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广东汕头澄海,一个普普通通的车位都要30万了!这可是在三四线城市啊!汕头澄海这边的车位价格真的是高到离谱,人均工资就才五六千最多,是大家卖玩具赚了很多钱是吗?(澄海是玩具之都)[我想静静]
最近都被喷汕头的工资高和低。这个单价怎么样,汕头工厂计件工资,一般都有这么多。好些计件还有万元户的比如说澄海外砂的毛织厂潮南那边的胸罩厂。别人月月万元户月月笑。你要去进那些一个月4.5千的计时工厂我有啥法。
网上看到某教授关于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办法的言论真是惊掉下巴,他的大意是:低收入人群可以把多余的房子出租,把私家小汽车去做网约车。听到这样的谈话,使我想起我们汕头澄海以前一个故事,清未民国初,在澄海隆都以前有个巨富,是个红头船主,也是个慈善家,现在他的家族在香港和东南亚还是巨富,他老家现在成为旅游点,有一次他的一个乡亲日子实在过不下去,就找他借二个银元过日子,巨富非常惊讶,说了一句语:你家穷到没几筐银元?要知在清未民国初,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年不一定能赚到二个银元,家里有几筐银元都是地方富人。巨富无法知道穷人的贫困程度。正象我们现在的教授,不知道我们底层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当然不是说我们贫穷光荣,有脸面,有道理。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底层的人,特别是相当多的农民还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至于多余约房子还真没有,更不用说小汽车了,象本人家里本来就只有一台大点的电瓶车,现在大电瓶车还因为超标被沒收了,现在只有一台带脚踏板的小电瓶车,象我这样家中没小汽车的家庭还有很多。按现在在潮汕地区,工资水平大约是每八小时80至130元,如果按双休计算,工人每月大概2000至3000元,实际很多工厂都要上夜班,每月休息二天左右,工资大约在4000至6000左右,如果家里有老人,还有小孩在读书,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至于农民,种田有多少收入农村人都知道,真还不如打工,如果农村的收入高,农田就不会被荒废。农村的集体经济就是干部经济,谁得益都知道!
自从我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后,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国民自信心也增强,这是值得高兴的好事。但有一部分人,无视我国人口众多,地方差别大的事实,片面吹大形势,营造浮夸的作风,特别是一些所谓专家教授,不下到基层调查了解,为了自己的利益,片面吹大汽球,大搞浮夸之风,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非常大,上了年纪,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
#还记得第一次发工资是多少钱嘛#我是一名七零后,父亲是村里的会计,家里条件还算可以吧,在当时。父母也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教育方面也开明,只要想上学,上到大学也供[可爱] 。无奈何,自己不争气,不爱学习,看见书都头疼,才上完初中就念不下去了[害羞]。刚好那时候兴出去打工,哥哥正好第一次创事业,就是拉人出去打工[来看我]。我记得挺清楚的,他有的关系好的朋友,还没好意思要钱,我这个妹妹可是一分钱都没有少[捂脸]。忘记是不是和别人合伙做的。要不然真的就是坑俺爹[偷笑]。去的是广东澄海,哥哥把我安排到了一个玩具厂里,贴商标。说的是记件工资,刚去都是要计件的吧?我去干了没半个月都说要给我算天工了,不知道是不是干的快[可爱]。发工资的时候,我发了三百六十多块钱。和我一起来的计件的,发的比我多几十块钱吧?那时候我就发现我们老板挺聪明的,不管是记件的还是记时的,工资相差不大,这也避免了不少矛盾和嫉妒。那时候看见自己能挣钱了,还是蛮兴奋的,就是傻乎乎的,就没想到犒劳一下自己,只想着让家里过上好日子。
我的天啊,汕头澄海的房价已经飞天了,刚刚看到中介挂出的房源,将近万五!
这套房源只是普通商品房,广益小学也不是澄海最好的小学。作为普通商品房这个价钱确实太高了,就算整个潮汕地区,除了汕头东区,恐怕都得排头了。然而这还没完,听说奥飞广场的在建某新盘到时房价比这还高!
以为受疫情影响,头家们手头应该没什么钱才对,前两年澄海大概是一个横盘的行情,本地利好消息也仅仅是亚青会,谁知来这么一下。想不懂,四五线的地方房价能这么高,食茶的时候个个说生意不好做,看来都是太谦虚了。
买房是不可能买房的了,普通打工人太难了,房价涨工资不涨,生活没盼头。
@兄台你好关注我,每日分享
陈雨亭(1842-1905)原名陈承甲,又名泽润。“雨亭”是他的别号。1842年,他出生于潮安县凤山乡,其父陈开运,生有三子一女。雨亭排行第二,他大哥名叫承名,三弟名叫雁初。
20多岁时,他克勤克俭,事业兴旺,果然实现诺言,修成此路,并在中间建雨亭为行人休息,故附近乡民皆称其“雨亭爷”,多半人知陈雨亭而不知陈承甲,他后亦乐以此为号。现在庵揭公路边上还存一处陈雨亭当年所建的水泥结构的雨亭。
在少年时候,家里生计艰难,靠挑筐穿街走巷卖零星杂物,挣钱以帮家庭。生活的艰辛使他在逆境中锻炼出来不俗的聪明才干。有一次,其父突然腹痛难忍,家中无钱买药。正在为难之际,雨亭忽然心生一计,到乡里面的中药店求医问计,得到指点后急速回家,从阁楼上拔下一颗大铁钉,卖得一文钱,并以此买了黄糖、姜母、葱头,煎水与其父饮下,病遂好转。
直到雨亭先生十六岁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到汕头埠的一家商号当学徒,学习经商,他在此期间趁空隙偷学英文,为以后他的商路旅程奠定一定的语言基础。虽然不时遭到少东家的呵斥和打骂,但是他仍努力苦干,颇得赞许。到二十岁的时候,他已经学有所成,具备了一定经商的功底。这时的他谋求对外发展,以求再进一步。
经商致富 勤俭治家
二十一岁时,在友人的帮助下,陈雨亭奔赴南洋一家潮州人开设的商行当会计,由于他厚道,办事勤敏,颇受东家的青睐。那时,常有英国商人甲板船(铁板制造的风动船)运载货物到南洋各地贩售。雨亭先生因能用一般英语和英商洽谈贸易,在语言上颇占优势。二十二岁时,陈雨亭因俭食省用,所得工资略有积蓄,商业知识也得到提高,便回到汕头埠,与其兄陈承名、弟陈雁初在汕头开设盛源米店,由其兄主管,而自己则远涉辽宁省营口市,应原籍潮阳的郑家之聘,到其开设的裕仁商行当会计,继续积蓄银钱和了解商情,以谋自己独立开设商号。
至1865年,陈雨亭已拥有营口裕仁商行40%的股权。此时,他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中国沿海不少城市开埠以后,商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从事南北港商业贸易(亦称南北港运销业)大有前途。正逢丁日昌任苏、松、太兵备道,负责对外交涉事务,雨亭先生在经济上对其予以支持。因他略懂英文,被聘为营口海关道署帮办。于是他抓住商机,将营口的裕仁行改组为“佣行”,代客办货。
当时潮商往营口购买豆饼、豆油、药材者甚多,大多住在当地人开设的店子里,因语言习惯不同,生活多有不便。而他的代客办货,同时兼提供食住便利,常常住客满门,客如云来,营业额蒸蒸日上。他同时把汕头埠和兄弟合办的盛源米店扩张为进出口商行,租轮船转运南北港货物发售,并在营口增创裕盛源行,在上海创设盛源行分号,从此经营起南北港商业贸易。
陈雨亭在营口、上海的商行,购进粮食、豆饼、面粉、棉纱、棉布、豆类、酒类等货物,租轮船运至汕头,销往潮汕、兴梅、闽西南、赣南各地;在汕头的盛源进出口商行,则购进土糖、陶瓷、刺绣、茶叶、柑桔、竹器等货物,租轮船运销上海、营口等地,获利甚为丰厚。
1878—1901年,是陈雨亭南北港商业贸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他致力建立其在中国沿海口岸的南北港商贸网络。1878年,他在营口增设裕盛长行和裕盛增行,皆为银号,以此作为汇兑和融资机构,并铸银元宝流通市场,发行至俄罗斯、蒙古、高丽和山东、河北等地。当时“裕”字头元宝,被发行区域政府认可,以其成色十正而称誉。
此时,他见自己在北方的事业已经稳固,就南下返回汕头,继续增设商行和精心经营其在沿海各口岸的南北港商业贸易,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如在烟台创设裕盛和行,专营南北港货物的运销;在上海增创仁盛行,以联络陈家的南北各行号,并作为转运、汇兑的枢纽;在汕头增创仁盛行、仁源行、裕仁盛行等,先后开张营业,以南北土特产和东南亚大米作为主要的运销商品。这样,陈雨亭把其经营的南北港商业贸易贯通起来,形成网络,互相呼应。
由于他经营有方,对商贸行情的调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调遣,货物的购进和租轮船运输,资金的调拨和汇兑,以及货物的销售等,皆运作自如,有条不紊,因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他也因此成为晚清时期开拓我国沿海市场,在潮汕地区经营南北港商业贸易的杰出人物。
雨亭先生还把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业,例如在汕头购置房产数百号,在原籍潮安凤山村、居住地澄海蓬州村以及营口等地,建造房屋和购入新屋多处,并在蓬州村购置田园数百亩。据熟悉陈雨亭事业的人记述:“陈翁在清朝拥有家资千余万两。”因此,他在晚清时期就享有“潮州第一富户”之誉。——2010年8月5日《潮商》#管理##成功人士的第一桶金都是怎么赚的#
7号我和我的搭档于下午15点到达淄博张店区卸货,卸完货去后已经天黑了,就去停车场旅馆住了下来,晚上喝了淮南牛肉汤
8号早上喝了牛肉汤后去淄川装货,然后14点到达厦门装货,17点开始出发,22:30到临沂停车场门口加油
9号1点在郯城一加油站购买了煎饼和炒菜
10号早上6:30到达韶关,10:30卸完货出发,晚上20:30到达怀集卸货点,然后在车上睡的觉,一晚上睡的也挺香
11号早上醒来,浑身没劲,嗓子也疼,开始咳嗽,痰多,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感冒了,车上的暖瓶也没水了,我就带着暖瓶去找了一家餐馆,吃了一碗米粉,喝了半暖瓶水,然后我和搭档去了怀集县人民医院坐了核酸检测,我的搭档一点儿问题都没有,我由于比较难受,就在医院门口买了点感冒冲剂,回到车上后感觉有点儿冷,估计是发烧,也没当回事,就在车上睡了一会儿,出了点儿汗,就接着喝水了,就是有点儿咳嗽,痰多,嗓子疼,快到中午了,又去了那家餐馆吃了炒菜和米饭,吃的很饱。喝了半暖瓶水,没有冷的感觉,估计没发烧,吃完饭后喝了一包冲剂,回到车上想睡觉,但一点儿也不困,没睡着,我搭档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阴性,我的一直都没有出来,显示结果异常,我这时有种不好的预感,是不是阳了,内心一直在疑惑。晚上还是去了同一家餐馆,喝了一大碗西红柿鸡蛋汤,吃了一碗米饭,又喝了不少水,喝了2包冲剂,还是咳嗽,痰多,嗓子疼,想找家药店也没找到,想买个体温表,买点消炎药也不可能了,还是等明天再说吧,一晚上在车上睡的也挺香的,就是起来了好几次,尿太多了,因为这一天喝了太多水了,晚上身上还出了一次汗
12号早上开始卸货,解篷布,忙的很,在车上吃的煎饼卷火腿肠,喝了两包冲剂,中午吃煎饼卷火腿肠,喝了两包冲剂,下午15:30到达德庆装货,16:30出发,现在基本上不咳嗽了,痰还是多,没有感觉到发烧,我的搭档现在一直在嘟囔,说我抵抗力差等,我本来不想再买药的,但是一想还有个搭档在车上,也不好意思给他传染上,就在路边的药店买了消炎和退烧的药,连花清瘟和布洛芬等凡是网上公布的药都没有,就是买的普通的药,顺便买了一个体温表,测了一下体温,37.8,感觉没什么不适,晚上吃的煎饼卷火腿肠,我的搭档现在出现了轻微的咳嗽
13号早上到达卸货点,吃了肠粉,我感觉很好,有轻微的咳嗽,痰有点儿多,体温37.3,吃了药,我的搭档开始咳嗽,痰多,嗓子疼,和我的症状一样,发烧,38.3,脸很红,人晕乎乎的,他有带的连花清瘟和布洛芬,这时我感觉我们应该是都阳了,以前我一直觉的有可能是普通感冒,12:30到达澄海装货点,停好车去吃的盒饭,饭后我的搭档去买了点儿药吃了就上车上睡了,还是发烧,38.5,我找了好几家药店也没买到抗原试剂,就回到车上睡了一会儿,下午16:30出发回临沂
14号我一切都正常了,药也不吃了,我的搭档一直吃药,晚上就不发烧了
15号7点到达临沂卸货点,下车和老板结算工资,下午又出发了,坚决不回家,我到现在也不确定我是不是阳过,所以不能回家冒险,我的搭档回家了,他这个人有点儿倔强,非得回家,劝不了,我认为他太冒险了,万一是阳了,他就正在传染期,唉!但愿没阳吧!
二
短暂的会面后,一切照常进行。 宝哥去南方打工,我回学校。 唯一的区别是我们绝对相爱。
周三返校后
,除了上课,一直想念宝哥。 得益于我高一高二的良好基础,我高三的成绩没有明显下降,也没有引起老师的怀疑。
那段时间,我天天盼着周日下午给他打电话,每次都打爆一张电话卡。 每天晚上从食堂买两个包子,在富士山脚下吃。 一是可以攒钱买电话卡,二是可以减轻相思之苦。 每次吃完饭,我都会绕着操场走一圈,努力让自己变瘦,变漂亮。 我走来走去,心里当然全是他,感觉他真的在身边。 自习后躺在床上,还在想他。
那时候流行用复读机学英语,但是我的复读机每天晚上都放音乐磁带。 当它在刀郎流行的时候,我听了冲动的惩罚,2002年的第一场雪和当你孤独的时候你会想起谁。我满脑子都是想法。 我经常听它到半夜。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陷入了失眠的困扰,折磨着我。
不知道宝哥电话内容什么时候变的? 他会说,读书有什么用?看一个刚来我们厂的大学生。他不也是每天打扫卫生端茶送水吗?还不如早点出来挣钱。 在这种情况下,听完之后,慢慢在我心里扎了根。
我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为什么非要在这里啃书?这些学到的东西真的会对社会有用吗?
宝哥生日,我想给他一个惊喜。 绞尽脑汁之后,我决定去一个电话亭,把话筒放在中继器前面。放《孤独的时候你会想起谁》这首歌让我热泪盈眶,但当我拿起话筒的时候,却没有听到枪哥的声音。 传来几个男女叽叽喳喳聊天的声音。 我羞愤交加,跑回了教室。 我越想越不对劲,然后给其他同样在那里工作的老乡打了电话。 这才知道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枪哥进了传销,和身边的人骗钱。
知道这些,我第一反应就是去找他。 但是没有钱我怎么去呢?我决定省钱,每天少吃点。 当时去澄海的单程票200多元。 我攒了差不多50块钱一周的生活费,没多久就攒够了路费。
那天我给宝哥打电话,说不想读书了,想去找他。 他问我是否已经做了决定。我该怎么跟我父母说? 我说我不用去,不然他们不会同意的。 宝哥不支持也不反对。 他只告诉我他不在澄海,已经从MLM逃到东莞了。 解释完怎么买票,在哪下车,他就挂了电话。
周末到了,同学们都回家了。 我提前写了一封信,告诉父母读书没用,我要出去工作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不要打电话给我 回到家,我把信塞进门里,转身去车站,买了去东莞的车票。
我就这样毫无顾忌的离开了,把所有爱过我的人和事都抛在了身后。
四个
到达东莞,在约定的地点下车。 我没看到宝哥,就找了个电话亭给他打电话。 他让我在一家豪华酒店前等他。 我去的时候,他来了,带我去了他姑姑家。 那是一个时髦的女人,美丽的手指间夹着一根细长的香烟。 从来没见过这么时尚好吃的衣服。 宝哥介绍我是他女朋友。 我只是在找工作。 聊了一会儿,宝哥带我去了一个出租屋。
出租屋很简陋。 除了一个床垫,地上什么也没有。 宝哥让我不要联系父母。在我找到工作之前,我每天在家给他洗衣服。 他上夜班,白天在家陪我睡觉,给我送饭。 有一天晚上,宝哥带我出去逛街,买了很多好看的衣服和一床新被子。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好。 他回到房东那里,要了一台旧电视。 那天晚上我们看电视吃了禁果,新被子上有一大块血迹。
宝哥跟我说他在酒店工作,除了工资还有小费。 他嫂子在里面当“妈咪”,管过很多女生,赚了很多钱。 宝哥说我嫂子会安排我去酒店工作。 我只会喝酒唱歌,别的什么都不会。 宝哥问我要身份证,我没有。 他说他让人给了我一个假证,所以他推迟了找工作。
刚开始的几天,宝哥无微不至的照顾我,爱情的喜悦冲淡了一切。 我忘记了家里焦急的父母,我忘记了因为学生流失而心烦意乱的学校老师。
大概过了四五天,宝哥下班回来就不跟我说话了。 他刚脱下脏衣服,让我去洗。 然后他就睡着了,第二天去上班。 他会和同事一起吃完饭回来。 即使我饿了,我也会等他下班给我带饭。 我越来越依赖他,好像我是为他而活。
然而,饥饿是最真实的感觉。 当你饿的时候,你会想起你的妈妈。 那天,宝哥让我给他买烟,给了我二十块钱。 买完烟,给自己买了两根香肠,然后给妈妈打了电话。 她接电话的时候哭着问我在哪里,是不是去找宝哥了,还说她哭晕了好几次。 我很心疼,但是我告诉我妈不要问我在哪里。 总之,我很好。 我出去工作了。 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等我赚到钱,我会寄回去给他们,让他们照顾好自己。#恐怖故事网友分享# @恐怖故事网友分享
实行经济侵略,掠夺海南资源
海口和大陆一衣带水,是交通枢纽,也是战略要地。日本国资源缺乏,侵占海口地区后,为便于掠夺海南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计划将海南建成南进基地,对码头、机场、公路都加以扩建。把原来的书场码头扩建成秀英码头;腰斩原琼海路(琼山府城至海口)扩建飞机场;沿机场东侧另建琼海路(建国后加宽、降坡并铺沥青路面成为现在的海府大道);从新华南路和东风路交叉口起,经大英山、白坡至秀英坡建新路,以取代原澄海路从公路头经罐头厂至秀英坡段,并铺上20厘米厚的优质水泥,直至秀英码头;在市南10公里的琼山县尚导坡修建南渡江铁桥(1940年6月开工,1942年3月建成通车),使军车能从海口直达岛南的另一战略要地榆林。这些工程,为了保密和防止破坏,施工骨干队伍为日本人,其次地使用台湾人和朝鲜人,一般粗工重活用中国人。征集中国民工方式之一是通过保甲组织派工。劳工非常艰苦,日本人派出工头巡逻监督,对稍不如意的民工,轻则手打脚踢,重则棍打鞭抽。为防止早退,收工时也要排队点名,并当日发“工资”。日军占领早期工资是每人每天发军币三角(按市价可买米1000克),中期直接派发大米一铁筒(约250克),晚期分文没有。据琼剧院吴梅同志说,当时他的姐姐才23岁,因一家六口无分文收入,被迫到飞机场做工,每天不到放工时间,全家人就围住火炉,火炉上煮着清水,专等姐姐回来。眼看水煮开后翻腾滚滚,一家人个个饥肠辘辘,觉得时间慢极了。好不容易等到精疲力竭的姐姐回来了,打开小包,只有一小撮米,大人既匆忙又小心地把它倒进大锅里煮成每碗米粒历历可数的稀饭充饥——当时海口不少家庭就是这样过日子的。
有一件事使我毕生难忘。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春天),我还是一个少年。有一天独自呆在家门口,来了4个外地人向我问路,我怔住了,因为一看,他们每个的大腿以下都长满脓疮,糜烂到几乎体无完肤,面容枯稿,简直看不出他们的年纪。后来他们知道我也懂粤语,便说他们要回故乡,身上带有大米,只想借个炉子煮饭,我答应了。在攀谈中,我知道他们原是香港工人,因失业“应募”到石碌为日本人开矿,海口地区也有不少台湾省人。很多人都因受日本工头殴打、挨饿、患病死去,幸存的也半死不活了。他们是从九死一生中逃出来的,脚上的疮是石碌的常见病。他们穷极了,但不求施舍,饭后蹒跚而去。我目送他们远去,并祝他们逃出“虎口”一路平安。我想年幼的我,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供给他们炉灶、柴薪、淡水等区区之物,这能算是“雪中送炭”吧!
“大米是个宝”,海口居民在日占时期对这体会最深。当时百业凋零,不少靠典当或亲友接济过活,米缸没有隔夜粮。有时对外交通断绝,发生全市性粮食恐慌,粮价飞涨,居民只好吃番薯或秕糠度日。在市北海甸村一带,就有好些人专吃米糠充饥,为了容易咽下,采用煮、蒸、炒等多种烹饪法,但终因消化障碍得病,死亡。
我是@陈姐谈历史,每天给大家分享凄凉悲壮的历史故事,喜欢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
——摘自抗日战争纪念网
看了这段记实,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抗日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远不是如神剧般的轻松。
对于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本人的态度是不回避历史、不夸大史实、不鼓动大家仇视日本,但作为曾经受难的华夏儿女,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作为华夏子孙,都该好好了解真实的抗日战争状况,正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以此来警醒后人!!
实行经济侵略,掠夺海南资源
海口和大陆一衣带水,是交通枢纽,也是战略要地。日本国资源缺乏,侵占海口地区后,为便于掠夺海南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计划将海南建成南进基地,对码头、机场、公路都加以扩建。把原来的书场码头扩建成秀英码头;腰斩原琼海路(琼山府城至海口)扩建飞机场;沿机场东侧另建琼海路(建国后加宽、降坡并铺沥青路面成为现在的海府大道);从新华南路和东风路交叉口起,经大英山、白坡至秀英坡建新路,以取代原澄海路从公路头经罐头厂至秀英坡段,并铺上20厘米厚的优质水泥,直至秀英码头;在市南10公里的琼山县尚导坡修建南渡江铁桥(1940年6月开工,1942年3月建成通车),使军车能从海口直达岛南的另一战略要地榆林。这些工程,为了保密和防止破坏,施工骨干队伍为日本人,其次的使用台湾人和朝鲜人,一般粗工重活用中国人。征集中国民工方式之一是通过保甲组织派工。劳工非常艰苦,日本人派出工头巡逻监督,对稍不如意的民工,轻则手打脚踢,重则棍打鞭抽。为防止早退,收工时也要排队点名,并当日发“工资”。日军占领早期工资是每人每天发军币三角(按市价可买米1000克),中期直接派发大米一铁筒(约250克),晚期分文没有。据琼剧院吴梅同志说,当时他的姐姐才23岁,因一家六口无分文收入,被迫到飞机场做工,每天不到放工时间,全家人就围住火炉,火炉上煮着清水,专等姐姐回来。眼看水煮开后翻腾滚滚,一家人个个饥肠辘辘,觉得时间慢极了。好不容易等到精疲力竭的姐姐回来了,打开小包,只有一小撮米,大人既匆忙又小心地把它倒进大锅里煮成每碗米粒历历可数的稀饭充饥——当时海口不少家庭就是这样过日子的。
有一件事使我毕生难忘。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春天),我还是一个少年。有一天独自呆在家门口,来了4个外地人向我问路,我怔住了,因为一看,他们每个的大腿以下都长满脓疮,糜烂到几乎体无完肤,面容枯稿,简直看不出他们的年纪。后来他们知道我也懂粤语,便说他们要回故乡,身上带有大米,只想借个炉子煮饭,我答应了。在攀谈中,我知道他们原是香港工人,因失业“应募”到石碌为日本人开矿,海口地区也有不少台湾省人。很多人都因受日本工头殴打、挨饿、患病死去,幸存的也半死不活了。他们是从九死一生中逃出来的,脚上的疮是石碌的常见病。他们穷极了,但不求施舍,饭后蹒跚而去。我目送他们远去,并祝他们逃出“虎口”一路平安。我想年幼的我,所能做到的仅仅是供给他们炉灶、柴薪、淡水等区区之物,这能算是“雪中送炭”吧!
“大米是个宝”,海口居民在日占时期对这体会最深。当时百业凋零,不少靠典当或亲友接济过活,米缸没有隔夜粮。有时对外交通断绝,发生全市性粮食恐慌,粮价飞涨,居民只好吃番薯或秕糠度日。在市北海甸村一带,就有好些人专吃米糠充饥,为了容易咽下,采用煮、蒸、炒等多种烹饪法,但终因消化障碍得病,死亡。
——摘自抗日战争纪念网
看了这段记实,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感悟。抗日战争我们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远不是如神剧般的轻松。
对于当年日军的残暴行径,本人的态度是不回避历史、不夸大史实、不鼓动大家仇视日本,但作为曾经受难的华夏儿女,我们必须了解这段历史!!!
作为华夏子孙,都该好好了解真实的抗日战争状况,正视那段屈辱的历史,并以此来警醒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