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们快来收藏起来吧!没事的时候务必认真看看!最近四年全国76所本科高校考研率排行榜大数据出炉啦!
#教育听我说# #教育大家谈# #教育#
考研成了当下大学毕业生的首选事情,虽然也有部分大学生选择考事业编制或公务员,但是考研比例还是很高的,占据了毕业生的70%,哪些高校考研率比较高呢?这就是大学生们很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老师就把2021届全国76所本科毕业生考研率排行榜大数据分享给朋友们,至少报考志愿或考研报名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报考!
我是@高中教育管家
没有关注的朋友们点点关注
对此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留言交流
#2022生机大会##头条创作挑战赛##在头条看见彼此#这6类大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定编定岗,可别选错了!
2023年全国毕业大学生数量将达1174万,在当前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很有可能一毕业就面临失业,所以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这6类大学生毕业生,根本就没有这种烦恼,因为他们一毕业就有岗位,而且还会入编。

一、公费师范生。这类学生只有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院校有招生,需要有较高的排位与分数。他们在校期间实行三免一补,获取教资证不需要参加教师资格的笔试,可直接进入面试;同时,毕业后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工作,岗位也不一定在农村。
二、“优师计划”毕业生。优师计划可分国家优师与地方优师两种,国家优师计划是由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类院校招生,面向中西部省市,与公费师范生相比录取线要低一到二十分;地方优师计划则由省一级师范院校招生。这一类学生毕业后,他们将到定向岗位就业,其他待遇与公费师范生相同。
三、军校生。这是大家最熟悉的,近些年虽然有些降温,但随着军人待遇持续提高,这类学生仍是大家比较追捧的。军校生一进校门,全方位就由国家来保障,每月还有千余元的津贴。毕业后,将由军队统一分配工作,非指挥类还有一定比例的升学率。

四、警校生。这与军校生比较相似,虽然警校生有入警考试,但公安部直属的警校生入警率一般在99.9%左右,省属的警校入警率也比较高,达80%左右。
五、公费医学生。这一类学生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了几所医学类院校负责招生,主要面向农村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培养医学生,与公费师范生相似,实行三免一补。工作岗位与优师计划相似,有定向性质。
六、选调生。要想进入围选调生,你所读的院校必须是985、211以上大学,同时在大学期间表现比较突出,入了党,担任过班委或领导职务。这一类毕业生是不需要经过国考的,直接进入公务员行列,并视为党政领导干部的后备军。
与其考公选择稳定工作,不如选择这6类学生,不要选错哟!
浙江以前留传的一句话,优秀的人进入市场,中等的人进入继承家业,没得选的人才进入公务员。

其实这是很久以前的印象了,但到现在还是很多其他省的人认为浙江人不喜欢做公务员。
其实这种形式早已经发生了变化。浙江省的大学生考公务员的比例并不比其他省低,没有具体的数据,但从感觉上来讲,竞争也非常激烈。
以前遇到一个浙江的学生,家里的一定要他考公务员。毕业之后其实进了一个很好的公司,后来又考事业单位,考到了一个艺术学校。再后来还是考了公务员。
这不仅仅是个例,而是普遍的。与中西部相比,他们的职业认知并不会把公务员作为一个唯一的选择,只是在职业选择上比较优先。
这也反映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稳定成了经济发展后的一种重要选项
每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有多少?经济类管理类占比如何?前几天学校召开就业工作会,就业形势确实严峻。每年八千多名毕业生,根据往年数据,灵活就业占了相当比例。其实就表明就业质量还有待提升。

据了解,我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约有三分之一是打算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的。问题是考上的比例有多少?
查了一下教育部2020年的统计数据。每年毕业的本科生400多万。经济类和管理类加起来就超过100万。难怪内卷得厉害。最近一两年,财经类高校热度有所下降,这也是就业市场的反馈。
管理类本科生招生是否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比重,同时应该增加管理类专硕的比重,管理类专业与实践结合紧密,本科生缺乏工作阅历,有些问题理解起来不容易。工作三五年后再来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恐怕效果会好一些。
随着就业环境越来越差,本来想让儿子毕业报名国考。
看了看这个竞争比例20000:1,默默打消了国考念头。
这个比例考北大清华的难度还要大,
2021年高考人数1078万,
北大清华录取人数约7200人,

大约1500:1的整体录取率。
随着经济环境不好,一些企业大面积裁员,国家公务员越来越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香饽饽,别的不说,起码旱涝保收。
都说考研是独木桥,国考就是钢丝桥,穿过去者寥寥。
想当年,下海经商成为时髦。风水轮流转,现在能进行政事业编挤破了头。
从就业趋势,也可看出行业兴衰。趋利避害,永远是人的本能。#石家庄头条# #石家庄身边事# #微头条日签#
为什么父母是公务员的家庭过得都很富裕?
第一,公务员今天的的录取比例应该在2%以内了,哪怕在二三十年前,报考录取比例也不会超过10%。再加上报考公务员本身对于学历和很多方面就是有一些基础要求的,所以说能考上公务员的人,不跟天才相比,至少在普通人里面绝对算是人中龙凤了。
父母都是在人群中百里挑一的人,家庭过的富裕很奇怪吗?

第二,很多人忽略了长期稳定现金流的力量而太过在意眼下的资产(比如有很多问题下面很多人天真的觉得自己拿了1000万就可以退休了),其实每个年代都有一些财富爆发的人,比如八九十年代做小商品生意(俗称倒爷),21世纪初做国际贸易,10年左右银行业和房地产行业,今天的金融行业和码农。
而公务员则完美的规避了方向变化的风险,虽然每个短的时间段都会有比公务员收入发展更好的职业出现,但是公务员则是在每个时间段都是所有职业中中上等的选择,就像考试你要考10门课,公务员就类似于你虽然没有第一,但是每门都是前三名么,你的十门总分加在一起是是第一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三,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事情还是政策导向性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方向也是很重要的。而在公务员系统对政策的敏感性和预见性都是要比普通老百姓领先一步的,很多信息,提前知道一步就意味着更多的收益。

以上三点加起来,再加上你说的是“父母都是公务员”,以正常的判断应该说的都是父母从事公务员30年或者以上的家庭了,这么长时间的优势积累最终呈现出来的“过得很富裕”,实属正常现象。
表弟理直气壮地说三本学生考上公务员的人数比985、211的多,我说事实可能是这个事实,但道理却不是你想的道理。
据我所知,普通院校尤其是二三本院校的学生在体制内的比例是远高于重点院校的,为何这么说呢?
首先是我身边接触到一些体制内的朋友,他们的单位在最近几年招录的几十甚至上百公务员中,985和211占比不超两成,二三本的学生则是半数以上。我说说里面的原因。
第一,普通院校学生的基数远大于重点学校,尤其是985和211院校,总共就那么几所,可二三本学校就多了去了,基数大、人数多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985和211的毕业生就业选择较多,很多去了待遇更好的企业。对社会招聘来说,毕业于重点院校是极大的优势。
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在简历那关就被筛了出去,基本没希望进入各行业的顶尖公司。而公务员考试只限制学历,不会对毕业院校进行限制,许多地方自考都是承认的,这就提供了更多机会。
第三,越是人数众多的基层公务员,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越多,比如每年招几十上百的税务、监狱、乡镇等。但是,越高层次的机关单位,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例就逐渐增大,比如省委组织部、省高院、或者国家部委等等。
换句话说,很多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把考公务员当成退路,而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则把考上公务员当成出路,这就造成了人数的巨大差距。#公务员# #职场#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
更多干货分享,关注小西学长,助你成功!
各国大学生愿当公务员的百分比:中国居首。
1,中国76.5%。
2,法国5.3%。
3,美国3%。
4,新加坡2%。
5,日本排在国内职业53位。
6,英国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