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第一流。
公考报名结束了,我安心了,继续打工吧!
唯一能报的岗位,还是外地的,人数突破四百!没戏了[流泪],
一开始的踌躇满志,现在已经化为乌有,,唉,书收起来了。。不做梦了[敲打]
李少莉的烦恼
人漂亮了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尤其是漂亮又有权势,那就不是一般女人把持得住的。
本来是一次出镜扬名的机会,居然惹出如此大的风波,恐怕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其实,公务员没有错,漂亮也没有错,穿金戴银也没有错。错就错在身份和穿戴的场所不对。
暂且不论这些首饰服饰等是否存在利益交换问题,单就公务员代表国家政府的现象而言,还是应该以朴素大方得体为宜。
两办啊同志,多少人做梦都进不去的,你想啥呢?//@海诺488:也不算实权部门啊,怎么会崇拜成这样?真的假的哦……//@荧荧之光通天之亮:两办//@海诺488:能透露一下是公务员的哪个部门不?
这样算不算严惩。
对于浏阳入室打人事件,央视曾评论道,如果这种都不能严惩,那就是对不起人民,但处罚结果出来以后,网上依然是一片喧嚣,认为处罚力度不够。
但如果对公务员的处分有一定了解,就会认为这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罚了,许多人对开除党籍无感,但对于党内人士来说,这就是政治生命的结束,在党内处分上,这已经是顶格处理了。而行政撤职,对于有职务的人来说,也是顶格处理,再加上行政降级,这是又加上了经济处分,因此说,这已经是相当严厉的处分,但可能仍没达到网友的预期。
有人说,会不会胡汉山又回来了,直接告诉你,这是做梦,想都别想。#子尧视野#
某天,石先生刚到单位,领导一脸好奇地问道:“昨晚CCTV-4上那个当年明月是你吗?拿了4100万版税?” 他害羞地点了点头,急忙解释说:“我都是利用下班时间写书。”
得到肯定的答复后,领导惊讶地合不拢嘴紧接着说:“你知不知道,我是你的铁粉呀!你写的这本书我都追了整整3年,还看得不过瘾,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你小子居然还能有这样的能耐。”
当年明月原名叫石 悦,当时是广东顺德的一名普通公务员,在同事们眼中他也没啥特别之处,他性格孤僻,别人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他则安静地在一旁看书,同事们出去应酬,他基本都不会去。
他在天涯连载的《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一年时间销售了上千万册,版税也跟着水涨船高,让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当年明月声名鹊起。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明朝那些事儿》专门介绍明朝近300年的兴衰起落,肚子里没有墨水那是绝对写不出来的。
当年明月一夜爆红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非常谦虚地说:其实我是一个特别平凡的人,我只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或许如今的他,也只是街头浩如烟海的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他的生活很简单,看书,写字,下围棋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爱好了。
1979年石 悦出生在湖北宜昌一个普通的家庭,在他7岁那年,父亲带着他逛新华书店,看着满屋子里的书,石 悦激动不已,最终《上下五千年》这本历史书吸引了,当时售价5.7元,相当于父亲三分之一的工资,看着儿子渴求的眼神,父亲一咬牙买了。
这本书一般的成年人都估计看不进去,但是当年明月却看得如痴如醉,他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看了7遍,看不懂的地方就查字典。
11岁后当年明月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
上了大学后别人都忙着谈恋爱,找工作,可是当年明月还是一有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沉浸在历史的海洋中。
累了的时候,他就喜欢独自坐在静静的角落,观察着别人的一举一动,揣摩着人们的心理。
父亲在学习上对他的要求不高,甚至连他高考前二个月辍学在家休息,父亲都说随他的便,我也不指望他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他心里有数就好。
高考成绩出来,父亲笑得合不拢嘴:“你这小子还真是有两把刷子呀!”父亲让他学法律,为的是将来好找工作,当年明月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大学毕业以后如愿考上了公务员,有了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2006年3月的某天,当年明月看历史书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要重写“明史”,看到那些故作高深,要么就是像说明书似的文章,就有些郁闷,有一次他在博客上说:“有的史书太难读了,读的时候完全没有乐趣,简直想骂人!”
当年明月是个“知行合一”的人,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在天涯的“煮酒论史”版块开始更新,在前言他写道:“我觉得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在更新之前,他先是查阅了三个月的资料,做足了准备之后,他开始在网上连载《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在写历史的时候,加入了很多流行的手法,比如推理、悬疑等,还用不少俏皮、幽默的网络语言,正是这种通俗易懂、独具一格的写法,让他写的历史读来生动有趣。
原本波澜壮阔、交错复杂的历史事件,在他的手里,迅速变得井井有条、线条清晰,似乎他就生活在700多年前的明朝,以一双冷眼观察世事。网友一读,连连感叹:“原来历史也可以这样有趣!”
那个时候在网上更新没有任何收入,当年明月为了让更多人喜欢上历史,每天都要花4-5个小时去做这件事,虽然每天只更新2000个字,但光看资料就要花几个小时整理,他的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干净,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能轻松读懂。
当年明月心中的明朝,群雄争斗,无可取代。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如此波澜壮阔,读史如读心,你能感悟到多少,就能证明你的阅历有多少。
当年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帝王还是王侯将相小人物,他们都是有两面性,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还采用了大量的内心描写,拉近了我们与古人的距离。
或许是在历史钩沉中见识了太多的大风大浪,功成名就后的当年明月显得颇为沉静。有人说当年明月骨子里其实很骄傲,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接物有分寸。
《明朝那些事儿》金句频出:
1: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
2: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4:所谓的成功就是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读史使人明智,《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本经典之作,他将豁达通透的人生智慧,贯穿书中,讲的是故事,品的却是人生。
如果你想让小孩子摆脱电子产品,拥有独立思考和明辩是非的能力,请送给他(她)一套《明朝这些事儿》,一顿洋快餐的钱,可以换得修心明性。
好书与君共勉!
简直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九边说,退休金只对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有意义,普通人意义不大,只是个梦见托底。
我看了一下,普通人恐怕连个托底都谈不上,城乡居民每个月才有190元,实在低的离谱。
如果遇到生病什么的,岂不是无能为力?
虽然医保政策逐渐完善,但不能保证不会生大病,可能到那个时候还得靠自己和子女,所以不能抱有侥幸和乐观的心态。
必须得努力赚够养老金,不能到老了全靠国家。
#养老金#
山东人眼里就两份工作,公务员和老师,年年都是打破脑袋的往里挤,做梦都想吃上公家饭。他们不羡慕你工资有多高,不羡慕你有多少钱,听说是公务员或老师就会高看你,即使是乡镇公务员也羡慕的不行。男的是公务员就不愁娶媳妇,女的是老师就不愁嫁。
看来儒家思想里的“士农工商”排位是深入到山东人的骨子里了。
#寻找小组生活家#
现在的网络可不是以前的街头巷尾,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再深也不过是一条巷子。
现在的网络,它的神经末梢可是联通着世界的每个角落。
有不少主播每天日日夜夜的工作,做梦都想成为网红主播,因为一旦成为网红,那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就是红不起来。
今天我们也来聊聊网红女副局长李少莉同志,当然一定不能网暴。
李少莉副局长是在一场关于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被网友关注的,原因是她的三万块的耳钉和四千块钱的纱巾及用手指点读念稿。
李少莉是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李少莉是女同志,更爱美。她虽然56岁了,但她注意打扮和保养,就像30多岁的人一样。
李少莉是一个女同志,16岁当过纺织工人,能奋斗到如今的副局长,确实不简单。当然靠别人帮点小忙也无可厚非,只要程序合法。
下面说一下李少莉的失误之处。
李少莉是公务员,在发布会这样的场合应当着装规范,不能穿戴奢侈品。不过我认为也许是她习惯了,忘换装了。
说说她的奢侈品,她的工资也能买起。如果说是别人买的或送的,要有证据,除非有人举报。
关于李少莉副局长念稿用手点读。也许是秘书写的,自己没有提前看一看,或者是56岁的她眼花了,用手指点是怕串行。
现在纪委已经介入调查,李少莉真是像她获得的那些荣誉一样,名副其实,请大家到此为止。如果真有错,有错必究。
不过不少网友说,做人要低调,特别是领导干部。
本来想用不能参加女儿成人礼卖个惨,博取一下社会同情,却不想事与愿违被网民按在地上摩擦,郑州社区书记刘红英做梦都想不到自己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成为“网红”。面对民众的口诛笔伐,网民不清楚刘红英现在是一个什么状态,但可以肯定,她这次百分百闯祸了,怕是当不了这个社区书记了。很多网民因此留言,当书记多好,她不想干大把人抢着干。以为社区书记是多大一个官,收入很高,言论中不明就里,很多其实是误解。
1、首先社区书记不是编制内人员,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而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负责人,类似于村支书,由社区居民选举产生,并非是很多人理解的领导干部。
2、其次社区书记的收入也不高。社区书记按规定可以享受国家的定额补贴,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工资,但补贴标准并不高,中西部地区一般在2500元左右(东部发达地区可到4000元),工资按规定扣除社保实际到手也就是2000元。另外年底有少量绩效,年综合收入与公益岗位人员差不多,这种收入水平高吗,答案显而易见。
3、最后社区书记权力也不大。与其说权力,不如说更多的是服务和责任。特别是碰到大疫大灾之年,社区书记作为行政指令下沉基层最后一道防线,每天都需要处理、协调大量事无巨细的事务,白加黑五加二是常态,而且还得注意态度,不能得罪社区任何一个人,否则就有可能被质疑工作失职,遇到简单粗暴的被怼被骂甚至被打是常有的事。社区书记在身体和精神上的付出是不成比例的。很多人说社区书记权力大,容易干,典型的是外行看热闹。
作为冲在疫情第一线的社区干部,刘红英罔顾民意在公开场合说出如此不恰当的话,她该为自己的愚蠢买单,舆论对她的讨伐无可厚非。但是怼归怼,说归说,不能一杆子打翻一船人,随便给社区书记这个岗位加戏,不分是非传递错误信息,认为社区书记有多牛、有多大权力、是多么大的领导,四处拱火、以讹传讹,让很多不明真相者把矛头对向政府。这是很负责的一种行为。#刘红英缺席女儿成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