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地震公务员招聘要求(地震局招聘2020年招聘公告)

“疫情期间遇到地震,能否撤离?”公务员考试有新题目了环球网环球网官方账号疫情防控期间遇到地震怎么办?成都回应

“疫情期间遇到地震,能否撤离?”公务员考试有新题目了

环球网环球网官方账号

疫情防控期间遇到地震怎么办?成都回应

#昨夜今晨#【周末有大风+沙尘丨去过哪要报备?3月25日汇总丨霸州乱收费乱罚款:书记市长等被问责】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3月26日0时21分在青海海西州德令哈市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8.50度,东经97.33度。 #青海6.0级地震#

今日,四川、青海、新疆等地2022年公务员招录将举行笔试。今年2月以来,全国20余省份密集发布了2022年公务员省考公告。受多地散发的疫情影响,21个省份已将笔试时间延期。

自4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将实行旺季开放时间与票价,8:30开始入院,16:10停止入院,17:00闭馆。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入院需核验身份证及健康码、测体温,参观全程需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国际足联近日公布了最新一期女足国家队世界排名。中国女足排名上升3位,来到世界第16位,亚洲范围内排名第4。今年2月,中国女足逆转韩国队拿下亚洲杯冠军。

截至2022年3月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24359.9万剂次。

世卫组织统计显示,截至25日凌晨,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74659674 例,死亡病例6103355例。

3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举行公开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坚持对话协商的正确方向,并全面阐述中方对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网页链接

2021年3月17日国考国家地震局面试题

1、习近平总书记说,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鹭港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谈谈你的理解?

2、你带领同事去做一个调研,在当地三分之二的同事上吐下泻,你怎么推进调研的继续?

3、你是紧急项目小组负责人,有同事觉得你分工不合理,事情多又难,消极怠工,你怎么办?

4、你单位和兄弟单位举办篮球赛,你如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5、你和小李共同完成地震灾害损失预估调研工作,小李在一些数据上出现纰漏,你让他改,他拒绝,说你太完美主义,你怎么办?

受大地震和核事故影响,目前仍有3万多名福岛居民在外避难。但日本最高法院对福岛灾民提出的4起集体诉讼作出统一判决,认定日本政府对福岛核事故没有赔偿责任。判决结果引发福岛灾民强烈不满。

咱们可能很难理解日本政府不向灾民做赔偿的逻辑。但要知道,日本政府以及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是“有限责任政府”,也叫“小政府”或者“守夜人政府”,只承担有限责任,“大灾不救”。与中国这种无限责任的人民政府有本质区别。

在中国,因为政府的终极任务是写在新华门里照壁上那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宪法也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只要真是人民需要的,政府就必须认真完成。这是中国政府的道通所在,做不好、有坏人事不大,但如果拒绝去做,社会体系层面是要出问题的。

所以说起来,前些年有人鼓吹西方的小政府我就不太理解。如果自己是公务员,想要减轻责任也就罢了。如果自己是老百姓,还信西方那一套,想把什么事都管的政府变成什么事都不管的“守夜人”,又是为什么呢?

现在很多人对军队的态度有所转变,你怎么看?

【考察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审题】

审题点1:“很多人对军队的态度”

题干非常简短,我们能从这句话中得到两个关键词“军队”和“态度”。此时我么你需要想到的是军队是指什么,比如领导指挥机关、作战部队、后勤保障系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由军官、士兵和文职人员都是军队,然后按照自己熟悉的领域去回顾自己对于军队是什么态度。

审题点2:“有所转变”

说到转变,我们首先要想到从前和现在的区别。可以罗列一些具体的事例来体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深入去挖掘,转变是什么这些转变可以以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比如,从前军队的消息一般不外传,而现在军队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了,从神秘到公开。再如现在军队救灾的消息特别多,群众对军队的态度从以前的威严到现在更多的亲和。这时我们就顺带着把转变的原因挖掘出来了,进而我们需要再去思考如何去保持群众对于军队的好的态度。

审题点3:“你怎么看”

这是综合分析题目的常规问法,通过这一问法和以上的审题,我们可以很明确确定这是一道正面的社会现象题。在这一题目中主要反映了群众对于军队看法的转变。由此,我们可以梳理出整个的答题思路:首先,开头,可以采用罗列法方式表明以前和现在社会上对于军队的看法。其次,分析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后,给出如何让军队形象更好的对策。

 

【解析示例】

军队是一个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是保卫国家安全、人民幸福的重要武装力量。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步伐的加快,军队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了。无论是汶川大地震中,人民解放军日夜坚守的场景;山东洪水时,一线抗洪战士救灾的背影;天津火灾时,战士们的最美逆行。太多危机的时刻,都是人民军队站在了我们的身后,保卫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军队的态度越来越好了。

军队作用的充分发挥、人们态度的积极转变促进了军民关系,也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稳定鹭港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但是,我们不能止步于此、骄傲自满,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融合军民关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最强军队。为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分析群众对于军队态度转变的原因,加大力度,创新举措更进一步。

第一,军队建设的逐渐全面是群众态度转变的根本原因。我国军队从建国以来军种不多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目前已经发展为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人数上来看,我的军队人数为世界之最,达到200万人,全面的建设使我国的军队逐渐壮大,也更为人民熟知和自豪。

第二,对军队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之前获取军队方面的信息渠道较少,不能够全面认识。

随着军队信息的公开,人们逐渐对军队的所做的事情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媒体对于社会事件的报道,比如抗震救灾面前,军队总是冲在第一线,克服各种困难,为受困群众给予救援。更加加深了群众对军队的认知。

第三,我国军队的优良表现。不仅是一些国内的救灾信息,国际上中国军队的优良表现也能够及时传到人们的面前。我国目前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制止冲突,恢复和平上做出重大贡献。日本遭遇台风、巴厘岛火山喷发,中国军队永远都在第一时间接同胞回国。

为此,我认为我们应继续坚持这些好的做法,加强大众对于军队的了解,促进军民鱼水之情。第一,坚持强军之路。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继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第二,培养新时代军人。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第三,加大军队信息公开。开通官方网站、传播主流信息,让群众通过网络可以直观了解到人民军队。不收小道消息影响,出现理解偏差。第四,媒体承担责任。客观公正的报道军队事迹,传播正能量。同时,加大与军队有关的文化产物的传播,比如中国军队的纪录片、以及类似《战狼》《士兵突击》等展现军旅生活、军人使命担当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

相信通过以上方式,相信群众会对军队的了解更加深入和真实,形成群众关心国防、尊崇军人的良好品质,加深军民之间的良好情谊。

蓝天救援队,是一个身在民间,心系家国的组织,他在全国每个省都有分队,他们的所有救援都是公益的,都不会向被救对象收取任何费用。

因为来自民间,所以蓝天救援队99%的成员都不是全职救援工作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医生、事业单位职员、公务员、教师、退役军人、白领、私企业主等等。比如此次理发师Tony去河南参与蓝天救援队的救援任务就是如此。

相比较其他公益组织,蓝天救援队有比较强的道.德.洁.癖,从不用蓝天的名义参加任何商.业.活动,也不替任何企.业.站.台,他们的收益大多都是队员自掏腰包。

几乎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蓝天救援队都活跃在救援一线,汶川地震救援、芦山地震救援、海南台风救援、云南鲁甸地震救援、湖北监利沉船救援、尼泊尔地震救援、菲律宾海啸救援、驴友失联以及此次的河南暴雨......

《一分钟知天下事》2022年9月12日

1.李易峰多次嫖娼 作品被下架,一夜脱粉30万,母校也撤下其宣传海报】网页链接

2.四川一水果店老板静默期营业被罚网页链接

3.泸定地震头七祭: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网页链接

4.985”毕业生涌入县城:精心准备公务员遴选,离职考博,或者落地生根网页链接

5.四川省本级接受捐赠11.8亿元,共调集各类救援人员1.3万人网页链接

6.张国荣迎66岁冥寿网页链接

7.iPhone 14系列电池容量公布网页链接

8.男子还钱后将借条撕烂,两个月后借条却“死而复生”还成了呈堂证供?网页链接

9.四川泸定6.8级地震已造成93人遇难. 网页链接

10.蒙古国草原火蔓延至我国边境https://kandianshare.html5.qq.com/v3/video/1399603361941073259?vid=1399603361941073259&from_app=qb&sGuid=7e04bbe1aa637b0ec837a8b3722588cb#今日热点#

昨天下午,有几个创业的九零后小伙子,邀我下午三点茶叙,我提前十分钟到了喝茶的地方,大约四点半左右,几个小伙子才陆陆续续到齐。

我与其中的一个青年人属于忘年交,其他的几个人之前也不认识,大家见面没有客套,更没有寒暄。

朋友只是简单介绍了我的情况:这就是我给你们说过的*叔叔,做过公务员、当过投资公司董事长、现在某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当顾问。

几个年轻人纷纷说:叔叔你赶上了好时候,八九十年代机遇很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容易,我们现在可惨了,我们想做的事儿,别人都不知道码了多少遍了。

其实,我很羡慕和佩服这几个小伙子 ,都是开着大几十万的车,拿着最新版的手机,穿着虽然休闲,但从上到下都是名牌,对烟酒茶的研究如数家珍,也着实令我汗颜。

前几年, 我还非常喜欢与年轻人交往,因为公司也有很多新生力量,这两年我感觉自己明显落伍了。不懂车、不懂茶、不懂网络语言,吃饭潦草,手机一用就是三年,工作要求严,净惹年轻人烦,所以前两年申请不当总裁,只做了个顾问的闲差。

茶叙过程中,几个年轻人说:因为疫情等原因,生意非常的惨淡,连生活消费都是刷的信用卡。

聊天中他们问我:叔叔有何高见?

我简单问了几个问题:

你们之前做的事情,有没有坚持到一年的?

几个小伙子异口同声地说:木有?

我又问:做生意要有对标的人和阶段性目标,你们几个对标的是谁啊?

几个年轻人不屑地回答:我想对标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行吗?

我笑了笑,继续问:你们周末和节假日休息吗?

我傻啊?大叔 ,我为什么不休息?几个小伙子都是这样说。

我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们一天工作有超过六个小时的吗?

几个年轻人似乎有点儿恼了:现在流行1044好吧,一周工作4天,一天不超过4个小时,早上10上班,下午4点之前下班。我们选择了自主创业,就是不想在体制内受约束,更不想在民营企业受虐。

他们反问我:大叔你现在一天工作几个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否休息啊?

我如实回答:三年前我是777,早7点上班、晚7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现在是966,一周工作6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6点下班。

大叔你疯了吧?为什么啊?

我说:我很清醒,我过去这样做,一是公司制度有要求,上到董事长,下到门卫保安,都是一视同仁;二是我要养家糊口,争取当上中产阶级,我做到了。

现在我这样干,是为养老做准备, 挣到足够的钱,争取到最好的养老院,不给儿女添麻烦,现在我基本实现了。

得了吧大叔!你幽默点儿好吗?你也学学马斯克、任正非和王石,你研究一下什么叫幸福指数好吧?

我说:我认真研究过这几个人,我与他们的差距就是没他们拼,所以我没有他们这么成功。

几年前,我与WHH的美国公司董事长相遇,聊天中他谈及他兄弟俩创业时的艰辛,他总结了靠一瓶水成功的经验:一是坚持,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二是少睡觉,在创业的初期,睡觉成了奢侈品。

现在年轻人创业,100个人里,大概有99个人都没有成功,我认真研究了一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想挣快钱。今天扎个摊子,明天就想挣个千儿八百万,如果挣不到,立马就撂挑子,而且放弃理由有100个,没有一个与自己有关系,有人说这叫不坚持。

二是永远都没有时间做事儿。也就是说,扎了个做事情的摊子,却天天见不到人,周末、节假日必须休息,一天上班不到两三个小时,不上班的理由有100个,与狐朋狗友吃饭喝酒,永远都是第一要务,似乎不是在给自己挣钱。

三是有靠山。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消费父母,甚至消费儿女的未来,过了今天不想明天,没有人理会老一辈的辛苦和心里。

四是自大自负。在资讯爆炸的时代,似乎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零零后看不上九零后,九零后认为八零后迂腐不堪,七零后与六零后都是入土半截的榆木疙瘩,五零后简直就是清朝穿越过来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即便是一家人,交流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

作为过来人,我想奉劝有些创业的年轻人,买彩票、炒股票的确也会一夜暴富,但是几率比地震还低。

要想靠做实业致富,只有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想靠躺平赚钱,那叫做白日梦。

想要后半辈子享福,前几十年必须拼,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就不吃饭、不睡觉,否则,就是富二代,也守不住万贯家财。

对于成都和杭州,有几个隐晦但其实挺影响居住体验的点我看其他回答里鲜有涉及。比如地震、方言、性格、阳光、麻。

四川是地震大省。成都虽然因为特殊的地质条件可以缓冲,但多少会被周围的地震波及。最近一个月应该发生了4次以上有震感的地震。虽然不会导致房屋倒塌,但足以让人从睡梦中摇醒,足以产生一些物品坠落和碎裂事件。而且如果恰好地震时在手术或者类似的事情,那就很可能有严重事故。对于不习惯这种自然灾害的人来说,会一直有一种潜意识的不安。而杭州几乎没有地震的威胁。

成都的快递、外卖、司机、医师、门卫、公务员、小贩….你能接触到的所有日常场景中的人几乎默认都说四川话。即使你用普通话回复,对方通常依然会自顾自说方言。普通话在四川话的语境里非常突兀,格格不入。从这一点上来看成都还算不上一个全国性城市。不要低估这点对于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一开始我也觉得无所谓,毕竟走南闯北那么多大城市都还是可以融入,上海北京都没什么问题。但成都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样,他们太爱自己的方言和城市了。不仅仅是方言,这背后连带着的是成都人的骄傲感。很多成都人认为成都是最好的,瞧不上北上广,瞧不上四川“郊县”。所以经常看到把成都吹成宇宙第一宇宙中心的文章,那就是很多成都人的内心写照。来成都十天半月可能体会不到这点的,生活几年就感觉越来越明显。相对来说,杭州方言虽然难懂,但普通话的普及程度高的多,很少有人主动用方言交流,就算有,当听到你用普通话回复,对方也会变普通话交谈。

从方言也能看出一个地区人的性格。苏杭我都住过几年,整体偏向于温柔礼貌。至于成都…通常这种评价是比较敏感的。建议考虑移居的人去搜索了解一下网络上的评价。不是说绝对好坏,也不是说所有人都一样,只是一个整体偏向。还是看个人是否契合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正定居的话,这个因素一定认真考虑吧,还是比较影响幸福指数的。我就是忽视了这方面,当初只觉得成都人看起来挺乐呵的,女性地位看起来挺高的,就觉得挺好,没有多做了解。如果早看明白是这种情况,我可能不会来。

来之前倒是听说了“蜀犬吠日”的典故,知道成都一年到头没几个艳阳天。当时觉得可以接受,觉得自己好像也不讨厌阴天。来了几年之后,发现在这点上我过于乐观了。长年阴郁的天气真的让人压抑。连本来喜欢阴雨天的我现在都盼着出太阳。我有时在想成都人的一些性格习惯是否也跟这种天气有关。

还有饮食的问题。成都菜不只是辣,还麻,各种菜里面都要加大量花椒,辣椒。连包子和台湾烤肠都无法幸免。豆豉豆瓣酱等重口味调料让大部分炒菜出来都是一个味道。杭州菜虽然说不上好吃,但也算正常口味。川菜就是两极分化了,本地人很喜欢,我和很多外地朋友接受不了。而且是日子越久越吃不惯。之前偶尔来旅游吃吃还觉得挺有盐有味的。天天吃真的受不了。

我既不是成都人也不是杭州人,在这两个地方都生活工作过几年。最近有点想回杭州了。我想念那个温婉平和,底蕴深厚的地方。

自己也还没有决定好。单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成都和杭州我认为是分庭抗礼的,各有各的好处。但是生活还是有很多感性方面的东西的。

我们单元一楼有一户幸福的三口之家,小伙子是个公务员,身高1.9,很帅气,女孩身高1.7,形象不错。我们住进同一个单元后,他们有了个女儿。从小是小伙子的母亲在照看。小伙儿的母亲很慈祥,每次遇到都是笑嘻嘻的打招呼。一晃几年过去了,他们的女儿去年上了小学。他们夫妇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喜气洋洋。

今天出去买菜,遇到一位邻居,他对我说:“一楼的小伙子自杀了,抑郁症。”我顿时大惊:“什么时候的事?”邻居说:“快一年了”。我恍然想到:那位一米九的帅哥真的有段时间不见了。可是,又感觉没有这么久。邻居却肯定地说是真的。

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一下子不好了。回家后,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那个帅气的小伙子,太可惜了,令人心痛。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事,一定要自杀呢?汶川地震出了句名言:只要活着,就有办法。我一直笃信这句话,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同情的同时,又不理解。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48554/
1
上一篇陕西公务员招聘2018(陕西公务员招聘2022)
下一篇 公务员考试认识局长(公务员考试的认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