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职场尴尬境遇怎么破???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35岁成了遭企业嫌弃的群体。最近头条推送很多类似吐槽文章以及各大厂裁员又不断招录新人的微条。
作为在职场工作近十年,也步入中年群体的一员,客观分析下:1、刚开始盛行,不待见中年人的企业一般为互联网或提倡996的企业为主,毕竟人到中年体力的确经不起过多消耗,记忆力也衰退;2、为了提高应届生就业率,体制内、国企每年都有录用应届生的指标,所以会减少中年人岗位,不管是公务员、事业单位35岁内已成报考硬性条件之一,从而导致各大企业效仿,明目张胆排挤中年人。
当中年人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1、家庭收入减少,生育率更低,家庭养老负担更重,中年人不受社会待见,老年人也将面临子欲养而力不从心之境,身心备受煎熬;2、社会人才资源浪费,受到良好教育的80后中年人,大部分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经验累积10多年,试错成本低,遇到问题,更从容且理性,自带资源,是“传帮带”最佳人选,可节省人才培养成本;3、对于频繁跳槽应届生,中年人往往已成家,稳定性及忠诚度更高,对企业战略目标延续性更有利,如果只顾眼前利益的公司就另当别论了;4、现在的年轻人,也将是未来几年的中年人,如果一家企业对中年人不尊重,那优秀的年轻人才还留得住吗?5、企业应该寻求持续发展及转机,应该关注开发新的业务或项目,充分利用中年人资源优势,而不是放大中年人的劣势上。
如果整个社会不尊重中年人,最终导致年轻人都挤破脑袋进入体制,而体制内工作更多是服务性的,就业选择渠道更狭窄,社会创造力将严重不足,内卷更加严重。而欧美国家却喜欢用资深的中年人,提供更具诱惑的福利待遇,导致有条件的高端人才会选择出国,中国教育最终为他国免费培养输送人才,何其可悲!
对于中年人建议:1、保持持续学习力及新信息敏感度,不是刷手机,而是系统提升学习,例如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参与沙龙;2、当你职场处于游刃有余或稳定期,可选择副业发掘自己更多可能性,例如职场经验总结提炼录制分享。不一定指望副业能赚多少钱,时代不断在变化,也许副业也会成为你将来安身立命之本;3、保持自律,管住嘴迈开腿,让运动成为习惯,我想任何企业都不喜欢大腹便便满脸油腻、精神萎靡的中年人。
中年人,我们加油!
如果你对社会或中年人有更多更好的建议,请留言[灵光一闪]
上班途中,遇见了前同事R,市场监管部门公务员。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分配到了同一家单位,他为人低调谦和,我则属于高调惹事精。
大概不到十天功夫,我就成功进化为领导的眼中钉。被分配到了最艰苦的岗位,之所以说艰苦,不只是活儿重,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随时都会有任务。而且这个岗位很稀有,我们这儿大概一百多万人,至今从事过那个岗位的,不到十个人。
不过到底是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这点基本作风还是有的,见我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彼,领导心里又不舒服了。
没过多久,我就被领导排挤出了单位。当时,我一度以为是自己性格的问题。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以前在机关当司机时,我老叔是办公室主任,俩人有过矛盾。他无法报复老叔,只好发泄到我身上了。
再后来,听说还有个原因,是我们参加工作是九月份,很快就是中秋节,别人都到他家里去了,我没有去。
哈哈,反正是刚上班,就稀里糊涂糟了暗算。最困难的时候,单位没人敢跟我说话了,怕招惹了麻烦,但是R,还有他的师父,以及Z三个人,仍然一如既往。
Z的姑父,是机关财务科长,我们领导惹不起,至于R和他师父,反正已经在最艰苦的岗位了,怕他个球。
后来,R通过公考,成了其他单位的公务员,我走了另外一条路。不在一个单位,联系就少了,但是好兄弟,到什么时候,感情都不会淡。
父母是公务员(官员)是怎样的体验?
父亲局属领导,从我4 5岁开始,是的,没看错,30岁他就是,一直20年
起点高,后劲不足,年轻有为,吃了时代红利,同时期提拔的都和他年龄相当,后来看看好像也差不多原地踏步吧
但是我直到小学4 5年级才知道父亲是个领导,小时候很单纯,地方小,4 5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公和我父亲同单位,怎么知道的呢?相当可笑,老师以我不好好摘抄作文,字不漂亮为理由,当着全班面撕了我作业本,并说因为我父亲是某领导,所以特许我回家重新抄写,不用挨留!在同学惊讶和我吃惊的反应中又加一条,让我父亲再撕下来的作文后面签字留言。先不说我作业态度问题,这样的人可以当老师吗?家庭对我的虚荣心保护,让她一夜之间撕开,还要侮辱我父亲!但是我没有大家期待的反击,一个10岁的小孩,而且非常老实的,平平无奇的小孩在那个年代,不知道怎么回击,只能默默忍受。我爸也以为是我没有认真写,常规签字,并写老师用心之类。后来长大我才懂,人的嫉妒心和丑陋就是这么奇怪,她就不希望你好。大学毕业,看见那个班主任还是激动的,过去打招呼,人家来一句:毕业了?大学?在家待着呢?她多么希望我是个待业青年就此沉沦,可惜我的专业让我在体制内xx部顺利任职。
为什么我再次见那个老师没有不高兴,因为那时候我也没有感悟出她的恶意,后来工作中才逐渐成长很多。反应为什么会这么慢,反射弧为什么会这么长,一是个人性格,二是原生家庭幸福吧
多年后我和我妈说起小学这事,还有后来再次遇见妄为人民教师的此人,我妈惊讶,以为这个老师对我很好,其丈夫当时经常以他媳妇是我班主任讨论一下我近期表现为由和我爸淡逼。不过这家人的处事原则也受到了惩罚,她丈夫后来如她所想当了科长或者副职之类,孩子结婚大办特办,当天晚上就被仇家举报,直接吓尿裤子系列,可见做人还是要有良心。
我妈正科级,从来没有受过父亲照顾,母亲要强。我资质平庸,人很佛系,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从来不敢背后给人捅刀。资质也很平庸,很开心每天,在体制里,但是被父母强烈反对所谓那些进步提升,认为随遇而安,开心就好。所以体制生活焦虑很少,因为不站队,不拉帮结派,也被同龄人视为有背景受过排挤。但是不在乎,家庭为主,没空理这些,赶紧干手头工作,研究孩子教育学区房才是真的!孩子不用多高理想,享受好的教育,自信,做自己最重要!
父亲后来在我们地方的总局当分管领导,部门重要,直接对接此系统最大领导,统管下面所有同系统单位,一定意义上所升职了,都是在我成家立业后了。不过我家反应很平淡,工作地点的变更让我父亲愁的是谁晚上给他做饭和日常生活起居。我妈在退休后跟我爸去工作城市,直接放弃不会做饭和做家务的我。老公和我婆婆接替了照顾我生活的要职,感谢,感恩,开心。ps从不洗碗,洗碗手会不好看,哈哈哈
本来想弱化一下地域,所以省市县按自己的认知瞎说一下,xx部,也是某地特有,哈哈哈,重要就是那个讨厌的老师,大家关注这个呀!其实所谓多大和多小的领导,应该都是平常老百姓吧,我认知是这样的,我尊重领导,但是规则底线永远不破,该强硬不会软,走背字的不会踩一脚,不怕竞争因为根本就不竞争。我再改一下吧,瞎改一下,博君一乐!#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社会#
#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水浒传》这本小说越短越好#。北宋年间,以宋江为首的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水泊梁山。有受到排挤的公务员、前途渺茫的下级军官、招人羡慕妒忌恨的暴发户、输得倾家荡产的赌徒、无恶不作的地方恶霸、包庇罪犯的刑警和狱警、游手好闲的混混、濒临破产的个体户和小商贩、谋财害命的黑店老板、被取消教学资格证的老师、禁渔期非法捕鱼的渔夫、对苛捐杂税不满的农民等等。因为他们都对现实生活和社会的不满,于是拿起手里的家伙与政府对抗。由于人员复杂且意见得不到统一,几万人马只坚持了两年多的抗争,死的死,伤的伤,有的赌气出走,有的被捕入狱,最后以失败告终。
88年理工男,2012年大学毕业后南下大厂打工,任技术负责人;工资6000+,扣掉各项开支后剩三千来点,对比一下同班同学,特别是体制内的同学,每月也是到手两千多点,但一年攒下来的比自己多多了,平常基本不怎么需要自己出钱,工作虽然也有压力,但自主性很强,领导同事之间很互相尊重也客气,反观自己:收入那样,成本高,工作也不舒心,领导、同事压迫,排挤性很强。于是该君捡起书本,刻苦攻读。2014年考入邻省的区直公务员,总算进入了体制内。
2016年,通过各方面消息打探和公开招考,选调进入家乡邻县的乡镇,没有级别,还是普通科员;服务两年后定为副主任科员;一直专攻乡村扶贫建设和乡村振兴;2019年,定为四级主任科员。是年年底,受某领导赏识,调入区政协,继续为四级主任科员,主要干的工作为主要领导服务;2020年底,公开选拔机会,该君公示为区直正科级领导;公示一结束,任区城投公司总经理,2022年1月,再次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实现普通人阶层的跃迁。
90后牛梦琳,即该君服务乡镇对口乡村振兴时互识,牛梦琳现已是网红,助力家乡生态农产品销售,做出了很多贡献。#90后女孩回高原当农民年销200吨枸杞##职场加油站#
杠精今日问
公务员遴选本来是公务员正常的交流提拔渠道,可在实际中,大家担心遴选没有上岸后被原单位排挤,甚至有的地方限制参加遴选次数,与遴选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坦然遴选与安稳工作之间。
何解?
毒眼看本质:小县城为什么留不住人,而留在小县城你能干什么呢?想创业,但是几乎所有赚钱的行业都被大企业,大品牌把控,想要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可以忽略不计!
就业吧,一眼看得见的工作服务行业2.3千的工资,私企也就3.4千吧,传说中的国企待遇很好,但七大姑八大姨早包揽了的,早就超编了,基本都近亲繁殖,没有关系进不去!
私企最好进,因为缺人,但是起薪3.4千,工作环境和条件就不说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忍吧!福利待遇几乎没有,讲的就是交易,没什么交情可言,忙得昏天黑地,年底一看还是3.4,想升职加薪,还得要学会讨好卖乖,跟能力,努力没多大的关系!
要说最好的出路,那就是考公务员,事业编制,貌似有能力是一回事,不会来事也是处处受排挤,想去受排挤的人还挤破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摔死了无数,留下来了也未必能生存!
小县城赚钱处处难,可消费真的不低啊,很多小县城,除了房价比大城市低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开支一点不比大城市低,甚至于大品牌产品会比大城市还高!同样的开支,生活品质还不见得有大城市好!朋友们,我说的是实话吗?《关注毒眼号,看清人间本质》
河北唐山打人者陈某志的女儿受到网爆,在学校以及社会上受到了排挤,这个还不是最关键的。
陈某志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伤痛的同时,他的女儿无也法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现在的生活可谓是如履薄冰。
关键的是陈某志的女儿以后考公务员、当兵等等政审都无法通过。
陈某志这样的人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引爆,希望大家都远离这样的人,以免受到伤害。
职称对事业编人员不仅意味着收入,也代表着机会。
《二号首长》主角唐小舟因为个性张扬在江南日报社深受压制和排挤,不仅报社总编辑赵世伦对他呼来喝去,不把他当人看,起始阶段连他自信可以分分钟拿下的美女徒弟徐雅宫在关键时候也拒绝了他,让他深深感受到了人生的巨大挫败。他在报社没有职务,没有地位,甚至当发现老婆背着他在家里和上司乱搞的时候想买醉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对象。唐小舟的人生哲学包含两只脚,一只是家庭,一只是事业。当两只脚都不如意的时候,必须稳定一只脚,才能有机会去处理烂透的另外一只。然而环顾左右,唐小舟发现他没有哪一只脚是记得住的,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情商低。
幸运的,唐小舟后来成为了省委书记大秘。这个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转变,从此开启了他的逆袭人生。曾经一向对他颐指气使的妻子放下了身段开始向他低头,曾经不可一世扬言要将他时不时伸出的老二割下来的赵世伦竟然恬不知耻地要给他开欢送会,曾经顶住最后防线的徐雅宫主动褪去衣衫投怀送抱……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他的这个华丽转身在改变,让他真正品味到权力的作用、岗位的价值、人际的现实以及事态的炎凉。二号首长,果然名不虚传。
那么,为什么唐小舟可以顺利成为二号首长?
除了自身出色的才华、赵黎平的推荐等主客观因素外,唐小舟后来最庆幸的应该是自己有一个很多人不具备的条件——正高职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职称给了他改变的机会。这点在他第一次被通知去省委办公厅时,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余丹鸿和他的一番对话可以得到印证。当时,余丹鸿对唐小舟说,省委书记赵德良要换秘书,他向赵德良推荐了唐小舟。本来唐小舟是不合适的,第一,唐小舟过于个性,张扬有加,内敛不足,不适合省委办公厅的风格;第二,他在报社没有职务,连个副科都不是,按规定调不到省委办公厅。不过好在他有高级职称,理论上相当于正处级待遇,正是因为这个条件,在赵德良的授意下,唐小舟才得以顺利调入省委办公厅当秘书,否则别说给省委书记当大秘,唐小舟想进行政机关当个公务员都不可能。由此可见职称的重要性。
《二号首长》描述的时间是智能手机流行之前,推测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当时《公务员法》还没出台,干部管理还不是很规范,职称尚且如此重要,更遑论在新《公务员法》实施后对公务员调任有明确副高要求的今天。所以事业编要想转公务员,有机会还是要多评论职称。
#头条职场说# #直言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