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之所以能出色地完成火烧赤壁的重任,与他人生经历形成的稳重、睿智、果断有很大关系,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说起来黄盖和黄祖同族,其祖父黄瓒是“香九龄,能温席”的东汉名臣黄香的第五子。黄瓒迁徙到零陵郡,到黄盖年幼时家里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世,小黄盖吃尽了人间的苦头。
但是小黄盖没有气馁,胸怀大志,不甘于平凡。虽然家里很贫穷,他仍利用砍柴休息的时间读书、学习兵法。长大后在郡里做了个基层公务员(郡吏),工作又很努力,就被太守推举了孝廉,入了朝廷公府,这下是正式的官了,之后经朝廷考察外任到长沙。
在长沙他碰到了太守孙坚,从此跟着他南破山贼,北讨董卓。孙坚亡后,熬过了跟着孙贲、吴景在袁术手下的孙家军的低谷期,跟随孙策、孙权兄弟转战南北、攻城拔寨。
孙家兄弟知人善任,江东初定时,哪些县有山越、贼寇作乱,就让黄盖做那里的县长,让他做了个专业的补锅匠。
这体现了黄盖做事稳妥的优点,他办事,老板放心,一个字“稳”。这正是后来火烧赤壁最需要的。
相由心生,黄盖性格严谨稳重,长得也严厉刚毅。小时候的苦日子让他很懂穷苦人,对手下很好,所以每次作战时,他的兵都是争先赴死。
正因为此,火烧赤壁的成功,优秀的不只是黄盖,跟他手下的兵具备“敢死队员”的素质也有很大关系。
黄盖爱读书,学过兵法,担任过郡吏,举过孝廉,可别把他当作个莽夫。
丹杨郡石城县有匪乱,而那些县吏又特别难搞,“补锅匠”被派到这里做县令。他把县里的政务分派给两个属吏(掾)负责,给他们说:
“我是武将,不擅于政务(忽悠),我只负责剿匪,政务就交给你俩了。你们监管好各部门,不要欺瞒我,我也不会因为你们有些事处理不当就鞭杖你们。反正你们只管尽心做事,别带不好的头。”
后来这两个属吏真的懈怠了,黄盖就暗地里先收集好他们的罪证,然后设酒宴把所有属吏都召来。席间指出两人的罪证,然后说自己说话算话不打他们,只是把他俩杀了。于是那些难搞的县吏都怕了。
黄盖设两属吏负责制,本身就体现出了他有很不错的施政能力。先收集罪证再杀两属吏,说明他做事周全不落话柄。欲擒故纵,最后达到了治理这些难搞的县吏的目的,说明他稳得住,而且聪明。
黄盖的“智慧”在给周瑜提出火烧连船的建议时也有体现,前几篇详解了,不再赘述。在赤壁之战后,他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武陵蛮族反了,“补锅匠”又被任命为太守。蛮兵攻城,当时城里只有郡兵五百,打不过也守不住啊,怎么办?黄盖就让人大开城门,蛮兵才不像司马懿(《三国演义》)那么客气,就往城里涌,估计心里眼里都是金钱美女美食。结果进到一半,郡兵杀出,被斩的就几百人,大败而逃。
《三国志》说他做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上面的事例都能看得出来。果断、睿智、稳重,火烧连船黄盖不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吗?@@白话三国正史
《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记载赤壁之战后,孙权将新得到的赤壁西边,现在湖南湖北交界的一片土地赏给了黄盖,内有一大湖,名为“黄盖湖”。黄盖湖西北,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东北部,2000年新设了个小镇,因湖名为“黄盖镇”。
黄盖的墓在他四处平乱的丹杨郡,现在的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许镇镇,至今还清明冬至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祭拜。
这都表明了人们对黄盖的爱戴。他就是注定要在赤壁名垂青史的那个人!
(《理想之国33》)
#阅读的温度# #历史冷知识# #读书#
有人问我,刚需现在可以买吗?
在这里我在链家官网随意挑了很有代表性的三套刚需房子。
第一套在江宁区区,优点地铁就在楼下,也是唯一的优点,但是你看看,除了河海大学还有什么,学区不要我说了,很差的,你不介意就行。第二个,公摊面积很大,一个鸽子笼都要摊掉20多个平方,等于少了一个书房,还要2.5万一平?你干什么不好呢?要我说这个房子1.5万一平都不值。不要买,中彩票当我没说。在这个小区租房还是可以的。
第二套,在雨花台,干休所分配的房子,一看就是老破小,虽然出过新,能买吗?肯定不能买。房龄老,房子质量问题堪忧,别幻想早晨上班晚上拆迁,这种就是拆迁也赔不了多少钱,之前江浦农村那里拆迁才叫肥。这种房子学区也很差,雨花台没有学区,什么雨外,雨花台中学,中下等的学校,雨外,雨花台实验小学还不如鼓楼区的赤壁路三牌楼小学。3万一平买它干嘛?要我说两万一平都不值。
第三套,来自库存最多的板块--桥北。桥北的房子顶多值五千一平。第一,体量太大,你敢卖两百万一套,你的邻居就敢卖一百八十万一套,因为这个地方除了生活方便,没有一点生活品质可言。密密麻麻都是房子,居住人群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住的基本都是底层,或者说底层大学生,房产中介,卖保险,酒店服务员,所以导致周边学校都数不上号,有点钱的年轻人急于走,只能降价抛房。那么刚需去了干嘛?你爸爸妈妈培养你读大学,就是为了让你还去体验一下底层生活吗?显然不是的。桥北房子现在买,一个月跌五万,一年跌五十万,不信试一试。
总结,所有刚需不要买,刚入职的公务员也不要买,二手房一年跌几十万,更何况公务员都降薪了呢?租房都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