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的衰落、地产行业的崩塌,造成了很多养家糊口的人撑不下去了。40年前没人愿意当公务员,为啥?收入没有在厂里当工人高。现在人家想过来了,既得利益不得白不得,所以凭优势绝对多拿。
真正想创业的去南方,江浙,广东一带,北方的想尽一切办法进体制。当年扔掉铁饭碗,可能捞条金龙鱼,现在扔掉铁饭碗,跳过海里捞了个寂寞,铁饭碗也如石沉大海。
国家双减已经想好了,考的上高中大学的以后才能进编制,考不上的以后进私企民企。
人到中年失业真太惨了,平台很重要。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聘任制的,外包第三方的,除非有编制的,稳定优渥。
事业单位鼓励创业,可以停薪留职三年。所以先考个编制才创业,即使失败也有兜底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不要以为出去跳槽创业就能发财,除非跳槽以后你能快速赚钱几年吃饱,不用担心下半辈子这可以一试,要不然别瞎折腾。
所以,现在小学生都知道公务员旱涝保收,以后的理想工作已经现实到考公了。卷吧。
近日,宁波市教育局都对于教师退出机制征求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回复表示,教师群体铁饭碗已然成为过去。
为什么要出台教师退出机制?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该机制?如何界定需要退出的标准?又该如何推行该制度?
为什么要出台教师退出机制?
其实教师退出机制,宁波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前宁夏、广东等地区早已出台过教师退出机制的相关措施。
《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 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在国家层面上,早已开始逐步推行教师聘任制。2016年,我国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的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中小学教师“铁饭碗”被打破。
我国中小学教师实行为期5年一轮的周期式定期资格注册制,对于逾期或者不合格的人,都进行清退。该制度作为教师管理的基本制度,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打破教师的终身制铁饭碗,引进更多优秀人才,剔除糟粕,注入新鲜血液。
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挤破头想进入体制内,其中不乏许多名校毕业的博士硕士,掀起了新一轮考公热。其实道理和买股票类似,如果所有人都疯狂买入同一支股票,就会让赛道围堵得水泄不通,暴跌是它的唯一归宿。在这内卷愈发严重的考公热潮不断上涨,但终有一天也会面临退潮。
教师退出机制类似于末位淘汰制,残酷却可以形成行业内良性竞争,推动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有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况且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近年来年轻一代生育意愿不断降低,人口面临逆增长。清退一部分教师,正是为即将到来的学龄前儿童数量暴跌。
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师退出机制?
根据宁波市征求意见稿,教师退出渠道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解聘四种方式。
待岗人员包括聘期满后,未能继续聘任上岗的;经考核认定不适合教学工作的;新教师规范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学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等多种情形。
转岗人员包括教师提出转岗申请,经学校研究同意的;聘期满后,未能继续聘任上岗,且不同意待岗培训的;待岗培训后,经考核认定仍不适合教学工作的等多种情形。
离岗退养比较容易理解。解聘算是其中最为严重的方式,一但教师遭到解聘,意味着他或许再也无法从事教育行业。对于一名老师来说,是最严重的处罚方式了。
其实,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不仅需要在退出机制上下功夫,更应该严把入口关,在聘任制上抓落实。比如双向聘任制——教师报岗位、学校聘任教师;再比如层层聘任制——校长聘副校长,副校长聘年级组长,年级组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教师;还有前些年风起云涌的县管校聘——教师从学校人变成系统人,在县域内进行调配,落聘者参加培训,培训落聘者退出教师队伍;甚至可以直接取消教师编制,实行两自一包——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所有教师都没有编制,能者上、庸者下。
怎么界定退出标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教师退出机制的标准和程序由谁来制定,这是一个难题。”
如果单纯交由行政部门制定,那么会存在程序上的问题。况且实际评估教师是否应该退出的,需要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仅由行政部门开会决定,未免有失偏颇,不够客观公正。
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孩子的成绩是评判教师最为重要的标准。因此,具体的量化指标比如平均分、合格率和升学率等都是很客观的数据。但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更为重要的是教授孩子品德,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单纯以这些数据来衡量,不仅违反五育共举的方针,还会形成学生成长教师唯一论的不良风气,与教育本质相违背。
再者单纯通过家长、学生的满意率来评价,本身也不尽科学。教育还需要管理,而管理需要宽严适度,如果以此评价,就会导致教师为了一味迎合学生和家长,而忽略本该有的教育。
社会上有的声音说可以采取第三方评价,但最主要的矛盾点仍存在于第三方评价标准是什么?他们的标准怎么保证客观科学公正?而且,第三方机构追逐利益,谁又能保证退出机制不会被不当利用?
如何推行教师退出机制?
教师不愿意退出岗位的最大担心就是教师退出后的保障机制,只有保障机制完善,退出机制才能完善。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建立、完善教师退出机制的重要前提。
保障机制涉及多个部门,需要政府各部门统筹协调,共同探索。只有构建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保证教师权益最大化,“教学不合格”教师自愿退出教师岗位,从而不断更新教师队伍,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求。
因此探索系统内换岗、系统外就业等多种转岗模式,建立良好的退出教师的保障机制,是退出机制落细落实的前提所在。退出机制的实施道路仍旧漫长。
点赞+收藏+关注,每天了解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