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24小时# 【探索“洛阳模式” 赋能社工发展】近日,我市首家街道社工站——瀍河区五股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挂牌成立。社会工作(简称社工)这个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的独立职业门类越来越多地走进居民生活。那么洛阳社工现状怎么样?有哪些发展瓶颈?前景如何?
现状:社工项目已经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有了这个社工站,丰富的活动让大家伙走出家门享受快乐晚年,专业+贴心的服务让大家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从而也了解了什么是社工。”社区居民褚女士说。
“社工站的挂牌,让社区居民知道什么是社工,加强了大家对社工的认知,这对洛阳社工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五股路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负责人牛国梁说,社工站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困境儿童、老年人、困难家庭。在服务过程中,社工通过与街道、社区、学校、家庭及养老机构、教育机构等进行合作,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性、创新性的服务内容。
其实,在我市还有一些社工机构,他们通过社工项目慢慢影响着市民的生活。
2015年,郭晓利携社工服务项目、资金及社工服务资源从广东回归家乡洛阳,成立洛阳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引入了洛阳首个由基金会支持的社工项目“笨爸爸工房”。该项目在洛阳落户5年以来,已有6万多个家庭参与其中。
“参加‘笨爸爸工房’后我和孩子都有了变化,亲子关系也大有改善。”这是市民张奇近几个月来最大的感受,他开始腾出时间陪伴儿子,性格腼腆的小米(化名)在一次次活动中收获自信和友情。
瓶颈:待遇低、认知度相对较低,相关毕业生或选择考研或到沿海工作
“从2015年洛阳只有4家社工机构,到现在19家机构,目前社工行业在洛阳属于发展阶段,市民认知度低相对较低。”洛阳市社工协会会长郭晓利说。
记者随机采访了市民问及对社工的了解,仅有三分之一市民表示有所了解,其他都以为是志愿者或义工。
在洛阳,洛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都开设有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但本地就业情况并不乐观。
“目前社工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的工资大概2000元,但是沿海城市工资五六千元。”洛阳理工学院社区管理专业老师成曦说,学生毕业后多选择考研,或是考入事业单位从事与社工专业相关的工作。
对此,西工区某社区书记感慨,由于该社区老人多,非常需要一些专业的社工,针对空巢老人等群体提供一些专业的服务。“也招过社工,可能还是因为工资低,没呆多久就离开了。”该负责人说
在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社工专业的王恩贵坦言,社工专业的学生在洛阳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他的同学多数选择到沿海地区从事社工工作,或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
有同样疑惑的还有王雪同学,她大学毕业后一直面临工作难找的问题。“投简历的时候,经常被问社工是不是家政”,说起这个,王雪有些哭笑不得。
郭晓利介绍,在沿海地区,除政府支持、财政拨款外,部分的资金来自基金会等,但在洛阳基金会相对较少,这成为制约洛阳社工发展的要素之一。
未来: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让居民根据需求“点菜”
针对洛阳社工发展面临的难题,该如何解决?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成曦认为,推动社工的发展,首先要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社工细化,在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要关注社会民生需求,探索出适合本地发展的“洛阳模式”。
其次,学习深圳等先进地区发展经验,突出特色,提升品质,健全“三社联动”(三社指社区、社工、社会组织)机制,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好地服务社会。如学习深圳“菜单”模式,让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服务需求来“点菜”,为社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最后,强化人才培养及对社工的财力支持,健全对社工人才在薪酬、晋升等方面的规范性指引,促进社会工作良性发展。
“推进洛阳社工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优化社会工作发展环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工人才落户洛阳。”郭晓利说,随着乐养居等工作开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工作范围将逐步扩展到社会救助、社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对社工的需求也会加大。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对社工岗位进行设置,以及细化社工标准等方式来推动洛阳社工的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贾臻 文/图)
很多人说我写的美国小故事骗人,今天我拿出证据给大家看。
昨天关于没保险去医院看病被坑惨的文章我呕心沥血两个小时回忆整理出来的。虽然很多网友和美国小伙伴认同我,但是还是很多人说我编故事。我想说的是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会写的这么生动接地气吗?
今天我拿出我和老婆入院的证据给大家看,也给相信我的小伙伴们一个有力的交代。
昨天我说当时收到医院1万多美元的账单,最后砍价后支付了2000美元左右。
我今天翻看了2015年的账单,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怎么砍法。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