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8 北京公务员估分(北京公务员评分标准)

出分了,分数上涨了!北京高考本科线425分,比去年上涨了整整25分,特殊类型控制线518分,也比去年上涨了5分。在考生数量增加而招生持平的情况下,是不是在意料之中?

出分了,分数上涨了!北京高考本科线425分,比去年上涨了整整25分,特殊类型控制线518分,也比去年上涨了5分。在考生数量增加而招生持平的情况下,是不是在意料之中?

北京的高分段依旧竞争激烈,700一份分以上的人数就达到了106人,具体来看各主要分段:

700分,106人;

690分,317人;

680分,667人;

670分,1207人;

660分,1871人;

650分,2744人;

600分,8671人;

550分,16590人;

500分,25789人。

北京今年高考报考人数5.47万,实际参考48600多人。按照往年录取情况,前12000名能上北工大,今年得考到580分左右才能够得到很多家长期盼的北工大,貌似比往年分数还下降了,这是不是算个好消息?

至于北大清华的录取线,根据往年录取人数分析,估计今年考到680分才有希望上清北两校(包括北大医学部)。

再来分析下,考到650分算什么百分位呢?2744/48600=0.056,也就是能考650分的考生你就居前5.6%了。

600分呢,8671/48600=0.178,也就是前17.8%,580分是24.1%,550分是34.1%,500分是53.1%。这么算来,你考到500分,你就超过了一半以上的同学。今年考北工大的难度略有增加,去年是前25%的考生有希望。

对于北京高考分数,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一起讨论。

#北京头条#

女儿真累了,睡到中午才吃饭。

国考成绩出来了,女儿考了143.9,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报考的单位在北京,四比一进面,这个分数比本单位进面最低分高出18.9,但不知道是第几名。

为了面试,女儿和我商量后,报了线上面试培训班,先交四千多块钱,八天集中培训,上岸后再补齐余款,大概一万七千多吧。

女儿昨晚已上完,每天坚持上、下、晚各三个小时的线上学习,八天啊,真得很累!

这个上完了,有同事说,还得去形象设计,从化妆到衣着搭配,有专门的设计师。

我的妈呀,考个公务员咋这么难啊!

友友们,谁有经验,指点迷津吧,还需要形象设计吗?

2022高考提前批爆大冷,神仙打架,500多分进入顶级学府,黑马频频出现,秒杀诸多超强985。#高考志愿# 见下图:

2022年提前批志愿填报工作结束,由于今年的特殊情况,很多高校都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很多二本院校录取分数竟然比某些985还要高,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在四川,一个北京的二本学院竟然跟中国科学院大学一样,笔者查了一下这个学校,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位与北京丰台,不查不知道原来这个学校是国家直属的高校,为国家和省级部门培养核心技术人才,还有人说毕业包分配,可享受国家部分的公务员待遇。中国科学院大学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分数相同也就不难理解了#高考志愿# #2022高考季#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关注我哦

北京的分数这么高吗?//@胖不了和瘦不了:昨天北京的也出了,我侄女651,满分660,在北京都要排出好几千名去了[笑哭]

罗汉小罗优质vlog领域创作者

外甥女中考考了396分,远城区上高中没问题,小罗考虑该包个红包

06:01

北京高考各分数分段人数出来了,看看各分数段都有多少人,能帮助考生准确估计自己在什么位置,能去哪所学校#2022高考季#

北京高考700分的106人,竞争激烈,题目越简单,分数越相近,竞争越激烈,一分千人,志愿不好报。

作为一个从十八线小县城考到985大学又到北京工作、定居的人,回忆起二十年前的高考,种种细节依然历历在目。

在那个年代,我大概可以被称做“教育内卷”的典型了,因为我曾经做过一个惊人的决定——复读。第一次高考在2002年,我的分数超过一本录取线20多分。但填报志愿时,为了能到那时候心中的圣地北京读书,我采用了非常冒险的策略,并且直接放弃了二本志愿的填报。果不其然,我的第一志愿在我省的录取分数线比往年暴涨39分,我,落榜了。

作为一个教育小县,每年高考,我们学校考上一本的人数,文理科加在一起,不过二十多人。这一年,我和另一个考上一本的同学,因为志愿填报失误,同时选择了复读,这简直给学弟学妹们造成莫大的心理压力。

重来一年,重新做了一年的题目。2003年高考,对我来说是其实是噩梦一般的回忆——吃药推迟都没有避开的生理期,叠加考试前晚吃过父亲特意准备的大餐,导致急性肠胃炎发作。考场上浑身难受,如坐针毡,考完后的第一天晚上,重度焦虑导致几乎彻夜失眠,第二天去考英语的路上,我脚步虚浮,进到考场听到听力试音,就一个感觉,宛如天外来音。

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凭借本能,以及“我绝对不能再复读,否则会变成一个笑话”的意念,考完了这场糟糕的人生大考。那时我们填报志愿,是预估分数填报志愿后,分数才会出来。因此是否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学校,全凭估分是否准确,以及策略是否最优。

我的估分非常准确,只差了两分,但我再也不敢像第一年那样冒险了。父亲一拍桌子,就报考武汉大学吧,本省的学校,至少在本省招的人数上有优势,专业你自己选。

几乎毫无意外的,我拿到了一纸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我的复读同桌,考上了北京大学。那一年高考难度很高,我的分数,发挥不算超常,也没失常,加上少数民族低十分调档的优待政策,除了北清,其他学校是可以任选的。但我并不后悔填报了武大,珞珈四年,塑造了如今的我。

曾经那么向往北京的我,还是因为种种机缘,来到北京工作、生活、成家并且定居。20年来,我曾经无数次梦见重返高考考场,当年的紧张焦虑仍在,有时候还会在梦里想,我不是已经念完了大学吗,为什么还要重来一轮?

但过了20年再来回想,我的人生,其实并不是从高考的那一刻走向了命运的分水岭,而是在大学毕业后、真正走入社会时,才徐徐展开。不管我当年选择了是不是读二本,是不是复读,我相信命运还是会带我来到我终究想抵达的地方。

祝福每一位高考学子,能如愿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更重要的是,不要把高考当做自己唯一的人生大考,因为真正的考验,还远远没有开始。#高考# #内卷# #复读#

我同学初中毕业就当兵,最后落户在北京。他儿子今年参加中招考试,北京满分660,孩子考了621,我说这分数应该可以上好高中了吧,他说你想多了,你看看这个:

2022年北京中考,参考人数81670人,分布在18个考区。中考试卷满分660分,655分(不含)以上按优秀统计,600分(含)以上按良好统计,400分以下(不含)按不及格统计。

说真的,我被震撼到了,现在的初中生竞争竟然如此残酷了。身处北京尚是如此惨烈,那么河南作为人口第一大省,父母为了孩子教育可见更加殚精竭虑了。

同学弟兄两个都是初中毕业当兵然后落户在北京,他哥的女儿考上北航,他儿子也如此优秀,我说你们哥俩都是初中成绩太差考不上高中才当兵走的,怎么把培养孩子成为学霸的?他说,没什么诀窍,都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否则生活会更好些,为了避免孩子再走弯路就投入很大精力和财力,相比那些更优秀的孩子家长,他们缺的就是家庭熏陶和更多的经济投入。没有文化,不喜欢读书就无法给孩子好的启蒙,不投入更多钱就很难给孩子找好的辅导老师。

全国各地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父母吃过没有文化的苦,就苦口婆心劝孩子发奋读书指望未来道路平坦,可除了关爱在实际上又无计可施,高费择校和上辅导班,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可怜天下父母心。

研究学生之所以优秀的原因,不外乎三个因素:一是家庭熏陶,二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孩子自己争气。

我又翻翻梁启超给孩子的书信集,成功不是偶然的,梁家一门三院士,九人皆才俊,那包含梁公多年的培养心血,希望能给自己启发。

#北京高考成绩公布:700分以上106人#600分以上,每相差10分就是相隔一大批考生。即使是700分以上,每提高一分,都会产生出不少的差距。

北京高考成绩公布,700分以上就有106人,650分以上有2744人,可见考生的竞争相当激烈。如果是在河南、山东等地区,估计考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为高分人才真的太多了,能够考上名校的,也是非常优秀的考生。

从考生的角度来看,高分段的人才真的很多,内卷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即使是700分以上的超高分数,也未必可以保证绝对的竞争优势。

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现在是高考志愿填报关键期,希望考生们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头条热榜

别拿分数说事!总体卷面简单化罢了!像北京,总成绩660分,但是光光海淀区的655以上的人数就有517人!!

知乎知乎否

厦门已经卷到这个地步了吗?亲戚女儿中考成绩641,没有普高读?今天亲戚打电话问,没有普高上,读3年职高好还是读5年的好。我顺便我问了一句多少分,怎么会没有普高读呢?她回我641分,我惊呼怎么可能!于是上网查了一下中考成绩和录取情况,着实吓到我了,直呼还好我儿子已经大一了。先来看看各科等级切换,语文121达到A,数学129达A,蕞吓人的英语141分还没有A,满分的人估计一抓一大把。剩下的几科都要九十几才A,生物居然要96才A。我妹妹的儿子97险得A,真为他捏了一把汗。

同时2022年的厦门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也已发布了,预计有26756个学位。本届考生4.37万,只有2万6千多可以上普高,录取率不到60%,比考大学难多了。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排位。按照排位要在26000以内,才有高中上,因为这里还有一些保送生没有进入排名,但是已经预定了学位。按照目前看到的成绩情况,至少要650分才能保证有高中读(中考总分800),难怪我亲戚孩子641分要说没有普高上。@知乎知乎否 不知道怎么安慰亲戚了,想当初她女儿在老家小县城读书时,都说成绩不错的,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后来听说老家普高录取率不高,担心不能上县城的好高中,想到厦门普高录取率高,自己在厦门有房子,有户口,也有条件在厦门读书,于是,在女儿读初二时,替她转学了。不知道是到新环境不适应,还是来到厦门她自己没空管她的原因,下来后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许多。请了补课老师,女儿也不认真学,慢慢就退步了,为了学习还放弃了钢琴。本来是想让她上更好的高中,现在连蕞差的高中都上不了,心里一定很难过,甚至后悔不该把女儿转到厦门来吧!其实读书的固然很重要,古有孟母三迁的先例,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看孩子自己的天赋和付出的努力。如果孩子不肯上进,就是放到蕞好的学校他也照样学不好。如果孩子自己肯用功,在山沟沟里头也同样有人考上清华北大。有句话说“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大家怎么看待好成绩的取得,是好的学习环境重要,还是个人努力更重要呢?#中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52189/
1
上一篇抚州的公务员待遇(抚州公务员待遇qzzn)
下一篇 公务员严禁到会所消费(公务员进会所)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