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极没有熊
2006年的公务员笔试科目当中曾出现“为什么南极没有熊”这样一道选择题,此事曾在当时引起热议,各界人士对此褒贬不一。只是,南极到底是因为什么才没有熊的呢?
2006年,27岁的公务员石悦,写了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狂赚4100万版税。本以为他会过上潇洒的生活,可他还是选择公务员,拿3000元的工资!
《明朝那些儿》的销量高达千万册,20多岁的石悦一战成名,赚得盆满钵满,人生从此发生转折,平步青云,前途似锦,人生已然达到了巅峰。
关键是他并非学历是出身的,也并非是文学专业的,而是一个法律公务员,是个铁饭碗。
因为父亲让他报法律专业,说工作稳定,结果就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成为了一个广东顺德公务员,而当时的工作就有6000元。
这还是在2000年的时候,这份工资可以说是个高薪阶层了,到那时的房价也才2000多,他一个月收入可以买3平方了。
结果公务员的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他感觉很空虚,于是就看了《明实录》,最后尝试着玩玩的心态写了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稿子。
因为对明朝历史比较熟悉,于是就想着变得趣味一点,写了几篇放到了天涯论坛,无意中却火了,结果被催更新,他就每天更新2000字。
就这样,口碑一个传一个,最后大火特火,出版社看到了商机,就找他出版,而他也没想到这是一个机会,就半信半疑地答应了。
结果一放到市场上,读者居然抢着买,因为这是白话历史,并且非常有趣,看着书迷如此热爱,出版社再接再厉,最后狂卖1200多万套。
而石悦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拿到了4100w的版权税,一本书居然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并没有过上奢侈的生活。
采访中他表示:“我觉得工作就是工作,兴趣就是兴趣,我父亲说无论名气多大,风头多大,你都得有一份工作。”
拿到了4100w之后他并没有辞职,名气带来的很多附加财富并没有让他迷失方向,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好多年。
最后他的名声在外,才华在内,而工作岗位又是勤勤恳恳的,铁饭碗吃到底,最后就当上了处长级别的职位,可以说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已经到达了巅峰。
虽然后来他并没有再写出更加经典的作品,但是这本书带来的收入足够让他不愁吃喝,一辈子衣食无忧,更让人敬佩的是,明明可以靠才华吃饭,偏偏要靠努力上班工作。
又或者正是这种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性格,才让他变得如此成功吧,很多人中大奖就立马辞职不干,而像他这么坚守岗位十多年的,确实很有定力。
大家有何看法呢?看过这书?
关注@影娱厅分享更多精彩#娱乐##娱乐聚焦#
这种考试最好一次过,越往后越疲惫。我2006年第一次考高级项目管理师,复习了3周。成绩是56、50、43(论文),论文只差2分。后来断断续续又考几次,一次比一次差[尬笑]。不过我倒不是为入户(我本人北京人),是因为工作投标的原因。第一次考最有心气,后来多次考就没动力了,3门考试总有1门没过,后来出国,就再也没考了。
真的伤心了,这个软考成绩一出来,又给了我沉重的一击。估计今晚要失眠了。已经考了两次,还是过不了。上一次考试上午过了,下午差四分。这一次就下午过了,上午又差7分。我不知道是该怪自己不够努力,还是该怪今年没有这个运气。费尽心思买个学区房,却考不到广州户口,我真的是个没用的妈妈。两个宝贝很快就要面临升学,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谁能给我再来一次的勇气啊
坐标湖南长沙,作为一位70末的中年人,我的人生经历中有几个年份特别重要,1997年考上大学、2001年参加工作、2006年买房买车、2007年结婚,2008年生老大、2015年生老二、2016年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创业,不但没有过上财务自由的生活,还欠数百万外债,不少亲友说:“你这是自讨苦吃!”
70后一代人,从农村考大学,我想经历都有很多类似,小时候吃了不少苦,还好终于通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在城市安家立业。
我是97年考上大学,当年全国大学招生人数90余万,升学率大约在30%左右。远远低于现在考上大学的比例。
2001年毕业去了一家央企,先做销售,后被老总点名调回公司做技术,2003年来到长沙,后生活在这座城市。
2006年买下家里第一套房,当时长沙房价2000出头,把上班几年的积蓄全花光,记得装修钱还是向我哥借的。
2007年五一假期结婚,我很清楚记得,当时婚礼办了60桌,用的是习酒,虽说当时没有习酒窖藏1988,但习酒的口感还是不错的。
2008年奥运会前夕生老大,2015年春二胎出世,2016年,我辞去国企高管的工作,开始和朋友创业。
至今6年过去了,还没有分红,疫情期间,对公司影响还是蛮大的,公司起初还正常运行,还能按时发出工资,但今年的确蛮难,现在是欠了几百万外债,在苦苦支撑。
几十个员工,也需要这份工作获得工资养家糊口,若有一天我实在撑不下去了,员工们也不要怪罪我,毕竟我们都曾付出了100%的努力,只是运气不够而已。
我今天的结局,有亲友说:“你好好的辞去国企高管的职位干吗?你这是自找苦吃。”
可我一直认为:“人生就是不停地折腾!”对此,大伙怎么看?
#窖藏88岁月弥香##头条创作挑战赛#
当年,也是考过公务员的。
2006年春天,硕士要毕业了,体验一把考公,就报省**厅的一个副主任科员岗位。也是南林大考点,4月初的校园一样的阳光明媚,樱花盛开。考试的分数还不错,不过后来没有继续,因为博士考上了,成绩在所考方向名列前茅。
我一开始要报的那个岗位后来录取一位女孩,笔试成绩比我低5分,现在好像是正处了[憨笑]
石悦是广东顺德一名海关公务员,性格内向,领导评价他“没有什么能力”,2006年,他却凭借一本书,突然获得重用,一路晋升为山东政府办公厅综合处长!除此之外,还赚了4100多万的版税,这本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而石悦就是大名鼎鼎的“当年明月”。
为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刚开始幽默诙谐,后期怎么变得严肃残酷了?我想作者 当年明月 也想把章节写的有趣一些,但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决定与选择更多程度取决于当时的环境,任何人物都不能一直保持绝对正确。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想到这里,就更能理解当时人物心中的无奈了,那时的选择在多年后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当年明月在文尾似乎给出了答案,“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推荐大家这套增补版的《明朝那些事儿》,共九册,弥补了旧版的遗憾,在这个版本中增添了很多图、表,让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错综复杂的人物事件。
无论你读过还是没有读过,都可以买一套收藏,放在床头,睡前读几页,一种美好的享受,也可以买一套送给孩子,是孩子拓展视野、锤炼思想的不二之选。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者【看一看】购买哦!
2006年,释明心放弃铁饭碗,跑去寺庙当和尚,父母哭着求他:“别当和尚了,回家传宗接代吧,太丢人了。”
当年,释明心靠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迅速走红网络,被网友称为“最帅和尚”。
1980年,释明心出生于浙江省的一个小镇上,19岁的他遵从父母的意愿,通过层层考试,成了镇上的一名公务员。
手捧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每天朝九晚五,父母脸上有光,旁人羡慕有加,但释明心却并不开心。
他的脑海里始终响彻着一个声音: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又不知该如何解开心中的困惑。
就这样,公务员一当就是10年。
直到有一天,释明心偶然间从网络上听得一首佛曲《轮回》,顿时感觉大彻大悟,解开了长久以来的困惑,原来佛门才是自己的最终归宿。
找到人生的目标后,释明心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公务员工作,准备了却红尘 剃度出家。
却不知,此举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母亲更是哭着跑去寺院里乞求儿子:“别当和尚了好吗,回家传宗接代吧,太丢人了。”
许是,母亲的眼泪触动了儿子内心深处的柔软,最终释明心跟母亲回了家,但内心深处却并没有妥协。
3年后,释明心考入了国内最高级别的佛学院,“中国佛学院”,深入研究佛学。
最终,父母选择妥协,放手儿子出家,并叮嘱释明心去距离家远一点的寺庙,免得被街坊邻居笑话。
后来,释明心当上了普安寺的主持,他给寺庙里接上了网线,院子里种上了植株,原本破败荒凉的小寺庙,经过细心地打理,变得生机盎然,香火鼎盛。
没事的时候,释明心会看NBA,也会约上几个师兄弟一起打篮球,拍一些视频分享自己的日常,和养的多肉植物。
镜头中的释明心身材伟岸 高大帅气, 面如冠玉 眸深似海 耳如元宝,妥妥的佛相,凭借着帅气的形象,竟然吸粉百万。
释明心的粉丝中,据说女性粉丝占比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很多女孩千里迢迢去寺院烧香拜佛,只为看释明心一眼。
其中不乏富婆名媛,甚至想要嫁给他,但释明心不为所动。
对于出家,释明心曾坦言:“我喜欢佛教,与佛有缘,能出家修行也算是最好的归宿吧。人活着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最大的幸福。”
释明心何其通透,能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成了事业,也不失为一种成功吧,却唯独苦了父母。
如今,释明心已经在寺院里渡过了11个年头,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父亲已经离去,母亲偶尔会来寺庙看望儿子,相信只要释明心过得舒心,就是父母最大的慰籍吧。
#八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