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成都狱警公务员网(成都市公安局监狱招聘)

过了年,就被送到了成都市宁夏街二二七转运站,这里是整个大成都的判刑上山的中转站,从各地送来的犯人都是刚刚判刑,可以接见家属的,大家身上都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或多或少有钱在身上。宁夏街真的拥挤,每个监舍规定

过了年,就被送到了成都市宁夏街二二七转运站,这里是整个大成都的判刑上山的中转站,从各地送来的犯人都是刚刚判刑,可以接见家属的,大家身上都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或多或少有钱在身上。宁夏街真的拥挤,每个监舍规定关二十人的都是六十人以上,每个监舍设四个召集人,由有关系的,短刑犯担任,进入监舍,有钱的每个人交一千的仓费,享受的权利是不干活,买的菜一起吃,钱少的交五百,享受的权利不干活,分点菜吃,再少钱的交三百,要干活,叠毛巾,洗碗,,不分菜吃。没钱的擦地,擦铺板,每天起床开始,两个人一组,不停的擦,两个人擦过,先就准备好的两个人跟上,擦过的又到后面排队。虽然很拥挤,可是地面,铺面都很干净卫生,平均来的犯人呆不到十天就送走,后来算了下,宁夏街的召集人如果和狱警没有利益分配的话,每个人每个月至少纯利润两万,而那时候在外打工的工资工地一百,馆子师傅七八十,好点百多,小工五十,六十。。。到1989.3.08宁夏街清空,所有送来的已决犯送往石棉新康,十个大巴车坐满,送到火车北站,犯人就坐满了三个车厢。清晨的火车北站,当列车缓缓启动,列车里响起了一首歌:成都啊成都我的故乡,马路上灯火辉煌,岷山啊酒楼啊,锦江桥头,披上了节日盛装,岷山上面听点唱,酒楼上咖啡飘香,知道以后要上山,年龄就是本钱,,,,,,先是一个车厢唱,后来三个车厢都在唱。二娃又不想哪个人,对未来的憧憬也早已放下,无所谓的态度,也就听听而已。可也觉得这旋律还可以,后来才知道是成都知青改编的一首知青歌,原曲是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是说成都的知青,整不出这样的歌嘛。他们回城后眼高手低的,找不到好工作,就只有摸点,偷点,叫他们去抢,杀人,打死都不敢。。。坐的慢车,到乌斯河车站就凌晨三点了,警察把犯人们带到新康设在乌斯河的转运站里,给犯人们吃了饭,到六点钟,来了十五个货车把大家载往劳改埸所。顺大渡河往上,一路全是崇山峻岭,过了石棉城,顺南垭河往上,在山脚叶坪停下一个车,其他车开爬山到半山,又停下三个车,二娃就在这三个车里面。

2018年,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特批一名被判死缓的囚犯,从兰州千里转监回成都,只为让他挽救患有白血病自己儿子,那么,此事能否创下奇迹?

 

犯人名叫郭伟,在2000年,他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进监狱时,他的儿子小华还只有5个月大。

 

郭华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亲的陪伴,所以对父爱异常的渴望,但是他也很懂事,学习成绩优异,还被保送到成都重点高中学习。

 

世事无常,2017年4月26日,18岁的小华在楼梯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目眩,靠在栏杆上无法动弹。母亲张丽看到他的脸色越来越白,也被吓得心怦怦跳。她立即将儿子送到医院做检查,结果显示,肖华患上了急性髓性白血病。

 

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小华的病情依旧没有改善,这可把张丽急坏了。一般患上这种疾病的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移植造血干细胞。

 

小华没有兄弟姐妹,他要想获得匹配的骨髓只能在中华骨髓库里寻找,或者父母提供。前者能够匹配成功的几率十分渺茫,母亲张丽又因为切除过脾脏而不可以移植。最终,那个能拯救他的人只是还在兰州监狱服刑的父亲。

 

为救儿子,张丽将此事告知了郭伟,郭伟听后十分忧心,连忙请求监狱领导让他做骨髓配型测试。其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郭伟可以给儿子小华进行骨髓配型。

 

司法部监狱局十分重视此事,本着特事特批的原则,决定将郭伟转移到四川崇州监狱服刑。2018年1月11日,一场跨越千里的转监行动正式开始。

 

在火车上,郭伟激动得一夜没睡,他已经18年没有回到家乡,也没见到妻儿了。次日,火车到达成都站,郭伟在警方的看管下,拖着手铐和脚链踏上了家乡的土地。

 

此时的小华已经被转移到了无菌仓,他的体内输入超大剂量的化疗药物,残存的恶性细胞也被清除,但与此同时,他的免疫力也大大下降,身体愈发虚弱。

 

张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她专门在医院附近租房子,每时每刻都期盼着骨髓移植能够顺利进行。

 

为了能缓解郭伟的焦虑情绪,狱警还专门为他安排了心理医生,告诉他网上搜索到的白血病成功治愈案例,还有监狱从医院获知的小华最新病情。

 

郭伟非常感激监狱民警的关心,他现在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儿子身体恢复健康,而他一定会努力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家,用行动来回报社会。

 

3月15日早上8:30,警方带着郭伟来到了成都总医院。医护人员先是采集了郭伟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而后将其输入小华体内,整个过程持续了4个小时。

 

手术结束后,郭伟在警方的许可下脱下了囚服,换上了便装,随后来到了小华所在的无菌仓外。

 

他透过隔离窗,与儿子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沟通。那一刻,郭伟流下了悔恨的泪水,如果时光可以倒转,他绝不再跟人打架。或许是分离太久,二人的交谈有些生疏,但郭伟已经很满足了。

 

5月23日,小华体内血小板也在稳定上涨,病情大大改善,他也跟随母亲一起回了家。经此一遭,小华成长了许多,在提到自己的父亲时,他说:“无论再陌生,总归是我爸爸,我愿意慢慢培养跟他的感情,互相适应。”

 

在这一事件中,司法部门通过人性化方式挽救了一个孩子的生命,同时为此犯人增加了积极改造的信心。同样地,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为了身边人,牢记遵纪守法,永远都不要踏过那一条红线……

1946年,周俊烈被叛徒出卖抓进刑讯室,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装傻充愣。一位国民党高官走进来,对他使了个眼色,周俊烈心领神会,没多久,他被无罪释放。

这名国民党高官名叫黎强,他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为了解放全中国,黎强这一潜伏就是多年。

1949年的4月份,我军突破了长江防线,国军派出副师长黎强迎敌。

战斗途中我军势如破竹,加之黎强无心应战,最后一个师的兵力都被我军俘虏,也包括了副师长黎强。

他透漏自己身份是我军谍报人员,却没人相信,关押数日后,他托人将暗语发去了党中央,中央的紧急回电,才让黎强幸免于难。

黎强原名李碧光,曾用名李唯平,潜伏特务机关时用名李长亨。

董必武为其在党内起化名黎强,后面便一直使用这个名字。

1939年,黎强被派到了四川,借住在成都的朋友家里。

发现朋友和国民党政府人员有来往,黎强特意多住了一段时间,他言谈不俗,为人仗义,取得国民党政府人员信任后,混入成都中央军校学习。

后来黎强当上了“省特会”的特务头目,为了方便他工作的开展,组织希望他早点成家。

还给他安排一位女地下党员,但黎强感觉这样风险太高便拒绝了。

1946年,黎强娶了国民党成都县党部书记长的女儿,妻子到了新中国建立以后,才知道丈夫原来是共产党员。

可以说,黎强的潜伏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也因此,他在国军的官职越做越大,暗地里帮共产党做了很大的贡献。

而且他还救出很多被关押的共产党。

而地下党员周俊烈就是其中一位。

说起来,周俊烈能加入中国共产党,黎强还是介绍人。

周俊烈和黎强一样,也是非常有智谋的潜伏者,他曾三次被抓捕入狱,但都机智脱险。

周俊烈又名觐光,1912年4月出生于安岳县元坝场周家大院,4岁时开始读私塾。

老师唐香国颇受新学影响,不墨守陈规,教书不准学生读死书,边讲边开发学生智力。

周俊烈在9年私塾中,成绩稳居第一,老师非常欣赏他。

1927年,15岁的周俊烈只身前往成都,顺利考入了"成属联立中学"。

因他从未学过英语,只读了一期就不得不放弃该校,又考入"资属联立中学"续读。

此时,正值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不久,全国各地都弥漫着腥风血雨。

富有正义感的周俊烈一心用功读书,课余涉猎一些政治书刊求知,很快被《洪水》等进步书刊所吸引,对他启发很大。

而后,他勇敢揭发了“校长主任”等人的反动面目,也因此,他被学校开除。

1928年秋,周俊烈转入成都宾萌公学就读。在学校,他结交了地下党员陈永初和思想激进的张福思、严登仑、舒辉汉等同学。

同学们互相交流思想,讨论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逐步加深了对军阀和封建势力的憎恨。

1930年,四川军阀邓锡侯等人狂叫"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走一人"。

白色恐怖笼罩蓉城,“积极分子”周俊烈就成了警察的目标,还差点被抓了进去。

周俊烈只好回到家乡躲风头,本来想考军校的他,也看穿了国民党本质。

此后,他受老乡曾学圃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向往。

1932年9月18日,黎强推荐周俊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次,周俊烈和上级雷迅接头,刚推门进去,就被特务抓住。

周俊烈一不做,二不休,装成醉鬼,胡言乱语,即使被毒打,他也一口咬定自己是喝多了酒,随便进一户人家讨水喝。

特务也无解,只好把他押到南京,丢进大牢,好巧不巧,雷迅也在里面。

于是两人在监狱里互换了情报,雷迅还嘱咐周俊烈,他的身份并没又暴露,只要不承认,也定不了他的罪。

2个月后,周俊烈在老同学的帮助下释放。

1933年,周俊烈被叛徒出卖入狱,坐了两年半的牢房。

1934年,周俊烈终于出狱,他被派回老家做情报搜集和统战工作。

半年时间,周俊烈传递出去很多重要情报,中间又成功地躲过了几次搜捕。

1945年,多次立功的周俊烈被派到国统区成都工作。在敌人眼皮底下收集情报,这可是脑袋提到裤腰上,随时有生命危险。

8月份,周俊烈再次被叛徒出卖,黎强得知后心急如焚。

因为周俊烈是他介绍入党的,一旦周俊烈经不住严刑拷打,把他供出来,自己牺牲事小,更可怕的是会摧毁这么多年精心建立起来的情报联络网。

到时候,共产党的损失就不可估量。

他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救周俊烈,一方面又做好周俊烈叛变的打算。

黎强利用职务之便,调取审讯记录,了解到周俊烈一口咬定就是想抗日,没别的想法。

他心里也有了谱,知道周俊烈是条汉子。

一天,他走进审讯室,悄悄用眼神和周俊烈交流,周俊烈当即心领神会。

他又开始装傻充愣,答非所问。

特务被他搞得不知所措,觉得这个人是不是大脑有问题。

而黎强也乘机提出,天天养这么多废人,浪费人力物力,不如把那些没用的人放了。

狱警也想轻松一点,领导发话了,他们当然求之不得,很快,周俊烈就被释放。

1999年,黎强逝世,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红军墙。他是共产党最成功的潜伏者之一。#历史#

#强奸犯在牢里真的会被歧视吗# 我一个狱警朋友给我上了一课……

[赞]八十,九十年代,所有犯罪当中,强奸犯(流氓罪)属于社会和狱警最痛恨的一类犯罪,为什么这么说啦,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同学之间打架,实在打不赢就会用杀手锏武器[捂脸][捂脸]骂对方家里的某某人是强奸犯[呲牙][呲牙],这时对方就会老羞成怒[发怒],拳脚攻击变为双方言语攻击,也骂对方家里人是强奸犯,往往都是把对方家里人从老到少都骂个遍,最后还不忘来一句--[打脸]你全家都是强奸犯!有些同学心里承受能力弱的,就会被骂的大哭一场!可见当时社会对这类犯罪的痛恨之深!

[赞]还有就是当时的影视作品和教育,电视里演强奸犯的往往都是其貌不扬,丑陋不堪的角色,不像现在演强奸犯的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赞]那么现在社会和狱警面对强奸犯又是怎么个心态啦,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一是强奸犯越来越少,二是觉得因强奸犯罪判刑实在不该,超级弱智(都懂的就不详细说),三是监狱里对强奸犯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啦!

总之,不管犯什么罪都是可耻的,人人都要做守法公民!

2018年,张丽申请让尚在服刑的丈夫临时出狱,原以为只是自己瞎想,不料,监狱方面竟迅速同意,还专车护送丈夫回来。

四川成都的小华,从小性格开朗,聪明懂事,学习成绩非常好,高中考上了重点中学,是一家人的骄傲,也是大家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孩子,却不幸遭受到了命运残酷的考验。

2017年4月26日这天中午,小华看望爷爷奶奶回家时,突然感觉自己浑身无力,脑袋发晕,连走路都困难,于是他马上打电话给妈妈张丽。

接到电话的妈妈急忙跑下楼去,找到了靠在路边的儿子,只见他脸色惨白,毫无血色,虚弱的连站立都很困难,于是她赶紧带小华去医院。

一番检查后,医生拿着检查找到张丽,表情严肃地对她说:“孩子要马上送抢救室!体内有可能正在出血!”

听了这话,张丽呆住了,随即小华被大家送进抢救室,没想到,他的病情比医生预想的还严重,当天晚上甚至高烧到40度,人也昏迷不醒。

看着手里的病危通知单,张丽完全慌了神,瘫坐在地下,她想不通,为什么昨天还活蹦乱跳的儿子,怎么就一下子病成这样了?

好在经过医护人员5天5夜的全力抢救,小华的情况暂时稳定下来,病因也有了定论:小华是患上了急性髓系白血病。

医生建议,为了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小华的兄弟姐妹或父母,立即给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可是小华是独子,能给他做细胞移植的只有他的父母。

而且,张丽以前做过肝脏手术,不符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条件,医生要求小华父亲过来配型。

听到这个,张丽默默无语,在医生的一再追问下,她只好说出藏在心里多年的秘密。

小华的爸爸郭伟在他5个月大的时候,因为酒后故意伤害他人被判刑,一直在甘肃兰州监狱服刑。

为了不影响小华的成长,她一直对儿子谎称自己和郭伟离婚。

如今,为了救儿子的命,张丽只好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希望政府能同意让郭伟为孩子做干细胞移植。

监狱里的郭伟听说儿子患病的消息后,整个人如遭雷击,他悲痛地流下眼泪,甚至在不停地自责,觉得是自己罪孽深重,连累了儿子得了重病。

一开始,夫妻俩对申请也没有太大的希望,毕竟郭伟是触犯法律的囚犯,也是失去自由的人,如果被拒绝也是情理之中。

可是没想到,几天后,他们竟收到申请通过的消息。

更令他们开心的是,检查结果显示,郭伟和小华配型成功,可以进行细胞移植。

为了手术能顺利进行,兰州监狱局专程提前把郭伟转移到四川监狱,在回去的路上,郭伟激动地重复着一句话:“儿子,爸爸来救你了!”

2018年 3月15日上午8点,成都总医院门前,戴着手铐、脚镣的郭伟下了警车,在狱警的帮助下,直奔手术室,4小时后,郭伟终于完成造血干细胞集。

捧着这包救命的造血干细胞,医护人员一路小跑来到了小华所在的无菌仓外,和仓内的医务人员顺利地完成了交接。

滴滴鲜红血液缓缓流入小华的体内,这些带着无数人的期望的造血干细胞,将在小华的身体里生根发芽,而以后就要看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了。

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在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小华的生命之血又一次流淌!

生命,是法律与人情共同守护的东西。正是对生命的尊重,才让这场爱的接力得以发生!

参考资料:《忏悔录:高墙有爱——移监救子》

作者:雨晴

编辑:剩草

#历史故事##人物#

我叫梁利军,来自四川省仁寿县,我是一名桥梁工程的老板。我是一个罪人,我母亲因为我丢失的,现在日子越好过我越愧疚痛苦,找不到母亲我这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

1999年19岁的我在新疆打工,我犯了抢劫罪被判12年,母亲为了来看我才走丢的。当年我一个人坐火车到了新疆,去了工地后发现不是朋友说的那么好。在那边打工快一年了也没拿上工钱,生活条件也很差,我就做了一件在我人生中让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情。

因为交友不慎,在同伴的教唆下,我和他们入室抢劫了,我的大好青春只能在监狱里度过,也给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进看守所后我鼓起勇气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告诉父母我的现状,父亲回信说母亲知道我入狱后寝食难安不吃不喝,每天以泪洗面神志不清。

1999年母亲背着爸爸到舅舅家借了7千块钱,准备从成都坐车到乌鲁木齐来看我,没想到在火车上遇到坏人钱被偷光了,母亲精神崩溃了,好心人把她送到了四川省广元市当地派出所。当我哥哥和叔叔从家里赶到派出所时母亲已离开了,再也找不到我母亲。

我当时就是因为抢劫入狱感觉对不起家人很自责,当收到信得知母亲因为我而丢失时眼眼泪止不住地流。我悔恨,我犯罪连累了家人连累了母亲,我快崩溃了,我没想到一个人的犯罪会有这样的结局。我和狱警说我要出去,我要出去找母亲。

狱警和我说不能这样想,我已经犯罪入狱必须在这地方服刑,如果因冲动犯了事就会加刑,别说找母亲,这辈子可能再也出不去,父亲还等着我回去。

那段时间我情绪非常低落,经常想到自己的犯罪殃及了家人和母亲,我就想着必须得通过自己的改造努力减刑早点出去。当时我们拾棉花任务是50公斤,我就非常积极,每天能拾到两三百斤。挖大渠别人挖5米我就挖8米。

躺在床上我常常不由自主想起和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家里有六口人,有奶奶爸爸妈妈和我们三兄弟,我是老二。虽然穷但是一家人在一块是特别圆满,特别幸福。

我是三兄弟中最调皮的一个,和母亲最疼爱我。我经常跑去山上玩,父亲把我抓回去后,恨铁不成钢的用棒子往我身上打。打完后我又往山上跑,母亲举了个柴油的火把在我家门前那条路上大声喊我。刚开始她在喊后来她在哭,我听到母亲哭就忍不住回家了,因为当时虽然小,但是我知道母亲是疼爱我的。

小时候我和母亲去卖菜,到中午时我说肚子好饿我想吃一碗抄手。母亲很爽快的答应了,等母亲把菜卖完后得了几块钱,去到抄手店母亲只叫了一碗抄手。当时我就问母亲:“妈!你怎么不吃呀?”她说:“我肚子不饿,来你吃吧。”当时我在吃母亲在笑,她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我就想到母亲为了孩子即使她饿着肚子,她看着我吃她就很开心。

我在监狱里待了9年3个月,到2008年我就刑满释放了。在监狱里我每天都记日记,写的最多的是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父亲的愧疚,我想出去后第1件事情就是去找工作再去找母亲,同时照顾好奶奶和爸爸。

2008年4月27日我出来后就坐火车回到家里,我家门口站着奶奶爸爸还有一个阿姨。10年没回家奶奶已经骨瘦如柴,头发全部白了,看到我时奶奶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以前建硕的父亲背也驼了,头发几乎全白了。母亲不在家可家里却多了一个阿姨,因为奶奶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爸爸就找了个老伴。

当时看到那样的情景我自责悔恨,我“扑通”一声就给奶奶和爸爸跪下了。我说:“爸爸我错了!奶奶我错了!我不孝啊,我让这个家变得如此不堪。”爸爸什么都没说,他叫我起来吧,回来就好。

10年后回到家里第1次端起家里的碗,可母亲却不在。当时我就在暗自下定决心,因为我这个家变成这样的,现在我一定要把这个担子挑起来,我必须得让父亲和奶奶他们过得好,我必须得去找我的母亲。

当时出去找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我被耽误了10年,连手机都不会玩,短信都不会发。我心里还有阴影,因为我曾经犯过罪。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啤酒厂找到了背啤酒的工作,但一个月工资不到2000元。只干了三个月我就觉得这样也没时间找自己的母亲,也没时间照顾爸爸和奶奶,我就把工作辞掉了。

2009年我偶遇了一个做桥梁工程的老朋友,他叫我过去和他一起干活。当时我觉得这个社会上还有人能信任我要好好珍惜,我一定得努力把别人交代的事情做好。现在我和那个朋友开了一家公司,他是大股东,我是小股东。

生活过得越好,我对母亲的思念就越强烈,自责和愧疚感就越重,我就越感到痛苦。我痛苦到晚上做梦一下子从梦里惊醒,我曾多次去寻找母亲,但都没找到。

2016年后来又上了《等着我》融媒体平台去寻找母亲,可依然没能找到。我是一个罪人,我自责,我后悔,我痛苦,但我不会放弃,我会一直继续寻找下去。

#我要上微头条# #情感# #情感上头条#

(为方便阅读本文用第一人称叙述)

 当年,来自成都的穷小子廖昌永考上了上海音乐学校,生活费60元是家里的姐姐省吃俭用凑的,本来他有点放弃想要改变命运的橄榄枝,没想到意外收到一封匿名信,不仅鼓励他学习,还有50元,告诉他,对自己好点。

廖昌永出生在四川郫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7岁那年,当狱警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一人带着他和三个姐姐。廖昌永的父亲生前常年在外地,对童年的廖昌永来说,“对父亲的记忆只是一张遗像”。

没有父亲的庇护,他总是被欺负,但是他偏偏不愿意被欺负,总是打回去,哪怕打不过。

那时候家里条件差,他也没音乐熏陶,只是听了知青们在乡下组织宣传队的样板戏。上学的时候,他的身体素质不错,甚至可以因为体育成绩加分,当个体育老师,跟现在歌唱家背道而驰。

在高二的时候迎来了转折点,他参加学校的唱歌比赛,居然拿了奖,后来还代表学校《再见吧,妈妈》拿下第一名,并一战成名。

他的音乐大门正一点点打开,后来老师推荐了周维民。

17岁的廖昌永虽然又瘦又小,又没什么音乐基础,但是周老师还是收下了这个一腔诚恳的学生。

后来凭借着一股劲,他报名了三所学校,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四川音乐学院。

中央和四川都没有回信,他有点失望了,没想到收到了上海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廖昌永能够考上这所心仪的学校是梦寐以求的,对于村里来说,他是难得高才生,父母为有这样的孩子骄傲。

临近开学,乡邻们把廖昌永送到村口,对他说:“你只要日后能当个歌星,我们就知足了。”

廖昌永背着铺盖卷,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一路风尘仆仆到了上海,到上海的时候正是大雨滂沱。

廖昌永家境贫穷,妈妈给他做了新鞋他不舍得穿,赤脚走进学校,没想到这个当初进入学校的“异类”,如今已经是一名优秀的歌唱家。

他拿着家里姐姐凑的生活费,开启了大学生活,但是这点钱他也不敢乱花,他意外收到一封匿名信,关心鼓励他,还寄了50元,廖昌永瞬间潸然泪下,立誓要好好在音乐领域闯荡,还有要报答这个人。

没想到这个人后来成为她的老婆,两个人很恩爱,婚后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廖敏冲,18岁花季的年龄,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歌唱家。

即便成名,也只说是自己“农民的儿子”,不忘本还一路在音乐领域走向高峰,令人钦佩。

近日,在《为歌而赞》舞台上52岁的廖昌永再次高歌,一曲《百年》携百人合唱气势恢宏的场面,他成为舞台的核心灵魂。

《百年》这首歌,意蕴悠远,歌颂党的百年征程,百年辉煌时刻,歌声旋律震撼心灵,果然实力不俗。

你听廖昌永的《百年》了吗?感觉如何?

#廖昌永携百人唱《百年》献礼中国# #娱乐聚焦#

狱警家暴PUA,藏匿2岁女儿

转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8578/
1
上一篇2016灵宝公务员(灵宝市公务员)
下一篇 成都银行柜员考公务员(成都银行上班柜员怎么样)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