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取消举办!洱源县三营镇人民政府
关于取消举办2022年“农历二月十五”交流会的通告
广大人民群众、各经营户:
为全面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降低因聚集性群体活动可能造成的疫情传播风险,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工作要求,经报请洱源县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取消举办三营镇2022年“农历二月十五”物资交流会(公历3月17日至21日),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禁止在三营镇范围内举办任何形式的物资交流会、展销会、牲畜交易和新开办餐饮服务业。鼓励经营单位(个体)进行线上交易。
二、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物资交流名义进行摊位出租等行为。
三、各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对强行摆摊设点,妨碍公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望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经营户进一步增强公共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从大局出发,为了自己及他人的身体健康,全力支持、配合工作并相互转告。
特此通告
三营镇人民政府
2022年3月4日#大理头条# #洱源# #三营# #物质交流会# #交流会#
郑善果担任大理卿时,有一年隋炀帝派他去洛阳剃度僧人,其中有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年龄太小而没有参加,但男孩却一直站在门口不肯离去。郑善果又问道:“那你为什么要剃度出家呢?”
谁知这名13岁的男孩竟然回答道:“从长远讲,为了继承如来事业;从近处讲,为了光大佛祖遗教!”
郑善果听完后深深地嘉许这名13岁男孩的志向,又十分欣赏他的器宇相貌,于是在全洛阳仅有的14个名额中,破格剃度了这名13岁的男孩,并对同僚们说:“背诵的功夫容易达成,但风骨气度世间难得。
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佛门龙象。估计我和诸位是看不到他将来翱翔于云霄之上,为众生洒演甘露了!”
这个男孩姓陈,名祎(音衣)。
他的法号叫“玄奘”。
郑善果母,隋代著名贤母。
郑善果的母亲出身于著名的清河崔氏,她聪慧贤明、有节操、广涉经史,也懂得治理政事。郑善果九岁时因父亲战死沙场而继承爵位。
成年后,每当他在厅堂处理政事,母亲崔氏就坐在帷帐后面听儿子处理公事。如果处理合情合理,她就很高兴;如果处理不公或者随意发怒施展官威,她就蒙着被子哭泣,一整天都不吃饭。郑善果只得趴在床前请罪,不敢起身。
这时郑母才说:“我不是生你的气,而是为你家感到惭愧。我自从嫁入你家以来,日常洒扫如同你父亲一样勤劳忠诚。
你父亲为官清正,从未听说过有私心,最后以身殉国,我希望你也有你父亲一样的胸怀!你小小年纪就成了孤儿,我又是个寡妇,只有仁慈而缺少威严,如果让你不懂礼数规矩,又怎么能继承你父亲的忠臣事业?
你从儿时就继承了爵位,官至高位,这难道是靠你自身本事得来的吗?你怎么不想想这些就随意抖官威,肆意骄傲享乐而败坏公务!对内,你失去了良好家风,甚至可能丢官失爵;对外,你损害了天子法令而自取罪责。如此一来,我死后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你的父亲?!”
郑母一直都是亲自纺线织布,直到半夜才休息。郑善果也说:“儿子封爵享地,官居三品,俸禄足够,母亲何必还要如此辛劳呢?”郑母却说:“唉!你长大了,我以为你已经懂得天下的道理,谁知你还是没明白!那你公家的事情怎么做得好?
你现在的俸禄原本是天子报答你父亲为国殉身的,你本应该把它们分送给亲戚,以体现你父亲的恩惠。怎么能让自己的老婆孩子独享?而且,纺织是妇女本分,上自皇后、下至士大夫之妻,都有各自应该做的事情。
懒惰只会骄傲放纵自己,我虽不懂礼数,难道可以败坏自己的名声吗?”
郑母刚一守寡就不再用脂粉,经常穿粗布衣服。她性情节俭,不是祭祀祖先神灵或宴请,酒肉不随便上桌。她常在清静的屋子里端坐,从不随便走出大门。
娘家或婆家有红白喜事,也只是送去丰厚礼品,从不到场。所用物品,如果不是亲手制作或自家出产或皇家所赐,即使是亲戚赠送,都一概不进自己房门。
郑善果也因此严格要求自己,被人称为清廉官吏。他历任多个州郡,竟然都是从家中带饭菜到衙门来吃。甚至公家的补助一概不接受,全都用来修缮衙门房舍和分送给同事下属。隋炀帝派人慰劳、考评他的政绩为天下第一,又授他为光禄卿。
郑母去世后,郑善果又担任大理卿。不过这以后他就逐渐骄傲放纵起来,虽然颇有政绩,但也不如以前那么清廉公正了……
顺便说一句。
从史书上看,郑善果晚节有亏,但并不至身败名裂。这恰恰得益于郑母在世时言传身教的巨大影响。
试想,一个9岁就继承爵位的孩子,如果不是郑母一生近乎苛刻地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和严厉教子,郑善果又会走向何方呢?而且,在郑善果清廉公正、政绩卓著的这一阶段,还发生了一件至今依然影响历史的大事。
【尚思修善】说,自古贤母必有贵子,母亲的贤德教育孩子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自从周文王时期“太太”一词的出现,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就显而易见了。
父亲是山,给家庭以方向;母亲如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给家庭以细节。
现在的母亲都忙于奔波,疲于赚钱,快节奏、紧生活,没有余暇投入子女的教育,所以很少有贤德圣明的子女出现了。这也是社会的悲哀吧!其实真正的想来,没有比投入子女这个“生意”划算的多的事了。“好女人富三代”,要是能够继续传承这种方法,何止三代呢?
我是【尚思修善】,与你分享历史上的点点滴滴,探讨人生真谛,寻找人性之美。#翘楚读书会# #读书跨年季#
从“调换位置”看领导决策的艺术
1989 年 12 月,李村同张村因鱼塘问题发生矛盾,各自的乡领导都指责对方,说自己管的村有理。县里派的工作组从各方面调查核实,很难拿出处理意见。某省长到这县考察,听说李村和张村纠纷没有处理,就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一天就能解决问题。”县里的同志说“:那太好了,我们一定照办。”他说:“把两个乡的党委书记、乡长对调,你们看如何?”大家听了,都说“是个好主意”。当天下午,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作出对调的决定。干部群众大多数赞成,少数不做声。这两个乡的领导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服从,事态很快平息了。不久,县委召开乡镇领导会议,这两个乡的主要领导见面时,相互握手。其中一位说:“真没想到,县里来这一招,如果以后哪两个村再发生矛盾,我们也用这一招。”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这个方法好不好,对此大家怎么看呢?#头条涨粉# #公务员日常工作# #微头条流量扶持#
小题大作,捕风捉影,觉得一副耳钉就联想到贪腐,这个惯性思维在作怪。一个女人,一个漂亮的女官员,戴一副耳钉算什么?一般普通的职工都能买得起,何况是一个政府公务员?现在的官员也学精明了,公共场合是不会整出格的事,不想给自己招惹事非。当然,为一副耳钉就搬倒一个副处长,那除非是这个女人,太招人喜欢!
笔下见真章为什么等到眼尖的网友看出来美女副局长李少莉佩戴的3万元耳钉、4000元丝巾后,纪委才介入?是平时李少莉不佩戴,还是平时纪委的人看不见?这么想,就误会纪委了。
小题大作,捕风捉影,觉得一副耳钉就联想到贪腐,这个惯性思维在作怪。一个女人,一个漂亮的女官员,戴一副耳钉算什么?一般普通的职工都能买得起,何况是一个政府公务员?现在的官员也学精明了,公共场合是不会整出格的事,不想给自己招惹事非。当然,为一副耳钉就搬倒一个副处长,那除非是这个女人,太招人喜欢!
重生之涅槃李少莉副局长,到底惹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