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可以剃光头(公务员能不能剃光头)

而山东王韩复榘更是奉令行事,不仅迅速成立了新生活运动指导委员会,还想把山东变成新生活运动的模范省。

而山东王韩复榘更是奉令行事,不仅迅速成立了新生活运动指导委员会,还想把山东变成新生活运动的模范省。

韩复榘说:“既然是新生活,公务人员的服装与发型都要一致。”于是,他规定,公务员都要穿制服,夏天穿白衣、白帽、白袜,戴白手套。春天、秋天和冬天穿黑衣、黑帽和黑袜。结果弄得山东的公务员们,夏天是一群白羊,冬天是一群黑猪。韩复榘还要求公务员一律剃光头。有一次,韩复榘看到了一个戴着帽子、留着头发的年轻公务员,上去就一把打掉了那名公务员的帽子,抓着他的头发叫嚷:“叫你特别,叫你漂亮,叫你留洋头,你留个狗头。”

韩复榘还规定,男人夏天不许穿短裤,女人夏天不许穿短袖。有一次,他看到三名穿短褂和短裙的女学生,举手就打了一个女生两记耳光。后来还下令,凡在街上露胳膊的穿短袖的妇女,一律抓起来。于是警察奉令行事,抓了一批批穿短袖上衣的妇女,最后看守所屋里都站不下了,几百人就在院子里站着听训。

韩复榘在齐鲁大学的演讲中还这样说:“今天不准备多讲,先讲三个纲目。蒋委员长的新生活运动,兄弟我双手赞成,就是一条,行人靠右走,着实不妥,实在太糊涂了,大家想想,行人都靠右走,那左边留给谁呢?……十来个大小伙子穿着短裤抢一个球,这样寒酸,算什么事儿!肯定是总务长贪污了。这样,改天到我的公馆里面去领一笔钱,多买几个球,一人发一个,自个儿玩去,省得再你争我抢的……”新生活运动被演绎成如此,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后来,宋美龄和蒋介石前往山东视察,韩复榘在省政府以“新生活午餐”招待蒋介石夫妇。这“新生活午餐”到底是什么呢?素炒白菜叶、小米饭、素炒粉条和素豆腐汤。韩复榘虽是一方军阀,但毕竟是行伍出身,什么粗劣的吃食没有吃过?自然大口大口将饭菜一扫而光,而倡导“食素”、“节俭”的宋美龄和蒋介石却食不下咽。

别看这些地方官拼了命地抨击旗袍、凉鞋、西装败坏社会风气,可他们从未放弃嫖娼与娶妾,只不过把明娼改成了暗娼,娶妾的时候也多了不少复古的规矩,例如不许三媒六娉,不许由正门进门,小妾不许穿正室才能穿的红裙等。

最后,为了更大规模地开展新生活运动,在复兴社和各地政府的号令之下,很多中小学生在暑假时被老师们带到了田间地头,向正在大汗淋漓地锄地的农民们讲解“新生活运动”,要求这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一定要扣好风纪扣再下地,遵守在田间走路一定要靠右走,在田间干活决不可以随地吐痰,每天干活回家都要刷牙等等“新生活须知”。开始,这些连“风纪扣”和“牙刷”都不知为何物的农民们还觉得这些“新生活”很新鲜,围着听学生们絮叨,后来越听越糊涂,越听越觉得这新生活运动跟自己没啥关系,就各自抡起锄头继续锄地,谁也不理会那些学生。最后,学生们和老师们只得失望而归。

除了让学生们下到田间地头演说之外,新生活运动还将学生们平时在音乐课上演唱的中外民歌,改成了跟新生活运动息息相关的歌曲,于是学校里开始传唱《新生活》、《好国民》、《国民道德》、《有礼貌》、《扶老助弱》、《节俭》、《身体常运动》、《吃饭时的礼貌》、《节饮食》等歌曲。因为各地复兴社成员肚子里的墨水有限,艺术细胞更有限,所以这些歌曲不过是复兴社的成员们把大白话谱了曲的“怪曲”,音调古怪不说,歌词还很拗口,但老师们又不敢不教,学生们也不敢不学。于是校园里到处“鬼哭狼嚎”。

到了1936年年底,新生活运动因为越来越脱离社会实际而遭到了各方的批评,眼看没有预想的成功,复兴社大肆开展新生活运动的声势才逐渐减弱。街上该脏照样脏,该乱还是乱,女人们的旗袍还是照样穿。

最终,新生活运动还是失败了,但是这次运动却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在国外的形象,很多善良的西方人士,以为蒋介石正在推行社会福利,并对中国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因此开始呼吁增加对蒋介石的援助,这可以说是复兴社开展新生活运动的最终成绩。

最近关于宋应星该是什么服饰发型的话题很热,总有明粉宣扬,是满清强迫汉人剃发易服造成汉族服饰在清朝直接断代。然而,传承数千年的汉人传统装束会在明末清初这短短几十年戛然而止吗?清政府有实力和能力强迫汉人全体剃发易服吗?

绘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的《耕织图》,离满清入关(1644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之久,内有耕图、织图各23幅,共计46幅图。是康熙命宫廷画师仿照南宋《耕织图》的结构,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劝课农桑,鼓励农业生产。

画中人物以江南地区平民为原型创作。康熙《耕织图》中的成年男性一共132人,但这132人中没有一人留着辫发,全部梳着束发和锥髻的传统汉人的发型。

反映康熙皇帝到江南视察的画作《康熙南巡图》中,也出现相当多留着锥髻、穿着汉服的汉人。这才是清初社会的真实样子,这和明粉大肆宣扬的清初留发不留头全体换满装的情况大相径庭。

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一下清政府颁布剃发易服这项命令的执行难度。剃发执行起来相对容易,没有啥成本,一把剃刀就可以,把全国剃头匠收编为公务员,再分拨一部分军人专业剃发,全国近亿人口,穷乡僻壤深山老林犄角旮旯里的人都叫出来,或者剃头匠进去,有个三年五载的就全剃了。

但是易服呢?这就涉及到四个因素:政治、经济,民族性,行政管理。

满人作为统治阶级,政治上的要求很简单,就是当本朝的官,你就得穿本朝的官服。官服历朝历代都有标准的样式,你来当清朝的官自然不能穿明朝的制服,清朝官服就这款式,里面和明的差不多,外面套层纱,主要区别在官帽,以当年北方草原审美标准看,其实并不难看。你觉得不适应你可以不穿,官你也别做了,清朝官员的俸禄反正比前明高,你自己选,有清一朝,也没听说谁脱了官衣辞官回家被宰了的。

易服在民间就涉及到经济问题了,中国历史上哪个政府会有能力出资或发布料,让几千万劳动人民短时间内都能穿上新款式的新衣裳?况且一人一身是不够的,最少冬夏两身,女装加倍,别说古代,现在又有哪国可以实现?

所以平民的易服问题只能自费,那个年代天灾严重,大多数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更不可能有钱做新衣裳,中央政府强行出台规定平民统一自费换装,没有任何逻辑可言。明粉们会说,不换衣服的都被杀了,说这话的肯定不是明粉,而是清吹,这么吹捧清军的战斗力吗?这么贬低明朝遗民的抵抗力吗?

从清代画像以及清末照片来看,汉族女性上袄下裙立领马面大袖纹样都延续了明制风格。正所谓男从女不从,也就是易服这项政策,只规定了男性官员的着装样式,而并不规定女性,所以现在明粉嚷嚷明代女性服装断绝,是对历史一知半解,一点道理没有。

民族性,满人入关满打满算加上汉军旗和蒙军旗一共才十几万人,汉地人口将近一个亿,没人会相信汉人的民族性是会软弱不堪到任人宰割的。有史料记载,满人入关后禁止汉人妇女缠足,违者流放。可事实是,就算如此严刑峻法,缠足之风依旧在清中期发展到了巅峰,一度逼的清政府废除了禁止缠足的法令。如此陋习都不易去除,更何况服装?

最后聊聊中国古代政府对于乡村的管理,现代社会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根本不了解古代的行政制度,以为中央行政管理会到村长一级,其实随便看看历史,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到明清,中央行政管理最多下探到县一级,乡镇村是靠乡绅自行管理的。

具体山沟里的平头老百姓穿啥衣服,县太爷可看不见,而且清代负责汉地行政管理的都是汉人,满人是主管军队的,且满州八旗只是在各地区中心大城市驻军,很多省会城市连军队都没有。再者,八旗驻军的主要驻防地是边疆地区,而不是汉地,所以哪有那军力和闲工夫去田间地头去看老农民都穿啥衣服

由此可见,满清政府是没有能力做到全国人口皆换穿满人样式服饰的,清政府的重点更多的是放在对统治阶级的服饰管理上,也就是官员和军队的服装。清朝民间工农老百姓和妇女的穿着式样,清政府可管不了那么多,与明朝时期并无明显差异。

明粉们电影电视剧看多了,认为以现代审美标准设计制作的明朝服道化更好看,幻想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各大小网店的明制汉服商品更接近正品,把明代服饰理想化了,甚至有不少不求甚解的明粉少年穿着太监或锦衣卫的专属服装招摇过市,真让他们穿属于纯正明代汉人士大夫服饰遗存的道家汉服上街,大概率也会嗤之以鼻的被骂是山寨货。

具体为何到了清中期,汉人也都自觉自愿的全体剃发易服了,说难也不难,上行下效就好。人往高处走是每个社会人的原始欲望,官僚地主秀才举人代表了上流精英正统社会,他们剃发易服了,老百姓早晚跟着学。

老百姓想翻身就得读书科考,读书科考的目的是为了进入体制内穿上官衣,这就是全社会普遍性的向上层建筑看齐靠拢,有样学样,潜移默化,一二百年足够改变一个民族的传统,用不着谁强迫。

就像改革开放到今天只有短短几十年,已经极少人平时穿中山装了,有人逼着谁脱掉中山装而穿西装么,没有对吧。

感谢关注[祈祷]每日更新

纪甘青是韩复榘姨太太,有一次她打扮的非常漂亮,还穿一件皮衣准备出门,韩复榘刚好回来撞见,顿时火冒三丈,揪住她头发上去就是一耳光。

 

这究竟怎么回事呢?其实韩复榘是个非常节俭的人,他最看不惯家里人奢侈浪费,打完之后他对姨太太骂道:“我的士兵都还没有穿上棉衣棉裤,你竟敢穿皮衣出门?”这就是韩复榘的风格,他手下人也是一样,基本都是剃光头,然后穿的都是布衣。@嗨君说史

 

根据据韩复榘的次子韩子华的叙述:“当时的公务员都自嘲,‘我们这些当兵的,夏天就是一群白羊,冬天就是一群黑猪!’”

 

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当时韩复榘规定,“所有的公务员必须穿国产的布制的衣服,夏天穿白色制服,白布袜,黑布鞋,戴白色平顶草帽;春秋季穿黑布夹制服,黑布袜,黑布鞋,戴黑色礼帽;冬季穿黑布绵制服,黑布袜,黑布鞋,戴‘三块瓦’式黑棉帽。制服样式与第三路军军装一致,只是颜色不同。”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夏天的时候出来都是白花花一片,是不是感觉很像绵羊,冬天的时候出去就是黑压压的一片,这个比喻还是很恰当的。不过这也反映了当时条件艰苦,也是韩复榘节俭的一种表现,大家觉得呢?#我要上头条#

不知道网友们网友们注意到了没有。在头条总是呼吁: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低,职称评审靠关系不公平,校长霸道,老师太清贫……。当今社会真是如此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纵观我国各行各业的政治和经济待遇,现在提升最快最好的是公立学校在编的教师。

在封建社会,教师也称之为教书匠,社会地位跟木匠、瓦匠、剃头匠一样,是一个“手艺人”,哪里有社会地位?而现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是事业编制,国家公职人员。

过去教师的经济来源,是找读书的孩子家长收取,或社会各界开明坤士支助。直到民国时期,国家才有了为数不多的财政拨款。而现在公立学校在编的教师工薪是“全参管”。即:参照公务员待遇发放,并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

我以为:我们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奋斗的目标,是缩短贫富差距,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怎么可能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另搞一套?我倒是要提醒有这种思想的教师: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不能唯我独尊处优。

爱上扶弟魔我无怨无悔

我老婆月儿是重庆山沟沟里出来的农村姑娘,有一个弟弟,生活条件不是很好,父母还特别重男轻女,把女儿当成赔钱货。大学毕业后,老婆第一时间在广东一家电子厂打工,所有的收入除了留下一小部分基本生活费之外她悉数打回去给家里,用于母亲看病,弟弟上学和家里的生活开支。

老婆月儿经常加班加点,为的是多赚钱,她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衣服地摊货,而且就那么几件。她不敢社交,怕来来往往费钱。

我家在深圳,有3套房2间店面。我爸公务员,我妈私家企业老板。家里很有钱,我从小大手大脚惯了,就经常给月儿红包,520,1314,3344地打。

我们是在北京读大学时认识的,当时学校志愿者在敬老院搞活动,老婆给老人剃头动作娴熟,与老人拉家常亲如闺女,令我印象深刻,回来后就一直追求她。

可是我家里反对,理由是她原生家庭太穷,不想"扶贫",但反对无效,我铁了心非她不娶,父母只得依我,但妈妈对她没什么好脸色。

我去她家提亲的时候,她母亲说,才工作你就想嫁人,丢下自己家人,弟弟学费生活费谁管?他可指望你呀”

月儿说“爸、妈,放心,我就是结婚,工资还是和以前一样寄过来给家里的。”

“那好,要结婚得28万的彩礼钱,我一把屎一把尿养大你,我容易吗?”爸爸说着,又指着我说,“你现在就回去,准备28万彩礼钱,还有200斤肉,200斤面条,否则不要进这个家门”说着就转身关门,大门被摔得咣当咣当响。

她家这么没礼貌没素质,我感觉谈生意似的。

国庆节的时候,迎亲的车队到了月儿家里,在众目睽睽之下,月儿的母亲坐地起价,估计是打听到我家有钱,月儿母亲说现在流行好事成双,爸爸要28万彩礼钱,妈妈也要给28万彩礼钱。意思是要追加28万。我立马从手机上转帐28万给她爸爸手机上。婚礼照常如期举行。

弟弟毕业那年,说是要创业,问我老婆要了20万,弟弟买房子问我们要了30万,弟弟结婚又问我们要了50万。

妈妈气愤,她说,我家就是她家的取款机。我们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不是看在她为我们家生了俩孙子,我早就把她赶走了。

我老婆一直在我父母面前抬不起头,她有时躲起来流泪。我不断安慰她,“老婆,咱家有钱,你家困难点,我们帮助你家是应该的,不要放在心上。我妈当领导的人,强势惯了,她有口无心,你不要放在心上。”

后来,我小舅子的事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无论是金钱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我老婆心里过意不去,更加倍地孝敬公婆。她就像老黄牛,没日没夜连轴转着,让我心疼让我忧。我说,老婆,"你要悠着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保重身体,一切都不要放在心上。"

我一哥们儿问我,你老婆家负担这么重,你一定压力很大吧?会不会后悔?我说,不会,钱财都是身外之物。老婆虽然是个“扶弟魔”,但她美丽温柔,聪明贤淑,我非常爱她,娶了她我无怨无悔!

二叔家的小区真把物业赶跑了,在没有物业的状态里过了五年了。

起因也特别简单,拒绝物业涨价,认为原来的物业换了,有的是人干。结果把人赶跑了发现,真没有人来,市场上询价的结果都比当初的物业更贵。

原来的物业是个国企,涨价纯属意思意思,结果还把人赶跑了。

现在大部分业主的心理感受是:悔不当初。

那么小区是怎么运转的呢?

第一,义务劳动,为爱发电。

收物业费靠居民轮值,挨家挨户上门收。其他行政事务和财务工作,靠退休居民为爱发电。发钱?那是不可能的,羊毛出在羊身上,愿意出钱就不会这样了。

第二,小区保安,活人就行。

那保安工作怎么干?专招退休后的大爷,因为不用交社保。一共聘了三位大爷,每人上24小时班,然后轮换。

想想也知道,大爷这把年纪晚上肯定是睡觉的,但是大家没有选择,凑合有人就行。别的就不指望了。所以,小区的安保实际上全仰赖上海比较好的治安环境,要不早呵呵了。

第三,保洁咋整?

外包呗。找了附近超市的保洁阿姨们来做兼职,打扫得有多干净就别指望了,反正一切都是凑合,凑合。

第四,加装电梯?

这几年有政策,支持小区加装电梯。但是一个物业都找不来的业委会,可能把电梯装起来么?必然不可能。

当然,最让邻居们后悔的还是置换房子的时候。一听小区没有物业,大家都表示不甚满意,卖房颇为困难。

这时候才感慨还是有物业好,可惜,晚了。

补充一下,可能有朋友觉得小区是不是平均素质不高才会这样?

其实恰恰相反,这个小区是1997年开始对外出售,属于比较早的商品房,主要购房的都是刚经历房改、发放购房补助取消福利分房的群体;住户中公务员、教师、医生加起来占了一半。

现在想想,就是他们觉得自己“行”,所以才无比团结地赶跑了物业;也是还过得去的居民素质,让这种没物业凑合过的生活能延续到今天。

首先声明,我是一名业委会成员,但是我想为物业说几句话。

先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2016年成立业委会,2017年更换了物业,今年底刚刚续签了5年的物业服务合同,对这家物业的评价总体上是满意的,物业费收缴率在95%以上,我们还有每年几十万的公共收益,我们是即墨的标杆小区。

下面是为物业说话了,我们小区物业费2元/平米,应该算中档水平吧,08年入住就是这么高,现在13年过去了,大家的工资涨了多少?08年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拿3000~5000元左右,那时的保安1000元,保洁800元都能招到。现在呢,普通人都能5000~1万+了,保安也涨到3000~4000元,保洁也在3000元左右了,而这几年的生活成本大大提高了,地下室不许住人,房价翻了十几倍,房子租金也翻了不知多少倍,物价上涨了多少,刚来时剃头8元,现在35元,可是物业费依然是2元,原地不动,物业企业从盈利丰厚变成了捉襟见肘,虽说还不至于太亏,但是想盈利很难了。

这些年政府对物业的任务加码,可谓是层层叠叠,创卫,消防检查,垃圾分类,检查的人一拨又一拨,扣分罚款,物业花在这方面的人力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今年疫情和垃圾分类两项大事,物业几乎是倾尽全力,进出社区的值守,公共场所的消毒,尤其是垃圾分类的值守,已经持续了8个月,酷暑、寒冬守着肮脏的垃圾桶,谁愿意干这种活儿,每月拿3000元的工资,难道保洁员的命不是命?!小区的邻居抱怨卫生不好消毒不及时时,我都是直接怼他,你来干!

小区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层出不穷,不是水管崩了,就是下水道堵了,房顶大修,消防设施大修刚刚做完,墙皮成片地脱落,窗户漏雨一下保修就是上百家。开发商保修期一过什么都不管了,新物业已经是非常卖力了,但是维修是要花费人力物力的,高压水枪车来一次就是500元的费用,业主任性地认为这些都是物业的责任,家里的厨厕下水道堵了也抱怨物业处理不及时。

放着以前,我也抱怨物业这不好那不好,自从做了业委会的工作,接触的事情多了,有时真为物业打抱不平,他们是企业,物业员工也是和你我一样的工人,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一样会生老病死,为什么要那么盛气凌人地对待他们,穷人的命也是命!

我们也炒掉了老物业,聘请了新物业,老物业的员工我们说,愿意留下来的我们都欢迎。不满意物业那就号召大家成立业委会,更换物业公司,优胜劣汰,物业企业会走向良性发展,作为业主也要检讨自己,并不是所有的错都是物业企业的,我们之间是一种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是有条件有限度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2475/
1
上一篇数学类公务员岗位(数学与应用数学公务员岗位)
下一篇 欢乐开心哥哥:西媒:C罗已决定加盟利雅得胜利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