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考又一次梦碎,申论考上七十嘛,哎
#考上好大学的人都幸福了吗?#首先要说,考大学,上大学已经不是谋得一份职业的选择了。就像我们不会说上个好高中你是不是能找份好工作一样(刚解放的时候,高中毕业是完全可以谋得一份好工作的[呲牙])现在的情形是,上大学是一个人基本的需求了,大学录取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六十,有些省份还要更高。所以说,上大学已经是必要条件了。如果不上大学,基本上就决定了你将来只能在最底层谋生。(请不要用个别现象硬杠)那么上个好大学是不是就一定能幸福呢?也不尽然,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个人的感受,父母健康,家庭和睦,普通人也可以照样幸福。婚内出轨,家人疾病缠身,事业不顺,屡受挫折,再好的大学毕业也不会幸福!
黑龙江省那个年代,为了提高升学率,高中毕业考大学有初试,过了初试分数线才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考,第一关差不多50%的人过不了。考上中专以上更是寥寥无几。中专以上毕业包分配。未考上的是大学漏,可以进税务局公检法系统。现在想想未考上大学的人反而吃香了!
爹朝门框上啐了一口浓痰:"随你折腾去吧。就你那钱,家里也不要你的,也不给你添。考上了,是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你的埋怨。”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小林从部队复员。爹怪他没入党,也没提干,混了四年,只带回150元的复员费。
小林想去参加高考,爹怕他考不上。娘却说:“要是万一……”
这是个机会,不然小林的出路在哪里?
爹同意了,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段话,用复员费来交100元的复习费。
冬天教室和宿舍都四处透风,同学们的家庭也都不富裕,一般是吃着从家里带来的冷窝窝头,就着咸菜,和一碗糊糊吃。
高考前两个月,学校才通知还要考世界地理,可大家几乎都没有复习资料。即使有的同学很快找到了,也偷偷的看,不想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
这时爹来给小林送馍,看他脸色不好,问出了原因。爹想到了远在一百八十里外汲县的表姑,她家孩子在学校当老师,应该会有世界地理书,于是,不会骑车的爹连夜徒步走汲县,说第二天晚上回来。
可第二天晚上小林在村口没等到爹。
直到第三天凌晨,小林在村口看到爹跌跌撞撞的回来了。
爹从衣服里的心口处,掏出带着体温的破旧的世界地理书。
小林很高兴,却低头发现爹的鞋帮裂开了,开口处一片殷红。他扒下爹的鞋,看到的是一只血脚。六十五岁的老爹脚上密密麻麻长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
不等休息,爹怕娘在家着急,又步行回家了。
这是刘震云的小说《一地鸡毛》里的故事情节。
父爱如山,只是不善于语言上的表达。#都来读书# #读书#
可能在有些博主看来,现在考个本科院校都不算是考上大学,考个本科基本都是学渣。
虽然大学不断的扩招,现在本科平均录取率接近40%左右,但要知道我们的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我们的高考是分省录取,同样的水平,在不同的省份考上本科的概率自然也不一样。同样的在同一个省份,农村与城市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有些普通高中,每年有十几个考生能考上一本院校,其实已经很不错了。毕竟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有限,生源更是被其他学校挑剩下的。如果一个学校能把一个学生的成绩从后30%提到前30%,这所学校就值得家长们认可和肯定。#教育听我说#
工作以后考上公务员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16年毕业,工作4年,全职备考1年,今年省考上岸,刚入职几天。目前的感受是多年梦想成真,不再受私企的压榨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