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以去德国找工作吗?
欧洲与美国不一样,后者是移民国家,而欧洲国家以单一民族为主,这就面临着人口减少,缺工现象严重的问题。德国是欧洲的领头羊,如今深陷在人口下降,缺乏技工的严重问题。
东德人口下降尤其严重,尤其是矿区,很多地方人口下降到过去的一半不到,而居民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除了年轻人数量减少以外,因为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冲击,让更多年轻人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个稳定的工作最好,例如国家公务员什么的。
因此,从制造业到服务业,各个行业都在缺人,预计到2030年,德国劳动人口缺口将达到500万。于是,联合政府希望将要每年从国外引进40万名技术工人。
另外,德国企业为了留住员工,也费尽心机,增加班车自不必说。由于德国工人薪酬已经是全世界最高的了,因此只能微涨,于是就给予更多的弹性工作,以及更多的放假时间。博世甚至花费7500万建立保健中心:美容、医疗、健身、攀岩等等应有尽有;像西门子花费1.75亿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可以从上万门课程中选择喜欢的课程。这些大公司大都设立了保育中心,帮助年轻的夫妇带孩子。
PS:有一条很有趣,就是疫情来临的时候,大量企业开始停薪留职,裁员,现在欧洲放开了,这些企业突然发现人不够用了,再招人又来不及了。所以也别怪年轻人都去考公务员,站着一边说话不腰疼。
------------------------- #媒体人周刊#
对了,我是旅游行业的,我要介绍的是旅游,不过这年月搞旅游的太难了。德国是一个旅游丰富的国家,尤其是乘坐火车去旅行非常有趣。德国很多火车线路都是在二战时期设立的,几乎城城村村都通火车。如果去德国旅行,建议每一次去一个州旅行,不要泛泛地走,因为每个州都有自己的特色,而每个州火车都有天票,价格便宜,可以节省很多费用。
推荐一条德捷奥三国线路:慕尼黑—维尔茨堡—纽伦堡—布拉格—CK—萨尔茨堡—国王湖—慕尼黑,这条线路可根据实际情况变化。
你用现金也没人反对,网上支付也没觉得遭侵犯了什么,都是自己的需求,用不着这样来表述!//@微笑逸风a:招聘不问年龄不问性别,不问住址。这些条件在我们的企业基本上不可能。我们无论什么企业招聘,首先就是问年龄,这个一般情况下要求最严,尤其是招公务员等,超过年龄基本上就不行了。性别和住址还好一点儿。在美国招聘时问年龄,性别,住址都是侵犯人权和隐私权吗?
10年前,我的老同事小凯参加国考,同时考上了上海的金融监管部门和山东省的政府机关公务员。
当时,我们都建议他去上海,有位去过美国的同事说,上海堪比纽约,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有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去。
他当时很纠结,他的父母都在农村,供他读书到研究生,已经竭尽所有了。如今,年纪也大了,经济上不可能再给他任何帮助。
可魔都上海的魅力实在太大,他还是去了一趟,当面了解了单位的薪酬情况,问了上海的房价,在大上海逛了二天,然后就彻底打消了去上海工作的念头。回来后,赶紧去厦门报到了。
如今,他在厦门已经有房有车,找了同是公务员的媳妇,前年结的婚,在厦门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全民对房子的认识,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通过小凯的事,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2022就业季#
#工作日常碎碎念#
【数千人失业!纽约市未接种疫苗的公务员遭停职】 #美国# #纽约# 日前,纽约市公布了2月11日政府员工疫苗令实行前的最后接种限期后的接种情况。政府表示,对还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公务员做停职处理,据统计这个数字大概有4000人,占全市40万公务员的1%。95%的纽约市府员工则已经至少接种一针新冠疫苗,在宣布疫苗强制令之前只有84%的人接种。
纽约市长亚当斯表示不是市府要解雇他们,而是他们自己辞职不干:“如果你被市府雇用,代表你要遵守市府的规矩,必须接种新冠疫苗。如果不打疫苗,那就是你的个人选择。”
截至2月11日,纽约州88.1%的人口已经至少接种一针新冠疫苗,18岁以上的接种率达到95%。纽约市有85%的人口则至少接种一针。其中,从族裔细分,亚裔接种率最高,达到99%;从区域细分,曼哈顿接种率最高,达到94%,第二是皇后区91%,第三是布朗克斯80%,第四是史丹顿岛79%,最低是布鲁克林77%;从年龄细分,35-44岁群体一针接种率达到99%,完全接种率达到90%;从性别细分,85%的女性居民接种至少一针,76%完全接种;男性的对应数据较少,只有84%和74%。
纽约市立大学公布了一项民调,超过半数(54%)的纽约市民赞同政府实行强制疫苗令,并对那些拒绝接种疫苗的人感到“愤怒”,认为这些人对公众健康造成风险,应该支付更多医疗保险费用。
【俄罗斯宣布:局部动员30万士兵胜利完成】在10月28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向普京汇报,俄罗斯已正式完成部分动员,超过1万名公务员主动要求入伍
绍伊古报告,从9月21日开始到10月28日结束,俄罗斯共计动员了30万人,被动员新兵的平均年龄为35岁。
除了征召的预备役动员新兵,还有3.1万人是自愿服役的志愿兵。
在动员令发布以后,有2.7万名工商业主,1.3万名公务员和1.3万名普通公民在没有接到动员传票的情况下主动要求入伍参军。
目前,有8.2万名预备役动员新兵已经部署到战区,其中4万人已经进入作战部队。还有21.8万人处于军事训练和恢复作战技能阶段。
也就是说,目前俄乌战场上已经有4万俄军新兵开始参与作战。
俄罗斯用一个月零7天动员30万人。说明俄罗斯目前的动员效率比较低。
#美国防安全战略报告有哪些值得关注# 头条热榜
在美帝,每个纳税人出生日期和缴纳的税额的多少来估算其退休年龄,和可能拿到的退休金额。根据目前美国的状况,退休生活绝不能只依赖于退休金。退休人员应该自己存钱,或有其他的投资收入,比如股票,基金等,才能让你的退休生活有所保障。如果你不懂得什么是投资,不同年龄的人退休年龄也不同,是根据出生年月计算出来的。根据现在的法律,吴先生是1970年五月出生,其退休年龄是67岁。62岁之前不工作,则没有任何收入,退休后的医疗保险:如果纳税人挣够了40点,政府提供社会医疗保险的年龄是65岁,如果65岁之前退休便没有医疗保险。
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月均养老待遇为1369美元,而普通工人为720美元。2008年,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月均养老待遇上涨至2550美元,普通工人上涨为1153美元,前者为后者的2.21倍。
我为什么要谈这个呢?因为美帝公务员的退休工资和工人的工资很不平等!
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总统的年薪为40万元。不过总统退休之后,国家依然有义务“赡养”他们。美国在1958年制定了《前总统法案》,根据这部法律总统退休之后每年依然能够获得20万美元的退休金,此外还有7个月总额不超过150万美元的过度基金。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美国颁布这个法律就是希望能够帮总统实现从总统到平民的和平过渡。这其实是一笔巨大的收入,毕竟美国普通老百姓每年的收入仅有5万美元左右,总统即便是退休,他们的收入也远远也要高于普通老百姓。
什么叫退休双轨制?美国就是典型的代表!
实话实说,乌克兰网络中有很多女性呼吁“普京赶紧拿下乌克兰,最好在十个月之内”。
最直接的原因是,乌克兰政府要求所有60岁以下的女性强制登记入伍。没错,是年龄60岁以下的女性。这一在乌克兰内部引起轩然大波的政策,将在2023年正式执行。
去年年末这个政策刚刚颁布的时候,不少乌克兰女性就喊话俄罗斯总统:“普京,留给你的时间只有一年多了”。近期的事件惹起轩然大波之后,军事冲突阴影越发迫近的乌克兰女性再次提到了这则政策。这次,留给普京的时间只有十个月了。
/
乌克兰女性为什么如此抗拒强制服兵役?不是女性不爱国,实在是乌克兰政府不地道。
第一、乌克兰的强制登记入伍和其他国家的服兵役还有些区别。以色列也强制要求国内的女性入伍,但以色列女性入伍之前都会接受正规且完整的新兵训练乃至是培训。乌克兰现在的强制登记入伍就是先登记名字,等到有问题再随时征召该女性入伍。
这就意味着,被征召的乌克兰女性很可能缺乏应有的、周到的、全面的培训流程。过于草率的入伍是对国民生命的不尊重。
第二、年龄60岁以下这一点未免太夸张了。部分四五十岁的乌克兰女性身体发福,且长期没有进行过达到一定标准的体育锻炼,强制登记入伍属于是有害无益。对这些女性的征召不仅难以增加乌克兰的军事储备,而且会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接到电话正式入伍)。
这种决策纯粹就是拍脑袋的政策,完全不考虑实际效果,更没有体恤民众。
第三、乌克兰军队的待遇非常差。军队待遇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入伍;军队待遇差的时候,入伍可真是要了命了。
乌克兰作为一个典型的欧洲穷国,且国内贪腐问题非常严重,军队更是贪腐的重灾区(乌克兰军火库的火灾防护基本是世界同行中最差的,每到检查时期就得失火,原因就不需要多说了吧),士兵在待遇上很糟。趋利避害是人类的本性,没人想过苦日子。
第四、加入乌克兰军队真的很难说是在保家卫国,这是很多清醒的乌克兰人不愿意入伍的最重要原因。
一方面,部分乌克兰人很清楚地认识到,乌克兰军队根本不是在保护乌克兰利益,它是为了美国利益服务的,这让很多乌克兰人反感;另一方面,顿巴斯地区的绝大部分民众是俄罗斯族人,独立是当地民众自己的需求,所谓的维护乌克兰统一就意味着武装镇压普通民众,对民众下手是很多正常乌克兰人(特别是女性)无法接受的暴行。
/
作为一个贫穷的散装国家,乌克兰内部的局势非常复杂,有很多“混子”想着发乌克兰的国难财。“60岁以下女性强制登记”政策就被视为是一个敛财政策。
根据该政策的进一步规定,一些身体状况不好或者有特殊情况的人可以不被强制登记,乌克兰公务员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裁决者。说简单一些,到时候哪位女性给钱,哪位女性就不用强制登记,这不就是极佳的敛财手段吗?
呼吁“普京赶紧拿下乌克兰”虽然是部分乌克兰女性的玩笑,但她们对这个国家和政府的失望却是无比真实的。
/
文/老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