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退休我才发现,普通人还是呆在体制内日子过得好些,即便是国企破产,那些被原单位留用的人日子也过得比下岗人员强。
今年端午节,我中专同学在咸阳小聚,全班40个同学来了一小半,女生居多,其他同学都在天南海北地打工,没法来,还有一个陕南的同学,毕业后分配在农村信用社,在一次值晚班的时候遭遇抢劫,在遇盗贼博斗时英勇牺牲,提起他,我们就难过。
我们上中专时学的纺织专业,因此分配到各大纺织厂的同学较多,大多数都在西安咸阳的纺织厂。这些同学大部分都下岗了,极少人被原单位留用。分回县城的同学基本上都进了体制内,成了公务员。
以前聚会,大家聊收入,觉得公务员工资也不高,我们这些下岗的人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在私企打工工资也和公务员差不多,有些甚至比公务员还高点。至于那些还留守原企业的,因为企业也没什么效益,工资比我们在外打工的还低一些。所以大家的认知是在外面混也不错。
这次端午聚会,大家都进入50岁左右的年纪了,下岗女职工50岁就退休了,班上好几个女生已经办了退休手续了拿退休金了。一说到退休,大家都兴奋,男生 羡慕女生50就退,女生着急知道退休金能拿多少,想想30年的工龄退休金不会少吧。当听到已经退休的两个女生一个每月1800元,一个每月2080元时,大家都愣了一下,怎么这么少?回答说上班时单位效益不好,给职工按60%缴养老保险,下岗后自己也是按60%基数缴纳,交得少拿得少。这时再看人家公务员和企业留守人员,人家交费系数是100%,所以以后退休金都在5000元-6000元,另外人家都有公积金,退休时的公积金都有30万左右,比我们强多了。
也有少数创业成功的同学实现了财务自由和人生价值,我们班就二三个人,另外还有一个在外企工作日子也过得好,其余人相比较,还是在休制内的人生活安逸,收入稳定。
贫穷也会遗传,基因决定命运。
这篇文章开头可能会引起争议,我是从自己的视角来看这个现象,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只是想分享一下,和大家探讨一下,茶余饭后聊聊吧。
我举个例子,我说说我父辈吧,我爸爸兄弟三个,我爸是老大,我爸是典型的工人阶级,老一代的思想,也没什么经商头脑,当了一辈子工人最后退休了,领一份退休工资,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我二叔以前是公社的会计,头脑活络,改革开放以后,自己种地还搞养殖,赚了不少钱,就知道研究怎么赚钱,我三叔原来是水库的会计,属于国家公务员,虽然没做什么生意,但是工资高,待遇好,还有外快,另外人脉广,认识的人多。
轮到我这一辈,我们也是哥三,我是老大,二叔儿子老二,三叔儿子老三,我们完美的继承了父辈的基因,我说的不是长相遗传基因,而是赚钱的能力,我是最弱的遗传了我爸,不会做生意,就会一老本实的干工作,所以也富不了。
我二弟简直是升级版的我二叔,天生具备做生意的头脑,几年时间就赚了几百万,不得不佩服,我三弟毕业以后也在一家金融公司做业务经理,收入也不错,还买了车,真应了那句话,爹是英雄儿好汉。
我再举个例子,说说我舅舅家,我一共五个舅舅,大舅原来是一个民办教师,也是一个农民,种地为生,我表弟现在也是种地的,偶尔出去打个工,过着一般的普通农民的生活。
我二舅原来是公社干部,也是公务员,我二舅的儿子现在是信用社主任,也是有权力有地位,三舅以前是小学校长,三舅的儿子现在买了一辆大货车跑长途,也挺挣钱的。
四舅以前是武装部部长,国家干部,大儿子是给市委领导开车的,小儿子是在旅游公司上班也是公务员,五舅以前可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堪比上海滩发哥,也是我小时候的偶像。
五舅的儿子也是江湖人士,四处闯荡,也不是一般人物,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父辈穷,或者无能,到了儿子这一辈也不会好到哪去,反观如果父辈优秀,下一代也不会差,甚至更强。
我分析了一下,不是从遗传学角度,而是从教育家庭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父辈优秀,会传染给自己的儿子女儿,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生的轨迹,所以我用开头的标题诠释一下,就是贫穷也会遗传,基因决定命运。
欢迎不同观点的友友,交流,指正,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五兄妹五个公务员 您怎么看待
九十年代初期,我一位儿时的玩伴兼(初中)同学,除了他的母亲在百货公司外,一家七口人六个公务员(那时称国家干部),父亲是县法院院长(土改干部出身);同学他由县氮肥厂工人调入县体委,后来任体委主任;大妹是乡镇的副镇长;大弟义务兵退伍后去了公安局,五年后升了刑侦大队大队长;小弟由信用社职工调入县人大办公室;最小的妹妹则是邻县工商局的干部。
他们兄妹几个都是参加工作后才取得的大专文凭,
现在他们的老父亲已去世10多年,只有小弟临近退休,其余的已在安享晚年。
他们一家包括其父母一向为人处世不错,对街邻和蔼可亲,处事不张扬。
那年代我们小镇上仅他们一家人全是公务员,羡慕他家的人说朝廷有人好做官。
这种现象在未实施公考的年代的不足为奇,我想现在不太有可能了吧。
条友们,您们怎么看呢?
(图文无关)
#头号周刊#对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必须痛下决心“断臂求生”,否则整个地方银行将迎来严重信任危机!
牵及资金高达400亿、储户40余万的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当地政府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仍未拿出一个明晰可行的解决办法。
然而,时间不等人,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却在不断升温发酵,正威胁着包括城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在内的住多地方银行的生存。
今天听一位朋友讲,担心钱取不出来,他托关系好说歹说才在豫北当地一村镇银行取走了5万元,前提是许诺的高额利息全部都不要了,只要把5万本金给了就行,拿到5万元本金后,他迅即存入了当地的一家国有银行。
无独有偶,自从中原银行合并了洛阳银行,当地不少公务员的代发工资业务也已转向了“工农中建”这些实力雄厚,信誉可靠的国有银行。
这让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国有银行,通过此次河南村镇银行爆雷事件,可能意外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赢家”!
呵呵,正所谓“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人生亦然,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更是如此。
#我要上头条##头条热榜#
我五十九岁,女儿2013年结婚,女儿大学毕业,经济学学士,2007年来新疆工作,是公务员,在税务局工作;她2012年认识了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中专毕业,在信用社上班,普通职员,比女儿小2岁,2013年女儿和她结婚了,我做为母亲很反对这门亲事,认为男的没文凭,工作单位也没女儿好,还是个大胖子,年纪轻轻的肚子像要生了一样,女儿不听劝告一心要嫁给这个胖男人,2014年10月女儿生了孩子,我就来给他们带孩子,女婿啥家务都不干,下班就出去打牌赌博,玩电脑游戏,身上头上天生的一股油腻子味,刺鼻子,后来索性辞职放起了高利贷,从别人手上贷2分利的钱,然后3分利放出去,然后就夜里3点前出去赌博,三点后回家坐在电脑前玩游戏,早上九点多开始睡觉,睡到下午两点多吃完午饭,又出去赌博,期间还开过下赌场,因打黑除恶关闭,放出去的高利贷也收不回来,期间也做过收玉米,开饭店都没赚钱,现在总共欠外债2百多万块了,女儿由于过份的信任他,处处听他男人的话,女婿从来不顾家,经常出去七八个月,或者半年不回家,偶尔回家也是啥活不干睡懒觉,去年,九月他们离婚了,孩子归我女儿抚养,新买的房子也是我女儿还贷,上星期男人又回来了,零下十几度的夜晚上身穿着不加绒的卫衣,里面也没打底衫,裤子是夏天薄款的白色裤子,没穿秋裤,看来是混的不怎么样,连件衣服都没有,回来一个多星期吃吃玩玩游戏,睡睡懒觉,一顿吃两大碗米饭,冰箱里的肉都让他炒吃完了,,这些年我给他们带孩子,做家务,他们没给过一分一毛钱伙食费,我退休金不到两千,真的养不起他,女儿好像对这个男的还抱着希望,大家说这样的男人值不值得我伺候,值不值得女儿爱他
失信者的教训
我的一个乡下亲戚,今年已经是73岁了,最近,她来找我咨询,说自己存放在本地农村信用社里的3万元存款还有养老金等被银行冻结了,原因是自己在2016年的时候为儿子贷款担保,他的儿子因为做生意没有成功,就一直未履行约定的还款义务,2020年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于没有履行还款义务,执行法官把她们母子俩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所以就出现了存款及养老金等被冻结的情况。近段时间一,我身边经常有群众在咨询关于失信人被限制的相关话题,那么今天就说说关于失信者哪些方面会受到影响。
第一种是被执行人自己受限制。被执行人唯一住房法院可拍卖。比如说,被执行人50岁,儿子25岁、有房产,即便被执行人只有一套房屋,也可以被执行;虚拟账户法院可以查封、网上可以冻结和活扣财产。包括支付宝、移动支付、微信支付等网络虚拟交易账户中的资金。养老金等固定收入也可直接划扣。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种是失信被执行人子女不能上私立学校。第三种是失信被执行人子女考大学可能被拒绝录取。第四种是失信被执行人子女考公务员、军校、航空院校等政审将无法通过。第五种是失信被执行人未成年子女名下的房产也可强制执行。第六种是失信被执行人的夫妻共同房产也可执行。以上就是关于失信被执行人的相关惩罚。
大姑姐一家现在过得开心得很 。儿子某某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应聘到苏州市一家三甲医院,有编制。上班一年,月薪一万五,年底奖金八万,公积金一年四万多,合起来一年有三十万。可把他们乐得整天像过年似的。
现在她们就要彻底离开那偏僻的鸟不生蛋的小镇,在这个地方他们憋屈了几十年,终于要离开了。大姑姐已退休,退休前一直在银行工作,就是镇上农行信用社,姐夫小镇公务员。其实他们的收入在当地还行,是别人眼中的羡慕对象。特别是一二十年前的银行,那奖金收入是无人匹敌的,年终奖就抵你一年收入。当然事过境迁,现在的银行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了。
小镇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有点门路的都走了,很多人去了县里,市里,省城。大姑姐住的那幢家属楼单元门洞只剩下两户人家,他们再一走,就剩下独一户,想想都感到冷清,凄凉。
她们早想走了,这不儿子一安定下来,她们就迫不及待地奔赴儿子那里去了。她们怀踹着一生的积蓄准备在那里买两套新房,后半生就是苏州人了。
这些天,苏州的小桥流水,园林风景尽现在大姑姐的朋友圈,我们由衷地为大姑姐一家美好的生活图景感到喜悦。
垫付的主因应该不是为了纾解一部分储户的经济压力,因为大有一些一辈子积蓄存入银行的储户,存款额度肯定大于5万,但是目前生活拮据。按照这个逻辑,应该是每个账户都可以取5万才对。
之所以设置5万元这个标准,我认为是官方没有完成对所有存款的甄别工作。只是5万元以下存款发生贴息或其他违规行为的概率较小,所以就先行垫付了。公告中还特意加了一条,存在违法行为的垫付款会被追回。如果是这个原因,建议合法的储户们还是应该尽快登记,推动存款的甄别工作。
对后续发展的一些预测:
(1)利息。个人认为利息应该会得到保障或部分保障的,如果不保障。中小银行比四大行稍高的利息就没有任何吸引力,因为小银行的所有利息都可能拿不到。
(2)银行。四家涉事银行可能会被本次款项的垫付方,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兼并重组。按照之前包商银行的进度,本息的取回时间应该在半年以上。本次事件由于一些原因,相关事项还没有走完前面的流程,官方就不得不先行垫付。
(3)追责。周日发生的事件太让人讶异了,河南官方在历次公告中的谨慎态度和模糊用词,加深了储户的不安全感,是造成事件的主因。按照以往的行事风格,大量人员前途黯淡。这好像一个囚徒困境,大船奔着冰山驶去,船上的每个人都抓紧栏杆,祈祷撞击的时候自己能站的稳,每个人都做了看似对自己最优的抉择。结果没有人跑去打一把舵,殊不知早一些作为,可能根本就撞不上冰山。公务员考评表中的“敢于决策,勇于担当”是非常闪耀的评语。
“有心插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年前找信用社用家庭农场贷款没贷好,今天去找她办ETC,顺带问下贷款,结果又成了,后来她讲年前都在收款,年后都放款,而且用家庭农场办贷款也有仼务,年前任务已完成,所以年后办,而且银行之间为了怕抢业务,规定谁的客户以后都是谁的,不准乱抢业务。
看样子还是跟着国家政策走好呀!至少工作好开展,我们夫妻俩签过字以后,让小弟来签字担保,因为他是公务员,她讲最多能贷三十万,最少十万。
而且过两天下来之后行长会到庭农场拍照片,因为贷款给你,要看你是否能还起,其实有公务员流水担保就行了,因为如果还不起,会从他工资上扣的。
所以,这次贷款下来是没太大问题的,就看能放多少款了。希望下来多点吧,因为准备贷款是有用途的,具体啥用途,下篇文章再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