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可能,李同志大概率会没事的,只不过忐忑几天买个教训,以后再也不敢“充楞卖傻”出风头了。其最大的可能就是调剂到其它同级单位任个闲职,但是,想要复出或是在退休之前扶正,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没人再为其背政治风险了。我这个分析的可能性是建立在个人对官场的现实观察之下,一般平时穿戴比较高调的人,反而在经济上比较干净,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的。
体制内人只要在经济方面没啥纰漏,大致是上不了纲提不上线的,至于其它方面的交易,好像比之前弱化了许多,能遮掩过去就当没发生一样,除非有人举报。这样的案例太多了,看都看不过来了,除非你招惹的人太多,引起公愤,人家给你使绊子,这个就不好说了。
之前,当人造美女李同志出现在公众面前时,大家心头一颤,觉得刺眼,不接地气,不是人民群众心目中想象的公务员形象,然后就开始戴上有色眼镜瞎猜测,这样无凭无据的瞎说八道,实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弄得过头人家可以以造谣、诬陷、诽谤罪把你送上法庭。
我想,李同志是能够经得起考验的。至于大波浪一事,纯属是个人喜好,发质好,发量足,发色佳,再加有人分析李同志可能是不规则头形,配上大波浪发型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虽然大波浪形象与现今的职场格格不入,但是,几十年如一日捯饬,肯定有她内在的关联。这个大家就不必多费神了。
李同志事件为什么没有一边倒地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谴责及批判?我想,一是调查结果还没出来,还有想象空间。二是我们的网友对官场上所发生的事特别感兴趣,再说是一个人造美女,不由得让人猜度许多。一经尘埃落定,立马就能风平浪静,除非李同志真的出事了。
把李同志推向前台,暴露在镜头之前,作为疫情发布会重点成员之一,我个人认为是呼市特意为之,把李同志作为呼市最美微笑的形象推出,有打造呼市形象和推荐呼市特色之可能,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一炮打响,那呼市的防疫成效,旅游,涉及经济方面的林林总总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迈向一个新的高度。其实,当地政府还是挺上心的,用煞费苦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没想到李同志在发布会的种种表现,收到的成果却是适得其反,这是呼市人万万没有想到的,包括当地政府。
呼市虽然是一个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但是在外面一点名气也没有,甚至连包头都不如。外人只知道内蒙,却少有人知道呼和浩特。不管如何,这下因为李同志的出圈,呼市彻底火了。不仅在国内做到了尽人皆知,还上了新加坡的头条,名声一下子就飞到国外去了。到底是呼市成全了李同志,还是李同志成全了呼市,我想这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有多少城市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为了招商引资不惜重金砸下去,可能效果未必有这个好。有网友说了,选对了一个人,就有火一座城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好事不出名,恶事传千里。但我不是这样认为的。你怎么就知道这是坏事呢?不是官宣结果还没出来吗?如果李同志是清白了,那少莉肯定是呼市一大功臣之一,马上给扶正也是有可能的。
总之,我们得健全落实公务员个人财产实名登记及申报制度,这样的话,能避免更多的人重蹈覆辙,同时,也是保护党员干部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那些拿青春跟编制死磕的考编大队,绝大多数都失败了。考编大队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的关注点永远都在那些成功上岸的人,对于中途失败惨淡退场的人却无人问津。胜利者站于人前,大肆分享成功的经验。失败者躲在人后,生怕旁人问及结果。
看完后想说:不知道事业编算不算编制,如果算,那我运气还不错。大四时无所事事才决定考研,也没报辅导班之类的,纯粹看书刷题,也没太花力气,心仪的学校总分过了数学没过,以为没希望了,最后一晚上,我表姐给我说还有一些研究院所收调剂的,然后我随便找个对口的专业,截止时间前几个小时填了申请,凌晨半夜的时候收到面试电话,当时还以为骗子,迷迷糊糊挂了电话继续睡,第二天记起来好像昨晚收到电话让我上网看邮件上传照片什么的,一百度有这个单位,就按地址上传了,当天中午接到电话就让我下午就买票第二天一早去面试,这进度赶的我措手不及,还以为是传销,家里人在外地知道了一个劲儿的劝我别去说怕是传销,我心一横,地图上能搜到地址在那里没错,当时想如果不是这个地址掉头就走,为了安全起见,拒绝了对方派车接人的通知,说自己会打车到。最终的结果,研究生基础课是在相关的知名大学上的,研究生期间没有工资,但有生活费和一些福利之类的,毕业了留院所工作,事业编制。
我老公毕业就考上了省公务员,我在家里蹲了两年才考上事业编,现在工作快十年了,觉得选择这条路不是什么好事,稳定确实是稳定,但累是真累,而且工资刚刚够养家糊口,还不如摆地摊的赚的多。
大佬们,今年普通一本计算机考研,被本校放鸽子,结果被调剂到比本校更烂的一本,感觉很失败,我想去考公务员,但父母觉得深圳公务员太吃关系。想让我先安稳下来找到工作再兼职考公,感觉人生没什么意思了我真不知道前路在哪,感觉很渺茫,重开感觉对不起爸妈。#2021考研# #深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