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最难的,是对股票进行估值。
按照伟大导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时间,落实到股市,股票的价值,就是股票对应的净资产。
以前计划经济时代,企业资产是没有交易的,只有划拨,结算也是按净资产执行。我以前工作过的企业,企业中层和技术骨干,都有一些股份,按当期净资产购入,离职时,股份一般要退出,也按离职时净资产结算,大家觉得这很正常,一般也多有所增值。
按照巴菲特的说法,股票价值等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也就是上市企业在其生命期内,所有现金流折现到现在这个时点,这也非常正确,可是没有一个公式可具体算出来,未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它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再换个角度,如果上市公司明天就清算了,那股票的价值,原则上就等于净资产,当然在这个基准上,有所溢损,臂如机械设备要打折,持有的房产,可能有溢价。
而对于一家成熟而稳定经营的企业,可能是15倍PE估值不太离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我们要独立思考,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建立一套自己的估值体系。
我家(按大家说),几代人里,清北也好几个了。只能说部分真的起到了骨干作用,起码是行业里佼佼者。你要硬说当个中层干部做个高级教师也是精英,那精英就太多了[捂脸][捂脸][捂脸]//@正能量爱体育:
正能量爱体育李永乐老师谈自己为何没成为科学家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