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承担的改造成本
毕业季,想想为什么大的国企、央企、事业编、公务员,都更青睐应届生?稍微有点实力的大企业,也都是第一波杀进校园(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校招。
因为这些应届生都是单纯的新鲜人,招进来更多的是白纸上画图,对他们更多的是培养,而不是改变、再教育。
前者投入的成本和取得效果,都远比后者要理想的多。
改变一个人,要付出的成本和承担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宝贵的时间成本
像J总一样,把一些明知不适任的人,放在不合适的岗位上,试图通过环境或说教进行“改造”,首先要承受较长的时间成本。
如果只是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容易一些,就像开惯手排挡的司机,改开自动挡,通过突击强化,还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习惯重建的。但如果是思维和认识层面的错配,要想从根本上纠正,可能就要耗费较长的时间了。
就像让上了年纪的人,说满口的网络新词,表面上他们也许能记住,但你看他们能不能心甘情愿地灵活运用?
2.结果的不确定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时间成本外,结果的不确定性,也是难以避免的。没谁能保证,经过或长或短的熏陶、改造过程后,出现的结果就是用人单位最初所预期的。
不排除有人在这个过程中,有新的领会和感悟,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但相信像J总那样,改造失败的肯定要占多数。
3.难以评估的试错成本
改变再教育一人,如果失败了,除了时间成本外,还要承担薪水(占着位子)错过真正合适的人才等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都是企业所要面对的试错成本。
更严重的就像J总一样,因用人不当,改造失败,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业务倒退甚至公司的难以为继。这样的成本,相信是任何企业都难以承受的噩梦。
#生活日记##创业#
我想考公务员被女朋友骂是废柴!
最近半年,我经常在想要不我考个体制内的工作吧,女朋友说我不该有这种想法,说我是废柴。她觉得,公务员又赚不了几个钱,就知道享受安逸。
我们在一起8年了,是从高二开始的爱情长跑,久而不腻。熬过了大学异地的四年,毕业后都在杭州上班,我是软件高级工程师(程序猿),她是设计师(作图的),我们准备年底结婚。
我月薪2w,虽然工资相对还好,也该好好为婚姻大事攒钱,不应该向往体制内的悠哉生活,但...确实挺想的。
咱也不知道为什么公司有那么多的开发项目和bug要改。前几天,对面小组的一名同事累感冒了。强制性八小时工作制能挨到我们吗?真的害怕猝死在办公室。
1.
男生适合考公务员吗?
这两年同事们有不少回老家找工作的,也有考军队文职和公务员的,可能我们确实到了该稳定的年纪。
有亲戚朋友说公务员工资没上班高,不适合男生考。但几乎所有地区的招录公告表明,公务员招考考试通常不限定性别,如果限定性别,基本上是男性居多,需求很大。并且现在公务员工资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
不过也奇怪,多年前绝大多数90后都很抵制考公考编,说这没追求,人生就是要拼搏要闯荡。但这几年,除了8090后在争这个饭碗,进体制工作也成为00后的职业目标。碗就这么大,分的羹显得格外金贵。果然,真香。
2.
生活最重要当然是开心啦
异地打工累觉不爱,也磨去了我们的棱角和朝气,看着女朋友每天下班后累瘫的样子,很是心疼。
并且2020年的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一年半,但我们心中的担心和害怕仍无法消除。大家也比往常更多地意识到身体健康和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报考铁饭碗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也想成为其中一员。
但现实毕竟是现实,该打拼的生活还是要拼。经过漫长的讨论和考量,我们决定在这儿再坚持一年,一年后回家找份工作一起在职备考。
生活有很多种选择,我想选能让我们更加开心快乐的那种。
以上,就是我的故事。来年,录取榜单相见
建筑设计院,降薪了。
同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入职一家知名甲级建筑设计院,目前是中级职称。入职几年来,加班加点画图,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一些常规的设计已经能独当一面。但是听他说,这两年项目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院已经开始降薪了,最低的时候一个月也就发2-3000块钱,而他每月的房贷就5000多。
以前别人说公务员事业单位是铁饭碗,有人反驳“有一技之长,不管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才是铁饭碗,现在看来,宇宙尽头真的是编制。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是学历不重要,公司看中的是个人能力.很多985,211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如中专大专生的能力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没有学历傍身,很有可能连门槛都进不去,何谈能力一说呢?本身学历也代表了一种能力,不是么?当今社会,不管是私营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学历的要求都不低啊,本科是必须的,早在几年前,大专还可以,现在是完全不行了。更何况那些个国企央企的,本科都是最低门槛了!我的表弟,省内211,非常优秀的一个男孩子,一本毕业后去了银行,当时我姨妈让他考研,他不听,觉得工作能力,社会能力更重要,可后来呢,现实狠狠地打了他的脸。虽然他的能力很强,领导也很器重,但这学历,要想晋升,还是差了点的意思。表弟想明白后,开始读在职研究生,那两年,白天上班,晚上上课,没时间谈恋爱,没时间吃喝玩乐,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顺利毕业了,然后水到渠成地,升级做了经理。表妹也是,本科211毕业后回来当了村官,可总是在基层工作,看哥哥考了研究生顺利晋升后,自己也读了一个,现在已经是公务员,顺利进了某总局工作了。不得不说,我这两个表弟表妹还是很争气的。我的堂姐,就是之前一直听别人说能力重要,学历差不多就行了,大专毕业就没再提升学历,导致她到现在还是公司的一个小职员,能力虽然还是可以的,但是公司就是觉得她学历低了点,最终一直在基层工作中徘徊。还有个特别醒目的例子,就是毕业后我在一家省外贸公司实习,老总是小学毕业,他特别看重学历,大学生的待遇都是高一个级别的,举个例子,当时外贸部的人(都是大学生,本科起底)都享受公司的各种福利待遇,逢年过节地都有福利,但是其他部门,比如技术部,综合管理部,后勤部等等,因为不是高学历人群,不能完全享受这些福利,除此之外,涨薪的次数,数量都不尽相同。技术部的那些师傅们,老实讲,技术都挺精湛的,画图打版,制作样衣样样来事,还经常加班,可就是不怎么见涨工资,他们去找老总理论,都一一被驳回,要么干,要么走,老总觉得,这样的人社会上比比皆是,走了也很好招,所以根本没有顾忌,真是扎心啊!也经常听那些师傅们抱怨,可最后呢,争取不来,各种原因,只能妥协,毫无主动权。所以说,仅我个人而言,我认为学历是非常重要的,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