内欠发达的苏北地区辐射和带动不足而倍受诟病。南京作为江苏省会,与苏北中心城市淮安之间隔着安徽省天长市(县级市),不仅不能带动苏北的经济发展,反而是紧邻的安徽省马鞍山、滁州等市直接受益,安徽这几座城市一直以来也都积极对接南京。把南京设为直辖市,同时辐射江苏、安徽两省?但笔者认为南京晋升直辖市的机会不大,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南京作为省会,对省内欠发达的苏北五市辐射尚且鞭长莫及,苏南等市本身就经济发达,所以说南京晋升直辖市的潜力估计很小吧?
再来探讨一下江苏的经济第一市苏州,苏州紧邻上海,早期得益于上海的辐射和带动,经济非常强劲和发达。但是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苏州周围都是有较大民航机场的发达城市,机场尚且不需要建设的苏州,晋升直辖市的机率大概为零吧?
下面再来分析苏北的老大哥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的潜力比南京、苏州要大的多。淮海经济区包含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个省的十个市,这些城市都是每个省最边缘地带,经济长期滞后,但也正因如此,加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建设和投入,才更加重要和迫切,所以说徐州晋升直辖市的潜力要比南京和苏州大很多!
最后得提一下,江苏还有一座城市具有成为直辖市的潜力,她就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连云港是江苏唯一的海滨城市,因位置孤立于江苏东北角,远离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经济一直以来相对落后。连云港和徐州也是苏北的一对双子星,徐州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而连云港是淮海经济区的出海口。连云港、徐州两座兄弟城市坐落的位置与上海、苏州两市还有一些相似之处呢!
以上是笔者个人的一点拙见,您怎么看呢?欢迎关注[送心]点评!
江苏13市
十年间,人口增长排名:苏州228.84万位列第一,盐城和淮安人口就负增长!徐州未来晋升为一线概率很大,这次增加了50万人左右,毕竟人口增长率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以案为鉴|利用系统漏洞套取话费 技术骨干成公司硕鼠
“以前自己总是喜欢与人比、不服输,可是我却忘记了比赛还有规则,还要守规矩。人生的这场足球赛,我已经吃到了一张‘黄牌’。”江苏省淮安市移动公司业务支撑岗管理员赵凯在被留置调查后大梦初醒。
2021年4月26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法院以职务侵占罪判处赵凯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35岁的赵凯在同学和同事的眼中一直是优秀的“别人家孩子”,家境普通,凭着努力考上了名校。大学刚毕业,便顺利进入了国企工作,并很快成为技术管理岗位“骨干”。可以说,工作最初十年,赵凯一直是赛场的“赢家”。
然而,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连续三年内的考核‘C’断了我未来两年的晋升之路,很多同届甚至年轻的同事都超过了我,我的心态彻底发生变化,认为没有了‘仕途’,可以凭本事搞点‘钱途’。”失去晋升的机会,赵凯逐渐被负面情绪所笼罩,心态彻底失衡。2017年4月,在基层分公司工作多年,眼看基层提拔无望,赵凯主动申请调往公司集团部订单中心担任务支撑岗管理员,并开始利用单位财务管理漏洞开启自己的“钱途”。
“公司每年都有各种优惠活动,由于营销方案发生变更,出现了优惠话费无法回流成为系统闲置‘沉淀资金’的问题,我发现了漏洞并把它变成了自己的发财工具。”2017年6月,回到市公司不久,赵凯便通过伪造集团优惠营销案方式,以代人优惠充值的方式套取了第一笔10万元系统‘沉淀’话费资金。
“刚开始我还挺害怕的,后来发现单位管理不严,很多人对话费管理系统一窍不通。没人懂行,自己就是权威,胆子就更大了。”赵凯在悔过书中交代。
由于长期负责集团业务审批工作,发现业务操作系统中“话费集团优惠”可以混入个人用户、缺乏稽核监管等系统漏洞后,赵凯开始将自己昔日的“好友”“同事”拉下水。
“我和以前的同事打招呼,告诉他们了系统漏洞,以帮他们完成指标、一起发财等理由,让他们在外面打广告、发展客户,一起拿到最大的优惠返还……”在赵凯的精心组织下,一个横向涵盖订单中心、稽核部门、营业厅,纵向连接市级集团部、县区集团部、客户经理3层,细分5条独立下线,上下分工明确、左右掩护配合,全流程犯罪网络建成,通过伪造100余份集团优惠营销案,赵凯等7名公司硕鼠非法套取了话费优惠额度500余万元。
为了防止消息走漏,也为了安全起见,赵凯与同伙专门“约法三章”:少量多次,细水长流;坚决不发朋友圈招揽业务;坚决不与第三方合作。两年多的时间,由于呈报审批的营销案真假掺杂,PS真方案变造假方案,赵凯等人非法套取话费优惠额度等问题一直隐藏的很深。
再高明的犯罪终究还是会漏出马脚。2020年2月,赵凯等人伪造优惠方案、中饱私囊的事情被公司审计发现。
“赵凯虽是基层工作人员,但却从事管理岗位,属于监察对象……”由于赵凯属于国有资本控股企业基层管理人员,2020年4月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以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
“公司专业人士对系统都不是很了解,我以为办案组的人也没有这个能力。”由于还抱有幻想,赵凯得知公司发现问题后,与同伙订立攻守同盟,明确由一名同伙承担所有责任,以不了解系统等理由企图蒙混过关。
可惜,赵凯低估了办案人员的能力。介入调查后,调查人员迅速锁定了办案的关键——营销方案,并从2万多封电子邮件中甄别出百余封涉案电子邮件,2万多名手机用户、3万余条充值记录,20余天不懈努力,100余个虚假集团优惠营销案被找出。2020年7月,赵凯等4名主要涉案人员先后被采取留置措施。2020年9月,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我利用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获得了各种权限和便利,并把这些变成了自己中饱私囊的福利,不仅坑害了公司,也毁掉了自己。”领到人生“黄牌”的赵凯悔恨不已。(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纪委监委 陈光锋 徐舟 || 责任编辑 赵宇航)
1946年9月10日,薛岳采用“毒箭穿心”战术,派整编第七十四师朝淮阴方向猛袭过来。
两淮(淮安、淮阴)乃华中首府,又是苏中前线的后方,位置极其重要,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攻魏救赵”,竭力守住邵伯,也为的是保两淮。
中央电令粟裕“率主力即开两淮”,接到电令,粟裕立即收拢部队,昼夜兼程北上。
华野出发地距两淮约500里路程,沿途全是水网地带,苏中战役时,粟裕能够一天一夜赶到淮安,那是因为只有他和警卫员两个人,
现在几万人马,又碰上大雨,连找条船都不容易,行军自然不可能快得起来。
到最后,只有作为先头部队的五旅率先赶到,参加了守城。
在华野主力到达之前,防守淮阴的是陈毅所率山野主力。
此前,山野已经碰了颗硬钉子,在泗县吃了败仗。
泗县一战,“陈老总袖子里的小老虎”第八师伤亡达2000之众,预期中的歼灭战变成了消耗战,泗县也没能拿下,全军士气大受影响。
事后总结教训,其中一条就是选择的敌军不当:防守泗县的是桂军第七军,这支广西部队战斗力强,且善于守备。
桂军第七军被称为“钢军”,可与北伐时代的“铁军”第四军相媲美,这样的部队当然不好打。
作为薛岳手中的撒手锏,整编第七十四师比“钢军”还钢。
该师的原番号为第七十四军,它的前身和老底子,正是在谭家桥战斗中令粟裕刻骨铭心的补充第一旅。
补充第一旅在谭家桥崭露头角后,便得以升级为第五十一师,成为第七十四军起家的基干部队,旅长王耀武也随之晋升为师长,后来又升任第七十四军第二任军长。
第七十四军真正的辉煌期,还是在抗战阶段。
从淞沪会战开始,这支部队几乎经历了抗战中所有重大战役,其中以它为作战核心的就有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基本胜多败少,
且每一次重创的都是日军师团级主力,也因此被日军称为“虎部队”,即中国的顶级王牌军。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缩编,第七十四军缩成了整编第七十四师,辖三旅六团。
人少了,但是它的装备得到了加强,成为一支纯美械部队,除配备山炮、迫击炮、战防炮外,还拥有相当数量的美制冲锋枪、卡宾枪和春田步枪,无线电报话机配备到连。
整七十四师现任师长,为原七十四军第四任军长张灵甫,他所领衔的这支部队,位列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过去是顶级王牌,现在还是。
辉煌的战史,超强的实力,使得七十四师上下都非常自负。
故事就给大家分享到这边了,至于后面更多的精彩内容请参考:《战神粟裕》#人物# #历史# #故事#
战神粟裕-关河五十州
雍正4年,上书房内雍正收到一封弹劾阿克敦的折子。细细看过后,雍正大怒,当即命人捉拿阿克敦,经审讯后阿克敦被判“斩监候”的重刑。
1644年清朝入关之后,朝廷整顿需要大批人才,不过当时清廷对于入仕的态度始终坚持满人无需经过严格的科考,简单的选拔之后便可以得到一官半职。虽说有不少滥竽充数,但部分满朝的大臣还是颇有学问的。
章佳·阿克敦就是其中一位。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阿克敦考中进士,其后供职翰林院,不久后便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夸赞他“学历优”。其间屡次提拔。雍正继位后,他更是身兼多职,一跃成为全国最高学府的领导。
说起来他可谓是官运亨通,不但文官的路上一马平川,武官也做得顺风顺水。雍正四年他被派到广州代理两广总督兼广州将军。在任期间勤勤恳恳,武能治军,文能管民,不久之后成为任上一把手。
但是他还是有一些文官的小毛病,在任期间,经常上书弹劾广州官员,引得背后一片骂声,不过碍于他人在广州无法发作,所以在他转任广西的调令一下,弹劾他的文书就呈到了雍正的面前。
雍正皇帝政治手段严苛,曾立志让天下没有贪官。这次广州官员不仅举报阿克敦挪用广东海关的额外税银,而且还举报其家人还向暹罗来广州的运米船索取“规礼”。这些行为无疑是撞到了“枪口”。判处阿克敦绞刑后,又有死对头添柴加火,检举他包庇贪赃的下臣。
雍正大怒,加重判处他“斩监候”。
一朝成为阶下囚的阿克敦只能在狱等死,不过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脑袋还能保住。彼时朝廷与准噶尔部的和平谈判破裂,出兵又节节败退。再加上江淮一带暴雨连天,发生了不小的洪水,不少老百姓因此受灾。一系列的事情让雍正头疼不已。
地方又催朝廷赶紧派人督修,处理河道堵塞。思虑之后,雍正对张廷玉说现下朝廷已没有可以派去处理此事之人,张廷玉趁机举荐还在大狱的阿克敦,称此人绝对是位“能吏”,担保他必能处理好此事。考虑再三之后,雍正下令派阿克敦去治理河道,戴罪立功。
日夜兼程,阿克敦来到了运河堵塞最严重的地方淮安。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后,他发现新庄闸处在极为关键的位置,想要尽快地恢复漕运必须先要处理这一段的运河堵塞。可是疏通运河谈何简单?
时间长,人力物力需求量大,对于刚刚出兵打了败仗的朝廷也是不小的负担。于是他上书雍正,提议新开凿一条新运河作为运河堵塞时的辅道,与主道配合使用。阿克敦的想法得到雍正的肯定,其后他果然不负众望,完美地解决了漕运问题。
河工结束后,他之前的罪过一笔勾销。这时朝廷在与准噶尔的对峙中大获全胜,准噶尔部请求和谈。阿克敦毛遂自荐去伊犁谈判,刚好雍正这时还没有想好如何安排阿克敦,便欣然同意。
雍正十二年八月,他离开北京前往新疆伊犁。长途跋涉四个月后到达,简单休整便开始进行谈判。整体来说比较顺利,一行人于雍正十三年二月回到北京。不久后,雍正驾崩,准噶尔部派人前来吊唁。
朝臣们都看出他们吊唁是假,来京多日其实就是想打探下乾隆对准噶尔部的想法。考虑再三,为了安抚准噶尔部的人心,乾隆派遣时任翰林院掌士的阿克敦再次出使伊犁。
“明春新月上,马首好行东”,再次出使伊犁的阿克敦要比上次的心情轻松稍许。因为这次和谈要简单得多,双方都有不想再打仗的意思,不久之后,两方约定了界碑,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在肃州(今甘肃酒泉)开通了贸易交流。
这一次的谈判结果,使得边境老百姓免受战争之苦,有了长达20年的和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阿克敦的两次伊犁之行。在之后的日子里,阿克敦深受乾隆皇帝信赖,成为心腹重臣。
说来阿克敦与大牢也是有些缘分的。一次乾隆皇帝在查看翰林院上奏的孝贤皇后册文时,发现一处称呼错误,想要召见阿克敦,没想到他没有后旨就已经退出宫殿,乾隆皇帝大怒,下令罢去阿克敦所有官职。乾隆十三年,他再次被判处“斩监候”下了大狱。
不过好在是虚惊一场,乾隆气消后阿克敦就被放出来了。但期间乾隆还是给了这位三朝老臣一点“颜色“。不久之后,他重回刑部,官复原职。
作为一名三朝元老,阿克敦为朝廷可谓是尽心尽责。他的儿子在他的培养下,也是文武全才,父子两人都为清朝廷鞠躬尽瘁,后世留名。#雍正#
【江淮一带有民谣这样唱:“谁唤番山鹞子来(高杰绰号),闯仔(黄得功绰号)不鹭港,平地起刀兵,亏杀老媒婆(即史可法),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烧酒全不睬。”】
弘光皇帝依靠四镇坐上宝座,四镇也就以定策功封爵,“人人有门生天子心”,开口闭口一句“天子乃我辈所立”,一个比一个牛气,一个比一个嚣张,骄悍跋扈,桀骜不驯。
比如说,史可法讲话每提及“圣旨”二字,高杰不高兴了,就出语相塞道:“旨、旨,何旨也!尔曾见皇极殿中有人走马耶!”
黄得功听使者宣读诏书,不耐烦了,就挽起袖子,露出胳膊,掀翻案桌,大喝道:“滚!快滚!我不知道什么叫作诏书!”
刘泽清在觐见弘光帝时也曾大言无忌地说:“太祖太宗的天下,都是被文官给葬送了的,这些文官应该全关起来,等老臣杀尽李自成的贼兵后,再慢慢收拾他们!现在,请先废除科考,不要给他们提供晋升的方便。”
这些军大爷一个个牛气哄哄,对廷臣略有不满就叫嚷着要用军法斩脑袋。
江北四镇是这样跋扈自雄,世镇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更是尾巴翘上天了。
试想想,在崇祯年间他就敢抗旨不遵,阳奉阴违,养寇玩寇,这时候哪里还把弘光一朝君臣放在眼里?
弘光监国和即位的诏书颁到武昌,他一度公开拒绝接听。
最后,是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人苦苦相劝,他才同意接诏。
南明其他将领如郑芝龙、方国安等人也是各自盘算自身利益,不以国事为念。
五月初八日史可法呈上“敬陈第一紧急枢务事”启本,建议设立四个藩镇,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地区;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靖南伯黄得功加封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一带。四镇遥相响应,并成为保卫江南的第一道屏障。
弘光朝廷听从了史可法的建议,在徐、泗、颍、寿各州之间设立了四个藩镇。
藩镇既设,则各藩镇镇将也就按照历史上藩镇的管理成例,成了独立一方的军阀集团。
为此,姜曰广和大司寇(刑部尚书)解学龙等上言,说,如果不想法改变这个现状,以后局面将不可收拾。
马士英的回答是:“好人由史可法做,坏人由我来做,绝对不干!”
其实,马士英虽然投机附和镇将得以位居首辅,但他同样受制于四镇和左良玉,毫无作为。
可笑的是,原本高杰是驻军于扬州的,为了牵制高杰,史可法就安排黄得功驻军于仪征。
与黄得功同宗族的崇祯朝登莱总兵黄蜚想入南京觐见弘光帝,担心途中会遭到高杰、刘良佐等人的劫掠,就写信给黄得功,让他接应一下自己。
黄得功率三百精骑至距邗关五十里以外的土桥相迎,双方饮马吃饭,高杰派出大队兵马突然杀出,矢石如雨,黄得功三百精骑死伤殆尽。黄得功狼狈不堪,仗着武艺高强,杀出了一条血路,但也只是仅以身免。
高杰还不满足,又趁黄得功离镇,仪征空虚,继续发大兵进袭。哪料黄军已早有准备,将高杰部打得满地找牙,就势歼灭了千余兵马。
怨仇结下,双方磨刀霍霍,意欲火拼到底。
史可法后悔不迭,失魂落魄地奔至仪征调停,苦苦劝说,让高杰认错。为做表率,他自己从腰包里掏钱偿补黄得功的损失,高杰无奈,也勉强同意送千金与黄母做寿,黄、高二人之间的矛盾才稍有缓解。但高、黄二部已经形同水火,再也不能相容。史可法只得调黄得功移驻庐州,派高杰移镇徐州。
高杰移镇徐州前,因贪图扬州富庶,想将家口安置于城内。扬州百姓恨高杰军平时抢掠焚杀太狠,集体罢市登陴,拒绝高军入城。这么一来,搞得高杰暴跳如雷,竟然尽起精锐,疯狂攻城。扬州进士郑元勋想充当和事佬,出面调停,却被因愤怒失去理智的扬州百姓当场击杀。
史可法又不得不焦心如焚地到扬州城外的高杰军营里反复劝说,一味姑息迁就,答应把扬州附近的瓜州作为高杰军家口的安顿之地,一场纷争才算平息。
史可法为了协调这些骄兵悍将的矛盾,就经常这样多方奔走,穿梭其间,老百姓背后给他送上了一个妥妥的外号——“老媒婆”。
江淮一带有民谣这样唱:“谁唤番山鹞子来(高杰绰号),闯仔(黄得功绰号)不鹭港,平地起刀兵,亏杀老媒婆(即史可法),走江又走淮,俺皇爷醉烧酒全不睬。”
而史可法无奈,只得私下对人说:“天下大事已经糜烂不可为。先帝遇难之日,我待罪于南京,本应殉主自尽,只是念及国家大业,这才留下贱躯希望能为国家重建出一把力,哪承想竟然弄出了今天这个局面!四镇已经尾大不掉,现在能做的,就是将这四个镇将的头颅斩下,高悬在国门上,以警诫任事不忠者,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也叹息说:“马士英借四镇势力成就迎立大功,则四镇便成了马士英的同盟者。史可法为了将四镇争夺过来,就火急火燎地对他们进行加官晋爵。这么一来,官爵贬值,有识之士均知大明无望了。”
诚如李清所说:“如果众人当然果断地根据伦序迎朱由崧登位,那么登位后的弘光就不用依靠四镇护送到南京,则马士英和高杰这些人又哪里会有居功自傲的资本?”
元朝来南通城的那些蒙古色目人
公元958年五代十国时的南通正式建城,315年后的元朝1273年之后才有蒙古官员任职通州。蒙古官员多为西域中亚东欧投效成吉思汗的各国各色人种,并非传统认知的蒙古族人。
以下节选自羽离子著《少数民族进入南通地区的历史》,来了解一下,元朝时,南通城来了哪些蒙古(各国各色)人?[马思纯的微笑]
南通依江伴海,自古就有舟楫之便。古代越人、夷人、蛮人很早就于此往来生息。五代末,印度洋季风贸易已久,往广陵、建康或别处的外商在南通沙洲停歇。这也就是南通故地胡逗洲得名的由来。唐上元元年(760),平卢节度使田神功兵至扬州,“大掠居人,发冢墓。大食、波斯贾胡死者数千人。”可见大食人很多。至扬州的胡人多沿长江进出,南通胡逗洲扼水道江口,胡人商船在此逗留,是为了晒物并伺察内地的政治与商业形势,便于上溯江淮经商,或为了候风待汛,补充食品淡水以入海远行。
13世纪抵达通州的较著名的穆斯林有伯颜察儿和乌马儿兄弟。他们是蒙封延安王赛典赤·纳速刺丁之子,又是蒙封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之孙。赡思丁原是中亚不花刺(今译作布哈拉)的“伟大的贵族”,是圣裔,为穆罕默德的第31世孙。早年即投效于成吉思汗。兄弟俩在1275年率军与宋军角逐于通州一带。宋亡,乌马儿兼领江淮财赋府以清理、督管包括通州在内的新占区的经济。
元至治年间(1321~1323),穆斯林买奴任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常驻巡通州。买奴父答失蛮(1258~1317)为元中书参知政事宣徽使,死后被迫赠推诚定力守正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封定国公,谥忠亮。买奴祖父哈只还曾朝觐过麦加。
1347年前后通州的达鲁花赤是忽都火者。达鲁花赤是元代职官的蒙古名,意为“镇守者”。而忽都火者,从先世起,代代都是伊斯兰教的教长与经师。元代,并非每一州县都有达鲁花赤。按常制,通州的最高官应是知州,因为通州在元代是漕粮解运的要地,所以派官阶很高的奉政大夫忽都火者为达鲁花赤在此镇守。至正十六年(1356)以后,忽都火者还在通州,看来是居此一方,不再它往了。
原在北亚的束吕糺人的后人庆孙曾在1277年左右任元朝的征行万户,管军总管,受宣武将军衔,于1281年将衙门从镇江移到通州。数年后去太湖督训水军。1292年朝廷加晋他为昭勇大将军,让他随大军出海远征今属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临开拔又令留守国内。
蒙古多托尔台部人不兰奚也曾在1280年以后来通州为官。他的祖父纽儿杰与父亲布智尔曾远征西域和俄罗斯建功,回东方后,布智尔被提拔为水军万户翼达鲁花赤并身兼数职,后又到中央去印钞票。布智尔死后,其第四子不兰奚承袭父职,负责通州和江阴—带江防。并将衙门从江阴搬到了通州。
1341年,蒙古族人卜颜不花在通州任监郡已好多年头,且有善政。万历《通州志》卷三的《经制志》谓:“元至元十年,宪副梁公、监郡卜颜不花、太守郭公、直学罗汶成戍通。万夫长、安远大将军张弘纲捐赀重建大成殿。袁浩为之记。教授鲍义叔、褚孝锡增置学田。褚孝锡为记。”同书《秩官表叙》在列举历代有功的地方官时记:“如卜颜不花乃监郡,如范应纯乃万户,如孙天麟乃从事,而后周王德麟乃以静海制置巡检副使筑城,虽官有崇卑,职有正闰,皆有功不可泯,得附书。”
1345年来通州任镇守官达鲁花赤的有也先帖木儿。他“除积弊,有善政”。他离去时,民众为其立《去思碑》以怀念他的功德。
元代在南通定居的安远大将军张鼎的夫人是中央政府官员帖穆儿达识的女儿。至正十年(1350),张鼎以81岁高龄在通州去世。已先逝的张鼎夫人被朝廷敕封,得“清河郡夫人”的头衔。此夫人活着的时候,她的姓名只是“外漠氏”,外漠即蒙古高原。尤指今外蒙和西伯利亚地区。“外漠氏”葬于通州城的西北隅。其3个女儿也都嫁给了蒙古族官吏。
1354年,元右丞相脱脱征调诸王所属的军队加上从中亚西域地和西藏、青海等西番地来的军队组成浩荡大军,号称百万,赶至苏北围攻在高邮建大周国称帝的张士诚。猛攻之下,张士诚难以抵挡。元顺帝听信京臣的奏劾,以为脱脱征用大军,化了太多钱财。急令剥夺脱脱官爵,安置淮安。脱脱在中央的政敌哈麻又派人来军中称“诏书且至,不即散者,当族诛。”加上张士诚的反击,大军顿时溃散,各谋生路。大批蒙古族人、西域人和西番人散流苏北、苏中。张士诚乘机招募了不少,并于次年占领了通州,然后渡江到江南,迁都于平江(今苏州市)。作为输入军用物资的通道和退往苏北老家的归路,张士诚刻意经营通州。留置了一大批人员在通州境。张士诚败亡前后,从江南逃生的张士诚政权中的一部分军政文武人员包含少数民族各色人等北渡来通,隐居民间。由于江淮地区散落有大批蒙古人,刚夺得全国政权的明太祖朱元璋为安抚蒙古人以防生变,于称帝的第一年洪武元年(1368)特传谕优待有声望的蒙古族人讳元善,并赐以保姓俾之定居于通州以示招抚。保氏延至今日已逾20多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