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人骨!”2010年,湖北高速公路的一个施工工人,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坑里,他用手摸到一根棍子,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根人的骨头。
随后,一位老人也由此揭开了一段悲壮的历史!
那是2010年9月的一天,湖北的天气还是异常闷热,在宜昌市夷陵区的黄花乡附近,一条在建高速公路的施工路段,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赶工期。
不料,一场大暴雨突如其来,工人们只能被迫停工,等待雨停,不曾想,这雨一下就是一整天。
第二日,终于雨过天晴,工人们三三两两来到工地上,正准备开工时,一位工人因路滑,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坑里,慌乱中他摸到一个长棍子,还以为是哪位工人遗漏的工具。
然而,等他定睛一看,却发现手里的是一根人骨头,他惊恐地叫了一声:“啊,人骨!”
其他工人一听,纷纷看过来,这一看,众人脸色大变,只见经过暴雨的冲刷,明显比昨天深的大坑里,布满了深深白骨,粗劣计算足有上千之多!
“有人骨!”、“好多的骸骨,快报警啊!”……
接到报警的警察很快到来,施工路段随即被封了,看着大坑里密密麻麻,很有些年头的骸骨,警察们猜测底下是否有一座古墓,这是个陪葬坑,于是通知了考古专家。
专家们很快展开了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进展,大家发现骸骨底下并没有古墓,众人又开始猜测,这样一个乱葬岗般的存在,难不成是抗战时期的大屠杀留下的?
众说纷纭之际,专家们也展开了调查,他们开始对周边的百姓和历史文献进行调研,希望能找出这些骸骨的身份。
而就在此时,一位老人的出现,为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突破。
这一日,工地上的挖掘工作还在继续,周围围着不少附近来看热闹的村民,当老人出现时,众人还以为他也是来看热闹的,并未在意。
然而,没想到,老人却直接找上了工作人员,情绪激动地说:“我知道他们是谁,这些骸骨的身份!”
工作人员当即接待了他,然后,在老人的讲述中,一段尘封的历史被慢慢揭开。
老人名叫秦德标,今年73岁了,是土生土长的黄花乡人,抗战时期的他,还是个孩子,但他对那一段历史,印象深刻。
秦德标记得,当时在黄花乡南边村的枣子树岭里,驻扎着国民党75军第四师。
抗战爆发后,中国的武器装备极其落后,因而面对日军先进的武器设备,第四师的将士们,很多时候是在以血肉之躯抵挡敌军的枪林弹雨,伤亡惨重。
那时候,每天都有大量的伤员被送到后方,县里的医院很快就爆满了,因没有位置安置,医院外的空地都放满了重病伤员。
之后,为了更好地救治这些伤员,第四师的师长傅正模,在营地附近临时搭建了一个野战医院,士兵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但随着战事的加剧,伤患越来越多,医务人员也越来越紧缺,哪怕当地的百姓自发前来野战医院帮忙,死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因而刚开始时,大家还能一人一个坑地埋葬那些牺牲的战士,但随着牺牲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救人都忙不过来,根本就没法顾及死者。
最后,还是傅正模师长怕引发病变,含泪让人挖个大坑,把这些士兵统一葬在了一起,他还请来村里的老乡将这些战士的名字刻在墓碑上,结果一连刻了好几块大石碑都没刻完。
那时秦德标的母亲跟其他乡亲一样,在野战医院里帮忙救治伤员,年幼的秦德标跟着她,也常呆在野战医院里。
刚开始面对这么多伤患,年幼的秦德标很害怕,他母亲就安慰他:“孩子,不怕,他们都是保家卫国的英雄,是为保护我们才受伤的。”
秦德标听后不再害怕,大人们忙不过来时,他还会帮忙打水递药,但他并不喜欢这里,因为很多时候,前一天还摸他头夸奖他的人,第二天就再也起不来了。
这段记忆太深刻,所以哪怕过去几十年,哪怕随着时间的流逝,埋葬那些英雄时立的墓碑已毁坏,秦德标依然深深地记得这段历史,记得那些牺牲的人。
所以当他知道这里挖出了很多骸骨,他就想到了他们的身份,他告诉工作人员,这里一共埋葬了3000人,都是当时统一埋葬的抗战英雄。
之后,事实证明,秦德标所言非虚,在这个大坑里确实挖出了3000具尸骨,而文史专家也从当地的历史文献中找到相关记录,抗战时,国军75军预备第四师确实驻扎在黄花村这里。
至此,施工路段发现的尸骨,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随后,当地政府便组织人员将这些尸骨进行转移,并专门修建了墓地,以供后人纪念。
参考资料:《2010年时,湖北挖出3000多具尸骨,73岁老人称:我知道他们是谁
》.腾讯网
作者:童童
编辑:池鸿
#社会#
北方人喜欢存钱,挣钱难,花着也格外节约,吃穿都格外简单//@河朔://@春天的铃兰花:湖北确实不富但河北更不富裕吧?气候也不如湖北吧?不过赵州桥一定有时间去看看。
快乐乐视频道我都要今天,一个河北人对我说:湖北和河北虽然都是北方,但湖北在我们北方来说是比较穷的,经济很落后啊!你们那里竟然还有住土房子的……我问他,谁告诉你湖北是北方的?他说:地名都是湖北省,不就是北方吗?我说:照你这样说江西省不就是西方国家了吗?他说:不应该呀 !我说:湖北属于中南部地区,长江中游,因处洞庭湖以北,所以叫湖北。他说:就算是南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