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豆瓣评分9.0以上的新书
1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英] 亚当·希金博特姆 著
出版社: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03
豆瓣评分:9.1
亚当·希金博特姆耗费多年心血,终于完成这部关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权威力作。
书中充分有力的调查,揭示了这场二十世纪最大灾难之一的真相是如何在政治鼓吹、重重保密和谣言四散的共同作用下被掩盖起来的。
书中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这场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苏联最后的岁月中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令人迷惑不解的真实事件。
.
1986年4月26日凌晨,切尔诺贝利原子能电站的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恶劣的一起核灾难。
自那以后的三十年里,切尔诺贝利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挥之不去的噩梦:阴魂不散的辐射中毒的恐怖威胁,一种危险技术脱缰失控的巨大风险,生态系统的脆弱,以及对其国民和整个世界造成的伤害。
然而,这场事故的真相,却从一开始便被掩盖起来,长久以来一直众说纷纭。
.
十多年中,亚当·希金博特姆进行了数百小时的采访,以此为依托,辅之以往来书信、未发表的回忆录和新近解密的档案文件,他将那些灾难亲历者所目睹的一切,化成客观、冷静而又发人深省的叙述。
由此得到的,是一本惊心动魄的非虚构杰作,一个比苏联传奇更复杂、更人性,也更恐怖的故事。
作者:
亚当·希金博特姆(Adam Higginbotham)
1968年生于英国,《纽约客》《连线》《史密森尼》和《纽约时报杂志》主笔。
2
《九人》
[美] 杰弗里·图宾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20-10
豆瓣评分:9.2
图片
九位大法官如何影响了美国,
如何影响了世界?
○ 被奉为“司法神殿”的美国最高法院,是否的确与政治绝缘?
○ 历任总统的大法官提名背后,究竟有哪些政治角力?
○ 终身任职的大法官为何会陷入党争?
○ 法庭上立场迥异的“对头”,私下为何是一起看歌剧的莫逆之交?
○ 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司法大案,幕后到底有哪些妥协与博弈?
○ 为什么说总统大选会决定最高法院的未来?
所有的答案,都在《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中。
《九人》生动讲述了最高法院的当代史,也使读者得以近距离观察各位大法官,解释了他们的性格特征、司法理念与人际交往,是怎样影响了哪些改变整个国家的判决……《九人》内容丰富,引人入胜,极具洞察力,读来饶有趣味。
作者:
杰弗里·图宾,著有《誓言:白宫与最高法院》《开庭陈述:美国诉奥利弗·诺斯案》《辛普森案:一场世纪审判》《法庭上的巅峰对决》《弹劾:莱温斯基事件真相》等。
何帆,法学博士,现任职于最高人民法院。著有《刑事没收研究》《刑民交叉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大法官说了算》等,译有《从专业化审判到专门法院》《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批评官员的尺度》《十二怒汉》《法官裁判文书写作指南》《到法学院学什么》等。
3
《民谣》
[中]王尧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 2021-04
豆瓣评分:9.1
图片
《民谣》铺写一个少年的成长精神史,一个村庄的变迁发展史,一个民族的自我更新史。
它以个体细微纤弱之小记忆,呈现时代的宏阔酷烈。
时间拨回至一九七二年五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队,漫长的雨水终于停歇,麦子发酵味道笼盖村庄,暗潮涌动于日常。
码头边,十四岁的少年等待着了解历史问题的外公,江南大队的人们等待着石油钻井队的大船,然而生活终以脱离人们预计和掌控的方式运行。
少年在码头边左顾右盼,在庄舍与镇上间游走返还,在交织缠绕的队史、家族史间出入流连。他于奔跑中成长,于成长中回望,回望里,记忆发酵,生长。
历史老树的黄叶,一片片落入《民谣》的故事和人物,飘扬,旋转,飞翔。
作者王尧为其首部长篇《民谣》准备了二十余年,藉此完成了他重建个体与历史之间联系的夙愿。
他以故事中人与故事看客的双重身份,杂糅评点、抒情批判,岁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断碰撞,显露出新的缝隙,而小说由此拼凑出一条真正能够进入历史的现实路径。
这里有故事,但波澜不惊;它从历史走来,也脱胎于每个日常;散曲民谣中包裹着唱不尽的人事变迁与世情冷暖。
作者:
王尧,作家、评论家。出版学术专著多种,另有散文集《一个人的八十年代》《纸上的知识分子》等,在《南方周末》《收获》《钟山》等多家媒体开设散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