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学会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不是大专,但是我身边大专学会计的人真不少。
因为我在县城上的高中,所以能考上本科的同学并不多,大部分还是流入专科。
我想说,会计是一个下限很明显,上限可以想象的职业。
1、我亲妹。
我妹比我晚一年毕业,她的专科学校是我给她选的,她的会计专业也是我给她选的。
那时候,我刚进大学一年,会计专业在我校(211某财)还是风光无两的专业。在象牙塔的我对会计专业还是很认可的,我以为给我妹妹选会计是对她最好最好的,好找工作,好考公。
但是现在回过头看,当年的我,确实没有考虑到我和我妹的处境不同。
我妹妹毕业后经常埋怨我给她选了会计专业。她说她学工商管理的同学自考本科只需要考几门,而她们会计专业要考十几门。
埋怨我给她选的会计,要考这个证那个证,她一个也考不过。

埋怨我给她选的会计,导致她从事的工作又枯燥又繁琐。
她不喜欢会计!
被我妹埋怨的时候我其实很委屈,因为考证对我来说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相反,如果没有考证,找不到奋斗方向才更让我痛苦。
我妹妹毕业后在成都混了两年,行政前台出纳都做过。最后回到家乡的一家企业,做了出纳。一开始工资税前3K+。在考完初级后,终于从出纳转岗成了会计,工资涨了一点,现在税前4k+。
但是她的初级考证过程,着实艰辛。花了无数钱报了无数班,包括那种考不过免费续读的机构面授班。花了好几年时间,去年终于考过了。
对了,她跟我说过,她觉得做行政比做会计更有意思。
我很难跟她讲清楚做会计也有乐趣所在,她永远会觉得我在给她洗脑。
我妹妹算是专科会计里面非常中庸的出路——回老家,做会计。

好的是,确实是稳定又轻松。不好的是,成长空间几乎为零。
2、高中同学。
这里不得不提到我身边的这对励志夫妻。
高中情侣,高中毕业后进了同一所专科读会计专业。大学期间,两个人心无旁骛,复习本科自考,准备考公。毕业那年,两个人同时完成自考本科,拿到本科证。
于是用本科资格报考公务员。两个人先后考上了老家县城的公务员。
专科学校其实学习氛围不太浓厚,所以能在大学三年坚持学习的人很少,他们俩相互鼓励扶持到最后成功考公上岸。
当然,他们俩也是我身边专科学会计混得最好的。毕竟体制内的人在这几年是真的好过。
3、表妹。
没错,我表妹也是专科会计。我家的人可能都对会计有执念,也有可能学会计在教育不太好的地区是普遍现象。
毕业后到某偏远小城市的保险公司做会计。成长的好像挺快的,工资也每年在涨。但是因为去年和老家对象结婚了,所以放弃那份工作回了老家,做一份事业单位合同工工作。

相当于,重头再来,并且以后从事和会计不相关的工作。
表妹如果继续在保险公司,可能会有所突破,但是回老家合同工工作,以后往上发展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不过安稳又幸福,我还是很替她高兴。
4、朋友
一个比我小两岁的女生朋友。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成都工作,她身边的同学这些年都陆陆续续回了老家,只有她坚持了下来。
今年应该是她在成都的第五年了。在一家挺正规的制造业企业里面做会计。在他们企业他的学历算是垫底的,但是她一直很努力。领导也非常喜欢她。她的中级今年终于通过了。上次我朋友圈发我cpa考过的动态,她还私信我,问了一下备考的事情,说她下一步也准备考注会。
现在她月薪应该到手有5K+,她也没有对象,这个收入在成都市买不了房的。但是她对自己有非常清晰的规划,哪个阶段做哪些事情,是一个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的人。

我身边的大多都是普通人,我相信,一定有专科会计毕业最后成为人生赢家的人。
但是成功者的经验很难复制,普通人的经验却容易得多。
那么,我们总结一下专科学会计能够突破自己下限的普通人有什么特点。
1.非人的毅力。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考公和其他考试上。
如果专科生准备考公,一定要早早地把自考考完了。非全日制的本科文凭还是可以报考很多地方的公务员的。
考公的话一定要在大学好好复习。专科大学的学业一般不繁重,是准备公务员的最好的时间。
2.愿意去到“蓝海”地区。
我表妹如果坚持在那个偏远小城市的保险公司做财务,应该是可以发展得很好的。因为在那个城市相当于是一个“蓝海”。愿意去的年轻人少,竞争也小了很多。
只要自己稍微对工作上心一点,很容易得到领导的培养和重视。

3.对自己有清晰的规划。
我那个坚持留在成都的女性朋友是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案例。因为她从毕业开始就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规划,也一步一步走到现在。
我妹是典型的反面案例,即使当初在成都干了两年,也是走一步算一步。这种态度在大城市其实很难立足。
如果不知道怎样去做自己的职业规划的小伙伴,我是建议按照初级、中级、注会的流程一步一步考的。对基础薄弱的同学,最好不要一蹴而就直接选择考CPA。基础稍微好一点的同学可以尝试考CPA。
#财务##会计实操##职场达人炼成记##会计#
贾跃亭是一个伟大的创业家,只有大专学历,当过公务员,干过税务会计,人称贾会计。辞职,在县城开过培训学校,发家第一桶金。干过乐视网,乐视超级电视,乐视手机,最后干乐视汽车,FF汽车。创业精神,很少有企业家能向贾会计这样转型高端项目。乐视被别的互联网模坊对象,包括电动车。贾会计比富士康郭台铭牛叉。

一个妹妹财会大专毕业,结婚前在一家私企当会计,结婚后兜兜转转一直没有再工作,结婚生娃,全职带娃,浑浑噩噩过了十年,
老公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后就考了公务员,家庭贫穷,结婚买房没有任何帮助,妹妹又没有工作收入,日子紧张的像一个快失去弾性的橡皮筋,立刻要断的感觉。妹妹每个月拿到老公给的4000元工资,一分不敢乱花,30多岁的年纪跟个中年大妈一样。
去年看到招考公告,想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孩子也上了幼儿园,如果没有正式工作,就没有社保,怕成为娃儿将来的养老累赘,想起幼儿园家长职业﹣栏填的无业,感觉自己羞愧,不能再混日子了。
于是努カ学了四个月,努力到什么程度呢?晚上10点前娃儿睡了觉,再强迫自己从被窝里爬起来学到﹣两点!做完的卷子有一个人的身高那么高了。

终于在几百人报名,招录25人,35岁的年龄考上了乡镇事业编,抓住了最后的尾巴上岸了。
妹妹说,我考的是我人生的底气,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作,虽然工资微薄只有2000多,但我可以给我的小家锦上添花,可以老了有医保,可以骄傲的对儿子说,妈妈在努力干工作,你也要努力啊。
很多家长觉得能进入体制内工作,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高考分数下来之后填报专业,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其实如果真的想进体制内工作,就要好好的进行一番职业规划了,那么在高考时选择一个好专业,就是要走的第1步了。
其实有很多专业特别适合考公务员,比如计算机专业、会计专业、税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
下面是容易进入体制内的专业,各位家长可以参考。
#微头条名师团#

农村一个叔叔的的女儿,一普通大学会计专业毕业,毕业后应聘到北京一动画公司从事会计工作,月薪10000,和同事租房一个月2600元,公交车上下班通行约40分钟,自己省吃俭用,每天晚上自己回去做饭,并且做出第二天中午的饭,带去单位用微波炉加热,就这样,每个月能存5000元,并且在积极备考会计师证,想积攒实力跳槽涨薪,很积极努力的一个女孩子。
叔叔是很希望女儿回老家城市的,毕竟在那飘着不是一回事。也不是没找过,除了考公务员这条路,可以找关系安排各体制单位劳务派遣工,说是交五险一金,但一个月1900多,连自己都养不起。小城市企业都是规模不大的私企,去里面当会计,一个月也就2000多元。还有一些医院等单位,即使逢进必考,没有关系,内部指标早就满了,你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因此他女儿宁可在大城市凭自己本事闯荡,也不想回本地让现实打击自信心。
图中这个专家说,建议大城市30岁以上的女孩子如果经济没有独立,尽快回家,年轻人没必要死撑,人很难逆着命运改变什么。
专家都建议我们回小城市躺平了,为什么有的人偏偏逆风而行,究其原因,不是喜欢也不是为了追梦,是故乡也没有那么大度,不要说理想,肉身都难容,小城市关系网遍地,庙小风更大,妖风来袭,还不如大城市奋斗前途更光明。所以专家说的未必是对的。
当然家庭有背景有关系者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