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科学技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卫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常熟市科学技术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卫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常熟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彭卫国简历
彭卫国,男,汉族,1970年4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大学学历,硕士学位(在职),1992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2年8月起,历任常熟市科技培训中心科员,常熟市科委科技人员科科员、副科长,常熟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副主任、计划科副科长、科技合作科副科长、科技特派员工作办公室副主任;2010年3月,任常熟市科学技术局专利科科长;2014年2月,任常熟市科学技术局科技成果与技术市场科科长;2016年9月,任常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2年9月,免去常熟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职务。
2010年11月25日,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一婆媳因电视声音过大发生争吵,最后婆婆直接朝儿媳砍了十几刀,直至把儿媳的头砍断。
儿媳徐艺丽是一个长得漂亮而且又十分优秀的女孩,1979年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她的父母都是高校老师,工资收入非常可观。再加上徐艺丽又是一个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她十分的宠爱,捧在手心怕她碎了,含在嘴里怕她化了。
1996年,徐艺丽通过她的努力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并且还在该校取得了硕士博士学位。在200年顺利毕业之后,她更是进入了常熟市一个理工学院的机电系上课。
就是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优越,长相漂亮学习又努力的女博士,她的生涯在遇到一个叫做董岗彪的男人之后就开始发生了翻天地覆的改变。
和徐艺丽天差地别,徐岗彪来自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自小由多次改嫁的母亲抚养长大。因为觉得母亲一个人把自己抚养长大挺不容易的,所以在学习上也还算比较努力。1993年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之后又考取了河海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和徐艺丽一样就职于一所理工学院。
徐艺丽是在学校开展的一次教师活动当中认识董岗彪的,因为“门不当,户不对”,所以尽管徐艺丽曾多次将徐岗彪带回家里给父母看,但父母就是不同意这门婚事。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徐艺丽哪顾得上父母同不同意,2007年,徐艺丽回家偷偷拿走了户口本,和董岗彪登记结了婚。得知徐艺丽和董岗彪已经领证结婚的父母也只能默认了董岗彪是他们的女婿。至此,单纯的女博士以为她的幸福生活就要到来了,然而这却是她悲惨生活的开始。
结婚之后,董岗彪将员工宿舍留给了母亲住,而自己则搬到了徐艺丽的一室一厅宿舍,本以为结婚后的两个人可以过上幸福的二人世界了。结果这样的日子持续没几天之后,董岗彪的母亲刘秀英却拖着自己的行李到了徐艺丽的宿舍,说是要和自己的儿子住。迫于无奈的小两口只能在客厅给母亲支了一张铁架床,结果到了晚上,母亲竟然把床抬到了小两口的床边。
刘秀英和儿子儿媳睡在同一个房间之后,徐艺丽曾多次让董岗彪劝说母亲去客厅睡,但最后董岗彪都因为害怕母亲而没有睡。
婆媳矛盾在这个家庭当中不断涌现,刘秀英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看儿媳徐艺丽不顺眼。徐秀丽的父母为了让刘秀英对自己的女儿好点,甚至想方设法地讨好刘秀英。虽然刘秀英会在高兴时说一些好听的话,事实上她对儿媳妇徐艺丽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改变。
刘秀英有时还会趁儿子不在家把徐秀丽锁在门外或者将徐艺丽的复习资料卖掉等等。受委屈的徐艺丽经常把这些事情告诉丈夫,但丈夫往往也只是随口敷衍她几句就过去了。久而久之,丈夫徐岗彪甚至将这些婆媳之间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都推向徐艺丽,还多次向徐艺丽施以家暴。
忍无可忍的徐艺丽最终在2010年的时候跟自己的丈夫董岗彪提出了离婚,在这之后,徐艺丽感觉心旷神怡,她心想她总算是可以摆脱这个可怕的家了。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婆婆刘秀英正在计划谋害她。
2010年10月底,徐艺丽的婆婆刘秀英花了400元拜托路人帮她买了一桶50块钱的汽油。准备好作案工具之后,刘秀英随时都在找机会杀害自己的儿媳妇徐艺丽。
终于在2010年11月25日,徐艺丽为了方便自己第二天参加单位举行的主任科员考试,所以就准备回家去住。回家之后,单纯的徐艺丽以为只要自己回房间安安静静地复习,不和婆婆待在一起就不会有什么事。然而到了晚上,婆婆刘秀英却故意把电视的声音开得很大。在房间里的徐艺丽被婆婆吵得无法复吸,于是就跑出来让婆婆把声音开小点。
哪知刘秀英趁徐艺丽不注意的时候就把一桶汽油都浇在了她的身上,然后拿起菜刀就是一顿乱砍,最后把徐艺丽的头坎到快掉到地上的时候,她才放下了刀子。
事后,刘秀英洗好手换了衣服淡定的到警局自首。最终,刘秀英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怪不得人们常说结婚要门当户对,当女博士徐艺丽不顾父母反对和一个家世背景完全和自己不一样的男人结婚时,似乎就已经预示了这悲惨的结局。还是奉劝广大女性同胞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因为爱情而把自己的一切都搭进去。
#头条创作挑战赛#
【鱼痴】
他今天下午又来河塘钓鱼了。几乎天天都来,只要不是刮大风,下大雨,他一定都会来…
他钓鱼已经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了。从小就喜欢在小荷塘里面抓一些小鱼小虾,这么些年嗜鱼如命,如痴如醉,钓鱼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只要有时间他一定会去钓鱼的。
他是常熟人,江南鱼米之乡。今年72岁,1.86米的个子,皮肤黝黑,高大雄壮体魄,让你联想到英国拳击手刘易斯,一双脚奇大无比,穿着48码的运动鞋,像一条船一样,你仿佛需要仰视才能看到他的面貌。
他是国家恢复高考第一批考上大学的人。那年,他被录取到东北工业大学,四年的寒窗苦读,学有所成,分配到了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一家国有企业,从技术员开始干,一直到科长,副总师,总师直至退休…
爱人毕业于东北工业大学,学的是财经专业,他们是校友,后来她也去了这个厂担任财务人员,也是从科员干到科长,最后退休。
退休后他们夫妻俩就回到了上海定居,因为父母留下了一套老宅,地处繁华地段,所以一直没有拆迁,老宅不大,也就16平方米左右,他们俩居住问题不大。
二个儿子户口一直在上海,他们由老人一手带大。所以都结了婚买了房子,小日子过的还不错,他们老俩口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两个儿子买房,那个时候买的早,基本上压力不大。后来几次通过置换小房子变大房子的神奇操作,现在都住上了非常好的房子,如果放到现在,估计全家挣得那点钱只能买个厨房了…
钓鱼是他不变的爱好,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冷的冬天,一年四季他都会来钓鱼。饿了就肯面包,馒头,带饭,零食,苹果等,随身都携带着必备的生活用品(水杯,香烟,雨衣)。
他在钓鱼上投入的资金最多。据他讲:“这么些年总计投入大约有20多万”。他说完这句话,我都大吃一惊,有点将信将疑,不敢苟同。心想你钓的鱼有没有20多万啊!什么时候才能收回成本?他说:“你不懂,我们钓鱼的人就是好这一口,不在乎钱的问题,只要来到河边你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无比兴奋。”也许这就是他们钓鱼人的一种情怀吧…
每天下午我都会如期来到浦江塘看他钓鱼。远远的望去一个戴着鸭舌帽,身穿长长的户外外套,坐在一个简易的不锈钢马扎上的人,在那里不停的左右抖动鱼竿,引诱水里的鱼儿上钩,他称为“逗钓”。一根固定鱼竿的不锈钢架一头牢牢的固定在河塘边,另一头上面架着一把钓鱼竿,这样他就不至于手累。鱼竿足足有16米左右长,伸到水面就像一把定海神针一样。每次钓鱼前他要用一个矿泉水瓶做的吊壶,往水里放一些自己配制的诱饵(玉米面加酒酿)这样可以把水里的鱼吸引过来。
这种方法屡试不爽,钓上来鱼几率很高,我问过他:“你这一辈子钓上来最大的鱼有多大?。他说:“20多斤重的青鱼。”我很佩服他的钓鱼精神和勇气,一个劲夸他。“你真厉害佩服,佩服!”
春天的江南风景格外的美,花红柳绿,鸟语花香,浦江水面碧波荡漾。
许多钓鱼爱好者都会选择这个时间来此钓鱼。他们有的用短杆,有的用长杆,有的用鱼网,有的用鱼叉。反正尽其所能把水里的鱼儿弄上来。
浦江塘的最大对手是鱼鹰。它们在水面上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一会自由翱翔,一会悄悄的落在树上休息最多的时间就是捕鱼,只见它们捕鱼非常老道,天生的捕鱼猎手,你看它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只要有目标出现,它们会毫不犹豫的看准目标突然俯冲到水里用长长尖锐的嘴巴把水里的鱼收入囊中。而后迅速飞落到两岸的灌木树林中,用它锋利的尖牙将鱼儿咬短吞噬下去,一顿饱餐。
其实,他原来是一名业余篮球爱好者,天生的高个子他比别人占有优势。年轻的时候经常参加厂里举办的篮球比赛,每次他都会有惊人的表演和进球,是他们单位的主力队员。
他爱好广泛,什么象棋,唱歌都是他喜欢的内容。有时候钓鱼的闲暇之余,他都会在浦江塘边,对着河水高歌一曲,洪亮的悦耳的歌声都会引来无数看客的驻足观望…
他已经是古稀之年,我常常问他,“你什么时候不钓鱼了”,他说:“只要能动,会一直的钓下去,因为这是他一辈子的爱好”。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就是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自古只有皇帝敢这么说,难道人到七荀就敢自命为皇? 当然不是,下文的”不逾矩”便是这么做的前提。这里的“矩”即法规,伦理。 整句说的是七十岁做事随心所欲,却不逾越规则,这一条放在最后,足见境界之高了。 人总是杂念丛生,因为生来欲望不止。他的欲望估计就是钓鱼,其它的对于他来说无足轻重了……
钓鱼,并不止是为了有鱼的结果,获与不获全然是身外的。钓山钓水是一种淡薄宁静、超然物外的意境。钓者置于大自然之中,独自品味一份静谧,一种舒畅,一缕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