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 一位厅局级公务员给自己总结的体制内应该遵守的底线和红线
年轻公务员想走得更远、更有前途,真心要洁身自好,保持底线。当前的行政环境都是终身责任制,年轻人不洁身自好,吃了不该吃的饭,做了不该的事,拿了不该拿的东西,一天两天可能没事,保不准哪天被举报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就受了牵连,到时候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悔之晚矣。身边已经有太多这样的案例,一旦屁股有屎,也许真的就要诚惶诚恐一辈子了。与其如此,何必当初?
#头条职场说# #职场微头条# #直言职场#
#公考##三支一扶##事业单位#
必备语言素材——原则/底线/自律
1、刘少奇曾说:“如果在原则上发生错误,那就不只是会发生个别的错误,而会发生系统的、一贯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上的错误”,因此,我们要遵守作为人民公仆必须要遵守的原则,系好工作上的第一颗扣子,未来才会走的更远。
2、刘少奇曾说:“我们党必须有原则上的严肃性,但在实施原则的具体工作中又必须有高度的灵活性”,因此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在坚持原则的同时,也要根据当前情况适当做出改变。
3、我一直坚信,人生有三种错误坚决不能犯:一是低级错误;二是重复性错误; 三是原则性错误。这项工作所犯的错误,我保证不会重复出现。以后一定会更加严谨、细致,保证工作完成的效果。
4、毁誉由人,我要做的是坚持自己,坚守原则底线。
5、“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古训,也是我奉行的准则。当我与他人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我会首先检讨自身。
6、我一直坚持做人当“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对良心”。做事要能够方法灵活,但是底线不能碰、原则不可动。只有这样,一个人的行为才能一以贯之, 一个人也才能不愧为万物之灵长。
7、处世之道,当外圆内方。外圆是指外在随和,与人相处,使人感觉如沐春风。内方是指内心严正,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不为外部条件所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必须既能坚持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能坚持党性不动摇,又能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
【使用范例】
日前,老人中风生病住院,儿子去银行代取钱,银行坚持原则不予办理要求老人亲自到场,儿子用担架将老人拉来,老人在办理业务时猝死,银行称是按规章办理,民众纷纷指责银行,你怎么看?
【事例使用范例节选】
可使用第7句作尾句(节选):处世之道,当外圆内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必须既能坚持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能坚持党性不动摇,又能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如果银行工作人员能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墨守成规,或许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种场面。
备注:可适用于综合分析类题目中。
#国考# #省考# #面试# #2021省考#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 面试指导:考生不能触碰的“四条底线”
#面对诱惑你能坚守底线吗#人的底线是不坐牢
电影《扫黑·决战》中,县长被判死缓,公安局局长也因为包庇黑社会被判刑。扫黑除恶,打掉了不少保护伞,一些警察检察官法官被判徒刑,锒铛入狱。
昔日抓贼的被抓,昔日起诉罪犯的,被当做罪犯起诉,昔日审判罪犯的被当做罪犯审判,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为什么会这样?
最重要的原因,是忘记初心,没有守住底线。
做人的底线是不坐牢,公务员警察检察官法官的底线是不坐牢,这个底线,很多人认为太低,但是我要说,如果每一个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每一个官员都能坚守不坐牢的底线,做任何事之前,都能想想会不会坐牢,那么,就能有效防止很多犯罪发生。
不坐牢,说来容易做来难!
为什么那么多公务人员官员犯罪,就是忘记了初心,没有坚守这个底线!
#电影扫黑决战#
电影《扫黑·决战》5月1日上映,国内首部扫黑题材电影,由吕聿来执导、姜武、张颂文、金世佳、李倩主演。
乡镇干部,在我看来,是公务员中最辛苦的职业,他们每天都在直接面对接触老百姓,处理着最棘手的、最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甚至可能会面对一些毫无道德底线、毫无善良底线的缠访、闹访者,每天面对着巨大的工作量,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时间内拿出最佳的化解问题,稍有不慎,便会收到老百姓的谩骂和人身攻击,甚至会收到各个方面检查的刁难和问责,每天都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任何事情,一体两面,有利有弊,长时间的工作锻炼,也造就了人才,迅速的思考能力,最全面的考虑问题,不遐遗,使他们拥有强大的化繁为简的工作能力,纷繁复杂的问题、接踵而至的工作,使他们每天都在进步,这如同古代的少林寺和尚,控制各种欲望,天天都在修炼武功;这也如同现在的乒乓球国家集训队封闭训练,天天都在与高手过招,试问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有什么理由不进步?三五年之后,他们无坚不摧、无所不能。化繁为简,是一种本领,也是一种智慧,内方外圆,内智慧外圆润,内刚健外柔顺,内聪明外积极,内中正外善良,原来修炼不止在庙里,也可以在庙堂之上,丝竹乱耳、案牍劳形,终日如此,却始终不改为民之心,天天都在修炼,没有假期,没有休息,是苦是累,可也是在成长修炼,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而他们,在我看来,却注定会成功!在乡镇,男人是超人,女人才是男人,请善待、宽容,更要高看一眼,因为这些人,他们在助力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往大了说,他们在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他们从不高调炫耀,而是在低调做事,没有宣传、没有赞扬。坚持下去,坚持正道,一心为公、为民,人在做天在看,天道不可违反,一定会有好结果的。自天佑之,无所不利![合十][合十][玫瑰][玫瑰]最后祝所有乡镇干部,曾经的、现在的、将来的,节日快乐,有好前程![玫瑰][玫瑰][强]
《底线》中,周亦安体制内6年,月薪5000,他在调解中说错一句话,背了一个处分,遂打算辞职,去月薪15000的律所。
怎么可能只有5000收入?体制内真的这个收入吗?这要是在一线城市没房没车基本无法生存吧。
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大家挤破头去考公务员。别说公务员了,我们这事业编招500人,报名将近5万人。
这应该只是工资,还有其他补贴,收入绝对不低。就像老师的工资也很低,但加上各种补贴算下来每个月至少有8000多(家族里很多老师他们说的)。
就电视剧里而言,辞职是对的,毕竟收入高了,时间还自由。真心实意做公职人员是需要信仰的,能守住底线的人寥寥无几。
最讨厌有人天天叹苦经,说灵活就业者没有基本的底线保障,做一天是一天,抗风险能力差,很难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国家政策应该多向他们倾斜,更甚者,有人说起计划经济年代,常常有种想穿越回去的设想,说那时哪哪都好,哪哪都行。但是,有没有想过,计划经济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才能让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诚然,一个理想的国度,国家政策是应该向弱势群体靠拢,唯有具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所有人构筑起一个牢固的安全底线,让社会竞争中的所谓“失败者”,也能保持基本的体面和尊严的时候,国人对平凡人生的恐惧才会消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追随自己的内心,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总想着出人头地。
撇开公务员,编制单位不说。实则,除了垄断性质的国企,其它经营性的国企,现在也得勒紧腰带过苦日子了。疫情3年,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不管是甲方,还是乙方。我们单位下属有个商场,满铺率倒是还行,就是租金收不上来,有些疫前交租很爽快的商铺现在也是拖拖拉拉,说明经济形势确是不如人意,今年的收租率估计要冲破红线,红线一过,我们的绩效奖和年终奖肯定泡汤,占比大概是全年收入的30%至40%,这样一来,这日子就过得尴尬了。
据了解,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才一亿多人口,就是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群,所谓的有钱人没多少,按全国人口比例来算,更是微乎其微,有时候我们是在把富人圈子放大了来看,而忽略了5000元以下收入的人群。
总之,只有共度时艰,才是唯一出路。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评价某一事件,我们得客观地看问题,别让舆情带歪了方向。不是有句话吗?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